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 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diyi册 路基工程(TZJ 2001-2017) | ||
| 定价 | 80.00 | |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6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87 | |
| 字数 | 252000 | |
| ISBN编码 | 151135042 | |
我是一名刚从大学毕业,准备投身铁路建设行业的土木工程新人。拿到《2017年 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第一册 路基工程(TZJ 2001-2017)》,我感觉像捧着一本宝典,虽然里面的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对我来说还有些陌生,但我知道,这是我学习和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我想应该是按照路基工程的施工顺序来编排的吧?比如,先是土石方工程,然后是路基边坡防护、排水等等。我希望它在每个定额子目下面,都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包括施工内容、工程量计算方法、以及定额的取值依据。特别是我对土石方工程的定额很感兴趣,像挖方、填方、运输这些基础的工程量,它的定额是如何确定的?是基于某种标准化的机械设备和劳动效率吗?如果是的话,书中是否有关于这些机械设备和劳动效率的说明?还有,对于一些特殊填料,比如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等,它们的拌合、摊铺、压实定额是怎么计算的?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学到的基础知识,现在有机会在实际应用中看到具体的定额,我非常期待。另外,书中关于材料的消耗量定额,比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稳定材料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计算公式或者取值依据,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定额的编制逻辑,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应用。这本书对我而言,是开启职业生涯的重要工具。
评分我是在铁路施工一线工作的技术员,每天和各种图纸、规范打交道。拿到这本《2017年 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第一册 路基工程(TZJ 2001-2017)》,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实用性”。我们平时最需要的就是能够指导我们实际操作的、有据可依的东西。这本书,作为路基工程的定额,我想它肯定会涉及到大量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比如土石方工程的挖填方量如何计算?测量放线的工程量如何计算?边坡防护的面积如何计算?我希望它在这方面能够做到非常清晰明了,最好配有图示或者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返工或者争议。其次,我关心的是定额中关于材料消耗的规定。比如,路基填筑时,如果采用级配碎石,那么碎石、砂、水泥的配合比以及单位体积的用量是如何规定的?如果采用水泥稳定土,那么水泥的掺量是如何确定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材料的采购和成本控制。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详实的数据,并且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和依据,这样我们才能在实际施工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材料选用和用量控制。另外,对于一些施工措施费,比如降水、支挡、排水等,定额中是如何体现的?这些都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们的费用如何计算,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总成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帮助我们一线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定额,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评分作为一名铁路项目的业主代表,我拿到这本《2017年 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第一册 路基工程(TZJ 2001-2017)》,我的目光会聚焦于它是否能够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我看来,定额不仅仅是计算成本的工具,更是体现国家资源配置、技术水平和市场行情的重要依据。这本定额覆盖了2001-2017年这十几年的积累,我希望它能够反映出这段时期内,中国铁路路基工程在技术、管理、材料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且能够体现在定额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上。我希望它能够有明确的定额编制说明,详细阐述各项定额的取值原则、方法和依据,例如,人工定额是否考虑了现代机械化施工对劳动强度的影响?机械台班定额是否反映了当前市场主流设备的性能参数和运行成本?材料消耗定额是否考虑了材料的损耗和现场加工的实际情况?我特别关注它对于一些新型路基施工技术和材料的应用,是否能够有相应的定额或者清晰的取费指导。比如,一些高性能的土工合成材料、注浆加固技术、以及智能化施工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带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节约,定额是否能够及时地反映出这些变化?只有这样,我们业主才能在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和合同管理过程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确保铁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才拿到手,说是“2017年 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第一册 路基工程(TZJ 2001-2017)”。我是一个在一线工作的路基工程师,平时接触这方面的资料也算不少,但拿到这本厚厚的定额,还是让我眼前一亮。首先,它的分量就很足,翻开来,纸张的质量相当不错,印刷也清晰,这点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经常查阅的工具书来说,非常重要。我最关心的是它到底有没有跟上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路基工程,说白了,就是铁路的“地基”,这地基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铁路的安全和运行效率。里面对于各种土石方工程的定额,比如挖方、填方、压实等等,有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在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的运用?比如,现在一些大型挖掘机和推土机的效率和精度都比以前高了很多,定额的取值有没有体现出这种进步?还有,对于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处理,比如软土地基、膨胀土地基、高寒地区路基等等,定额有没有更细致的划分和更科学的计算依据?我记得我之前用的定额,在处理一些复杂地质问题时,总感觉有点模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大量调整,希望能在这本新定额里找到更明确的指导。另外,环保要求现在是越来越高了,路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处理、水土保持等等,这些是否在定额中有所体现?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这些方面给我带来新的思路和更科学的依据,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做出更经济、更安全的工程。
评分拿到《2017年 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第一册 路基工程(TZJ 2001-2017)》,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年轻工程师,我第一反应就是“厚重”。这厚度,预示着内容的丰富程度,也让我这个新手有点小小的畏惧。不过,当我翻开它,尝试去理解里面的条条框框时,一种踏实感油然而生。毕竟,定额是指导我们进行工程造价的基础,弄懂它,才能更好地理解项目的成本构成,也能在投标报价时更有底气。这本书对于路基工程的各个环节,比如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排水工程等等,应该都有详细的定额子目吧?我特别想知道,它对于一些新型的路基材料,比如各种稳定土、复合材料的应用,有没有相应的定额?现在很多铁路建设都强调耐久性和可靠性,新型材料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定额如果能及时更新,对我们来说就是巨大的帮助。还有,书中对于工程量计算规则的阐述是否清晰易懂?作为新手,我最怕的就是工程量计算有偏差,那可是会直接影响到造价的。我希望它能有大量的图例或者计算示例,这样我就可以对照着学习,把理解得更透彻。另外,书中对于定额的编制说明,比如取费的原则、机械台班的折算方法等等,有没有详细的解释?这些都是影响最终造价的关键因素,理解透彻了,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学习和工作中的好帮手,帮助我快速成长,更好地为铁路建设贡献力量。
