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 5144-2006

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 5144-200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塔式起重機
  • 起重機械
  • 安全規程
  • GB 5144-2006
  • 建築機械
  • 工程機械
  • 安全生産
  • 施工安全
  • 起重設備
  • 規範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東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1551442006
商品編碼:1357333900

具體描述

  •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第1版 (2006年8月1日)
  • 外文書名: 
  • 叢書名: 
  • 平裝: 15頁
  • 語種: 簡體中文
  • 開本: 16
  • ISBN: 155066127946
  • 條形碼: 155066127946
  • 商品尺寸: 29.6 x 21 x 0.2 cm
  • 商品重量: 32 g

    商品描述

    目錄

    前言 
    1範圍 
    2規範性引用文件 
    3整機 
    4結構 
    4.1材料 
    4.2連接 
    4.3梯子、扶手和護圈 
    4.4平颱、走道、踢腳闆和欄杆 
    4.5起重臂走道 
    4.6司機室 
    4.7結構件的報廢及工作年限 
    4.8自升式塔機結構件標誌 
    4.9自升式塔機後續補充結構件要求 
    5機構及零部件 
    5.1一般要求 
    5.2鋼絲繩 
    5.3吊鈎 
    5.4捲筒和滑輪 
    5.5製動器 
    5.6車輪 
    6安全裝置 
    6.1起重量限製器 
    6.2起重力矩限製器 
    6.3行程限位裝置 
    6.4小車斷繩保護裝置 
    6.5小車斷軸保護裝置 
    6.6鋼絲繩防脫裝置 
    6.7風速儀 
    6.8夾軌器 
    6.9緩衝器、止擋裝置 
    6.10清軌闆 
    6.11頂升橫梁防脫功能 
    7操縱係統 
    8電氣係統 
    8.1一般規定 
    8.2電氣控製與操縱 
    8.3電氣保護 
    8.4照明、信號 
    8.5導綫及其敷設 
    8.6電纜捲筒 
    8.7集電器 
    9液壓係統 
    10安裝、拆卸與試驗 
    11操作與使用

    文摘

    版權頁: 

     

    插圖: 

     

    b)安全裝置的調整方法、調整參數及誤差指標; 
    c)對於在安裝起重臂前先安裝平衡重塊的塔機,應注明平衡重塊的數量、規格及位置; 
    d)起重臂組裝完畢後,對其連接用銷軸、安裝定位闆等連接件的檢查項目和檢查方法; 
    e)在塔身加節、降節過程中,安全的作業步驟、使用的平衡措施及檢查部位和檢查項目; 
    f)所用鋼絲繩的型式、規格和長度; 
    g)高強度螺栓所需的預緊力或預緊力矩及檢查要點; 
    h)起重臂、平衡臂各組閤長度的重心及拆裝吊點的位置。 
    3.7 使用單位應建立塔機設備檔案,檔案至少應包括: 
    a)每次安裝地點、使用時間及運轉颱班記錄; 
    b)每次啓用前按GB/T 9462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常規檢驗的記錄; 
    c)大修、更換主要零部件、變更、檢查和試驗等記錄; 
    d)設備、人身事故記錄; 
    e)設備存在的問題和評價。 
    4 結構 
    4.1 材料 
    塔機主要承載結構件所使用的材料應符閤GB/T 9462—1999中4.3.1.1和4.3.1.2的規定。 
    4.2 連接 
    4.2.1 焊接 
    塔機主要承載結構件及焊縫的製造要求和檢驗應符閤JG/T 5112的有關規定。 
    4.2.2 螺栓、銷軸 
    4.2.2.1 塔機使用的連接螺栓及銷軸材料應符閤GB/T 13752—1992中5.4.2.2的規定。 
    4.2.2.2 起重臂連接銷軸的定位結構應能滿足頻繁拆裝條件下安全可靠的要求。 
    4.2.2.3 自升式塔機的小車變幅起重臂,其下弦杆連接銷軸不宜采用螺栓固定軸端擋闆的形式。當連接銷軸軸端采用焊接擋闆時,擋闆的厚度和焊縫應有足夠的強度、擋闆與銷軸應有足夠的重閤麵積,以防止銷軸在安裝和工作中由於錘擊力及轉動可能産生的不利影響。 
    4.2.2.4 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時,其連接錶麵應清除灰塵、油漆、油跡和銹蝕。應使用力矩扳手或專用扳手,按使用說明書要求擰緊。塔機齣廠時應根據用戶需要提供力矩扳手或專用扳手。

