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 zemax2010软件入门教程zemax2010从入门到精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 zemax2010软件入门教程zemax2010从入门到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ZEMAX
  • 光学设计
  • zemax2010
  • 软件教程
  • 入门
  • 学习手册
  • 光学
  • 设计
  • 教程
  • 光学软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马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45851
商品编码:1569711339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工程软件应用精解) 开本: 16
作者: 林晓阳 页数:
定价: 59 出版时间: 2014-04-01
ISBN号: 9787115345851 印刷时间: 2014-04-01
出版社: 人民邮电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录: ***章 ZEMAX入门
1.1 ZEMAX的启动与退出
1.2 用户界面
1.2.1 窗口类型
1.2.2 主窗口介绍
1.2.3 文件菜单
1.2.4 编 辑菜单
1.2.5 系统菜单
1.2.6 分析菜单
1.2.7 工具菜单
1.2.8 报告菜单
1.2.9 宏指令菜单
1.2.10 外扩展菜单
1.2.11 窗口菜单
1.2.12 帮助菜单
1.3 ZEMAX常用操作快捷键
1.3.1 放弃长时间计算
1.3.2 快捷方式的总结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像质评价
2.1 外形图
2.1.1 二维外形图
2.1.2 D外形图
2.1.3 阴影图
2.1.4 元件图
2.1.5 ISO元件图
2.2 几何光学像质量评价
2.2.1 特性曲线
2.2.2 点列图
2.2.3 调制传递函数
2.2.4 点扩散函数
2.2.5 波前
2.2.6 曲面
2.2.7 均方根
2.2.8 像差系数(AberrationCoefficients)
2.2.9 杂项(Miscellaneous)
2.3 能量分析
2.3.1 能量分布
2.3.2 照度
2.4 像分析
2.4.1 模拟图像
2.4.2 双目分析
2.4.3 计算
2.5 其他
2.5.1 玻璃和梯度折射率
2.5.2 通用图表
2.5.3 偏振状态
2.5.4 镀膜(Coatings)
2.5.5 物理光学(PhysicalOptics)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初级像差理论与像差校正
3.1 几何像差与像差表示方法及像差校正
3.1.1 球差
3.1.2 慧差
3.1.3 像散
3.1.4 场曲
3.1.5 畸变
3.1.6 色差(ColorAberration)
3.2 厚透镜初级像差
3.3 薄透镜初级像差
3.4 像差校正和平衡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ZEMAX基本功能详解
4.1 ZEMAX3种优化方法
4.1.1 优化方法选择
4.1.2 GlobalSearch和HammerOptimization区别
4.1.3 局部优化(Optimization)缺点
4.1.4 全局搜索优势
4.2 ZEMAX评价函数使用方法
4.2.1 优化中的术语定义
4.2.2 评价函数方程表达
4.2.3 波前优化方法
4.2.4 光斑尺寸优化方法
4.2.5 角谱半径优化方法
4.3 ZAMAX多重结构使用方法
4.3.1 实例一:模拟元件的变化
4.3.2 实例二:衍射级次显示
4.3.3 实例三:分光板模拟
4.4 ZAMAX坐标断点使用方法
4.4.1 ZEMAX坐标系
4.4.2 自带坐标断点使用方法
4.4.3 坐标断点面使用方法
4.4.4 样例一:旋转角度的优化方法
4.4.5 样例二:使用坐标断点***寻找主光线位置及方向
4.4.6 样例三:坐标返回的使用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差分析
5.1 公差
5.1.1 误差来源
5.1.2 设置公差
5.1.3 公差操作数
5.2 默认公差的定义
5.2.1 表面公差
5.2.2 元件公差
5.3 公差分析3种法则
5.3.1 灵敏度分析
5.3.2 反转灵敏度分析
5.3.3 蒙特卡罗分析
5.4 公差过程的使用
5.4.1 公差分析的执行
5.4.2 双透镜的公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非序列模式设计
6.1 ZEMAX中非序列模型介绍
6.1.1 模型类别
6.1.2 面元反射镜
6.1.3 光源分布
