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于丹 重温美古诗词+于丹《庄子(套装共3册)

于丹《论语》+于丹 重温美古诗词+于丹《庄子(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
  • 经典
  • 于丹
  • 论语
  • 诗词
  • 庄子
  • 文化
  • 哲学
  • 传统文化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思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1799
商品编码:16006627124

具体描述

于丹《论语》9787550273238


于丹《庄子》

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0291799
目  录001  不负初心
001  庄子何其人
017  境界有大小
033  感悟与
051  认识你自己
069  总有路可走
085  谈笑论生死
103  坚持与顺应
117  本性与悟性
135  心态与状态
153  大道与自然
171  附录
171  《庄子》原文


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经典文本的现代回响 这是一套旨在引导读者深入经典、体味东方智慧的文集,精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几部哲学与文学巨著,并由当代学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视角进行解读。本书系不包含于丹《论语》、于丹重温美古诗词、于丹《庄子(套装共3册)》等具体作品,但其精神内核与上述作品相通,均致力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并将其与现代人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提供一种审视世界、安顿心灵的独特路径。 第一部分:儒家思想的现代演绎——《大学》《中庸》的智慧光芒 本部分聚焦于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大学》与《中庸》。这两部著作,历来被视为儒家思想的“简明扼要”的总纲,它们以其系统性、深刻性和普适性,为理解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路径提供了 foundational theories。 《大学》开篇便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点明了学习的最高目标,即彰显个人内在的光明德性,推己及人,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本书的解读将深入剖析“明明德”的内在涵义,并非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强调一种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持续过程。它关乎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本真,如何不断净化心灵,使其回归到最纯粹、最美好的状态。 “亲民”则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意义。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爱民”,更是指一种积极的社会参与和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这意味着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如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本书将探讨“亲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并着重阐释其在当下解决社会冲突、构建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现实意义。 “止于至善”是对人生追求的最高期许,它并非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攀登的过程。本书将引领读者思考,何为真正的“至善”,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把握住人生的方向,不被物欲所扰,不被情绪所困,最终抵达内心深处的安宁与满足。 《中庸》则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开篇,强调了“中”与“和”的哲学思想。这里的“中”并非指折中、妥协,而是指适度、恰当、不偏不倚。它是一种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在变化中寻求平衡的智慧。本书将细致解读“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精髓,揭示其如何指向一种顺应自然、尊重生命本然的生存哲学。 “和”则是在“中”的基础上,追求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它意味着如何在人际交往、社会治理、乃至国际关系中,寻求理解、尊重和合作,消弭冲突,实现共赢。本书将从多个层面解析“和”的价值,从个体心灵的和谐,到家庭的融洽,再到社会的稳定,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离不开“和”的智慧。 通过对《大学》与《中庸》的深度解读,本部分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种更为稳定、清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审慎的态度和处世的智慧,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定力,做出明智的选择,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二部分:道家思想的现代启示——《老子》的“无为”与“自然”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了与儒家思想并称的道家学派,以《老子》为主要解读文本。《老子》,这部充满辩证智慧的经典,以其“道”的神秘概念和“无为”的实践原则,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 本书将深入探讨《老子》中的“道”的含义。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神灵或存在,而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自然法则,是事物运行的根本规律。《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和界定的。本书将引导读者超越对“道”的字面理解,去体悟其作为一种宇宙生成、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本书将对此进行详细阐释,破除“无为”即“无所作为”的误解。真正的“无为”并非消极被动,而是一种顺应自然、不妄为、不强求的态度。它强调的是尊重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以最小的干预去实现最大的效果。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教育理念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例如,在个人成长层面,“无为”启示我们要少一些焦虑和执念,多一份从容和接纳,让生命自然而然地舒展;在管理层面,“无为”则意味着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不去过度干预,而是创造一个让个体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环境。 “自然”是《老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的是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遵循事物本身的生长规律,不受人为的矫饰和扭曲。《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书将分析“自然”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被重新解读,它不仅指代物理的自然界,更指代一种顺应内心、不违背天性的生活方式。它鼓励人们从喧嚣的尘世中抽离,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生命的律动,从而找到真正的平和与自由。 本书还将探讨《老子》中关于“柔弱胜刚强”、“大智若愚”、“知足常乐”等智慧,这些看似朴素的道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通过对这些思想的解读,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摆脱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功利心和竞争压力,学会以一种更为平和、超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发现平凡中的伟大,实现内心的富足与安宁。 第三部分:唐诗的意境之美与现代情怀 本部分将聚焦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唐诗。唐诗以其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意境深远而著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本书将精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作品,并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赏析。 本书不聚焦于某个特定诗人或某个特定流派,而是力求展现唐诗的整体风貌及其跨越时空的魅力。我们将探讨唐诗如何以精炼的语言,描绘出壮丽的山河景象,抒发真挚的情感,以及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例如,我们将分析那些描绘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诗,它们所展现的辽阔意境和豪迈情怀,如何与现代人对于自由、远方的向往产生共鸣。我们也将品味那些咏叹花鸟鱼虫、田园风光的山水田园诗,它们所传达的宁静淡远、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如何为身处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提供心灵的慰藉。 此外,本书还将重点解读那些表达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人生感慨的诗歌。我们将探讨诗人如何在短暂的篇章中,捕捉到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并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将其升华为永恒的艺术魅力。例如,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何跨越千年的时空,触动每一个思念亲人的心灵;一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何成为多少游子心中最柔软的乡愁代言。 本书的解读将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分析,更注重挖掘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情感和哲学思考。我们将探讨唐诗如何受到当时社会风貌、政治变革、以及士人精神的影响,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在现代语境下,我们还将思考唐诗对当下生活的启示。例如,诗歌中所体现的对自然的敬畏,对情感的真挚表达,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如何在今天依然能够引导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本书旨在通过对唐诗的现代回响,让读者在感受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丰富人生的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并获得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享受。 结语 这套文集,如同一座思想的桥梁,连接着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的思索。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走进经典,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通过对儒道哲学和古典诗歌的深入探索,本书致力于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定力,获得精神的滋养,并以一种更为深刻、更为从容的姿态,去理解世界,安顿心灵,活出生命的精彩。它相信,真正的智慧,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在每一个时代,都能焕发出新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庄子》是有点畏惧的,觉得它充满了奇思妙想,甚至有些“怪诞”。但于丹老师的这套《庄子》解读,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印象。她没有回避《庄子》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比喻和故事,而是巧妙地将其与我们当下的困惑和焦虑联系起来。 比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在我看来,不只是讲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更是关于如何掌握事物规律,如何在工作中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于丹老师引导我们思考,在面对复杂的生活和工作时,我们是否找到了自己的“道”,是否能够像庖丁一样,顺应自然,灵活应变。她还谈到了“逍遥游”,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对自由的理解,原来真正的自由,并非无拘无束,而是一种内心的超脱和洒脱。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全新视野!一直以来,《论语》和《庄子》这些经典对我来说就像是遥不可及的圣殿,虽然听说过其博大精深,但总觉得门槛太高,不知如何下手。于丹老师的解读,就像一位温厚慈祥的引路人,循循善诱地将我带入那些深邃的思想海洋。她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原文,而是从现代人的生活切入,用生动、贴近的语言,把孔子、庄子那些看似遥远的道理,转化成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智慧。 读《论语》的部分,我最深的感受是,原来“仁”和“礼”并非冰冷的规条,而是关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安顿内心的指南。于丹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孔子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的,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却需要多么大的自省和克制!她还谈到许多关于学习、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让我觉得这些几千年前的智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反而更加珍贵,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评分