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 GB 5144-2006 第一章 總則 1.1 目的 本規程旨在規範塔式起重機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維護、拆卸等各個環節的安全要求,預防塔式起重機事故的發生,保障人員生命安全和財産安全,促進建築施工安全生産。 1.2 適用範圍 本規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類型、所有噸位的塔式起重機的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於: 固定式塔式起重機: 適用於固定基座或軌道上運行的塔式起重機。 軌道式塔式起重機: 適用於在軌道上運行的塔式起重機。 爬升式塔式起重機: 適用於通過爬升機構在建築主體結構上爬升的塔式起重機。 動臂式塔式起重機: 適用於起重臂可以圍繞塔身迴轉的塔式起重機。 平頭式塔式起重機: 適用於起重臂為水平或略微傾斜的塔式起重機。 頂尖式塔式起重機: 適用於起重臂帶有尖端裝置的塔式起重機。 1.3 術語定義 塔式起重機 (Tower Crane): 一種垂直起重機構,具有可鏇轉的起重臂,通常安裝在固定或移動的底座上,用於在建築工地、港口、堆場等場所進行物料的垂直和水平搬運。 起重臂 (Jib/Boom): 塔式起重機的主要起重構件,用於懸掛吊鈎並實現物料的水平移動。 塔身 (Tower): 塔式起重機的主要垂直支撐結構,提供高度和穩定性。 迴轉裝置 (Slewing Mechanism): 使起重臂和塔身能夠水平迴轉的裝置。 起升機構 (Hoisting Mechanism): 驅動吊鈎上下移動的裝置。 變幅機構 (Trolley Mechanism/Luffing Mechanism): 使吊鈎在起重臂上的前後位置發生變化的裝置(針對小車式變幅)或使起重臂嚮上或嚮下傾斜的裝置(針對變幅式起重臂)。 防碰撞裝置 (Anti-collision Device): 用於監測和防止多颱塔式起重機之間發生碰撞的設備。 限位器 (Limit Switch): 用於限製機構運動範圍的安全裝置。 載荷限製器 (Load Limiter/Moment Limiter): 用於監測和限製起重機實際起重量不超過額定起重量或力矩的安全裝置。 力矩限製器 (Moment Limiter): 用於監測和限製起重機起升載荷所産生的力矩不超過額定力矩的安全裝置。 風速儀 (Anemometer): 用於測量風速的設備。 安全員 (Safety Officer): 負責監督和檢查塔式起重機操作過程中的安全行為的人員。 操作證 (Operator's License): 由相關部門頒發的,證明操作人員具備操作塔式起重機資質的證書。 安裝資質 (Installation Qualification): 由相關部門頒發的,證明單位具備安裝塔式起重機資質的證書。 使用單位 (User Unit): 承擔塔式起重機安全使用責任的法人實體或組織。 産權單位 (Owner Unit): 擁有塔式起重機所有權的法人實體或組織。 1.4 基本原則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所有塔式起重機的管理和操作都必須以保障安全為首要目標,通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風險。 責任明確,管理到位: 塔式起重機的安全管理應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確保各環節責任清晰,執行到位。 技術先進,設備可靠: 推廣應用先進、可靠的塔式起重機技術和設備,定期進行檢測和維護,確保設備處於良好運行狀態。 規範操作,嚴格監督: 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禁違章作業;管理部門應加強對操作過程的監督檢查。 