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自动扶梯
  • 自动人行道
  • 安全规范
  • 制造
  • 安装
  • GB16899-2011
  • 机械安全
  • 电梯
  • 垂直运输
  • 设备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155066143594
商品编码:1540797548

具体描述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新制造的自动扶梯和踏板式或胶带式自动人行道(见第3章)。 
本标准考虑了按照预期目的使用并在制造商可预见的误用情况下,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相关的所有重大危险、危险状态和事件(见第4章)。 
本标准未考虑因地震引起的危险。 
本标准不适用于本标准实施前制造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英文名称:  Safety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s
 替代情况:  替代GB 16899-1997
 中标分类:  建材>>建筑构配件与设备>>Q78电梯
  ICS分类: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建筑物中的设施>>91.140.90
采标情况:  EN 115-1:2008 MOD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11-07-29
实施日期:  2011-07-29
首发日期:  1997-07-02
提出单位:  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6)
归口单位:  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6)
主管部门:  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6)
起草单位:  阮为民、竺荣、魏山虎、张志雁、陈凤旺等
起草人: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等
页数:  【胶订-大印张】76页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  155066·1-43594
出版日期:  2011-07-29

 

  目录
前言 Ⅲ 
引言 Ⅶ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及符号和缩略语 3 
3.1 术语和定义 3 
3.2 符号和缩略语 5 
4 重大危险清单 7 
4.1 总则 7 
4.2 机械危险 7 
4.3 电气危险 7 
4.4 辐射危险 7 
4.5 火灾危险 7 
4.6 设计时忽视人类工效学原则产生的危险 8 
4.7 控制电路失效产生的危险 8 
4.8 运行期间断裂或破裂产生的危险 8 
4.9 滑倒、绊倒和跌倒的危险 8 
4.10 该类机器特有的危险 8 
5 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 9 
5.1 总则 9 
5.2 支撑结构(桁架)和围板 9 
5.3 梯级、踏板、胶带 10 
5.4 驱动装置 13 
5.5 扶手装置 17 
5.6 扶手带系统 20 
5.7 出入口 21 
5.8 机房、驱动站和转向站 22 
5.9 火灾防护 23 
5.10 运输 24 
5.11 电气设备与安装 28 
5.12 电气故障的防护、控制 31 
6 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的验证 37 
6.1 总则 37 
6.2 数据、试验报告和证书 40 
7 使用信息 40 
7.1 总则 40 
7.2 标志与警示装置 40 
7.3 检验与试验 41 
7.4 随机文件(特指说明书) 42 
7.5 标记 4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与建筑物的接口 4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电子元件的故障排除 4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安全电路的设计和评价 52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含电子元件和(或)可编程电子系统的安全电路的试验 53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安全回路的设计指南 56 
附录F(资料性附录) 梯级和踏板动载扭转试验示例 57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向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使用者传递相关信息的安全标志 59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选择和规划 61 
附录I(规范性附录) 用于输送购物车和行李车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要求 62 
附录J(资料性附录) 梯级和踏板踏面、梳齿支撑板和楼层板表面防滑性能的确定 64 
附录K (资料性附录) 对鞋类等物体在围裙板表面滑动性能的确定 65 
参考文献 66

