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德]弗裏德裏希·尼采著 周國平譯 著作 定 價:102 齣 版 社:上海譯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08月01日 裝 幀:簡裝 ISBN:9787532775446 《瓦格納事件/尼采美學文選》
尼采的瘋狂是現代世界的開端。
中國學者周國平教授優美譯作。
尼采以美學解決人生根本問題的人生哲學經典
一生中不容錯過的哲學經典。
《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
★ 外國哲學傢尼采作品,尼采的瘋狂是現代世界的開端。
★中國學者周國平教授優美譯作。
★ 尼采以美學解決人生根本問題的人生哲學經典
一生中不容錯過的哲學經典。每個“一生推薦閱讀”的書單上都有《悲劇的誕生》
●《瓦格納事件/尼采美學文選》
●《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
●【注】本套裝以商品標題及實物為準,因倉位不同可能會拆單發貨,如有需要購買前可聯係客服確認後再下單,謝謝!
● 內容簡介
《瓦格納事件/尼采美學文選》
尼采立足於人生談審美和藝術,著述頗豐,除瞭《悲劇的誕生》這樣的專著外,大量論述散見於他的各本著作裏。《瓦格納事件:尼采美學文選》收入尼采1881至1889年尼采立足於人生談審美和藝術的著述,大緻相當於尼采思想發展的後期。
《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
這部作品是一部哲學經典。是廣義美學,實際上也是一種人生哲學。他在美學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學理的探討,而在以美學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悲劇的誕生》是尼采的首部作品也是*為有名的作品,可說是他的哲學的誕生地,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學和哲學的前提。尼采在對希臘藝術進行美學討論的同時,完成瞭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並對以蘇格拉底科學樂觀主義為特徵的現代文化作齣瞭批判。 [德]弗裏德裏希·尼采著 周國平譯 著作 《瓦格納事件/尼采美學文選》
【作者簡介】: 作者:弗裏德裏希?尼采(1844—1900),德國有名哲學傢,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詩人。
1869年初,年僅24歲的尼采便受聘於巴塞爾大學,成為該校的古典語文學教授。隨後他便開啓瞭自己的創作生涯,一生著作充滿想象力,批判氣息濃鬱。1872年發錶**部作品《悲劇的誕生》,當時的讀者似乎都不能理解這位天纔的作品,毀譽參半。1878年作品《人性的,太人性的》批判瓦格納,但是他依然寄給瞭瓦格納夫婦,從此尼采與這位偉大的作麯傢也再無來往。1883年他完成《查拉圖斯特拉》**、二部分,84年第三部等 《瓦格納事件/尼采美學文選》
【前言/序言】:
齣版說明
尼采立足於人生談審美和藝術,著述頗豐,除瞭《悲劇的誕生》這樣的專著外,大量論述散見於他的各本著作裏。周國平翻譯的《尼采美學文選》匯集瞭這方麵的專著和論述,由於篇幅較大,分做兩本書齣版。《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收入1872至1880年的著述,大緻相當於其思想發展的早中期。《瓦格納事件:尼采美學文選》收入1881至1889年的著述,大緻相當於其思想發展的後期。前書還收入瞭譯者早年所寫《哲人尼采剪影》《尼采美學概要》二文,簡明扼要地介紹瞭尼采的生平和美學思想。後書則收入瞭譯者晚近所寫《尼采美學導論》一文,是一篇近七萬字的長文,對尼采美學思想做瞭係統的闡釋,全文等
《尼采美學哲學文選套裝2冊(悲劇的誕生+瓦格納事件)/周國平譯》是一套深入探討尼采早期美學思想的珍貴文獻。這套文選以周國平先生的譯本為基礎,精選瞭尼采兩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悲劇的誕生》與《瓦格納事件》。它們不僅是理解尼采哲學體係的基石,更是西方美學史上的裏程碑,深刻影響瞭後世的藝術、哲學、文學乃至文化思潮。 《悲劇的誕生》:探尋古希臘藝術的精神源泉 《悲劇的誕生》是尼采的處女作,在這部著作中,他以驚人的洞察力和充滿激情的筆觸,迴顧並重新解讀瞭古希臘悲劇的起源與衰落。尼采認為,理解古希臘悲劇的關鍵在於區分兩種截然不同的精神力量:酒神精神(Dionysian)與日神精神(Apollonian)。 日神精神代錶著秩序、理性、清晰、個體化、塑形的力量,它體現在古希臘雕塑、詩歌的和諧形式以及對個體身份的強調上。它讓我們看到一個有序、美麗、可理解的世界。而酒神精神則代錶著狂喜、混沌、融閤、超越個體界限、迴歸宇宙生命本源的力量。它體現在音樂、舞蹈以及對生命衝動、痛苦與歡樂交織的直觀體驗上。酒神精神是對生命本質最直接、最原始的感悟,它擁抱存在的混亂與激情,甚至包括那些令人痛苦的麵嚮。 尼采指齣,古希臘最偉大的藝術形式——悲劇,正是這兩種精神的完美結閤與張力。早期希臘悲劇,以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剋勒斯為代錶,成功地將酒神精神的原始衝動和痛苦,通過日神精神所塑造的精巧戲劇結構和理性語言呈現齣來,從而引發觀眾一種既痛苦又振奮的“超痛苦”的體驗。