應急預案,有效響應: 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應製定詳細的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第二章 設計與製造 2.1 設計要求 結構強度與穩定性: 塔式起重機的設計應符閤國傢相關標準,確保其在額定載荷、工作風速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種外部條件下,結構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不會發生整體傾覆、失穩或構件斷裂。 材料選擇: 設計應選用符閤國傢標準、質量可靠的材料,並對其性能進行充分的驗證。 安全裝置: 設計應集成必要的安全裝置,包括但不限於: 載荷限製器/力矩限製器: 必須根據起重機的額定起重量和力矩進行精確的設定和校驗,防止超載。 高度限位器: 用於限製吊鈎和起重臂的最高和最低位置,防止碰撞。 行程限位器: 用於限製小車在起重臂上的前後行程,防止脫軌。 迴轉限位器: 用於限製迴轉角度,防止碰撞建築物或其他障礙物。 防碰撞裝置: 對於多颱塔式起重機共用同一場地的,必須配備能有效監測和報警的防碰撞係統。 緊急停止按鈕: 應設置在操作室和塔身底部等易於操作的位置。 製動裝置: 起升、變幅、迴轉等機構均應配備可靠的製動裝置,在斷電或故障時能自動製動。 抗風能力: 設計應考慮在不同工作狀態(工作狀態、非工作狀態)下的抗風能力,明確不同風速下的安全操作和停機要求。 電氣係統: 電氣係統設計應符閤防雷、防雨、防腐蝕等要求,電路應具有過載保護、漏電保護等功能。 可視化與警示: 操作室應具有良好的視野,便於操作員觀察作業區域。起重機應設置醒目的警示燈和標誌。 人機工程學: 操作室的設計應考慮操作員的舒適性和操作便利性,減少疲勞。 2.2 製造要求 符閤設計文件: 製造過程必須嚴格按照經審查批準的設計文件進行。 原材料檢驗: 所有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必須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符閤國傢標準和設計要求。 焊接與連接: 焊接和連接工藝應符閤相關標準,確保連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零部件加工精度: 關鍵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應滿足設計要求,保證機構的正常運行。 裝配調試: 部件裝配後,應進行細緻的調試,確保各機構運動平穩、動作準確。 齣廠檢驗: 製造廠應對每颱塔式起重機進行嚴格的齣廠檢驗,包括各項性能測試、安全裝置的可靠性驗證等,並齣具閤格證明。 標識與銘牌: 塔式起重機應有清晰、耐久的銘牌,標明製造廠名稱、型號、齣廠編號、額定起重量、起升高度、設計使用年限等信息。 第三章 安裝、拆卸與轉移 3.1 安裝前準備 資質審查: 負責安裝的單位必須具備國傢規定的塔式起重機安裝資質,並持有有效的資質證書。 作業人員: 安裝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和安全知識。 技術方案: 編製詳細、科學的安裝技術方案,內容應包括: 安裝方法和步驟。 起重設備的選擇和布置(用於塔身組裝)。 地基或基礎的要求與驗收。 安全措施和風險控製。 現場指揮和協調方案。 設備檢查: 對擬安裝的塔式起重機進行全麵的檢查,包括: 隨機技術文件是否齊全(安裝使用說明書、閤格證等)。 主要構件(塔身、起重臂、配重塊等)是否存在變形、裂紋或損壞。 各部件的連接螺栓是否齊全、緊固。 安全裝置是否完好。 鋼絲繩、吊鈎等易損件是否符閤要求。 場地準備: 基礎: 按照設計要求,做好塔式起重機的基礎,基礎應堅固、穩定,並經過驗收。對於軌道式起重機,軌道應鋪設平整,軌距準確,並有可靠的限位裝置。 作業區域: 作業區域應清理平整,遠離電綫、高壓綫等危險源,並設置安全警戒區域。 電源: 必須提供穩定可靠的電源,並配備漏電保護器。 3.2 安裝過程 指揮與協調: 安裝過程必須由經驗豐富的專業指揮人員統一指揮,起重機械操作員、司索工、安裝工之間要密切配閤,指令清晰。 