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手上這本《莎士比亞故事集》是由蘭姆姊弟(Mary & Charles Lamb)閤著,zui早發行於一八○七年,幾乎是兩百年前,而蘭姆姊弟活躍的年代,是英國浪漫主義盛行的時候。瑪麗.蘭姆與查爾斯.蘭姆,都是倫敦文學圈的一員,裡麵包括瞭詩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與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等,他們推崇想像力的力量,將莎士比亞的文學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
《莎士比亞故事集》齣版四年後,查爾斯.蘭姆寫瞭一篇非常重要的評論《論莎士比亞的悲劇是否適宜演齣》(On The Tragedies Of Shakespeare Considered with Reference to Their Fitness for Stage Representation, 1811)。文中他強烈主張莎劇不適閤由演員呈現,這隻會破壞我們對原著的理解。zui hao的方法是透過想像力,也就是藉著閱讀的方式,讓這些角色在讀者心中演戲,他說:「在閱讀的有利條件下,我們可以進行思索,這是閱讀勝過看戲的地方……舞颱演齣過於逼真,會讓我感到痛苦與不安,完全破壞瞭閱讀時給我們的快感……在閱讀時,我們的腦袋裡隻有崇高的形象,隻有詩意。」當然,查爾斯不隻認為莎翁悲劇不適閤演齣,他在文章結尾強調莎翁喜劇一樣不適閤真人扮演,要證明也不是很睏難,隻因文章篇幅,無須再深入。
這種認為隻有心靈劇場(mental Theater)纔是欣賞莎劇weiyi場所,正是浪漫主義所推崇的觀念。同時代知名作傢如柯勒律治、拜倫(George Byron)與雪萊(Percy B. Shelley)等,都抱持類似的看法。如果考慮到浪漫主義的影響,就不能把《莎士比亞故事集》隻當作是劇本的替代品,也應視其為一場透過文學詮釋的心靈劇場,彷彿蘭姆姊弟是導演,透過文字與各位的想像力,將莎劇再現在各位心中。
《莎士比亞故事集》在整個東亞的莎士比亞接受史上,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包括日本、韓國與中國,都是先透過《莎士比亞故事集》的翻譯,纔首度接觸到莎士比亞的戲劇世界。日本在還是明治維新的一八七七年,首度翻譯瞭這本書。到瞭一九二八年,根據統計,再版次數高達九十七次,可見受歡迎程度。也因如此,早期日本的莎劇演齣,主要都是根據《莎士比亞故事集》(這部分更詳細內容,可參考《亞洲劇場期刊》(Asian Theatre Journal)在二○一一年春季號的特別專刊《莎士比亞與亞洲》(Shakespeare and Asia)。
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在各種通俗文化中,發現大量莎士比亞的影子,比如迪士尼卡通《獅子王》是改編自《哈姆雷特》,電影《足球尤物》所本是《di十二夜》。甚至搭著星際大戰的電影熱潮,二○一四年美國也齣瞭一套《莎翁版星戰三部麯》(William Shakespeare’s Star Wars Trilogy),以莎士比亞的劇本格式,去重寫星戰故事,還成為熱賣商品,獲得yamaxun讀者的五顆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