這種體驗,尼采稱之為“本體的慰藉”,它並非簡單的麻醉或遺忘,而是在直麵生命的痛苦與虛無後,依然能夠肯定生命,擁抱生命,從中獲得一種深刻的,近乎神性的喜悅。 然而,尼采惋惜地指齣,隨著哲學的發展,特彆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理性主義的興起,日神精神逐漸壓倒瞭酒神精神。理性、道德和知識被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對生命直觀的、非理性的體驗被視為非法的、危險的。這種“蘇格拉底式”的理性精神,雖然帶來瞭知識的進步,卻也導緻瞭古希臘悲劇精神的衰落,使藝術失去瞭其源於生命本源的力量,變得蒼白而乏味。尼采認為,這種理性至上的傾嚮,最終導緻瞭西方文明的病態,一種對生命力本身的否定。 《悲劇的誕生》不僅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分析,更是尼采對現代西方文明的一次深刻批判。他呼喚一種“悲劇的藝術”,一種能夠重新喚醒被壓抑的生命衝動,重新擁抱生命整體性,甚至是其黑暗與痛苦的藝術。他認為,隻有在這種藝術的慰藉下,人類纔能剋服虛無,重新找迴生命的意義和活力。 《瓦格納事件》:一位藝術傢與一位哲學的交鋒 《瓦格納事件》是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之後,對音樂傢理查德·瓦格納的藝術與人生進行的一次充滿爭議的評論。早期的尼采,對瓦格納充滿瞭崇拜,他認為瓦格納的音樂,特彆是其音樂劇,能夠復興古希臘悲劇的精神,成為現代文化擺脫頹廢、重獲新生的希望。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就曾將瓦格納視為“德國的悲劇藝術最後的救星”。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尼采與瓦格納的關係發生瞭戲劇性的轉變。尼采開始以一種批判的、疏離的眼光審視瓦格納。他認為,瓦格納雖然在藝術形式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其作品的精神內核卻逐漸走嚮瞭頹廢、虛無與基督式的贖罪。尼采尤其對瓦格納在《帕西法爾》中展現齣的基督教道德和禁欲主義感到失望,他認為這是對生命活力的背叛,是對瓦格納早期所代錶的那種“酒神式”藝術的墮落。 在《瓦格納事件》中,尼采深刻剖析瞭瓦格納的藝術特徵,探討瞭音樂與戲劇的關係,以及音樂在錶達生命衝動中的特殊作用。他分析瞭瓦格納音樂的戲劇性、象徵性以及其喚起觀眾情感的巨大力量。然而,他同時也揭示瞭瓦格納藝術中潛藏的危險:對戲劇性場麵的過度追求,對觀眾情緒的操控,以及最終轉嚮一種沉溺於虛無與救贖的傾嚮。 尼采的批判並非否定瓦格納藝術的價值,而是對其藝術所指嚮的方嚮提齣質疑。他認為,真正的藝術不應該是一種逃避,一種慰藉,而應該是對生命最深層的力量和最真實的體驗的展現,即使這種體驗是痛苦的,是混亂的。他批評瓦格納的作品最終流於一種“病態的藝術”,一種對生活感到厭倦的藝術,而非一種肯定生命、戰勝生命的藝術。 《瓦格納事件》展現瞭尼采思想發展的軌跡,從早期的藝術烏托邦式的憧憬,轉嚮瞭對文化、藝術與生命本質更為深刻和嚴峻的拷問。這標誌著尼采開始清晰地認識到,藝術的復興並非易事,它需要對整個文明的根基進行反思,而不僅僅是對某種藝術形式的期待。 套裝的意義與價值 《尼采美學哲學文選套裝2冊(悲劇的誕生+瓦格納事件)/周國平譯》的組閤,為讀者提供瞭一個理解尼采早期美學思想的完整視角。 思想的遞進與深化: 《悲劇的誕生》是尼采美學思想的開端,他在此提齣瞭酒神與日神精神的二分,奠定瞭其對古希臘藝術的解讀框架。《瓦格納事件》則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一位具體藝術傢及其作品的深入剖析,檢驗並深化瞭其美學理論,同時展現瞭尼采思想的批判性與發展性。 藝術與哲學的融閤: 這兩部著作充分展現瞭尼采將哲學思考與藝術批評相結閤的獨特風格。他不僅僅是在分析藝術作品,更是在通過藝術來探究生命的本質、文明的命運,以及人類存在的意義。 對現代性的反思: 尼采對古希臘悲劇的復興呼喚,以及對瓦格納藝術走嚮的批判,都直接指嚮瞭現代西方文明的危機。他認為,現代文明過度強調理性和科學,忽視瞭生命本源的激情與衝動,導緻瞭精神的貧乏與虛無。他的思想,對於反思當代社會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周國平先生的譯介功勞: 周國平先生作為中國著名的哲學傢和作傢,其譯本以其忠實原文、流暢生動、富含哲思而著稱。他的譯本不僅準確地傳達瞭尼采思想的精髓,更以其獨特的文筆,使得尼采充滿力量和激情的論述,在中文讀者中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套文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周國平先生的傑齣翻譯。 這套文選不僅是哲學、美學、文學愛好者的必讀之書,更是所有渴望深入理解尼采思想,反思現代文化與生命意義的讀者,不容錯過的珍貴讀物。它將引領讀者穿越時空的界限,與一位偉大的思想傢一同思考,一同感受生命的激蕩與哲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