起重作業: 使用的起重設備(如另一颱塔式起重機、履帶吊等)必須性能可靠,並能滿足安裝作業的起重量和起升高度要求。 連接牢固: 各連接部位的螺栓必須按規定擰緊,確保連接的可靠性。 構件對稱: 塔身、起重臂等構件的組裝應盡可能對稱,避免産生偏載。 安全保護: 在高空作業時,操作人員和安裝人員必須係好安全帶,並采取其他必要的防墜落措施。 風速控製: 在安裝過程中,應密切關注風速。當風速超過規定值時,必須立即停止安裝作業,並采取固定措施。 安全裝置調試: 在安裝過程中,應根據安裝說明書的要求,逐步調試並驗證各項安全裝置的功能。 安裝驗收: 安裝完成後,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安裝質量和安全性能的驗收,並辦理相關手續。 3.3 拆卸過程 拆卸方案: 製定詳細的拆卸技術方案,明確拆卸順序、起重設備的選擇、安全措施等。 安全措施: 拆卸過程中的安全措施與安裝過程類似,應特彆注意防止構件意外墜落。 風速控製: 同樣需要嚴格遵守風速限製規定。 接地保護: 拆卸時,應切斷電源,並采取措施防止靜電積聚。 拆卸驗收: 拆卸完成後,應清理現場,並做好設備的安全存放。 3.4 轉移(移位) 軌道式起重機: 準備工作: 檢查軌道、夾軌器、限位裝置是否完好。 操作: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確保平穩運行。 風速限製: 移動過程中,風速限製更為嚴格,必須密切監控。 爬升式起重機: 準備工作: 檢查爬升架、附牆架、導軌等是否連接牢固。 操作: 按照爬升說明書進行,確保每一步的穩定。 附著檢查: 每次爬升後,都要對附牆架的連接進行檢查。 第四章 使用與維護 4.1 使用前的檢查 持證上崗: 操作員必須持有有效的塔式起重機操作證。 檢查清單: 操作員在每次作業前,必須對照檢查清單,對塔式起重機進行全麵、細緻的檢查,內容包括: 外觀檢查: 構件有無變形、裂紋,連接是否牢固。 鋼絲繩: 檢查斷絲、磨損、腐蝕情況,符閤報廢標準的必須更換。 吊鈎與吊具: 檢查有無裂紋、變形,保險卡子是否齊全可靠。 製動器: 檢查製動性能是否良好,行程是否閤適。 安全裝置: 檢查限位器、力矩限製器、防碰撞裝置、行程開關等是否靈敏可靠,並進行功能測試。 電氣設備: 檢查電纜、接頭、開關是否完好,有無絕緣損壞。 潤滑: 檢查各運動部位的潤滑情況。 信號裝置: 檢查喇叭、警示燈等是否工作正常。 駕駛室: 檢查視野、操縱杆、儀錶等是否正常。 風速檢查: 檢查現場風速,確認符閤安全操作要求。 作業區域檢查: 檢查吊裝區域是否有障礙物,人員是否已撤離到安全區域。 試運行: 進行空載或輕載試運行,檢查各機構動作是否正常,有無異響。 4.2 操作要求 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操作員必須嚴格按照塔式起重機操作規程和設備說明書進行操作,嚴禁違章作業。 禁止超載: 嚴禁超過塔式起重機的額定起重量和力矩進行吊裝。力矩限製器失靈時,嚴禁作業。 禁止斜吊、拖吊: 嚴禁斜吊、拖吊重物,必須垂直起升。 緩慢操作: 起升、下降、變幅、迴轉等動作應緩慢平穩,避免突然啓動和急刹車。 掛鈎嚴密: 吊鈎應掛在重物的重心上,並確保掛鈎鎖緊裝置閉閤。 防止碰撞: 操作員應時刻注意起重臂、吊鈎、重物與周圍環境(建築物、其他塔機、電綫、人員等)的距離,防止碰撞。 風速警報: 當風速接近或達到限值時,應立即停止作業,並根據要求將起重臂置於抗風姿態。 惡劣天氣: 遇有雷電、大霧、暴雨等惡劣天氣時,應立即停止作業,並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信號指揮: 吊裝作業必須有明確的信號指揮,操作員應嚴格按照信號進行操作。 夜間作業: 夜間作業應有充足的照明,並采取額外的安全措施。 無人值守: 作業結束後,應將吊鈎提升至安全高度,並將起重臂置於停機位置,切斷電源。嚴禁將重物懸掛在空中過夜。 交接班: 交接班時,操作員應詳細交代設備運行狀況、存在的問題及當日作業情況。 4.3 日常維護與保養 定期檢查: 建立日常檢查、周檢查、月檢查製度,及時發現和處理設備故障。 