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围绕迁都洛阳之后的北魏皇族宗室文化习尚之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专题研究,其中对北魏孝文帝个人及其宗室群体的文雅化考述尤深且细。此外,对元魏宗室集团在生活作风方面的腐化及其在北朝后期历史变迁过程中的境遇也有较为深入的专题考述。中编则主要论述北魏迁洛之后及东魏北齐之际汉族士族文化风尚的变化,其中既有对相关文化家族的个案考察,也有对士族名士群体文化风尚的专题研究,从特定的视角和层面论述了当时北方士族社会文化内在变化及其对南朝文化风尚的汲取。下编则以墓志资料为中心,论述北朝后期士族社会妇女群体之相关文化风尚,涉及士族女性之接受教育及其“母教”对士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士族女性之佛教信仰、士族女性与元魏皇族之汉化等问题,在辑录了相关专题文献的基础上有所分析与论述。 王永平 著 王永平,男,1962年生,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中古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汉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出版《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东晋南朝家族文化史论丛》(广陵书社2010年版)《汉晋之间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变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等著作。这本书以其精湛的学术分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北魏时期皇族与士族社会文化的窗户。作者的论证逻辑清晰,史料运用得当,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其中,书中对于北魏时期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探讨,尤其引人注目。作者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教育形式,包括家学、书馆等,以及随着汉化进程的推进,科举制度是如何逐渐引入并对士族阶层产生深远影响的。这种对制度演变的关注,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社会结构的变迁。书中关于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描绘得生动具体。例如,通过对当时诗歌、散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皇族与士族阶层的生活情趣、审美取向以及他们所追求的社会价值。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文化元素孤立出来,而是将它们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从而展现了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是一部充满学术价值和阅读魅力的著作,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这本书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精细的学术考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北魏皇族与士族社会图景。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史实的堆砌,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政治制度、家族关系、文化习俗等错综复杂的层面。读罢全书,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鲜卑贵族如何在中国北方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王朝,又如何在汉化浪潮中不断调整自身,最终融入中华文明的洪流。其中,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入剖析尤为精彩,书中不仅详述了改革的各项措施,更着重探讨了改革背后深刻的社会动因和文化张力,以及改革对皇族和士族阶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作者通过对大量一手史料的细致解读,揭示了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利益博弈,以及士族阶层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变迁和文化认同的演变。书中对佛教在北魏的传播及其与皇族、士族关系的论述也令人印象深刻,佛教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思想观念,更在艺术、建筑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古代分裂与融合时期社会文化变迁的绝佳视角,对于历史研究者和对中国古代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著作。
评分这本论著以其对北魏皇族与士族社会文化研究的深入,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分析,展现了其扎实的史学功底。书中对北魏皇族内部的继承制度、后宫政治、宗室关系等方面的细致梳理,揭示了王朝稳定背后潜藏的危机与斗争。同时,作者对于士族阶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特别是他们在政治上的进退、在文化上的融合与抗争,都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胡汉融合”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汉化视为单向度的过程,而是展现了鲜卑文化与汉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皇族和士族阶层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承受的压力。书中对北魏时期宗教信仰的论述也值得称道,佛教、道教以及萨满教等多种信仰形式并存,并通过与皇族和士族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统治阶层如何通过文化手段来维系统治、塑造认同的鲜活案例。
评分这是一部让人掩卷沉思、回味无穷的学术佳作。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叙事视角,将我们带入了北魏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书中对于士族门阀制度在北魏的兴衰演变,有着极为细致入微的论述。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在王朝初建之时,那些功勋卓著的鲜卑贵族如何一步步巩固其政治与社会地位,以及随着汉化进程的加深,士族阶层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转型。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士族视为一个同质化的群体,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展现了不同家族、不同地域的士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与联系,以及他们与皇室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书中对北魏时期文学艺术的论述也相当精彩,从石窟寺的壁画到墓室的铭文,都折射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与融合。作者巧妙地将这些物质文化遗存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相结合,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读这本书,不仅能够增进对北魏历史的认知,更能引发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对于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评分阅读此书,如同置身于一个精心构建的学术迷宫,作者以其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史料,带领我们层层深入,探索北魏皇族与士族社会文化的精髓。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文化象征意义的解读。作者不仅仅满足于描述历史事件的发生,更注重挖掘这些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密码。例如,对于北魏时期服饰、仪礼、建筑风格的变化,书中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将其视为皇族和士族阶层维护统治、彰显身份、进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细致的考察,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文化如何在权力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书中对佛教在中国北方传播过程中,如何被皇族和士族所接纳、利用,并最终融入本土文化,形成独特风格的论述,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对这些文化现象的解读,既有宏观的把握,又不乏微观的细节,使得整本书既具有学术的深度,又充满阅读的趣味。这是一部能够拓展读者视野、激发思考的优秀学术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