基本信息
书名: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研究
定价:22元
作者:韩华 著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501335459
字数:
页码:3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上篇、下篇,书后附年表、书目。上篇以时间为线索,共分为六章,叙述了孔教会与国教运动发生、发展、尾声的整个过程。顾颉刚曾提出“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的古史研究理论,以解开人为的“层累”而再现古史真面目,本书力图拨开笼罩在因对孔教会及国教运动本来面目并不完全清楚的前提下得出的一些结论的迷雾,力图再现国教运动的总体情况和具体细节。 下篇以问题为中心而展开,共分七章,分析国教运动中涉及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论证,结合上篇的史实叙述,试图在厘清国教运动的基本事实基础上,展现民初孔教运动的表与里,整理、分析学者们的不同观点,希冀给孔教会及国教运动恰当的定位。
作者介绍
韩华,女,先后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历史系,相继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学习,研究领域为近代思想文化史,现就职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刚翻完一本关于民国时期社会思潮的书,内容涉及的范围倒是挺广的,从各种社会改良运动到思想文化流派的兴起,里面还提到了不少当时知识分子的论战和争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新文化运动”那一部分,作者对白话文的推广、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大讨论,都有比较细致的梳理。书里还分析了当时一些新兴的思想流派,比如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以及它们在中国传播和本土化的过程,这一点我觉得很有价值。另外,对于一些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风潮,比如青年学生的激进思想、女性解放的呼声,作者也做了不少旁征博 dikutip描述,让人能感受到那个动荡年代的活力和变革的阵痛。虽然有些章节的分析略显学术化,但整体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了解民国初年社会思想变迁的不错视角,尤其对那种“群情汹涌,思潮激荡”的感觉,刻画得比较到位。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民国时期社会思潮的书,里面提到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组织和运动。这本书重点梳理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力量如何为了各自的目标而活动,其中对一些知识分子团体和民间组织的介绍,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作者分析了这些组织是如何形成、发展,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一些关注社会改良的团体,他们提出的各种主张,虽然有些在今天看来可能显得稚嫩,但在那个时代却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当时的社会运动,比如一些争取权益的群体,以及他们采取的各种抗议方式,这些都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集体行动和力量。这本书让我对民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有了更立体和深入的理解,不再只是从宏观事件去认识那个时代。
评分翻了一本讲民国时期社会风俗的书,里面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生活景象,感觉特别鲜活。这本书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习俗等多个角度,展现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图景。作者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史料、图片和口述回忆,生动地还原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比如穿着打扮的变化、饮食习惯的演变、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等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城市生活的描写,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繁华景象,比如马车与汽车并行、咖啡馆与茶楼并存,这种中西合璧、新旧交融的场景,真是很有画面感。同时,作者也关注到了乡村地区的生活,展现了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生活差异。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气息。
评分读完一本关于近现代史的书,对那个时代的教育发展有了些新的认识。这本书重点关注了民国时期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思想的演变。作者详细介绍了当时政府在推广义务教育、改革学制、引进西方教育理念方面的努力,也分析了这些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比如经费不足、师资匮乏、地区差异等等。让我比较意外的是,书中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述宗教团体在民国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很多教会学校在当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也传播了新的知识和思想。此外,关于乡村教育、女子教育等专题,也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述。通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探索。作者的叙述比较客观,既肯定了当时的进步,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给读者留下了不少思考的空间。
评分最近淘到一本关于民国时期文学艺术的书,真是大开眼界。这本书主要探讨了那个时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和前沿性,从新诗、小说,到戏剧、绘画,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艺术形式。作者对于一些代表性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分析了他们如何吸收西方艺术元素,又如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既有时代感又具民族特色的作品。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鸳鸯蝴蝶派”和“新月派”的比较分析,以及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兴起的探讨。书里还提到了当时活跃的文学社团、文学刊物,以及它们在推动文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感觉那个时期的文学艺术,真的是一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充满了实验精神和创新活力。读完这本书,对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采和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