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畢淑敏在走過58個國傢後,
徒步漫遊北極點
讓我們在世界盡頭一起談談人生、孤獨和旅行
附贈: 北極旅行小貼士、畢淑敏照片&手寫祝福語明信片、極地動物貼紙
1、25萬字首曝光 畢淑敏2016年度開山神作 :
繼《恰到好處的幸福》《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藏在這世界的優美》等大熱暢銷書後,畢淑敏新創作的旅行主題書。
2、與財富同行,小小聯閤國之旅:
“非洲之傲像一個小聯閤國,讓我見識到形形色色的人。”——畢淑敏
單張車票標價1萬~9萬美元、有“流動的五星級酒店”“鐵軌上的遊輪”之稱的非洲之傲,長年服務於全世界的財閥豪門後代、商業精英、政界領袖。在此,畢淑敏將上流社會的神秘生活掀開一角。
3、打入人性深處,宛若解剖般的犀利反思:
探訪全球巨大貧民窟索維托,與非洲中産階級精英和城市貧民麵對麵溝通。從曆史、文化、心理多方麵探詢人性中的秘密。
4、筆觸溫柔,直擊內心柔軟處,迴到本真:
這也是一本溫厚之書。教你學會珍惜那些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為你斟滿酒杯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逗你笑的人,與你徹夜聊天的人,陪你哭過的人,帶著你四處遊蕩的人,說想念你的人。是這些人組成你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使你遠離陰霾。是這些溫暖,使你成為善良的人。
5、全彩裝幀,四色印刷,隨書附贈:
畢淑敏2016年原創力作,與你分享一場史詩般的旅行。隨書附贈畢淑敏照片、非洲土著手繪彩圖卡片及非洲風光卡片(共四張)。
畢淑敏2016年開山之作 25萬文字從未發錶
收錄百餘張珍貴彩照 非洲土著手繪彩圖 全彩印刷
一張價值2萬美金的單程車票,一場直麵飢民、皇帝、僧侶、獅子和荒野的迷之旅行。
在這趟旅行中,我們路過幸福,也路過痛苦,路過生命中的溫暖和眼淚,也會路過無盡的無奈與孤獨。徘徊過許多路途,耗費幾多心力,不過是為瞭成為真正的自己。
這是畢淑敏乘坐 “非洲之傲”遊遍非洲大地後,於2015年閉關創作的旅行劄記。
“非洲之傲”是以非洲行為主題的旅行用蒸汽機車,單張車票標價在1萬到9萬美元之間,以奢華聞名於世,有“流動的五星級酒店”“鐵軌上的遊輪”之稱,主要服務於來自全世界的財閥豪門後代、商業精英、政界領袖。
然而列車行經之地,卻有很多是非洲底層民眾聚居的貧民窟,一道車窗劈開瞭奢華與貧窮,餐車內的社會名流舉起銀杯開懷暢飲時,車窗外圍滿瞭無衣無食的孩子們。這種強烈的對比引起瞭畢淑敏的關注,在這次旅行中,她不但記錄瞭非洲各地人情風物、旅遊見聞,還對車內車外兩個世界做瞭細緻的觀察和溝通:時而走進非洲中産階級傢庭與女主人共進晚餐,時而走進全球巨大的貧民窟索維托實地考察,她以自己的眼睛為準則,寫齣瞭一個獨特的非洲。
這也是一本溫厚之書,它以旅行為綫,將生命中的溫暖和荒涼一一呈現在你眼前,帶領我們學會珍惜生命中溫柔的瞬間:那些在暴雨中為你遞過雨傘的手,那些為你圍上一條毛毯的溫柔,那些黑暗中與你徹夜聊天的朋友。這些一點一滴的溫柔是你生命中的光,使你遠離陰霾,成為善良的人。
國傢一級作傢、內科主治醫師、著名心理谘詢師。北京作傢協會副主席,北師大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嚮課程結業。曾獲莊重文學奬,小說月報第四、五、六、七屆百花奬,當代文學奬,陳伯吹文學大奬,北京文學奬,昆侖文學奬,解放決文藝奬,青年文學奬,颱灣第十六屆“中國時報”文學奬,颱灣第十七屆聯閤報文學奬等各種文學奬三十餘次。
1
One
露西說,歡迎你迴傢
不知孱弱的露西在閑暇時扶著後腰捶著腿遙看湖光山色之際,可曾想到過無數世代後的無盡子孫?
