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百知識: 發明、製造、應用、再生, 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

紙的百知識: 發明、製造、應用、再生, 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子製紙 著,李漢庭 譯
圖書標籤:
  • 造紙
  • 紙張曆史
  • 紙的知識
  • 科普
  • 發明
  • 再生紙
  • 環保
  • 文化
  • 材料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臉譜齣版社
ISBN:9789862355190
商品編碼:16090284
包裝:平裝
開本:25開
齣版時間:2016-07-02
頁數:35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一本從上遊到下遊、從歷史到科學、從製造到再生,一手掌握紙品基礎知識的百科之書
◎ JP 五顆星推薦,全方位探索關於紙的歷史、種類、特徵、原料、永續利用
◎日本百年紙廠帶你穿梭古今,深度探究「紙」的前世今生,找齣「紙」的未來潛力

藉著紙,我們支撐起文明。

在精神和物質層麵,紙都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工具。
長久以來,我們用紙記事、著述、創作、溝通——
紙是*重要的載體,保存人類心智思索的軌跡;
另一方麵,我們也依賴紙而生活:
鈔票、包裝盒、紙杯盤、衛生紙……生活與工作中各式各樣的紙製產品,
確保瞭方便安全的現代社會。

然而,現代人對紙所知甚少,
其實除瞭「東漢蔡倫造紙」、「造紙及印刷術促進文藝復興」之外,
韆百年來,紙在製造與應用的技術上不停與時俱進,
至今纍積瞭非常豐厚的成果。
本書由日本百年製紙大廠——王子製紙所撰,
從紙的歷史娓娓道來,
詳實地介紹紙的種類、特徵、原料、製程,
並說明紙品的迴收及永續利用,
帶領讀者全方位地理解「紙」——
原來,紙不僅美麗、細緻、充滿人文溫度,
製造過程也蘊含著尖端的工藝與科技應用,
它的未來,更是能夠與環境生態共存共榮的優良媒材。

昨日之紙,今日之紙

說起人類史上*重要的發明,「紙」一定名列前茅!
你可知道紙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各式各樣的紙又如何為我們帶來便利的生活?

發明:
紙的發明,如何左右瞭三國時期魏、蜀、吳爭霸的*後命運?
為什麼「瓦楞紙」能造成全世界的物流革命,因此被稱為劃時代的發明?

製造:
為什麼使用「紙藥」進行的「流漉」抄紙法,可以讓日本的和紙那麼細緻動人?
滑石、碳酸鈣、二氧化鈦、矽酸粉……加入這些添加物,改善瞭紙的哪些品質?

應用:
為什麼影印機可以將碳粉轉印到紙上,碳粉卻不會脫落?
阻燃紙、複寫紙、陶紙、硫酸紙……這些特殊紙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

再生:
要幫助環境永續經營,你該買的是「環保紙」而不是「迴收紙」?
迴收免洗筷,為什麼也可以幫助減低造紙的環境衝擊?

紙的明天

進入數位時代,電子載具與網路發達,大傢常以為「紙」是過時的產物,但紙其實早就深入現代生活的肌理,人們一日離不開它。未來,紙在製造與應用上仍會與時俱進,繼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深遠的影響力。

現在,請隨著本書,一同深入紙的紋理,探究紙的美麗與神奇!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王子製紙
初代王子製紙成立於一八七三年,創辦人德川昭武曾參與「岩倉使節團」,歸國後於東京都王子地區創建現代化紙業。其後閤併其他紙業,全盛時期擁有全日本八成以上的市占率。二戰後,日本政府推行解散大型財閥,王子製紙解散為三傢較小的製紙公司。二○一二年王子製紙重新整併為製紙集團,現總公司位於銀座,於日本全國擁有五處工廠,主要生產報紙用紙、印刷用紙、感熱紙、影印用紙等。並於中國江蘇省有一子公司「江蘇王子製紙」。

■譯者簡介

李漢庭
一九七九年生,國立海洋大學電機係畢業,自學日文。二〇〇三年進入專利事務所從事翻譯工作,二〇〇六年開始從事書本翻譯。領域從電機專利文件乃至於生活醫學、科技等中日對譯,目前嘗試將觸角延伸到特殊造型與影像創作。作品有《這樣讀齣你的*高分》、《來自新世界》、《颱上颱下都吸引人的說話整理術》、《鏑木毅越野跑訓練全書:日本越野跑*一人的私攻略,從各地形跑步技巧、體能升級計畫、心智管理到裝備完賽全知識》等書。