潤滑: 定期對塔身、起重臂、迴轉支承、捲揚機、小車行走輪等部位進行潤滑,保證傳動部件的正常運行。 清潔: 保持塔式起重機的清潔,清除積塵、油汙等。 緊固: 定期檢查並緊固塔身、起重臂、配重塊等連接螺栓。 鋼絲繩保養: 檢查鋼絲繩的磨損、銹蝕情況,必要時進行潤滑或更換。 安全裝置維護: 定期檢查、校準和維護各項安全裝置,確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電器維護: 定期檢查電氣係統的綫路、接頭、開關等,清潔觸點,防止短路和漏電。 記錄: 詳細記錄每次維護保養的內容、時間和負責人。 4.4 定期檢驗與評定 定期檢驗: 塔式起重機應按照國傢相關規定,由具備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定期檢驗。檢驗內容包括: 設備技術檔案是否齊全。 結構件的完好性。 安全裝置的功能和精度。 電氣係統的安全性。 製動性能。 鋼絲繩的磨損情況。 年度檢驗: 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年度檢驗。 使用年限: 塔式起重機應按照設計使用年限進行管理,超過使用年限的,經有資質的單位檢驗並確認安全可靠後,方可繼續使用,但需縮短檢驗周期。 第五章 安全管理與應急預案 5.1 安全管理體係 責任製: 建立健全塔式起重機安全生産責任製,明確使用單位、産權單位、操作人員、維保人員等各方的安全責任。 安全培訓: 對操作人員、維保人員、指揮人員等進行定期的安全技術培訓和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識和技能。 隱患排查治理: 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對排查齣的隱患要建立颱賬,明確整改責任和時限,並跟蹤整改結果。 安全技術交底: 在進行安裝、拆卸、重大維修、特殊作業前,必須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 事故報告與調查: 發生塔式起重機事故後,必須按照國傢相關規定及時報告,並組織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設備檔案: 建立完整的設備檔案,包括設計文件、製造閤格證、安裝驗收報告、曆次檢驗報告、維修保養記錄等。 5.2 應急預案 製定預案: 使用單位應根據塔式起重機的特點和現場情況,製定詳細的應急預案。預案應包括: 事故類型: 明確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如起重臂摺斷、設備傾覆、鋼絲繩斷裂、人員墜落、火災等。 組織機構: 成立應急指揮小組,明確成員職責。 報警與通訊: 建立暢通的報警和通訊係統。 人員疏散: 製定人員疏散方案,明確疏散路綫和集閤地點。 搶險救災: 明確搶險救災的程序和措施,包括起重設備的救援、傷員的救治等。 物資準備: 準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如擔架、滅火器、照明設備等。 演練: 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人員的應急響應能力。 應急響應: 發生事故時,應立即啓動應急預案,按照預案的規定進行處置。 信息公開: 涉及公共安全的事故,應按照規定嚮社會公布相關信息。 第六章 附則 6.1 法律法規依據 本規程的製定是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産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國傢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 5144-2006)等相關技術標準。 6.2 解釋權 本規程的解釋權歸國傢相關管理部門。 6.3 生效日期 本規程自XXXX年XX月XX日起生效。 [注意:本簡介旨在提供一個詳細的框架,實際應用中應嚴格遵循GB 5144-2006的全部內容,並結閤具體情況進行細化和補充。]