评分作为一个在铁路建设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老前辈,我拿到这本《2017年 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第一册 路基工程(TZJ 2001-2017)》,心里既有期待,也带着一丝审慎。经验告诉我,定额是会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的,但更新的幅度、内容的侧重点,往往能反映出行业的发展方向。这次的定额,号称是2017年的,涵盖了2001-2017年这十几年的积累,听起来很有分量。我最关心的,是它在“复杂地质条件”和“特殊工程”方面的定额是否有了突破。咱们铁路,尤其是一些山区、高原、沙漠等地区,路基施工遇到的难题数不胜数。比如,对于滑坡、崩塌地带的路基加固,现有的定额是否能更精细地体现出不同加固方法的投入?再比如,在冻土区,如何科学地计算路基的保温、防冻措施的成本?还有,随着高铁技术的进步,对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压实、精细化填筑的定额是否有所体现?我希望这次的定额,能在这些方面提供更具指导性的依据,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工经验去弥补定额的不足。另外,对于一些新兴的路基施工技术,比如智能化施工、BIM技术的应用,定额中是否有所反映?虽然这本可能侧重于传统的预算定额,但我还是希望它能为未来技术应用预留一些空间。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定额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科学合理,能够真正指导一线施工,提升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而不是成为一本束之高阁的摆设。
评分作为一个在铁路工程预算定额领域有着多年研究经验的专家,拿到这本《2017年 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第一册 路基工程(TZJ 2001-2017)》,我首先会从它的体系结构和内容编排上来审视。它涵盖了2001-2017年这十几年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理论上应该包含了那个时期内铁路路基工程的典型工程项目和先进施工技术。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定额的编制原则、取费基数、以及各项费用(如人工、机械、材料)的构成和取值依据方面,是否遵循了国家最新的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并且能够体现出行业发展的趋势。例如,现在普遍推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这本书的定额体系是否与之匹配?它所列出的各项定额,是在什么假设条件下得出的?例如,机械化程度、施工环境、材料供应等,这些因素在定额中是如何体现的?我还会仔细研究它的子目设置,是否足够全面和细致,能否覆盖到当前铁路路基工程中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工程,比如长大隧道进出口路基、桥梁过渡段路基、以及在高烈度地震区的设计要求,定额中是否有相应的考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加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计价依据,能够有效指导铁路工程的预算编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反映行业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标尺。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封面的信息:2017年,铁路工程预算定额,第一册,路基工程,并且还有一个括号括起来的“TZJ 2001-2017”。这说明它是一本覆盖了相当长一段时间(2001-2017)的定额,并且是在2017年发布的。作为一名对铁路建设成本控制比较关注的财务人员,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如何反映出近十几年来铁路建设成本的变化趋势。这期间,中国铁路经历了飞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标准也日益提高,这些都会对路基工程的成本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希望这本定额在编制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对于一些原来比较少见的施工机械,现在已经成为主流,它们的台班费用、效率如何在新定额中体现?对于一些新型的加固材料,比如土工格室、土工布等,它们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定额中是否有专门的子目,或者如何将其归类套用?另外,我还想了解,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施工条件下的定额差异性处理是如何进行的?比如,高寒地区、湿热地区、山区、平原地区,路基施工的难度和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定额是否能够体现出这种差异,并给出相应的调整系数或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准确、公平、合理的计价依据,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项目预算、成本核算和工程款支付,从而为铁路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拿来翻阅了一下,我是负责铁路项目前期咨询和技术方案论证的。对于《2017年 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第一册 路基工程(TZJ 2001-2017)》,我最关注的是它在规范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方面能有多大的提升。路基工程是铁路建设的基石,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造价。这次的定额,覆盖了2001-2017年这十几年的发展,对于那些在期间完成的一些标志性工程,比如一些高难度地段的路基处理、特殊路基的试验段等等,它们的一些经验和数据是否被吸收到定额中?我希望这本定额能更加细化,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路基,比如重载铁路路基、客运专线路基,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定额标准。例如,在路基的压实度和密实度要求方面,高铁和普速铁路的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定额是否能够体现出这种差异?此外,对于一些新出现的、对路基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设计方案,比如一些特殊的边坡支护结构、新型的加固材料的应用,定额中是否有相应的参考依据?即使没有直接的定额子目,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合理的计价思路,或者至少是一个科学的参考标准,方便我们在编制技术方案时,能够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成本估算,从而更好地评估不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我希望这本定额能够体现出当前中国铁路路基工程的最高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为今后的铁路建设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评分这本书,我作为一名铁路工程项目的审计人员,拿到它,首先关注的是其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它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017年 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第一册 路基工程(TZJ 2001-2017)》,它应该是一份具有权威性的工程造价指导文件。我会在审计时,对照定额的条文,检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套用定额子目是否恰当,取费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我希望这本书在编制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特别是在人工、材料、机械这三大要素的定额取值方面,我希望它能够有清晰的说明,比如人工的日工率、机械的台班消耗定额、材料的消耗量和价格构成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审计过程中,有效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超计、错套等问题,确保工程款的支付真实、准确、合理。另外,对于一些合同变更、签证等环节,定额的适用性也很重要。当工程内容发生变化时,我们需要依据定额来确定新增工程的造价,或者对原有的定额进行调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导,方便我们在处理这些复杂情况时,能够有统一、准确的依据。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定额能够成为我进行铁路工程审计工作的坚实基础,帮助我更有效地开展工作,维护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