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
定价:20.00元
作者:钱基博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46100609
字数:145000
页码:2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国学是我国千载传承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钱基博先生是研治国学的大宗师。钱先生毕生孜孜矻矻研经治学。在大学任教前,钱先生教授过小学、中学、专科学校,作育了许多国学专家,切身经验,足为各类有志研究国学者开设户牖、启示途辙。
内容提要
本书诸章出自一代国学宗师钱基博之手,囊括讲稿、论文、书序、札记,以及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授教中的教案、计划、议题等等,是一部精彩纷呈的文献。
本书31章,其中《潜庐自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钱先生的样本,其他大致可分国学概论、治学之术(教学方法及读书方法)两大类。无论是学生还是学者,都可以从中大获教益。
目录
潜庐自传
今日之国学论
《茹经堂外集》叙
国学历代变异的问题
国学文选甲集叙目
国学文选乙集叙目
国学之意义及治国学方法之评判
中国古代学者治学的方法
《古书治要》之教材举例
《古籍举要》序
治学篇
《读清人集别录》序
近代提要钩玄之作者
我国古代教育与今日教育之区别
依据湘学先辈之治学方法以说明本院之一年级国文教学
从读书方法以勘朱陆异同而折衷于孔子为大学读者进一解
某社存古小学教学意见书
初中中国文学读本写目说明书
中学校国文科教授文法之商榷
与袁观澜先生商榷新制中小学国语科学程纲要书
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科教授进程之说明书
三年师范讲习科国文教学纲要
师范学校读经科教授进程说明书
修正师范学院国文系必修选修科目表草案意见
拟国文系毕业论文题
国文研究法
略论读书
《读庄子天下篇疏记》叙目
《史记》之分析与综合
讲筵余话
五十年之文章做到老学到老
跋
作者介绍
钱基博(1887~1957),江苏无锡人,字子泉,一字哑泉,号潜庐。早岁先后从长兄及伯父学,10岁读《史记》,13岁渎《通鉴》。辛亥革命后任职于苏浙联军及江苏都督府。之后,历任无锡、吴江等地小学、中学、师范教职。后转任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无锡国专等校教授,救务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视角。我一直对中国古代诗词歌赋颇有兴趣,但往往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欣赏。这本书通过对《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心境。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格律,而是将文学作品置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去理解,让我看到了文学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甚至影响历史进程的。例如,他对屈原《离骚》的解读,让我不再只是为屈原的遭遇感到惋惜,而是更深刻地理解了其“独立不改”的爱国情怀和“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他对唐诗宋词的梳理,更是让我领略到了不同时代文人的风骨和情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从“听其声”变成了“知其意”,从“赏其文”变成了“感其心”,是一种质的提升。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作者似乎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深谙世事人情的老者,他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着那些流传千年的故事和道理。每次读到书中对某个历史人物的解读,或者对某个典故的阐释,都让我觉得非常生动和深刻。他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充斥着堆砌的引用和艰涩的术语,而是善于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类比,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比如,在讲解《尚书》时,他会用现代的“国家治理”案例来类比,让我一下子就能抓住其核心。在讲到《孙子兵法》时,他更是将那些兵法策略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让我觉得这些古老的智慧是可以触类旁通的。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和敬意,这种情感很容易感染读者,让我也对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产生了更强烈的共鸣。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梳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并非仅仅罗列各个学派的观点,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思想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读到关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部分,我不再觉得只是枯燥的“仁义礼智信”,而是理解了孔子在那个分裂动荡的时代,是如何试图通过道德和教育来重建社会秩序的。作者巧妙地将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其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局限性。而对于道家,我一直以为就是“无为而治”,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老子和庄子思想中更丰富的内容,比如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个体自由的追求,以及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书中对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介绍,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介绍不同学派时,并没有带有明显的偏向性,而是尽可能客观地呈现了他们的思想精髓,以及这些思想在后世所产生的影响。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看待中国古代的思想史,而不是被单一的视角所局限。
评分这次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这本《国学概论》,书名挺吸引人的,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挺感兴趣的,但又觉得国学博大精深,从何入手一直是个难题。这本书的开篇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古代典籍,比如《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做了非常清晰的梳理和介绍。他没有直接堆砌晦涩的文字,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或者类比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讲解这些古籍的核心思想和它们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意义。我尤其喜欢他讲《诗经》的部分,感觉那些古老的诗篇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文字,而是古人真实的情感和生活写照。再比如讲到《易经》,他没有一开始就纠结于复杂的卦象推演,而是先介绍了《易经》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起源和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这让我对《易经》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算命”的层面,而是看到了它更深层次的智慧。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着我,让我觉得学习国学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从点滴之处开始,一点点去感受和领悟的。
评分这本书在引导读者进行“治国”这一宏大主题的思考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书名中有“谈治国学”的字样,但它并没有直接给出什么“治国方略”的公式,而是通过对历史典籍的解读,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何治国”以及“如何才能治好国”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作者在解读《春秋》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历史事件的记录,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和道德评判,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道德的困境。他通过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梳理,让读者反思那些成功的治国之道和失败的教训。这种“以史为鉴”的视角,非常有启发性。读完之后,我不再觉得“治国”是遥不可及的帝王将相之事,而是开始思考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如何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治国学”的入门教材,不如说是一本引导读者进行深刻自我反思和历史观照的启蒙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