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水泥基灌浆材料
  • 灌浆工程
  • 施工技术
  • 规范标准
  • GB/T50448-2015
  • 土木工程
  • 建筑材料
  • 工程质量
  • 地基处理
  • 结构加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6432
商品编码:1717739193

具体描述

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标准编号】 GB/T 50448-2015
【标准名称】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英文名称】 Code for application technique of cementitious grout
【出版单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标分类】  >  > 
【代替标准】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起草单位】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15年3月8日
【实施日期】 2015年11月1日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标准定价】 10.00 
 
 
相关公告

 [2015-3-8]

 

内容简介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设计;6.材料进场;7.施工;8.验收。 本规范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住房和建设部联合发布,2015年11月1日实施。原《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2008同时废止。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材料
5 设计
6 材料进场
7 施工
8 验收
附录A 水泥基灌浆材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筑基之道:精细灌浆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精细灌浆技术及其应用的书籍,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深入的指导。本书内容涵盖了精细灌浆的各个环节,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从材料选择到施工工艺,从质量控制到风险评估,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前精细灌浆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最佳实践。 第一章 精细灌浆概述 本章将对精细灌浆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首先,我们将追溯精细灌浆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将深入剖析精细灌浆的基本原理,解释其在填充、加固、密封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与传统灌浆方法的显著区别。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精细灌浆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结构加固与修复: 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既有结构的裂缝修复、构件加固、抗震性能提升。 基础处理与地基改良: 软弱地基的固结、承载力提高、地下水控制。 设备基础安装: 精密设备的精确找平与减震,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防水与防渗: 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的防渗墙、止水带等结构的形成。 帷幕灌浆与固结灌浆: 提高土体或岩体的整体性,防止地下水渗透。 预应力锚索灌浆: 保证预应力筋与孔壁的有效粘结,传递预应力。 最后,本章将强调精细灌浆技术对于提升工程质量、延长结构寿命、保障工程安全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二章 精细灌浆材料的组成与性能 本章将聚焦于精细灌浆材料本身,详细探讨其组成成分、性能特点以及材料选择的原则。 主要组成成分解析: 胶凝材料: 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水泥(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的特性,以及其他胶凝材料(如火山灰、天然火山灰、工业废渣等)在灌浆材料中的作用,包括其水化反应机理、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发展规律。 细骨料: 探讨不同粒径、形状的细骨料(如石英砂、机制砂等)对灌浆料流动性、填充性、强度以及收缩性能的影响。 外加剂: 详细介绍各类外加剂的作用机理与应用,包括: 减水剂/高性能减水剂: 提高灌浆料的流动性,降低水灰比,提升强度。 膨胀剂: 补偿灌浆料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保证灌浆层的密实度和粘结力。 缓凝剂: 延长灌浆料的凝结时间,方便施工操作,尤其适用于大体积灌浆或复杂工况。 早强剂/速凝剂: 提高灌浆料的早期强度,缩短工期,适应低温施工。 增稠剂/流变控制剂: 改善灌浆料的触变性,防止泌水和沉淀,提高悬浮稳定性。 阻裂剂: 提高灌浆层的抗裂性能。 防锈剂: 在钢筋密集区域,保护钢筋免受腐蚀。 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 流动度/扩展度: 介绍常用测试方法(如十字板法、流槽法),以及不同流动度对灌浆效果的影响。 凝结时间: 确定灌浆操作的适宜时间窗口。 强度(抗压、抗折): 评估灌浆层的承载能力,分析不同龄期强度的发展。 收缩与膨胀性能: 重点分析灌浆材料的体积稳定性,以及膨胀剂的作用效果。 泌水率与稳定性: 保证灌浆料的均匀性,防止分层离析。 粘结强度: 评估灌浆层与被灌注物之间的结合能力。 耐久性: 考虑灌浆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环境侵蚀的能力。 材料选择原则: 结合工程实际需求,从工程部位、使用环境、承载要求、经济性等角度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灌浆材料选择指南。 第三章 精细灌浆施工工艺与技术要点 本章将深入探讨精细灌浆的施工流程、关键技术环节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灌浆孔的设计与施工: 孔位布置: 根据工程特点和灌浆目的,确定最优的灌浆孔分布方案。 钻孔工艺: 介绍不同钻孔方法(如回转钻、冲击钻、旋喷钻等)的适用性,以及孔壁清理、护壁等技术要点。 孔口处理: 保证灌浆孔口的密闭性,防止漏浆。 灌浆设备与系统: 灌浆泵选型: 根据灌浆料的稠度、流量和压力要求,选择合适的灌浆泵(如螺杆泵、柱塞泵、气动泵等)。 搅拌设备: 确保灌浆料的均匀混合,介绍不同类型搅拌机的优缺点。 输浆管道与接头: 选择耐磨、防堵塞的输浆管道,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压力与流量控制系统: 精确控制灌浆参数,实现均匀灌浆。 灌浆顺序与方法: 自下而上、分层灌注: 保证灌浆的连续性,避免气囊形成。 低压慢速灌注: 提高灌浆料的填充效果,减少对结构的扰动。 