目錄

一、前言

1 生活中的紙張
2 紙從何而來
3 從紙類的生產量與消費量看全球經濟

二、紙的歷史

4 紙的起源
5 發明紙所造成的影響
6 近代造紙技術的發明與傳播
7 傳統和紙
8 紙曾經是貴重物品
9 古代的紙價
10 報紙的歷史—報紙用紙的技術革新

三、各式各樣的紙

11 我們周遭的紙張種類
12 各式各樣的紙—印刷用紙 塗佈紙化瞭大濃妝(塗佈紙與非塗佈紙)
13 各式各樣的紙—影印用紙
14 各式各樣的紙—發色用紙(非碳紙)
15 各式各樣的紙—報紙用紙
16 各式各樣的紙—包裝紙
17 各式各樣的紙—瓦楞紙,厚紙闆
18 瓦楞紙是偉大的發明
19 瓦楞紙也有許多種類
20 更加瞭解瓦楞紙
21 從紙張到包裝
22 你有注意到包裝的巧思嗎?
23 包裝與時俱進
24 生活必需品:傢庭用紙
25 如塑膠一般可成型的紙
26 可防潮的紙?
27 還有許多特殊紙
28 紙製品(立體構造)

四、紙的特徵

29 為何可以在紙上寫字
30 為何可以在紙上印刷
31 用顯微鏡觀察紙張
32 紙能吸多少水?
33 氫鍵與紙的關係
34 為什麼紙會變黃
35 為什麼紙會腐爛
36 紙的縱橫方嚮與製書
37 紙的厚度與韌性
38 紙張是否好翻
39 紙的特性與評估方法
40 視覺上的白
41 紙張光澤與顏色的關係
42 紙張正反差與平滑性
43 紙張簡單小分析(1)撕看看
44 紙張簡單小分析(2)用水沾濕看看
45 紙張簡單小分析(3)用火燒看看

五、紙的原料與製法

46 紙的原料「紙漿」是什麼?
47 紙漿的種類(1)化學紙漿與機械紙漿的製法
48 紙漿的種類(2)廢紙紙漿製法
49 紙的添加物與添加效果(1)
50 紙的添加物與添加效果(2)
51 製紙方法(1)前置工作(調配工程)
52 製紙方法(2)紙漿打薄(抄紙工程)
53 製紙方法(3)錶麵化妝(塗佈工程)
54 製紙方法(4)最後修飾(超壓光工程)
55 瓦楞紙與厚紙闆的製法
56 從瓦楞紙到紙箱
57 麵紙與衛生紙的製法

六、紙的原料 木材

58 哪種木材可以造紙?
59 木片專用船改變瞭木材原料史
60 人造林與天然林
61 產業造林的必要性
62 產業造林的環境考量
63 防治違法砍伐
64 何謂森林認證?
65 何謂森林認證木材額度?
66 造紙產業與森林經營
67 造紙業的海外造林
68 製紙公司環保造林的國際貢獻
69 造林研究
70 油加利樹能在惡劣環境下生長
71 CSR調度
72 日本國內林業現況與未來的課題

七、紙的原料 廢紙

73 推廣廢紙迴收
74 紙張迴收流程
75 廢紙利用率目標百分之六十二
76 迴收紙流通
77 傢庭與辦公室廢紙的分類方法
78 嚮大量生產迴收紙的對象迴收廢紙
79 廢紙為何需要分類?
80 牛奶紙盒的使用狀況
81 不應使用碎紙機?
82 地方政府的努力——再生紙誕生的故事
83 全世界的再生紙情勢
84 歐洲的再生紙情勢
85 日本何時開始利用再生紙
86 江戶時代的廢紙迴收
87 廢紙紙漿的比例很重要

八、永續用紙的努力

88 購買環保紙
89 紙的LCA(生命週期評估)
90 造紙業是生質能源模範生
91 廢棄物如何成為優秀燃料?
92 造紙工廠的廢水排放
93 迴收免洗筷對社會的貢獻
94 透過造林進行CDM(綠色開發機製)
95 森林如何防止溫室效應
96 何謂生物多樣性?
97 海外造林地的社會貢獻
98 我們當下能為將來做些什麼?
99 森林與紙張迴收
100 造紙工廠是什麼樣的地方?

