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平脉辨证仲景脉学》内容包括:溯本求源,平脉辨证、何谓辨证论治、对辨证论治一些提法的商榷、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反思、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理论推断代替具体的辨证、关于体质学说、动态地辨证论治、崇尚经方等等。这本书我最近才拿到手,拿到后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作为一个对中医理论一直很感兴趣,但又苦于难以入门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系统介绍中医理论,又能结合实际应用的读物。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首先,它在理论讲解上相当扎实,脉象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脉象形态、指下感觉,到更深层次的与脏腑、病理的联系,都有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对于一些经典医案的引用,这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也让我更容易理解不同脉象背后所代表的疾病状态。书中对于“平脉”的定义,也让我对脉象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不再是单纯的“浮沉迟数”,而是更加注重脉象的整体性和动态性,这对于我理解仲景的辨证体系非常有帮助。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可以预见,这将是我学习中医过程中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传统脉学理论的系统性梳理和创新性解读。作为一名在中医领域摸索多年的爱好者,我阅读过不少脉学方面的书籍,但大多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学术化,难以理解。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仲景的脉学思想置于整个辨证体系的核心位置,并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脉象的变化来体察“形”,进而推断“气”、“血”、“津液”的盛衰,以及脏腑功能的失常。书中对于“寸口”的精妙讲解,让我对中医“闻而知之”的诊断方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动气”和“结代”脉的辨析,这两种脉象看似相似,但实际蕴含的病机却大相径庭,书中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让我豁然开朗。这本书不仅是脉学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对仲景医学智慧的深度挖掘,对于想要真正领悟中医精髓的人来说,绝对是必读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拿在手里很有质感。内容方面,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实践指导意义。一直以来,中医学习都存在一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尤其是对于脉学这样高度经验化的领域。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脉象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这些脉象与疾病之间的内在逻辑,是如何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证相契合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复杂脉象的辨析,以及如何通过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进退,这对于我将来在临床实践中辨别病机、指导用药非常有启发。书中的图示也非常清晰,虽然我还没有实际操作,但光是看着图示,就能大概感受到不同脉象的形态,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总体而言,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讲述脉象,更是在传授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对中医充满好奇,但又从未系统学习过的人,我一直觉得中医的很多概念都非常玄妙,难以捉摸。这本书则从脉象这个切入点,为我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感知的媒介。它让我明白,中医的诊断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有其严谨的逻辑和客观的依据。书中对脉象的细致描绘,从形态到频率,再到力度,都力求精准,并且将这些细微的差异与病理状态紧密联系起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脉有阴阳,脏有虚实”的论述,这让我对脉象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描述,而是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虽然我还在初级阶段,但这本书已经让我对中医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是一种导引,让我知道如何去观察、去思考,去体悟中医的博大精深。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医学生,正在学习中医。接触到这本书后,感觉它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之前学习脉象,总感觉是死记硬背,很难将脉象与临床症状结合起来。这本书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脉象学习框架,将复杂的脉象归纳总结,并一一对应到具体的脏腑病变和病理特征。尤其是关于“脉证合参”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脉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症候相互印证,共同构成完整的疾病图谱。书中对一些常见病症的脉象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学习资料。我试着对照书中的脉象图,在自己身上或者同学身上感受,虽然还不能完全做到准确辨析,但方向感已经有了。我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和实践的积累,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学习临床辨证的得力助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