压力灌浆与重力灌浆: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浆方式。 一次性灌浆与多次灌浆: 针对不同工程需求制定灌浆方案。 灌浆压力与流量的控制: 灌浆压力确定: 依据被灌注体的容许压力、灌浆料粘度等因素计算确定。 灌浆流量控制: 依据灌浆孔的容积、灌浆速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实时监测与反馈: 利用传感器监测灌浆压力和流量,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灌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气囊的排除: 采取排气孔、反复灌注等措施,确保孔隙被完全填充。 漏浆的防治: 及时封堵漏浆点,优化灌浆参数。 温度控制: 考虑环境温度和水化热对灌浆料性能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温或降温措施。 搅拌与输送的连续性: 保证灌浆料的有效工作时间。 灌浆结束与养护: 封孔: 确保灌浆孔的封闭。 养护: 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洒水、覆盖等),促进灌浆料的充分水化与强度发展。 后期处理: 根据需要进行表面修整、清理等工作。 第四章 精细灌浆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估 本章将重点阐述精细灌浆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效果评估方法,确保灌浆工程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材料检验: 对进场的所有灌浆材料进行严格的性能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过程控制: 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实时监控灌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偏差。 成品检验: 对灌浆完成后的灌浆体进行外观检查、无损检测等,评估灌浆质量。 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 外观检查: 检查灌浆层的表面平整度、密实度、是否存在裂缝等。 钻芯取样试验: 获取灌浆体样品,进行抗压强度、粘结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超声波检测(UT): 检测灌浆层的内部密实度、均匀性以及是否存在空洞。 回弹法/声波透射法: 评估灌浆层的整体强度和均匀性。 高密度电法(EH-4): 检测灌浆体的电阻率,间接反映其密实度和含水率。 压力注水试验/渗流试验: 评估灌浆层的防水防渗效果。 温度监测: 监测灌浆体内部温度变化,评估水化反应情况。 灌浆效果的评估: 承载力提升评估: 通过载荷试验等方式,量化结构或地基的承载力提升效果。 变形控制评估: 监测结构的沉降、位移等,评估灌浆的变形控制能力。 防水防渗效果评估: 通过地下水位变化、渗水量监测等,评估灌浆的防渗效果。 耐久性评估: 结合长期监测数据,评估灌浆工程的长期稳定性。 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针对可能出现的灌浆不密实、强度不足、产生裂缝、漏浆等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第五章 精细灌浆工程的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 本章将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生动地展示精细灌浆技术在不同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盾构法施工中的二次注浆,地铁车站、隧道衬砌注浆加固,解决涌水、塌方等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 大坝基础防渗灌浆,闸门槽灌浆,水工建筑物裂缝修复。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墩基础注浆,桥梁支座灌浆,隧道超前支护灌浆,围岩加固。 工业与民用建筑: 工业设备基础灌浆,高层建筑桩基注浆,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地下室防水注浆。 既有结构改造与加固: 历史建筑保护性修复,老旧房屋结构加固,抗震性能提升。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详细剖析,包括工程背景、灌浆设计方案、材料选择、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以及最终效果,为读者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借鉴。 第六章 精细灌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章将展望精细灌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以及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新型灌浆材料的研发: 如自修复灌浆材料、纳米材料在灌浆中的应用、生物基灌浆材料等。 智能化与自动化施工: 引入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实现灌浆过程的智能化监控与精准控制。 绿色环保灌浆技术: 开发低碳、环保的灌浆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精细灌浆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如与3D打印技术、新材料技术的结合,拓展灌浆的应用领域。 本书力求内容翔实、逻辑清晰、语言生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全面掌握精细灌浆的核心技术,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这本书,是我们在灌浆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圣经”。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份对工程质量的承诺。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灌浆材料的储存和运输”这一部分的指导。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些看似“小细节”的地方,结果却导致灌浆材料的性能大打折扣,影响到工程的最终质量。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灌浆材料在储存环境、储存期限、包装要求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如何防止受潮、受污染等。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偏远的工地上进行施工,需要储存一批灌浆材料。由于对储存条件不够重视,导致部分材料受潮结块,性能下降。在吸取了这次教训后,我们在后续的项目中,严格遵循了这本书的指导,建立了规范的材料储存和管理制度。特别是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我们加强了对材料的防潮、防晒措施。结果,我们所使用的灌浆材料始终保持了良好的性能,灌浆效果也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从细节入手,帮助我们全面提升工程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评分