《安全第一:现代城市交通系统设计与运营指南》 这是一本面向城市规划者、交通工程师、建筑师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综合性著作,旨在深入探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建、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本书聚焦于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并积极响应绿色交通的时代号召。 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理论 城市发展与交通需求的演变: 本章将追溯城市化进程对交通需求的长期影响,分析不同时期人口增长、产业布局、生活方式变迁如何塑造交通格局。我们将探讨宏观层面的交通规划理念,如多中心发展模式、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多模式交通系统的整合策略: 现代城市交通并非单一交通方式的独奏,而是多模式协同的交响曲。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将公共交通(地铁、公交、有轨电车)、慢行交通(自行车、步行)以及私家车出行进行有效整合。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交通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枢纽设计、换乘设施优化、信息引导系统建设,实现无缝衔接,提升整体出行体验。 交通基础设施的韧性与可持续性: 面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基础设施的韧性变得至关重要。本章将聚焦于可持续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理念,包括绿色建材的应用、雨水收集与利用、节能照明系统等。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制定,提升交通网络的抵御和恢复能力。 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ITS)的原理与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是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本书将深入剖析ITS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量监测、出行信息服务、自动驾驶技术等。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在缓解拥堵、减少事故、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实际成效。 第二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深度解析 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与运营: 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是支撑特大城市骨干交通的重要力量。本书将从线网规划、选线优化、车站设计、隧道修建、车辆选型、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轨道交通建设的全过程。同时,我们将探讨高密度客流下的运营管理挑战,如时刻表优化、载客能力提升、乘客疏导等。 地面公共交通(公交、有轨电车)的效率提升策略: 公交系统作为城市最基础的公共交通服务,其效率直接影响市民出行体验。本章将聚焦于公交专用道建设、信号优先系统、动态调度、车辆升级(如新能源公交)等提升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的措施。对于有轨电车,我们将分析其在特定城市环境中的优势与规划要点。 多元化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除了传统的公交和轨道交通,我们还将探讨新兴的公共交通模式,如定制公交、共享巴士、水上巴士等,分析其适用的场景、运营模式以及如何与现有交通网络协同。 第三部分:慢行交通与步行环境营造 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鼓励自行车出行是实现绿色交通的重要途径。本书将详细阐述自行车道的网络规划、设计标准(宽度、坡度、隔离)、路权保障,以及自行车停放设施、共享单车管理等内容。 人性化步行环境的塑造: 步行是城市中最基本、最健康的出行方式。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改善人行道、过街设施、遮阳设施、绿化景观等,营造安全、舒适、连续的步行网络,提升市民的步行体验。我们将分析城市肌理、街道宽度、建筑退界等因素对步行环境的影响。 第四部分:城市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 交通安全设计原则与标准: 本章将系统梳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视距、曲率、坡度、标志标线、交通渠化等。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类型道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支路)的安全设计要点,以及针对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等不同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保障措施。 事故预防与应急响应机制: 从数据分析入手,识别交通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策略。我们将探讨交通事故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交通工程手段、交通管理措施、宣传教育等降低事故率。同时,针对突发性交通事件(如交通事故、恶劣天气、大型活动),我们将阐述高效的应急响应流程和协调机制。 交通心理学在安全设计中的应用: 人的行为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本章将介绍交通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注意力、感知、决策过程,并阐述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交通设计,减少人为失误,提升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意识。 第五部分: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 绿色交通政策与激励机制: 本章将探讨各国在推广绿色交通方面的政策实践,包括交通需求管理(TDM)、鼓励公共交通使用、限制私家车、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等。我们将分析不同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政策组合。 新兴技术与未来交通模式: 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飞行汽车、超级高铁等新兴技术正在深刻影响未来交通的格局。本书将对这些前沿技术进行介绍,并探讨它们对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人本交通与城市品质提升: 最终,城市交通系统的目标是为了服务于人。本章将强调以人为本的交通设计理念,探讨如何通过提升交通系统的包容性、可达性,以及减少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活品质和居民的幸福感。 《安全第一:现代城市交通系统设计与运营指南》 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交通系统知识体系,帮助读者理解并应对现代城市交通发展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共同构建更安全、更高效、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在某个时期亲身参与过建筑项目的人,我对各种规范和标准有着天然的敏感。拿到《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这本书,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曾经在现场与各种图纸和技术文件打交道的日子。这本书虽然看起来是面向行业的,但其严谨的逻辑和条理清晰的表述,让我觉得即使是对于有一定工程背景的普通读者来说,也能从中获得不少启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防止人员坠落”和“防止挤压伤害”的章节。这些章节中的规定,从扶手的高度、间隙,到梯级边缘的设计、梳齿板的设置,都充满了对人体工程学和安全性的深刻理解。我甚至能想象出,在设计之初,一定有无数的实验和模拟,来验证每一个细节是否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意外的发生。书中对材料的选取也有着极高的要求,无论是防滑表面的摩擦系数,还是结构件的抗腐蚀性,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看似简单的自动扶梯或人行道,背后凝聚了多少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像是一部关于“责任”的教科书,它清晰地阐述了制造者和安装者在保障公众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可执行的标准来实现这些责任。