6.1.4 棱镜
6.1.5 光线分束
6.1.6 散射
6.1.7 衍射光学元件
6.1.8 相干模拟
6.1.9 复杂几何物体创建
6.1.10 吸收分析
6.2 创建非序列光学系统
6.2.1 建立基本系统特性
6.2.2 创建反射镜
6.2.3 光源建模
6.2.4 旋转光源
6.2.5 放置探测器
6.2.6 跟踪分析光线探测器
6.2.7 增加凸透镜
6.2.8 光线跟踪分析和偏振损耗
6.2.9 增加矩形ADAT光纤
6.2.10 使用跟随解定位探测器
6.2.11 整个系统光线追迹
6.3 将序列面改成非序列物体
6.3.1 转变NSC的工具
6.3.2 初始结构
6.3.3 使用转换工具
6.3.4 插入非序列光源
6.3.5 插入探测器物体
6.4 模拟混合式非序列(NSCwithPorts)
6.4.1 序列/非序列模式
6.4.2 建立非序列组件
6.4.3 定义多焦透镜
6.4.4 带状优化
6.4.5 目标局部
6.4.6 系统性能
6.4.7 运行影像分析性能之优化
6.4.8 ***终设计
6.5 优化非序列光学系统
6.5.1 DampedLeastSquares和OrthogonalDescent
6.5.2 建立系统
6.5.3 评价函数
6.5.4 自由曲面反射镜
6.5.5 优化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础设计实例
7.1 单透镜设计
7.1.1 ZEMAX序列模式简介
7.1.2 单透镜系统参数
7.1.3 单透镜初始结构
7.1.4 单透镜的变量与优化目标
7.1.5 单透镜优化结果分析与改进设计
7.2 双胶合消色差透镜设计
7.2.1 双胶合透镜设计规格参数及系统参数输入
7.2.2 双胶合透镜初始结构
7.2.3 设置变量及评价函数
7.2.4 优化及像质评价
7.2.5 玻璃优化——校正色差
7.3 牛顿望远镜设计
7.3.1 牛顿望远镜来源简介及设计规格
7.3.2 牛顿望远镜初始结构
7.3.3 添加反射镜及遮拦孔径
7.3.4 修改反射镜以提高MTF
7.4 变焦镜头设计
7.4.1 变焦镜头设计原理介绍
7.4.2 变焦镜头设计规格及参数输入
7.4.3 多重结构实现变焦
7.4.4 变焦镜头的优化设置
7.5 扫描系统设计
7.5.1 扫描系统参数
7.5.2 多重结构下的扫描角度设置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目视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8.1 人眼光学系统的创建
8.1.1 眼睛概述
8.1.2 眼睛模型
8.1.3 使用ZEMAX创建人眼模型结构
8.2 放大率与视觉
8.2.1 近距离物体成像标准
8.2.2 小型放大镜放大率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目镜设计
9.1 目镜介绍
设计案例一:惠***斯目镜
设计案例二:冉斯登目镜
设计案例三:凯尔纳目镜
设计案例四:RKE目镜
设计案例五:消畸变目镜
设计案例六:对称式目镜
设计案例七:埃尔弗目镜
设计案例八:西德莫尔目镜
设计案例九:RKE广角目镜
9.2 目镜调焦
9.3 本章小结
***0章 显微镜设计
10.1 技术指标
10.1.1 基本系统技术要求
10.1.2 分辨率目标和极限
10.2 倍物镜初始透镜形式
10.2.1 显微镜设计步骤
10.2.2 物镜与目镜的连接
10.3 本章小结
***1章 望远镜设计
11.1 天文望远镜
11.1.1 天文望远镜设计步骤
11.1.2 分辨率与衍射极限
11.2 地上望远镜
11.3 本章小结

......

精 彩 页:
内容提要: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以ZEMAX 2010作为软件平台,详细讲解了ZEMAX在光学设计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尽快掌握ZEMAX这一光学设计工具。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结合作者林晓阳多年的使用和开发经验,通过丰富的工程实例将ZEMAX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给读者。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讲解了ZEMAX的使用界面和基本功能,光学像差理论和成像质量的评价,以及各种透镜和目镜、显微镜、望远镜等目视光学系统的设计。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注重基础,内容详实,突出实例讲解,既可以作为光学设计人员、科研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士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教材。
    

......