这本《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真可谓是结构严谨,内容翔实,对于我们这些在工程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一本救命稻草。每次遇到复杂的灌浆工程,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最直接、最权威的指导。它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水泥基灌浆材料。书中对不同类型灌浆材料的性能指标、适用范围、施工工艺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混合比例的控制,再到施工环境的要求,无一不考虑到。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灌浆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耐久性、抗渗性、强度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分析,都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工程实践,这使得书中的结论非常可靠,能够为我们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举个例子,在一次桥梁基础的加固项目中,我们就遇到了灌浆孔道狭窄、流动性要求极高的情况。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可能会选择一些“万能”的灌浆料,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次,我们仔细研读了规范中关于高流动性灌浆材料的选型部分,根据书中的指导,选择了一种特定配比的材料,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的温度控制和养护要求进行,最终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加固效果,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还大大缩短了工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技术原理转化为实操性的指南,让复杂的灌浆技术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们这些基层技术人员能够更有信心地去应对各种挑战。

评分

我承认,一开始我对这本《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态度是有些保守的,觉得一本技术规范而已,无非就是一堆条条框框。但实际用起来,才发现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灌浆材料的性能参数,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参数背后的科学原理做了清晰的解释,并且将这些原理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紧密结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灌浆材料的耐久性”这一章节的论述,它详细分析了灌浆材料在不同环境介质(如酸、碱、盐、冻融等)中的劣化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选型和防护建议。这对于我们处理一些长期暴露在严苛环境下的工程项目,比如海工码头、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基础等,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我记得在一次港口码头泊位的加固工程中,我们需要对损坏的混凝土基础进行灌浆修复。这个位置常年受到海水侵蚀,且有冻融循环的影响。以往我们可能会凭经验选择一些“耐候性好”的材料,但效果总是差强neq。这次,我们对照规范中关于“海洋环境灌浆材料”的推荐,选择了一种专门设计的、具有优良抗腐蚀和抗冻融性能的灌浆材料,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养护措施进行。经过几年的运行,灌浆区域的状况依然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劣化迹象,大大延长了码头的使用寿命。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材料的性能,从而做出更具前瞻性、更可持续的工程决策。

评分

我得说,《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这本书,确实是为我们这些在基建领域摸爬滚打的工程师们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标准,更是一部实操手册。我喜欢它对灌浆材料的分类极其细致,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它都能给你提供最贴切的材料建议。比如,在处理一些需要快速抢修的工程时,它会明确指出哪类灌浆材料具有优异的早期强度和快速固化能力;而在一些对结构变形要求极高的精密设备安装场合,它则会推荐具有极低收缩率和高尺寸稳定性的灌浆材料。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项目:一个重要的水泵设备,需要安装在沉降要求极其苛刻的基座上。一旦设备发生微小的沉降,就会影响到整个水泵系统的运行效率,甚至引发设备损坏。当时,我们团队就这本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书里关于“精密灌浆材料”的部分,详细阐述了这类材料的特点,比如优良的流动性、高强度、极低的干湿收缩率以及优异的耐久性。我们根据书中的建议,选择了一种符合特定指标的灌浆材料,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拌合、灌注、养护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灌浆完成后,设备安装并运行了一段时间,监测数据显示,基座的沉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完全满足了业主的严苛要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工程问题面前,找到最精准、最专业的解决方案,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评分

这本《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就像是给建筑工程里的“灌浆”这个环节,画上了一个标准化的地图。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逻辑。这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关于“灌浆施工的质量控制”的章节。它列举了在灌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比如蜂窝、麻面、空鼓、泌水等等,并且深入分析了这些通病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控制。这对于我们这些在施工现场一线指挥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进行一个大型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二次灌浆施工。由于施工区域的复杂性和设备密集性,我们担心会出现灌浆不密实的情况。在施工前,我们仔细研读了规范中关于“复杂结构部位灌浆”的章节,详细学习了如何优化灌浆顺序、如何采取有效的排气措施、如何保证灌浆材料的连续性等等。我们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引入了现场的质量检测手段,实时监测灌浆饱满度。最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这次灌浆任务,车站主体结构得到了牢固的支撑,而且验收结果也远超预期。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工程中,提前预判风险,有效规避质量问题,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评分