评分

我对公共交通设施一直有着特别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当我看到这本《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时,我感到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我希望能了解,这些每天承载着无数人流量的设备,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和建造,以确保我们每一次的出行都是安全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我不仅了解了设备本身的机械结构要求,还深入到了其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例如,关于“运行速度的控制”和“停止装置的灵敏度”等章节,让我看到了技术是如何被用来预防潜在危险的。书中对不同类型梯级和踏板的材料选择、表面处理,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有着详尽的规定。这让我明白,即使是最细微的设计,也可能对安全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应急处理”的部分,它详细规定了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如何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对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守护着我们出行的人们充满了感激。

评分

我是一个对科技和工程发展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尤其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又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充满兴趣。这本《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这本书就像一本关于“智慧安全”的教科书,它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谨的工艺,来保障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运行。我被书中关于“防意外启动”和“防过载运行”的规定所吸引。它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多重安全联锁机制,来防止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启动,以及如何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监测载荷,避免设备因超负荷而发生危险。这让我看到了工程技术在保障人员安全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书中还涉及了关于“易燃易爆环境下的安全防护”以及“防静电措施”等内容,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普通的设备,也需要考虑到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结实耐用”,更是对潜在风险的全面预判和有效控制。读完这本书,我对现代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和精妙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那些为我们提供安全出行保障的专业人士表达由衷的敬意。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追求的人,对于身边的一点一滴都希望能够得到最好的保障。这本《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安全”的极致追求。我并不是要成为一名专业人士,但我希望能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便捷,是如何被赋予安全保障的。书中关于“防坠落”和“防夹伤”的细致规定,让我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行业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例如,书中对扶手带的张力、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匹配,以及梯级与围板之间间隙的精确控制,都让我叹为观止。这些细节的设计,看似微小,却直接关系到乘坐者的安全。我甚至联想到,在拥挤的人潮中,这些精密的参数是如何确保我们不会被意外卷入或碰撞。书中的另一部分内容,关于“防火和电气安全”的部分,更是让我对隐藏在设备内部的精密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通电即可”,而是包含了复杂的保护电路、过载保护、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可靠断电机制。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安全不仅仅是表面的防护,更是深植于设备内部的智能和可靠性。它让我对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使用有了更深的敬畏感,也让我更加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默默地为我们的安全付出努力。

评分

我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的乘坐自动扶梯的经历,这让我对这类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产生了天然的关注。这本《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出现,可以说是我一次非常超值的“知识投资”。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生命守护”的行动指南。我被书中关于“防止人员跌落”和“防止衣物或物品被卷入”的详细规定所深深吸引。例如,书中对梳齿板与梯级连接的间隙、扶手带的导向和张力,以及围板的结构强度,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设计要求。这让我看到了,在每一次平稳的运行背后,都有着无数工程师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书中还涉及到关于“防火安全”和“防雷击”等内容,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常规的设备,也需要考虑到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对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这本书让我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守护着我们出行的人们充满了感激。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藏在书架角落里的宝藏,初次拿到它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了解仅限于乘坐它们的日常经验。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一股严谨而专业的氛围扑面而来,让我立刻意识到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说明书或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绘制的蓝图,为那些默默运行在我们城市脉搏中的交通动脉,奠定了安全的基石。书中对于材料的选择、焊接的工艺、驱动系统的设计,甚至是应急制动装置的响应时间,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定。我从未想过,每一次平稳的升降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复杂的工程考量和严苛的安全标准。读着这些条文,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乘坐扶梯和人行道的画面,过去那些未曾注意过的细节,此刻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工程师们为了确保每一个乘客的安全,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这本书让我对“安全”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到每一个螺丝、每一根钢缆、每一次测试的严谨执行。我甚至开始对那些负责安装和维护这些设备的专业人员肃然起敬,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守护着我们的出行。虽然我并非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但这本书依然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理所当然”的安全,是如何通过一套精密、系统的规范来实现的。它让我学会了用更审慎的眼光去审视这些公共设施,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安全抵达的旅程。