定价Z
《现代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从原理到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为光学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对光学系统设计感兴趣的从业者和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实用的现代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理论和方法。本书打破了仅限于特定软件功能的介绍模式,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光学系统设计背后普遍适用的物理原理、数学模型和工程思维上,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光学设计基础,使其无论面对何种设计软件或遇到何种光学难题,都能游刃有余。 第一部分:光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石 本部分将从最基础的光学定律出发,系统梳理光学系统设计所需的理论知识。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础与成像理论 点源与像点: 深入剖析点光源与像点的形成过程,理解成像的基本原理。 光线追迹: 详细介绍光线追迹(Ray Tracing)的基本算法,包括笛卡尔坐标系和球面坐标系下的光线方程,以及矩阵光学方法在描述光线传播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如何通过光线追迹预测光束在光学系统中的传播路径和成像位置。 近轴光学与成像性质: 讲解高斯成像公式、放大率、焦距等近轴光学概念,以及它们在理想成像系统中的作用。 成像误差(像差): 详细介绍七大基本像差(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波前像差),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在成像中的表现以及对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例,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各种像差的物理本质。 像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讲解如何通过瞳函数(Pupil Function)和像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来描述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并介绍常用的评价指标,如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清晰度(Resolution)等。 第二章:物理光学基础与衍射理论 光波的性质: 回顾光的波动性,介绍波前(Wavefront)的概念,以及其在描述光传播和成像中的重要性。 衍射现象: 详细讲解菲涅尔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分析不同孔径形状和尺寸对衍射图样的影响。 干涉原理: 介绍光的干涉现象,以及其在光学测量和全息术等领域中的应用。 衍射极限成像: 探讨物理光学限制下的成像能力,介绍瑞利判据(Rayleigh Criterion)和衍射极限(Diffraction Limit),理解光学系统分辨率的根本物理限制。 波前像差与衍射: 建立几何光学中的像差描述与物理光学中的波前畸变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波前畸变如何导致衍射成像的退化。 第三章:光学材料与元件特性 常见光学材料: 介绍玻璃、晶体、塑料等常见光学材料的折射率、色散(阿贝数)、透射光谱、机械性能、热学性能等关键参数。 材料选择原则: 讲解根据光学系统工作波段、环境条件、性能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光学材料的原则和策略。 表面特性: 讨论光学元件表面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反射与透射特性,以及增透膜、高反射膜等光学薄膜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非球面元件: 介绍非球面(Aspheric)的定义、类型(二次曲面、多项式非球面等)及其在简化光学系统、校正像差方面的优势。 第二部分:现代光学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部分将系统介绍光学系统设计的完整流程,并重点阐述现代设计中常用的策略和技术。 第四章:光学系统设计流程与参数定义 需求分析与指标确立: 讲解如何从应用需求出发,确立光学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如视场角、分辨率、焦距、工作波段、像面尺寸、景深、MTF(调制传递函数)要求、杂散光控制要求等。 系统构型选择: 介绍常见的经典光学系统构型(如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物镜、望远镜、人眼模型、投影系统等),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初级设计与参数设定: 讲解如何根据系统构型和基本成像原理,确定系统的初始参数,如镜头个数、曲率半径、厚度、空气间隔等。 公差分析概述: 引入公差分析的概念,预示其在实际设计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基于优化算法的设计实现 优化目标函数的构建: 讲解如何将光学系统性能指标转化为可量化的优化目标函数(如RMS波前误差、彗差系数、畸变误差等)。 评价函数(Merit Function)的原理: 详细阐述评价函数的设计,包括权重设置、各种误差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使其能够全面反映系统性能。 优化算法介绍: 介绍现代光学设计中常用的优化算法,如局部优化(Damped Least Squares)、全局优化(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rithms)等。重点解释这些算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它们来寻找最佳的光学结构。 优化过程的控制: 讲解如何设置优化约束(如曲率半径限制、厚度限制、边缘厚度限制等),如何理解优化过程中的收敛性问题,以及如何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迭代优化设计: 强调优化设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设计参数、修改评价函数,并结合设计者的经验进行指导。 第六章:像差校正策略与技巧 像差的来源与影响: 再次强调像差对成像质量的根本影响。 双高斯、三高斯等经典校正结构: 深入剖析双高斯、三高斯等经典光学系统结构是如何通过组合不同性质的透镜来校正像差的。 利用非球面元件校正像差: 讲解非球面元件在减少镜片数量、提高成像质量和简化系统方面的独特优势。 利用不同材料和曲面组合校正色差: 详细介绍消色差(Achromatic)和复消色差(Apochromatic)透镜的设计原理,以及如何利用不同阿贝数的材料组合来消除轴上色差和倍率色差。 特殊像差的校正方法: 针对某些难以校正的像差,提供特定的设计技巧和参考结构。 第七章:光学公差分析与制造可行性 公差分析的意义: 详细解释公差分析在确保光学产品批量生产时能够达到设计性能的重要性。 公差的种类: 介绍表面形状公差、表面位置公差、表面倾斜公差、材料公差、空气间隔公差等。 敏感度分析: 讲解如何通过敏感度分析来确定哪些参数的制造公差对系统性能影响最大。 蒙特卡洛分析: 详细介绍蒙特卡洛(Monte Carlo)分析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模拟大量实际制造的产品,来预测批量生产的性能分布。 