匠心獨運:紙張演變史與未來展望 本書並非關於紙張“一百個知識點”的百科全書式羅列,它聚焦於紙張這一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材料,深入探討其跨越韆年的技術演進、文化意義以及在現代社會中的深刻變革。我們摒棄瞭對基本概念的機械介紹,轉而將敘事綫索織入人類文明的宏大敘事之中,探尋紙張如何從一種簡單的書寫載體,蛻變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工業基礎。 第一部:文明的載體——從手工到工業的蛻變 本部分詳盡描繪瞭紙張製造工藝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關鍵轉摺點,重點在於技術革新如何重塑瞭知識的傳播速度與形態。我們不討論“紙張是什麼”,而是深入剖析“紙張是如何達成的”。 1. 古代縴維的秘密:超越植物的界限 我們首先考察瞭東亞造紙術興起前,世界範圍內縴維應用的曆史脈絡,包括埃及的莎草紙(Papyrus)和中東的羊皮紙(Parchment)等非縴維素基質的材料,分析它們在耐用性、書寫適性和信息密度上的局限性。隨後,重點解析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工藝,尤其是其中涉及的浸漬、蒸煮、搗漿與抄造這四大核心步驟。我們側重探討早期縴維原料(如麻、樹皮)的處理技術,如何通過堿性水解初步分離縴維素,以及竹簾或木簾在形成紙張縴維網結構中的物理學意義。 2. 工業革命的催化:木材的統治地位 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歐洲對書籍和報紙的爆炸性需求,迫使造紙業從依賴廢舊布料(Rag Pulp)轉嚮廉價、可持續的木材資源。本書詳細解析瞭機械製漿法(Mechanical Pulping)的發明及其對紙張品質的初步影響——盡管提高瞭産量,卻帶來瞭易泛黃的酸性問題。 更重要的是,本章深入分析瞭化學製漿法的突破,特彆是硫酸鹽法(Kraft Process)的建立。這一過程的核心在於如何使用硫化物和苛性鈉在高溫高壓下有效分解木質素,釋放齣高純度的縴維素縴維。我們將探討早期化學製漿過程中,如何解決廢液處理和迴收利用的難題,這些技術決策直接塑造瞭現代造紙廠的工業布局。 3. 速度與精準:從單層到復閤材料 進入20世紀,紙張不再是單一材料,而是精密的工程復閤體。本部分聚焦於高速造紙機的設計哲學,如福德林納(Fourdrinier)機的演進,分析其如何通過重力脫水、壓榨和乾燥三個階段,實現每分鍾數百米的生産速度。 我們詳細介紹瞭塗布技術(Coating Technology)的革新,例如碳酸鈣和高嶺土作為填料和塗布劑的應用,如何精確控製紙張的白度、光澤度和油墨吸收性,從而催生瞭現代印刷媒體對色彩還原的嚴苛要求。對於包裝領域,我們討論瞭多層紙闆(如瓦楞紙)的結構設計,分析其通過波紋層和麵紙的層間粘閤,實現輕量化與結構強度的完美平衡。 --- 第二部:紙張的社會功能與文化重塑 本部分超越瞭製造技術,著眼於紙張作為信息介質、經濟工具和藝術載體,對人類社會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 4. 編碼與安全:貨幣與身份的媒介 紙張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是其最關鍵的社會角色之一。我們不討論紙幣的發行曆史,而是聚焦於防僞技術的演進。深入剖析瞭水印(Watermarking)的物理原理——通過改變紙漿密度來形成圖案——以及20世紀以來,熒光縴維、安全綫和全息圖等高分子材料防僞手段是如何與縴維基質結閤的。 在身份識彆方麵,本書考察瞭特殊紙張(如護照紙或稅票紙)在耐撕裂性、化學敏感性和生物識彆層兼容性方麵的定製化需求,這體現瞭紙張工程如何服務於國傢安全和管理體係。 5. 建築的柔軟革命:臨時性與可持續結構 在建築領域,紙張的應用遠非僅限於內牆裝飾。本章探討瞭紙漿模塑(Molded Pulp)在傢具、聲學材料乃至臨時性結構中的潛力。重點分析瞭高強度紙基復閤材料,如何通過樹脂浸漬和高壓成型,達到媲美輕質木材的承載能力。我們對比瞭這些“軟性結構”在地震救援、災後快速住房解決方案中的應用優勢,以及其在生命周期評估(LCA)中相對於傳統建材的環境效益。 6. 視覺語言的媒介:從版畫到現代藝術 紙張是視覺藝術最核心的載體之一。本部分側重於藝術傢如何利用紙張的物理特性來錶達創作意圖。我們分析瞭不同紙張(如水彩紙的吸水紋理、素描紙的顆粒感)如何影響媒介(水、炭、油墨)在錶麵的附著與擴散。 更進一步,我們探討瞭現代印刷技術(如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如何將藝術復製從手工作坊推嚮大規模生産,並討論瞭紙張在攝影和藝術品保存中的酸堿度(pH值)控製,以及如何應對光氧化和濕氣侵蝕的專業挑戰。 --- 第三部:循環經濟的挑戰與未來縴維 麵對全球對可持續性的日益關注,本部分著眼於紙張生命周期的終結與再生,以及下一代縴維材料的探索。 7. 再生縴維的極限與挑戰 循環利用是現代紙業的核心。本章詳細闡述瞭廢紙脫墨(Deinking)的復雜化學過程,包括碎漿、浮選(Flotation)和洗滌等步驟。我們探討瞭再生縴維的“摺舊”問題——縴維素鏈在每次循環中都會縮短,導緻紙張強度下降,並分析瞭通過添加新的原生漿或化學助劑來補償強度損失的技術方案。 此外,我們還討論瞭混閤迴收物處理的難題,例如油墨、粘閤劑和塑料塗層殘留物如何汙染再生批次,以及行業為實現高比例迴收率所做的技術投入。 8. 超越樹木:下一代縴維的探索 未來紙張的原料將不再局限於木材。本書追蹤瞭非木質縴維素材料的研發前沿,包括農業殘餘物(如秸稈、蔗渣)的生物精煉轉化路徑,以及從藻類和細菌縴維素中提取高純度納米縴維素(Nanocellulose)的技術突破。 重點闡述瞭納米縴維素在提高紙張阻隔性(Barrier Properties)方麵的巨大潛力,這可能使其在食品包裝領域替代傳統塑料薄膜。我們分析瞭這些新材料在規模化生産上麵臨的能耗瓶頸與成本控製問題,以及它們對傳統製漿造紙工業的顛覆性影響。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關於紙張的、具有深度和前瞻性的視角,理解這一“尋常”材料背後所蘊含的工程智慧、經濟驅動力和文化重量。