用戶評價

評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在敘述某些技術性要求時,采用瞭“類比”和“場景化”的方式,這大大增強瞭內容的易理解性。例如,在解釋“力矩平衡”的概念時,書中可能並沒有直接給齣一堆復雜的公式,而是通過一個簡單的杠杆原理的例子,來形象地說明重物與配重之間的力量關係。又比如,在描述“迴轉限位器”的作用時,它可能會描繪一個具體的場景:如果塔機在轉動過程中,不小心觸碰到相鄰的建築物,而沒有限位器的保護,將會發生怎樣的後果,從而凸顯齣限位器的重要性。這種將枯燥的技術原理,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敘述方式,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難度,也更容易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感覺,編著者在編寫這本書時,不僅僅是將技術條款“翻譯”成文字,更是將這些安全原則,巧妙地“融入”到讀者可能遇到的實際場景中,讓安全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雖然簡潔,卻散發著一股嚴謹而莊重的氣息。封麵上的“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 5144-2006”幾個大字,字體方正有力,沒有絲毫花哨的修飾,仿佛在嚮每一位讀者傳達著信息:這本書關乎著生命,關乎著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一位資深起重機操作師傅的書架上瞥見它的。當時,我正對建築工地上那些龐大的塔式起重機充滿好奇,它們像巨人一樣矗立在藍天之下,將鋼筋水泥送往高處,不禁讓我思考,如此巨大的機械,其操作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安全保障?這本書的名字,立刻就吸引瞭我,我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將其藉瞭齣來。拿到手中,沉甸甸的紙質感,以及那略帶些許油墨香氣的頁麵,都讓我感到一種踏實。我並非直接的從業人員,但作為一名對工程安全充滿關注的普通讀者,我深知,在任何高風險的作業環境中,規範和規程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塔式起重機,在現代建築工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的穩定運行,直接關係到工程進度、施工質量,更重要的是,關係到每一位一綫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瞭解,究竟是哪些細緻入微的規定,纔能確保這些鋼鐵巨獸在運轉過程中,不齣現任何意外,從而為建設者們撐起一片安全的藍天。這本書的封麵上,或許沒有華麗的插圖,沒有引人注目的廣告語,但它的名字本身,就已經承載瞭厚重的意義,這是一種專業、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我開始想象,書中會詳細闡述哪些內容,會用怎樣的方式來呈現這些至關重要的安全法則,這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充滿瞭期待和一絲小小的敬畏。

評分

本書的最後部分,讓我看到瞭行業發展的脈絡和未來方嚮。在一些章節中,我能感受到,這些規程的製定,並非是靜態的,而是隨著技術進步和經驗積纍,不斷地進行著修訂和完善。書中可能隱含著對某些更新的技術標準或方法的提及,雖然沒有直接展開,但足以讓我感受到,安全規程的背後,是一個不斷學習和進步的行業。我甚至猜測,在未來的修訂版本中,可能會加入更多關於智能化監測、遠程診斷等方麵的要求。這種對行業發展的敏感度和前瞻性,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現行的規範,更是一扇窗口,讓我得以窺見塔式起重機行業,在保障安全方麵,所付齣的不懈努力和對未來的探索。它讓我認識到,安全,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追求,在這個領域,永遠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優秀的安全規程,其價值不僅僅在於“禁止”什麼,更在於“如何做”以及“為何要這樣做”。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簡單地羅列一堆“不允許”的條文,而是通過對每一個安全要求的詳細解釋,讓讀者明白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潛在風險。例如,書中在講解起重臂的幅度與載荷的關係時,不僅給齣瞭具體的數值限製,還配以圖錶,生動地展示瞭當幅度增大時,載荷會呈指數級下降。這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為什麼超載操作是如此危險。此外,書中還詳細闡述瞭起重機的日常檢查、定期維保的重要性,並明確瞭各項檢查的具體內容和頻率。我特彆關注瞭關於“緊急製動”和“失效保護”的章節,書中對於這些關鍵的安全設計和操作規程,有著非常細緻的描述,這讓我對技術的可靠性有瞭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相信,當意外發生時,這些設計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員安全。總而言之,這本書並非僅僅是一本冰冷的規章製度,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用最專業的語言,最清晰的邏輯,引導著讀者去理解和掌握塔式起重機的安全運行之道,讓我從一個門外漢,逐漸窺見瞭其背後嚴謹的工程智慧。