评分

我是一位对机械原理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一直想深入了解那些驱动我们现代城市运转的复杂机器。当我在书店偶然发现这本《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时,内心涌现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我迫不及待地将其带回家,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探索之旅。书中的内容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安全指令,更像是一本关于“安全设计哲学”的百科全书。我被书中关于结构强度、材料疲劳寿命、防火防爆等方面的详尽论述所吸引。例如,关于梯级和踏板的设计,书中不仅规定了尺寸和承载能力,还对它们在极端条件下的变形和断裂行为进行了模拟和预测,这让我看到了科学严谨的魅力。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电气控制系统的部分,对安全联锁、紧急停止按钮的设置逻辑、以及故障检测和报警机制的描述,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每一个自动化设备都需要一套精密的“大脑”来确保其安全运行,而这本书正是为这个“大脑”编写的最核心的“指令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与顶尖工程师的思维对话,学习到了他们如何将最前沿的工程技术与最严格的安全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高效又可靠的交通解决方案。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机械工程和安全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更多好奇和探索欲。

评分

我对工程技术,尤其是那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背后严谨的工程设计和安全考量。这本书就像是一部关于“安全制造”的百科全书,它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来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我被书中关于“防碰撞”和“防夹伤”的详细规定所深深吸引。例如,书中对扶手带的运行速度、梳齿板的结构设计,以及围板与梯级之间的间隙,都进行了非常具体的规定。这让我了解到,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可能对人员安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书中还涉及到关于“电气安全”和“火灾防护”等内容,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设备,也需要考虑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对生命安全的最高承诺。读完这本书,我对现代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和精妙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那些为我们提供安全便捷出行的人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评分

我是一名对建筑安全有着高度敏感性的普通市民,每次看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我都会下意识地观察一下它的运行状态。这本《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出现,让我觉得好像找到了理解这一切的钥匙。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条文,它更像是对“安全”二字最生动的诠释。我被书中关于“防跌落”和“防卡滞”的详细规定所震撼。例如,关于梳齿板的结构设计、与梯级之间的间隙,以及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的紧急停止装置,都让我看到了设计者们是如何用心地去规避每一个可能的风险。书中的内容,从材料的耐磨性、防滑性,到结构件的强度和耐久性,都经过了严格的论证。这让我明白,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平稳运行,是建立在无数科学计算和严谨测试之上的。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关于“照明和警示标识”的部分,清晰的指示和充足的光线,是保障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让我对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对这些公共设施的建造和维护过程有了更多的信任。

评分

作为一个对生活细节充满好奇心的人,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提升生活品质的“幕后”技术感兴趣。这本《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为我揭示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背后的安全“秘密”。这本书就像一部关于“工程伦理”的百科全书,它清晰地阐述了如何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将人员安全置于首位。我被书中关于“防夹挤”和“防触电”的详细规定所深深吸引。例如,书中对梯级与围板之间的间隙、扶手带的速度匹配,以及电气系统的绝缘和接地措施,都进行了非常具体的规定。这让我了解到,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连接处,都可能蕴含着精密的工程设计,以防止潜在的危险。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材料的选择,到驱动系统的控制,再到应急救援的预案,都展现了对安全的全面考量。它让我意识到,安全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本身,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使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那些为保障我们安全而工作的工程师们充满了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