用戶評價

評分

《紙的百知識: 發明、製造、應用、再生, 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好奇心。紙,這個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幾乎不會引起我們過多思考的東西,竟然蘊藏著如此豐富的學問,真是令人意外。我一直覺得,最瞭不起的知識,往往就隱藏在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之中。這本書,似乎就是要把紙張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我非常期待“發明”和“製造”這兩部分的內容,它們是否會帶我們迴到古老的東方,見證蔡倫造紙的智慧,還是會探索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造紙技術演變,比如手抄紙的細膩,機器紙的效率。我希望書中能有詳細的圖解,展示造紙的每一個關鍵步驟,從原料的處理到最終的成型,讓我們能夠直觀地理解紙張的誕生過程。而“應用”這一章節,更是讓我充滿想象,除瞭我們熟知的印刷、書寫,紙張在現代工業、科技、藝術領域是否還有著我們意想不到的“隱藏技能”?比如,在某些特殊領域的防護用品,或者新型的建築材料?最後,“再生”這個詞,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社會責任感,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真正有價值的紙張迴收利用知識,瞭解不同種類紙張的可迴收性,以及如何在傢中就能夠輕鬆實踐環保理念。這本書,就像一個寶箱,裏麵裝滿瞭關於紙張的無窮奧秘,等待著我去一一開啓。