公差反馈与设计优化: 强调公差分析结果需要反馈到设计过程中,必要时需要调整设计方案或放宽某些公差以提高可制造性。 制造工艺对公差的影响: 简要介绍不同制造工艺(如研磨、抛光、模压等)对表面精度和公差范围的影响。 第三部分:高级光学设计专题与工程实践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一些更专业的光学设计领域,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指导性建议。 第八章:杂散光分析与抑制 杂散光的来源: 详细分析杂散光的产生途径,如镜面漫反射、衍射、内部反射、元件边缘和固定件的遮挡等。 杂散光对成像的影响: 讲解杂散光如何导致图像对比度下降、出现伪影(Ghosting)、影响信噪比等。 杂散光抑制技术: 介绍防反射涂层、光阑(Aperture Stop)、挡光环(Baffle)、黑化处理、优化系统构型等杂散光抑制方法。 杂散光仿真分析: 介绍基于光线追迹和随机光线模型进行杂散光仿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九章:先进光学元件设计:衍射光学元件与微透镜阵列 衍射光学元件(DOE): 介绍DOE的基本原理,包括全息光栅、菲涅尔波带片等,以及它们在光束整形、分束、合束等方面的应用。 微透镜阵列(MLA): 讲解MLA的设计及其在提高LED亮度、背光模组、3D显示等领域的应用。 DOE与MLA的设计挑战: 讨论其设计与制造的独特性和挑战。 第十章:薄膜光学设计与应用 多层膜理论: 详细介绍单层膜和多层膜的反射和透射原理,以及薄膜的等效导纳方法。 各类薄膜设计: 讲解增透膜(AR)、高反射膜(HR)、分光镜(Beam Splitter)、截止滤光片(Long Pass/Short Pass Filter)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薄膜设计软件的使用(概念层面): 介绍薄膜设计软件中常用的优化算法和目标函数,以及如何结合薄膜光谱特性来设计光学系统。 第十一章:成像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相机镜头设计: 分析手机镜头、单反镜头、电影镜头等的设计特点和挑战。 显微成像系统: 介绍生物显微镜、工业显微镜等的设计原理和性能指标。 望远与天文光学: 探讨大型望远镜、相机等的设计要点。 医疗与工业检测系统: 介绍内窥镜、机器视觉镜头、光刻机镜头等的设计需求。 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光学: 如VR/AR头显、投影仪、激光显示器等。 第十二章:光学设计的新趋势与未来展望 计算光学(Computational Optics): 介绍如何利用计算方法和先进算法来设计和优化光学系统,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 自由曲面光学(Freeform Optics): 深入探讨自由曲面在光学设计中的巨大潜力,以及其设计和制造的挑战。 集成光子学与微纳光学: 展望光学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光子集成芯片、超表面等。 光学设计软件的发展方向: 讨论未来光学设计软件可能具备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本书特色: 原理驱动: 强调对光学设计底层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的深刻理解,而非对特定软件功能的堆砌。 方法论: 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光学系统设计方法论,帮助读者掌握从需求到实现的完整流程。 实践导向: 结合大量工程实例和设计思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技能。 跨软件通用性: 所讲解的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能够适用于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的光学设计软件。 深入浅出: 采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辅以丰富的图示和表格,帮助读者逐步掌握复杂的光学概念。 前沿性: 覆盖了计算光学、自由曲面光学等新兴领域,为读者提供行业前沿视野。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光学设计问题,掌握现代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的核心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光学工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光学设计充满热情,但又刚起步不久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入门,并且还能让我深入了解ZEMAX软件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标题虽然长,但内容却非常实在。我最看重的是它在入门部分的讲解。不像很多教程那样,上来就讲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这本书从最基本的光线追迹原理开始,一点一点地解释,让我能够理解ZEMAX是如何模拟光学系统的。而且,它还结合了大量的图示,将抽象的光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搭建第一个光学系统”的章节,它非常细致地引导我一步一步地操作,包括如何选择镜片库,如何定义镜片参数,如何设置系统单位等等。这种“跟着做”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学习过程非常轻松愉快。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光学设计的小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在官方文档或者简单的教程里不容易找到的。比如,它提到了一些在设置优化目标时容易忽略的细节,以及如何避免一些常见的设置错误,这对我这样一个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操作ZEMAX,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了光学设计的逻辑和思维方式,这为我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一开始就觉得挺吸引人的,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加上银灰色的字体,给人一种专业又高级的感觉。拿到手翻开第一页,我最先注意到的是排版,文字清晰,间距适中,而且重点内容都有加粗或者用不同颜色标注,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我平时工作需要用到一些光学设计的东西,但基础不算特别牢固,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真的帮了我大忙,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一步一步地告诉你怎么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书中对镜片公差的分析那一块,讲解得特别透彻,不仅仅是告诉你“要考虑公差”,而是深入到每一种公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有多大,以及如何在设计阶段就预见到这些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优化建议。