这次重温古诗词的体验,更像是与历史长河中的伟大灵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于丹老师对古诗词的解读,不仅仅是分析字词的含义,更重要的是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她能将一首首耳熟能详的诗,赋予新的生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他们的忧愁、他们的喜悦、他们的壮志、他们的无奈。 尤其是在解读那些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时,我仿佛能看到王维笔下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也能听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于丹老师的语言充满了画面感,她能将抽象的意象具象化,让我在阅读时,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壮丽的山河、婉约的江南,以及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沉浮的文人墨客。她还特别强调了诗歌的“言外之意”,提醒我们要用心去体会那些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感情,这大大提升了我欣赏诗歌的层次。

评分

整体而言,这套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启迪。一开始拿到书,我并没有抱着“一定要学到什么”的功利心,而是抱着一种好奇和探索的态度。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将书中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的思考和行为中。 比如,在面对一些烦心事时,我可能会回想起《论语》中关于“君子坦荡荡”的教诲,提醒自己保持内心的平和;或者在感到压力山大时,想到《庄子》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尝试放宽心胸,看到更广阔的图景。而那些重温的古诗词,则像一个个安静的陪伴,在疲惫的时刻,为我带来片刻的宁静和美的享受。这套书,让我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盈和有力量。

评分

这套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并非仅仅是学术的讲解,而是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温度。于丹老师在解读经典时,始终带着一颗体恤现代人内心需求的心。她深知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压力、迷茫和不解,而她通过对《论语》、《庄子》以及古诗词的梳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 她没有给我们灌输什么“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而是通过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大问题,去认识自己,去理解世界。她的解读,让我觉得那些看似遥远的圣贤,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思想,恰恰是我们在这个纷繁世界中立足的根基,是找到内心平静的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