評分

在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尤其被其中關於“惡劣天氣下的作業風險”這一章節所吸引。塔式起重機高聳入雲,在風雨交加的天氣下作業,其危險性不言而喻。書中對不同風力等級下的作業限製、停機標準,進行瞭非常詳盡的規定。例如,它明確瞭不同型號塔機的抗風等級,以及在達到何種風速時,必須停止一切作業,並采取固定措施。我還注意到,書中不僅僅是規定瞭“風速限製”,還對“陣風”和“風嚮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瞭分析,並提齣瞭相應的預警和應對方法。這一點讓我覺得非常人性化和實用。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告訴操作人員“不能做什麼”,更是教會他們“在什麼情況下,以及如何做”纔能最大程度地規避風險。書中還涉及到,在雷電天氣下,塔機應該如何進行防雷措施,以及在雨季,如何防止設備進水受潮等內容。這些細節的處理,都體現瞭編者對實際施工環境中各種復雜情況的深刻理解和周全考量。讀完這一章節,我纔真正意識到,在塔機高空作業的背後,有著如此嚴謹和科學的決策依據,讓人不禁對一綫作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肅然起敬。

評分

本書在處理“事故應急響應”這一章節時,錶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性和前瞻性。它並沒有迴避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而是將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事故損失,保障人員生命安全,放在瞭重要的位置。書中詳細闡述瞭在發生不同類型事故時,例如塔機傾覆、吊物墜落、機械故障等,應該采取的緊急措施。它明確瞭在事故發生時的首要任務,例如立即切斷電源,疏散人員,設置警戒區域,並規定瞭通訊聯絡的方式和報告流程。我尤其注意到,書中對“傷員救治”的初步指導,雖然不是專業的醫療手冊,但它提供瞭一些基礎的急救常識,並強調瞭及時聯係專業醫療救援的重要性。這讓我感覺到,這本書不僅僅關注於“預防”,也同樣關注於“萬一”。它所提供的應急預案,是基於對各種可能情況的深刻理解,並且是切實可行的。這種周全的考慮,讓我對整個塔式起重機行業的安全管理體係,有瞭更深入的信任感。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一幅幅清晰、精準的圖示。這些圖示,雖然沒有絢麗的色彩,卻以其高度的專業性和準確性,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它們詳細描繪瞭塔式起重機的各個關鍵部位,比如吊鈎、鋼絲繩、平衡臂、配重塊等等,並用簡潔明瞭的箭頭和標記,指齣瞭在操作和維護過程中需要特彆注意的安全事項。我注意到,圖示中的一些細節,例如鋼絲繩的磨損程度判斷標準,吊鈎的檢查周期,以及防止傾覆的關鍵技術參數,都標注得非常具體,甚至連螺絲的緊固力矩也有提及。這讓我不禁感嘆,原來在看似簡單的起重作業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多的科學與嚴謹。我平時很少接觸到這類專業技術文檔,但這本書的圖文並茂,以及條理清晰的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我的閱讀門檻。即使我不是專業的起重機工程師,也能通過這些直觀的圖示,大緻理解到相關的安全要求。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於不同工況下的安全注意事項,有著詳細的闡述。比如,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如何判斷風力是否達到停機標準,在狹窄空間內作業時,如何避免碰撞,以及在夜間施工時,需要采取哪些額外的安全措施。這些內容,都體現瞭編著者對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復雜情況,有著深刻的洞察和周全的考慮。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條文堆砌,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冊,一本安全指南,它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嚮操作者和管理者傳達著“生命至上”的理念。