这一点对我来说就非常有价值,因为实际工作中,设计出来的东西能不能顺利加工出来,或者加工出来后性能会不会打折扣,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对公差的把控。而且,作者在介绍一些高级功能的时候,也没有直接跳过基础,而是会先回顾一下相关的概念,然后再引入新的知识点,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一点点地进步,而不是被一大堆陌生的术语轰炸。我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一些优化技巧,有些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能够显著提高设计的效率和最终的成像质量,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其实挺高的,因为“超级学习手册”这几个字确实很有号召力。拿到书后,我第一时间就翻到了章节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感觉内容应该会非常全面。我平时接触光学设计已经有些年头了,所以对那些入门级别的基础知识可能没那么深的兴趣,我更关注的是那些能够提升设计效率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技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错,它在介绍一些算法和优化方法时,不仅给出了公式,还详细阐述了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以及在实际设计中应该如何灵活运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像差控制的章节印象深刻,里面列举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像差,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校正方案,而且结合了ZEMAX软件的操作,让理论和实践能够完美结合。很多时候,我们设计出来的系统虽然在某些指标上看起来不错,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像差问题,而这本书就教会了我如何去识别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提升设计质量至关重要。而且,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的优化过程时,用了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这使得整个过程一目了然,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另外,书中对于用户自定义宏和批处理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自动化设计的可能性,这在需要大量重复性操作的设计场景下,能够极大地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工作效率。

评分

我是一名光学工程师,平时工作会频繁接触到ZEMAX软件,所以对市面上相关的书籍都比较关注。这本《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 zemax2010软件入门教程 zemax2010从入门到精》的书名虽然有点长,但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被吸引了,特别是“超级学习手册”这几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应该会比较系统和深入。拿到书后,我先大致翻了一下目录,发现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从最基础的光学定律到ZEMAX软件的各种高级功能,都有涉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镜头设计和优化方法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使用ZEMAX的优化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会深入讲解各种优化算法的原理,以及在实际设计中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并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来调整优化参数。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仅仅是盲目地点击优化按钮,很难得到理想的设计结果。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科学、更系统的方法来指导我的设计过程。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公差分析,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系统的抗公差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公差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可制造性和最终的性能表现。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讲解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公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来改进我的设计。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看看能不能找到点不一样的内容”的心态。我本身是学物理出身,对光学理论有一些了解,但实际操作ZEMAX的时间并不算特别长,所以一直想找一本能够帮助我快速上手,并且还能学到一些“秘诀”的书。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的惊喜确实不小,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教程那样,只是简单罗列软件的各种功能按钮,而是真正地在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在讲解如何设置优化目标时,它详细分析了不同优化目标的意义和适用场景,以及它们对最终设计结果的影响。我之前在优化时,总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如何设置最合适的优化目标,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指明了方向。另外,关于像差的讲解,书中不仅仅是列出了各种像差的名称和影响,还深入到如何通过调整镜片参数来有效地抑制这些像差,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案例分析,这让我对像差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实战演练”环节,作者会模拟一个实际的设计需求,然后一步一步地带着读者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包括初设、优化、公差分析等,这让我感觉自己就像在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学习一样。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让我能够快速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解决一些之前困扰我的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