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羅馬人的二十個問題 :羅馬人的故事

關於羅馬人的二十個問題 :羅馬人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鹽野七生 著,鄭維欣 译
图书标签:
  • 羅馬歷史
  • 羅馬帝國
  • 古羅馬
  • 歷史
  • 文化
  • 西方文明
  • 羅馬人
  • 二十個問題
  • 故事
  • 普及讀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三民書局
ISBN:9789571437507
版次:1
商品编码:16016507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03-03-01
页数:179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如果您喜愛《羅馬人的故事》,那麼您更不可錯過這本《關於羅馬人的二十個問題》!
  從臺伯河畔到地中海,由城邦壯大為帝國,羅馬人締造了歷史璀璨的一頁,這一切絕非偶然,在顯赫戰功的光芒下,散發著民族的自信。
  關於羅馬人的一連串問題,本書由各個角度切入他們的世界,在問與答的字裡涉拾,真誠質樸的羅馬人,彷彿栩栩卓立眼前。

作者简介

  塩野七生
  1937年7月生於東京。
  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哲學系,1963年~1968年間遊學於義大利。
  1968年開始執筆寫作。
  1970年一部長篇《優雅的冷酷》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從該年起定居義大利。
  1982年以《海都物語》得到三多利學藝賞,1983年獲頒菊池寬賞,以表彰她歷年來的創作成就。
  1988年又以《我的朋友馬基維利》獲得女流文學賞。
  1992年開始以《羅馬人的故事》系列為寫作的主力,描述一千年羅馬帝國興亡的史事,計畫以十五年的時間每年出版一冊。
  1993年《羅馬人的故事Ⅰ》得到新潮學藝賞。
  1999年,獲司馬遼太郎奬。
  2001年,發行《塩野七生文藝復興著作全集》共七冊。
  2002年,榮獲義大利政府頒發國家功勞奬。

目录

給讀者的話
問題一 據說羅馬雖然軍事上征服了希臘,文化上卻反被征服,這是事實嗎?
問題二 關於萬惡的羅馬人
問題三 關於都市與地方之間的關係
問題四 關於貧富差距
問題五 關於與勁敵迦太基人之間的對決
問題六 古羅馬人與現代日本人之間的共通點
問題七 什麼叫做「羅馬和平」?
問題八 關於羅馬的歷代皇帝
問題九 什麼叫做公民,公民權又是什麼?
問題十 關於多神教與一神教本質上的差異
問題十一 關於羅馬法
問題十二 羅馬人的都市計畫
問題十三 關於真、善、美
問題十四 什麼叫做「麵包與娛樂」?
問題十五 關於自由
問題十六 關於奴隸
問題十七 歷史該不該有”if”?
問題十八 關於女性
問題十九 關於蠻族
問題二十 為什麼羅馬會滅亡?

前言/序言

給讀者的話
筆者認為,即使是同一個目的,也可以有不同的手段解決,這才是自然的作法。近十年來盤踞在筆者心頭,且在往後的七年中,還會割據筆者心靈一角的「目的」,就是如何理解古羅馬人。而這個目的,正以《羅馬人的故事》系列作品的型態逐步達成中。
在本書中,筆者的「目的」同樣也是要跨入羅馬人的世界。只不過,如果說《羅馬人的故事》是一種由正門跨入羅馬世界的方法,那麼這裡所用的方法,便像是直接從院子進入房屋一樣。
在造訪別人的家時,禮貌上當然得先打聲招呼再進入;而既然對方是羅馬人,打招呼時當然也應該使用羅馬的官方語言--拉丁文。
「您好,我可以進去嗎?」
“Salve, intrare possum?”
暫且插個話,“Salve”這個拉丁文字,在今日的義大利文裡仍在使用。這個招呼用語感覺上比“Ciao”來得斯文。比方說小學生之間會使用”Ciao”,在大學生之間則會改用“Salve”。
話說回來,既然在聽覺上已經進入了羅馬世界,視覺似乎也該比照辦理。如果事先知道從羅馬人的房屋正門進入,以及從庭院進入的感受有多大的不同,對於接下來的內容理解,相信會方便許多。
古羅馬人將非公寓的獨棟住宅總稱為“Doums”,一棟在都市內的獨棟Doums的標準原型,大致是這個模樣--
當我們說完「您好(Salve),我可以進去嗎?」踏進房屋內部時,展現在面前的景象,如果是從正門進入,看到的便是這個家庭表情肅穆的祖先塑像;如果是 從庭院進入,則會見到歌頌世間的諸神像,或是女子與兒童的雕像。再接下來,就是等聽到呼喚聲後,探頭出來的羅馬人現身了。