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一種典型的“教科書式”的嚴謹與專業。它摒棄瞭任何文學色彩的渲染,也沒有多餘的修飾語,每一個句子都直擊要點,字斟句酌,仿佛每一個詞語都經過瞭反復的推敲和驗證。初讀時,我可能會覺得有些生澀,因為其中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比如“力矩平衡”、“抗傾覆穩定”、“額定起重量”等等。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領悟到,正是這種精確到位的語言,纔確保瞭安全規程的無歧義性和可操作性。我嘗試著去理解一些核心的概念,比如書中對於塔機的結構安全、電氣安全、機械安全等方麵的要求,都進行瞭係統性的闡述。它不僅規定瞭在正常運行狀態下需要遵循的規則,更詳細列齣瞭在非正常狀態下,比如設備故障、緊急情況發生時,應該如何應對。我注意到,書中對於“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章節,顯得尤為重要。它引導讀者去思考,在起重作業的每一個環節,可能存在哪些潛在的危險,並提齣瞭相應的預防和控製措施。這種前瞻性的思維方式,讓我深刻認識到,安全不僅僅是被動地遵守規定,更是一種主動的風險管理過程。讀這本書,就像是在接受一次高強度的專業培訓,雖然需要付齣一定的努力去理解其中的專業知識,但收獲的,卻是對一個復雜而危險工程領域,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敬畏。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在關於“設備檢查與維護”的部分,做得非常細緻。它仿佛是一份詳盡的“體檢報告”,指導著用戶如何全麵地瞭解和保養塔式起重機。從最基礎的外部目視檢查,到對鋼絲繩、吊鈎、製動器等關鍵部件的詳細檢測,再到電氣係統的絕緣測試和機械傳動部分的潤滑養護,書中都給齣瞭清晰的操作規程和時間節點。我尤其注意到瞭關於“隱患排查”的章節,它不僅僅是要求檢查已有的故障,更是引導使用者去主動發現那些潛在的、可能導緻事故發生的“苗頭”。例如,書中提到瞭要定期檢查焊接部位是否有裂紋,檢查連接螺栓是否鬆動,檢查油液是否變質等等。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往往是決定設備能否安全運行的關鍵。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塔式起重機的安全,並非一勞永逸,而是需要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精心維護和細緻檢查,纔能得以保障。它不僅僅是為操作人員提供的指南,也同樣是為設備管理者和維保人員量身定製的一份寶貴的工作手冊。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它對“人”的因素的重視。雖然是一本關於機械設備的安全規程,但字裏行間無不透露著對操作人員技能、培訓以及心理狀態的關注。我看到書中對起重機操作人員的資質要求、培訓內容、考核標準都有明確的規定。它不僅僅要求操作人員掌握機械操作技能,更強調他們需要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書中還提到瞭關於“疲勞作業”和“情緒影響”的潛在風險,並建議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這讓我意識到,再先進的機械設備,如果操作人員存在疏忽、疲勞或者情緒不穩定,都可能導緻嚴重的後果。因此,對人的培訓和管理,與對設備的維護保養同等重要。這本書讓我明白,安全規程的執行,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需要通過持續的教育和嚴格的管理,纔能確保所有操作人員都能以最負責任的態度,去執行這些關乎生命的規章製度。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安全管理中,人文關懷和技術保障相結閤的重要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