參觀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國傢博物館。
一座古樸的建築,草坪和清泉。隻是在這一派田園牧歌式的錶麵安寜之下,是戒備森嚴的警戒。隨處可見持槍的衛兵,半仰著槍口,槍支保持著隨時可以擊發的姿態。參觀者在這裏經受瞭堪比機場的嚴格安檢。細想起來,在參觀非洲的所有博物館中,這是最不馬虎的一次。
是因為反恐嗎?我問當地人。
是,也不全是。這裏一直很嚴,因為要保護一個女人。
誰?我在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讓相當安全的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引發如此靈貓般的警覺,並伴以兵臨城下的峻厲?
主要是她的年紀太大瞭。當地人說。
多大呢?我問。
350萬歲瞭。名叫露西。當地人不無驕傲地迴答。
走進博物館,大廳裏迎麵撲來一具殘缺的骨骼化石拼湊起的大幅圖片。在這張圖片的下麵赫然寫著——露西說,歡迎你迴傢。
突然在那一瞬,熱淚盈眶。
露西是誰?
通常我們說到傢,是指那些和我們血脈相連,肌膚相親的特定一群人。它不會很大,數目也不會很多。傢是鮮血柵欄圍攏起的私密小圈子。但是,在這裏,在露西瘦弱縴細的臂膀下,這個星球上所有的人,不論男女、不拘種族、不辨膚色,更遑論國傢,男女老少都被她攬入懷內。所有的人都是她的親人,她視普天下的人為一傢。
我們從哪裏來?所有的人都曾在生命的不同時刻,叩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一般人淺嘗輒止,想到自己的爺爺和爺爺的爺爺,也就腦仁疼瞭。講究點兒的人傢,多半是祖上齣現過顯赫人物的傢族,或是有傢譜的,但最久遠的也不過以數韆年計(據說最早的傢譜可追溯到甲骨文時期)。再之前,就是天地洪荒的一筆糊塗賬瞭。
可是,人類一定是有祖先的。雖然我們沒有見過他們,但無神論者對這一點毫無疑問。我們不是從石頭縫裏蹦齣來的孫悟空,我們本能地懷念祖先。
在埃塞俄比亞首都東北約350韆米,有一塊古老的盆地,叫阿法。開闊的荒原,植被稀疏,樹影零落。起伏的小山丘和溝壑,構成瞭乾燥的地貌。由於雨水的衝刷,每當雨季之後,裸露的土地中會顯露齣一些動物和人類的化石。這有點兒像露天煤礦,便於收集。經過幾十年鍥而不捨的工作,考古學傢們對那裏的地層順序關係已瞭然於胸,再加上此地富含火山灰,可以通過同位素測定獲得的化石的準確年齡。於是,這個阿法盆地讓考古學傢們愛不釋手,簡直成瞭人類化石的儲物箱。
1974年,在阿法盆地,有瞭舉世矚目的偉大發現。考古學傢找到瞭在當時
最為古老的人類化石——南方古猿阿法種“露西”骨架。
為什麼叫露西呢?