評分

收到這本書《紙的百知識: 發明、製造、應用、再生, 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的時候,我懷揣著一種尋寶的心情,渴望在字裏行間挖掘齣那些關於紙張不為人知的秘密。書名中的“百知識”和“100個知識考”更是吊足瞭我的胃口,這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場趣味盎然的知識挑戰。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它,腦海中湧現齣無數個與紙相關的問題。紙是如何從植物縴維變成我們手中光滑的紙張的?不同的造紙工藝又會帶來怎樣的紙質差異?書中是否會介紹那些古老而精湛的傳統造紙技藝?我設想,也許會有關於紙張縴維結構、化學成分的科普,甚至是一些關於紙張強度、吸水性、透光性等物理化學性質的解讀。而“應用”這一章節,我希望它能打破我對紙張的固有認知,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紙張在現代科技中的新角色?像紙基電子産品、紙質傳感器,亦或是某些特殊功能性紙張的研發進展。當然,對於“再生”的關注,也是我期待這本書的重要原因。我希望能從中瞭解到更科學、更有效的紙張迴收方法,甚至是一些將廢棄紙張變廢為寶的創意DIY項目,讓我在生活中實踐環保理念。這本書,仿佛是打開瞭紙張世界的一扇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其中豐富的奧秘。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紙的百知識: 發明、製造、應用、再生, 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確實讓我對紙這一尋常事物充滿瞭好奇。我一直覺得紙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閱讀書籍、書寫筆記,到包裝物品、藝術創作,無處不在。但究竟是什麼讓紙如此神奇?它的發明過程又是怎樣的?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窺探的窗口。我尤其對“發明”和“製造”這兩個部分很感興趣,它們是否會追溯到最早的造紙術,比如中國古代的蔡倫,還是會探索現代造紙技術的演變?我想象著,也許會有關於不同紙張類型,比如宣紙、道林紙、卡紙等的詳細介紹,以及它們各自的特性和用途。而“應用”部分,我期待著能看到紙在各個領域的創新應用,比如在環保包裝、醫療衛生、甚至電子領域的潛在發展。最後,“再生”這個詞觸動瞭我對環保的思考,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紙張迴收和再利用的知識,也許會分享一些有趣的迴收再利用創意,讓我們能夠更負責任地使用紙張,為可持續發展做齣貢獻。總而言之,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勾勒齣瞭一幅幅關於紙張知識的畫捲,讓我充滿期待。

評分

剛拿到《紙的百知識: 發明、製造、應用、再生, 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就被它樸實而又厚重的書名所吸引。作為一個對知識充滿渴望的讀者,我總覺得那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往往隱藏著最值得探索的學問。紙,這個我每天都在接觸的東西,竟然有著如此多的知識可以挖掘,這讓我倍感驚喜。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會如何描繪紙張“發明”的曆程,是否會從古老的文明追溯到最早的紙張雛形,揭示人類智慧的閃光點。而在“製造”這一部分,我期待著能夠瞭解到紙張是如何從植物縴維一步步蛻變成我們手中光滑、堅韌的紙張的,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的造紙工藝,比如化學製漿、機械製漿,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我甚至幻想,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非常規的造紙材料,比如竹子、樹葉,甚至是某些特殊植物縴維,它們是如何被加工成紙張的?“應用”篇章,我希望它能打破我對紙張的刻闆印象,展現紙張在現代社會中不斷拓展的邊界,比如在包裝、設計、藝術、甚至新能源領域的創新應用。而“再生”這個詞,則直接點燃瞭我對環保的關注,我渴望從書中學習到更科學、更有效、更有趣的紙張迴收和再利用的方法,讓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地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本書,無疑是一次關於紙張的深度探索之旅。

評分

《紙的百知識: 發明、製造、應用、再生, 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我一直對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背後蘊含著深刻學問的事物很感興趣,而紙張無疑就是其中之一。它看似平凡,實則承載瞭人類文明的進步。我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深入淺齣地解讀“發明”的過程,是否會帶我們穿越時空,去探尋紙張誕生的故事,瞭解那些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先輩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最終創造齣造紙術的。而“製造”部分,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工藝流程,更希望能從中瞭解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造紙技術演變,以及它們各自的特色和影響。比如,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其精髓和傳承是怎麼樣的?現代工業化生産又是如何革新和優化的?“應用”篇章,我期待它能展現紙張的無限可能,從最基礎的印刷、書寫,到更復雜的藝術、建築,甚至是高科技領域,紙張是否還能有我們意想不到的用途?“再生”更是觸及瞭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信息,讓我們知道如何更好地迴收和利用紙張,減少對環境的負擔。這本書,就像一本百科全書,將紙張的方方麵麵都囊括其中,讓我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