用户评价

评分

  马克思:哲学不仅诠释世界,也应用来改变世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变化是推进历史的力量,物质决定精神关系。社会基础决定上层结构,同时二者有辩证的互动。社会基础的三个阶层: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生产工具(技术设备)、生产关系(分工和财产分配)。是非观念是社会基础的产物,尤其是那个社会的统治阶级决定的,因为人类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人在劳动时与自然有互动的辩证关系(互相改造),而资本主义社会让劳动变成为他人工作,并被剥削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矛盾(生产力越来越强,劳动者购买力越来越弱)将使其灭亡,无产阶级革命专政。马克

评分

1970年第一部長篇《優雅的冷酷》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從該年起定居義大利。

评分

   例如罗马城,七座山丘是地方,而山丘之间的山谷则是用于建设公共设施的广场、大竞技场等。

评分

1982年以《海都物語》得到三多利學藝賞,1983年獲頒菊池寬賞,以表彰她歷年來的創作成就。

评分

罗马人最优越的特质,是不事必躬亲,而是仅抓住政治、军事、国家规模的经济政策和基础建设,其余事物完全委托给当地被征服者自理。

评分

不错的书值得一看, 不错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评分

   罗马人的家庭教师行业,几乎被希腊人垄断,国家的接班人均是受希腊教育长大的;

评分

好的书,慢慢看,京东是个不错的买书地!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的。诚然,知识对于年青一代何等重要。而知识并非生来就有、随意就生的,最主要的获取途径是靠读书。在读书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简洁而极富哲理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虽说读书如逆水行舟,困难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将它当作一种乐趣,没有负担,像是策马于原野之上,泛舟于西湖之间,尽欢于游戏之中。这样,读书才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读书带来的“甘甜”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只等着你采撷了。 读书,若只埋首于“书海”中,长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适当地调节,“恹倦”的情绪弥满脑际,到终来不知所云,索然无味。这种“苦”是因人造成的,无可厚非。还有一种人思想上存在着问题,认为读书无关紧要,苦得难熬,活受罪。迷途的羔羊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等待死亡;另一种能回头是岸,前程似锦 我的房间里有一整架书籍,每天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轻嗅清清淡淡的油墨香,心中总是充满一股欢欣与愉悦。取出一册,慢慢翻阅,怡然自得。   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佳肴,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得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   记得小时侯,一次,我从朋友那儿偶然借得伊索寓言,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读书心切,回家后立即关上房门。灯光融融,我倚窗而坐。屋内,灯光昏暗,室外,灯火辉煌,街市嘈杂;我却在书中神游,全然忘我。转眼已月光朦胧,万籁俱寂,不由得染上了一丝睡意。再读两篇才罢!我挺直腰板,目光炯炯有神,神游伊索天国。   迷迷糊糊地,我隐约听到轻柔的叫喊声,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不真切,定神一听,是妈妈的呼唤,我不知在写字台上趴了多久。妈妈冲着我笑道:“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用功了?”我的脸火辣辣的,慌忙合书上床,倒头便睡。   从此,读书就是我永远的乐事。外面的世界确实五彩缤纷,青山啊,绿水啊,小鸟啊,小猫啊,什么也没有激发起我情趣,但送走白日时光的我,情由独钟——在幽静的房间里伴一盏灯,手执一卷,神游其中,任思绪如骏马奔腾,肆意驰骋,饱揽异域风情,目睹历史兴衰荣辱。与住人公同悲同喜,与英雄人物共沉共浮,骂可笑可鄙之辈,哭可怜可敬之士。体验感受主人公艰难的生命旅程,品尝咀嚼先哲们睿智和超凡的见解,让理性之光粲然于脑海,照亮我充满荆棘与坎坷之途。在书海中,静静地揣摩人生的快乐,深深地感知命运的多舛,默默地慨叹人世的沧桑。而心底引发阵阵的感动,一股抑制不住的激动和灵感奔涌。于是乎,笔尖不由得颤动起来,急于想写什么,想说什么……   闲暇之余,读书之外,仍想读书寄情于此,欣然自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