那時,緊張的化石采集工作十分辛苦,考古學傢們每天都要曝曬在炙熱
的非洲陽光下,工作十幾個小時,等到收工吃晚飯的時候,常常已接近晚上9 點。發現這具骨架的那天晚上,發掘隊全體成員顧不得勞纍,盡情狂歡,載歌載舞。夜晚一直在播放美國流行的披頭士樂隊的歌麯《天上戴著寶石的露西》,以示慶祝。反復的轟鳴,讓這首本是歌頌迷幻劑的歌麯令工作人員腦洞大開,把當天發現的這具骨架昵稱為“露西”。
“露西”之所以彌足珍貴,一是在於它的完整。如果把一個人的全部骨架比作1,那麼露西包括同一個體40%的骨架。我猜你一定不無遺憾地說:啊,還不到一半!請不要太苛求哦,這已是迄今發現的所有距今10萬年以前的人類化石中最完整的一副瞭。
二是在於露西的高齡。科學傢們用鉀-氬法測定,推導齣露西生活的年代距今大約350萬年。於是,她成瞭獲得最多肯定的最早的人類祖先。所以,廣義上說,她是我們所有人的曾曾曾曾曾曾……(以25年為一代,此處省略14萬個“曾”)祖母。
走進展廳,精緻的玻璃展櫃裏,陳列著露西的真身。淺棕色骨骼化石安放在防彈玻璃下,零落而暗淡,恍如一些樹枝和細碎石子的散亂組閤。我屏住呼吸,躡手躡腳悄然上前,生怕驚擾瞭這位老祖宗。
抵近觀察,露西褐白相間的細弱骨骼勉強為人形,若乾缺失處,要靠想象去連接。第一個感覺是她的個子好小啊,身量簡直像個幼兒。據說經過科學傢復原測算,露西的身高大約1.1米,體重約30韆剋。
從一塊完整的髖骨結構上,科學傢判斷齣露西是女性(男女骨盆的形狀是不同的)。她的膝關節及各肢骨的特徵,錶明她已具有類似現代人的兩足直立行走步態,同時還保留著適應樹居生活的重要解剖特徵。也就是說,露西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陸地上,偶爾也重操舊業,爬到樹上攀援。遺憾的是,“露西”的頭骨前部完全缺失,看不到她的前額骨骼,隻保存著後腦勺兒的小塊骨片。據此復原齣的露西頭骨,比一個能放在掌中的小甜瓜大不瞭多少,腦容量有限。她的智齒(第三臼齒)已完全萌齣,並能看齣齒麵有磨損。人類智齒萌齣的年齡大約在28歲左右,如果加上萌齣後的年代,說明露西已經不是少女,是成年人瞭。據推測,她死亡時的年齡在25?30歲之間,脊椎骨有些變形,已開始患上瞭關節炎。
發現露西的美國科學傢約翰森,把這副化石骨架定名為南方古猿阿法種。南方古猿演變齣的一支後裔,進化成能人、直立人,最後進化到智人。1997年,在阿法盆地一個名叫赫托的村子附近,又發現瞭三個人類頭骨化石。氬同位素測定顯示,這些頭骨化石的生存年代為距今約16萬年前,是目前最古老的現代人化石。這一發現也為非洲起源說增加瞭重要砝碼。
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曾在非洲生活過的這一支古猿沾親帶故。日新月異的DNA研究,更為現代人的非洲起源說提供瞭強有力的支持。
我在露西的骨骼化石前站立瞭很久。大腦在一段空白期後,浮想聯翩。
從上下身的比例看,按那時的標準來看,她該是一個身材不錯的女子吧。在得關節炎之前直立行走時,她細碎的步伐應該很快吧?她的手臂和手指骨骼005也都很長,想必在樹上攀援之時,身手敏捷。
露西的髖骨難得地比較完整。這破散的黝黑骨片所圈起來的小小圍場,曾經組成露西的盆腔。在露西的盆腔裏曾安放有她的子宮。她是個成年女子,養育過孩子。於是露西被稱為“非洲夏娃”。這個業已消失但必定真實存在過的子宮,便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房子。現如今世界上幾十億人的DNA,都能找到在此處齣發的證據。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真的都是來自同一位母親,那所有的徵戰、所有的殺戮、所有的剿滅和皈依、所有的戰火和血流成河,又有多少意義呢?我們原本就居住在同一個地方,有共同的母親,什麼勢不兩立的矛盾能切割蹂躪如此緊密的關係呢?!兄弟姐妹之間,有什麼事情不可以商量呢!
第二處讓我久久凝視的地方,是露西的牙齒。她的牙齒細小,牙冠單薄,牙根也不長,看來是植物性的雜食,估計平日吃的多是水果和草種子吧。我想不通她憑著這樣軟弱的牙齒,既不能撕咬也不能以利齒穿透獵物的血管和氣管,是怎麼存活下來的。看來隻能憑藉腦力的發達和團隊的閤作,纔能使她在獅狼遍野的蒼茫高原上生存,最後成功地繁衍齣無數後代,倒把獅子、獵豹等猛獸逼成瞭瀕危動物。
隻是露西的子孫們,為什麼離開瞭非洲?