我手头这本《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说实话,刚开始拿到的时候,感觉就是一本枯燥的标准条文。但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我越来越发现它简直是无价之宝。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深刻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它详尽地分析了水泥基灌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比如早期强度、后期强度、收缩率、泌水率等等,这些参数在实际应用中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本书都给出了清晰的解释。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处理一个老旧厂房的设备基础时,遇到了设备基座与原基础之间存在较大的不规则缝隙,而且设备对沉降要求非常敏感。按照旧的经验,我们可能会直接选择一种高强度的灌浆料,但心中总有些忐忑。翻阅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对于这种对沉降敏感且缝隙不规则的情况,关键在于灌浆材料的流动性和长期的稳定性。规范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缝隙宽度、深度以及设备承载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灌浆材料,并且对材料的抗沉降性能和耐久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按照规范的建议,选择了一种具备优良自流平性和低早期放热性能的灌浆料,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水灰比和养护温度。最终,设备安装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监测,沉降几乎为零,完全达到了业主要求。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材料的内在特性,并将其与具体的工程需求相结合,做出最科学、最合理的选择,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和返工。

评分

这本书,怎么说呢,就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专门针对灌浆材料这个领域的。一开始我以为它会很难理解,都是一些专业术语,但当我真正开始用它来指导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它的逻辑非常清晰,层层递进。它从灌浆材料的分类、性能指标入手,然后深入到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施工工艺的详细描述,比如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灌浆材料的施工要求,以及在不同结构部位,如何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这些内容都写得非常具体,就像手把手教你一样。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地下连续墙的接缝处进行灌浆加固,当时正值冬季,气温较低。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可能会担心灌浆材料的早期强度发展问题。但是,当我们参考了这本书中关于冬季施工的章节后,我们了解到,可以通过选择特定型号的早强型灌浆材料,并采取相应的保温保湿措施,来保证灌浆体的早期强度。我们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施工区域进行了保温覆盖,并采用了书中推荐的早强型灌浆材料,结果非常成功,灌浆体很快达到了设计强度,为后续工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本书的实用性,在于它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规范,让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游刃有余。

评分

老实说,这本《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一开始让我感觉像是一本“天书”,全是专业术语和枯燥的条文。但随着我在工程一线接触的项目越来越多,我才深刻体会到它的分量。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对“灌浆材料的经济性分析”这一部分的阐述。它不仅仅关注材料的性能,更将工程的成本效益纳入了考量范围。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灌浆材料,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来降低工程造价。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大型设备的二次灌浆工程,业主对成本控制非常严格。当时,我们团队就这本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关注了关于“经济型灌浆材料”的选型建议,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水灰比、掺加适量减水剂等方法来降低材料成本,同时保证灌浆性能。最终,我们成功地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为业主节省了可观的工程费用。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工程技术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让我们的工程项目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经济上也能有所斩获。

评分

要我说,《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这本书,简直就是灌浆领域的“指南针”。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做什么”,更深刻地揭示了“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工程道理。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非常注重“工程案例分析”的引入。书中会引用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来解释某个技术规范或施工方法的应用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实践中学习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生动的教科书。我曾经在处理一个桥梁支座灌浆项目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支座与桥梁之间的缝隙非常狭窄,且灌浆周期非常紧张。在参照书中关于“桥梁工程灌浆”的案例分析后,我们了解到,在类似的狭窄缝隙和紧张工期的情况下,选择具有优良膨胀性能和早期强度高的灌浆材料,并采用预湿养护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灌浆的密实度和施工效率。我们借鉴了案例中的经验,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施工方案。最终,我们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桥梁支座的灌浆,为桥梁的顺利通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技术规范,通过生动的案例,转化为可学习、可借鉴的工程智慧,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种复杂工程难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

评分

我手中的这本《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简直是为我们这些从事工程建设的人量身打造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把复杂的灌浆工程流程,用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灌浆材料的试验检测”这一部分的详细阐述。它不仅列出了各种必要的试验项目,比如强度、流动度、抗压、抗拉等,还对试验方法、判定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为我们进行材料的进场验收和工程质量的把控,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我曾经在一个重要的工业厂房项目中,负责设备基础的灌浆工程。当时,我们选用了一种新型的灌浆材料,为了确保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我们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对进场的每一批材料都进行了详细的检测。特别是对材料的抗早期强度和长期稳定性进行了重点关注。通过规范的试验数据,我们最终确认所选材料的性能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为后续的设备安装和顺利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理有据,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