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原价:23.80元
作者:丛书编委会撰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119064116
字数:180000
页码:2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大国,在连绵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先贤,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男耕女织,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知识,形成了精耕细作、富国足民的农耕思想,构筑;5000年辉煌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
早在7000多年以前,华夏先人们就开始了种植稻谷等农作物的实践。夏商周时期,畜牧业和家畜的繁育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汉代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一条通畅的丝绸之路,将中国华丽的丝绸产品源源运往西方各国。这条丝绸之路延续T2000多年,一直是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贸易通道。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农作物品种高度重视,并注意到农作物品种的地区差异性和品种的地域适应性。秦汉时期,人们已经知道提高耕作栽培技术,选择优良品种,提高作物本身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汜胜之书》中有了中国采取“穗选法”育种的最早记录。北魏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的时代,中国的作物育种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相继育成一大批性状各异、能满足不同栽培要求的新品种。谷类作物的粒选、穗选的繁殖方法,奠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明清时期已相当完善和普及了。同时,中国古代农业品种选育还表现在对域外品种的引进与驯化,汉代从西亚地区的品种引进,唐代从西亚乃至欧洲地区的品种引进,明清时代经过多条途径引进美洲的品种,其中的果蔬类品种、玉米、红薯、烟草等,对中国的作物结构产生的影响最大。
目录
农植耕种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商周时的农作物种植
春秋战国水利工程
秦朝水利工程灵
两汉农作物的种植
两汉灌溉渠和坎儿井
汉晋以来的茶叶经济
陏朝大运河
唐代农业发展
宋代农业经济的繁荣
元朝棉花的种植推广
元朝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元朝大运河及运河经济
明朝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青朝经济作物的发展
……
农业科技
百工技艺
经济思想
经济政策
货币金融
农学典籍
商业贸易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书,感觉像是穿越到了热闹非凡的古代集市!书中详细描述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商品交换,到唐宋时期的大陆和海上贸易,再到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兴衰,整个商业脉络清晰可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古代商帮的介绍,晋商、徽商等如何在广阔的市场中崛起,他们独特的经营理念和贸易网络,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巨大贡献,都写得非常生动。书中对货币制度的演变,从贝币、铜钱到白银的使用,也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让我对古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有了更深的了解。海上贸易的部分更是精彩,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的繁荣景象,瓷器、茶叶等商品如何走向世界,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交流,都让人心潮澎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活力与智慧,也体会到了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评分刚看完一本讲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书,内容真是太震撼了!它详细介绍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到青铜器、铁器的冶炼,再到丝绸、瓷器的精加工,各个领域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突破都讲解得淋漓尽致。作者对陶瓷工艺的阐述尤其精彩,从原始的土陶到宋代的汝窑、官窑,再到明清的彩瓷,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作、技术特点和审美风格都分析得鞭辟入里,让我对中国瓷器的辉煌历史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丝绸的生产过程也让人惊叹,从养蚕、缫丝到织锦,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书中还提到了造纸术、印刷术等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发明,以及漆器、玉器等工艺品的精美绝伦。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技术史,更是一部充满匠人精神的史诗,让我对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由衷钦佩。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书,简直像是在探索一个古老的经济迷宫!它详细梳理了不同朝代的货币发行、铸造技术以及货币流通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贝币、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每一个阶段的货币形态和价值体系都描绘得非常清晰。书中对官府铸币的政策、私人钱庄的兴起,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比如当铺、汇票等,都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讨论,作者通过大量的史实,展现了古代经济运行中的起伏和挑战。特别是对大明宝钞的发行失败、清朝的银本位制等历史事件的剖析,让我对古代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的“钱袋子”是怎么运作的,更让我看到了经济政策对社会稳定和民生发展的影响。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几个朝代的都城布局,而是深入剖析了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演变过程。书中对长安、洛阳、汴京等著名古都的规划理念、空间结构、防御体系都做了详尽的阐述,让我对古代城市的功能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让我着迷的是关于城市商业街区的发展,书中描绘了市坊制度的形成与瓦解,以及夜市的繁荣景象,仿佛能听到古老街市的喧嚣声。此外,建筑风格的部分也极其精彩,从宫殿、寺庙到民居,作者通过对材料、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细致分析,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和审美情趣。特别是书中关于园林艺术的章节,那些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设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宏伟成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的体悟。
评分最近我啃完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书籍,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它从最古老的刀耕火种讲起,一直细致地描述到宋代精耕细作的发展,特别是关于水利灌溉技术的演变,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各种农具的改进,比如犁、耙、耧车等,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讲解,甚至还分析了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出的特色农业模式。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稻作和旱作的对比,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考古发现,详细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传播路径、技术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革命,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敬意。那种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对丰收的渴望,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作者的叙述方式也很吸引人,不像枯燥的学术论文,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宏大而精彩的故事,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进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