我嚮來對那種能夠將宏大的地理概念與細膩的個人感悟完美融閤的作品情有獨鍾,而這套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地理介紹,也不是純粹的抒情散文,它更像是一場哲學思辨的旅程。作者在描述那些極端的自然環境時,筆觸冷靜而富有力量,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磅礴和人類的渺小,但這種渺小並非令人沮喪,反而激發瞭一種內在的堅韌。特彆是那些關於剋服睏難和麵對孤獨的段落,寫得極其真誠,沒有過度美化旅途中的艱辛,卻能從中提煉齣生命的重量和價值。我閤上書本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廣闊無垠的星空和腳下堅實的土地,那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強大生命力,久久不能散去。這套書的文字,有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讓人在閱讀中完成瞭一次自我對話。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有點擔心,三本書寫三個大洲,會不會內容略顯單薄或者主題跳躍太大。但實際閱讀下來,我發現作者的敘事邏輯非常流暢,她總能找到一個獨特的切入點來串聯起不同的地域體驗。比如,在描寫不同文化中“時間”的概念時,她的對比和反思就特彆精妙。她不滿足於記錄“看瞭什麼”,更深究於“感受到瞭什麼”以及“這如何改變瞭我對‘存在’的理解”。有些篇章的語言風格甚至帶著一種詩意的疏離感,仿佛作者在觀察世界的同時,也在觀察自己如何被這個世界所塑造和改變。對於我這種喜歡深度思考的讀者來說,這種層次豐富的文本結構,提供瞭極大的迴味空間。每當我想起某個場景,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理解層次,這絕對不是一次性的快消讀物,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復品讀的珍藏。
評分這套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彆齣心裁,那種厚重的質感,配上略帶復古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喜歡那種需要用心去感受的旅行文學,而不是走馬觀花的打卡記錄。讀完這幾篇遊記,我仿佛跟著作者一起穿越瞭那些遙遠而神秘的土地。尤其是在描述那些風土人情和當地人的生活細節時,文字裏透著一股深深的敬意和觀察力,不像有些遊記那樣充斥著自我中心的炫耀,而是真正沉浸在當地的文化肌理之中。那份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和對生活本真的追尋,在字裏行間都清晰可見。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人開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的瑣碎和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每翻過一頁,都像是推開瞭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充滿瞭驚喜和沉思。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路途”本身的解讀,那不僅僅是地理上的位移,更是精神層麵的拓展和重塑。
評分從排版和裝幀的細節來看,齣版方顯然也對這套作品傾注瞭極大的心血。紙張的觸感溫潤而不失韌性,即便是長時間捧讀也不會感到疲憊。而內容的構建,則更像是作者精心編織的一張巨大的情緒網。她很少用激烈的詞匯去渲染情緒,而是通過對場景和心境的精準描摹,讓讀者自然而然地被帶入那種心境之中。例如,她在描述麵對極地冰川時的那種“絕對的寂靜”,我仿佛真的能聽到自己血液流動的聲音。這套書對於“距離”的探討尤為深刻,距離不僅僅是空間上的遙遠,更是心理上的隔閡,以及最終如何通過旅途去消弭這種隔閡的過程。看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遠方”的定義都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它不再是地圖上的一個點,而是一種持續嚮內的探索狀態。
評分這套旅行文學的特彆之處在於,它很少涉及那些旅遊攻略裏常見的吃喝玩樂信息,而是將筆墨聚焦於人類精神的疆界。作者的筆觸細膩到令人驚嘆,對於不同地域的氣味、光綫、乃至空氣的濕度,都有著近乎苛刻的捕捉。我特彆喜歡她描述與當地人交流時的那種小心翼翼和最終建立起來的信任感。這些真實的互動,為冰冷的地理坐標注入瞭溫暖的人性光輝。讀到某些關於文化衝突或文化理解的段落時,我甚至會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它迫使我審視自己固有的偏見和狹隘的視角。這套書不僅拓展瞭我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全新的、更具同理心的世界觀。閱讀它,就像是進行瞭一次高強度的跨文化訓練,讓人變得更加謙遜和開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