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 |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5-10-01 |
| 作者:弗朗西斯.福山 | 譯者:毛俊傑 | 開本: 16開 |
| 定價: 98.00 | 頁數:638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49570942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梁文道、劉瑜、熊培雲、許知遠聯袂主編——“理想國譯叢”(MIRROR)係列之一(011)——保持開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本書有劉瑜專文導讀“如何到達丹麥”。
★如果說福山的成名作《曆史的終結與*後的人》(主要依據黑格爾的曆史哲學)宣告自由民主製是曆史的終點,那麼他的兩捲本著作《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則力圖(通過政治秩序的演變)闡明曆史走嚮這一終點的復雜而崎嶇的路徑。——劉擎(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係教授)
★《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試圖迴答一個問題:如何到達丹麥?當然,在這裏,“丹麥”不是特指丹麥這個國傢,而是指一種美好如童話般的狀態。具體到政治上,就是一個國傢有法治、又民主,政府還高效而廉潔。——劉瑜(清華大學政治學係)
《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是斯坦福大學政治學傢弗朗西斯·福山的最新著作,是其上一捲《政治秩序的起源》的姊妹篇,作者在上一捲裏將人類政治秩序的起源一直追溯到前人類時代,概述政治製度的三大組件——國傢、法治、(民主)負責製——如何從曆史中發展齣來,敘述的曆史截止到法國大革命;本捲接著講述第一捲遺留的故事,探討這三大組件在工業革命後的現代世界的發展和互動。
在這第二捲中,福山繼續以社會如何發展齣強大的、非人格化的、負責的政治製度為核心,考察瞭從法國大革命到阿拉伯之春和當代美國政治的深層功能障礙等事例,描繪瞭國傢、法治與民主負責製這三大製度在世界各地由於發展順序的不同而有不同結果。他討論瞭政治腐敗的治理,檢視瞭殖民主義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不同政治遺産,並大膽估計未來民主如何應對全球中産階級的崛起和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政治癱瘓。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日裔美籍學者,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弗裏曼·斯伯格裏國際問題研究所奧利弗·諾梅裏尼高級研究員,此前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尼茲高等國際研究院、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曾任美國國務院政策企劃局副局長、蘭德公司研究員。著有《曆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信任》、《十字路口上的美國》、《政治秩序的起源》等。現居加利福尼亞。
譯者:毛俊傑,1952年生於上海,1978年入復旦分校中文係,1981年後定居紐約,譯作有《政治秩序的起源》、《耳語者》等。
導 讀 如何到達丹麥/劉瑜
引言 政治製度在法國大革命前的發展
第一部分 國傢
第1章 何為政治發展
第2章 發展的各個方麵
第3章 官僚體係
第4章 普魯士建立國傢
第5章 腐敗
第6章 民主發源地
第7章 意大利和低信任的平衡
第8章 庇護政治和改革
第9章 美國開創依附主義
第10章 分贓體係的終結
第11章 鐵路、森林和美國的國傢建設
第12章 民族建設
第13章 好政府,壞政府
第二部分 外來製度
第14章 尼日利亞
第15章 地理
第16章 白銀、黃金和蔗糖
第17章 不叫的狗
第18章 清潔的石闆
第19章 非洲風暴
第20章 間接統治
第21章 國産或進口的製度
第22章 共同語
第23章 強大的亞洲國傢
第24章 法律在中國的掙紮
第25章 中國國傢的再造
第26章 三個地區
第三部分 民主
第27章 民主為什麼會擴展
第28章 通嚮民主的漫長之路
第29章 從1848年到阿拉伯之春
第30章 中産階級和民主的未來
第四部分 政治衰敗
第31章 政治衰敗
第32章 法院和政黨的國傢
第33章 國會和美國政治的傢族製復闢
第34章 否決製的美國
第35章 自主和服從
第36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
注釋
參考文獻
緻謝
索引
這本書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人類社會演進的宏偉畫捲。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善於將抽象的理論與生動的史實相結閤,讓枯燥的政治學概念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彆欣賞他對於“衰敗”這一概念的解讀,不僅僅是簡單的政權更迭或者社會動蕩,而是更深層次的製度性失靈和價值體係的侵蝕。他通過對不同國傢在不同曆史時期政治衰敗案例的分析,勾勒齣瞭一幅令人警醒的圖景。例如,他對於某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帝國走嚮沒落的描述,深入剖析瞭內部的腐朽、外部的壓力以及未能及時適應時代變化的種種因素。這種分析並非簡單的“幸災樂禍”,而是充滿瞭對曆史的深刻反思和對人類社會普遍規律的探索。我感覺作者在字裏行間都在提醒我們,無論是繁榮還是衰敗,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本書促使我思考,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如何纔能避免重蹈覆轍,如何在保持政治活力的同時,又能維持必要的社會秩序?這種思考的深度,是很多同類書籍所難以給予的。
評分我一直對宏觀的曆史敘事和對社會運行機製的解讀很感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方麵的渴望。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力量,即便是在討論一些復雜的政治理論時,也能用清晰易懂的語言闡述清楚。他對“民主全球化”的這一部分論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沒有簡單地將民主視為一種普世的、必然會到來的政治形態,而是將其置於復雜的曆史和地緣政治背景下進行考察。他揭示瞭民主在全球範圍內傳播和演變的麯摺過程,以及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土壤下所呈現齣的多樣性。我從中瞭解到,民主的成功並非完全依賴於某個單一的模式,而是需要與當地的社會結構、曆史傳統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相契閤。他對於一些國傢在民主化進程中所遇到的挑戰和睏境的分析,也顯得非常客觀和深刻。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對政治秩序的理解,必須超越單純的意識形態層麵,而要深入到曆史、文化、經濟等多個維度。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世界政治格局的認識,有瞭一個更宏觀、更係統的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那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麵躍動的金色紋理,仿佛預示著某種宏大的曆史進程。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分量,讓人立刻感受到它蘊含的知識厚度。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宏大的視野所摺服。他沒有上來就直接拋齣結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政治秩序”到底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形成的。這種鋪陳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在我看來,理解一個復雜的概念,往往需要先將其拆解成更小的、更容易理解的組成部分。作者對於曆史事件的梳理也極為精細,從歐洲工業革命的萌芽,到後來席捲全球的民主浪潮,每一個節點都經過瞭深入的考究。他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事實之間建立起邏輯聯係,揭示齣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層動因。讀到關於早期工業化國傢如何在社會變革中維持秩序的篇章時,我尤其感到震撼。作者深入剖析瞭不同國傢在麵對技術進步、階級分化等挑戰時所采取的不同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對國傢未來走嚮産生的深遠影響。他讓我們看到,政治秩序的建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滿瞭試錯、博弈與妥協。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我對現代社會的形成有瞭全新的認知。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衝擊,在於它顛覆瞭我過去一些對政治秩序和國傢發展的刻闆印象。作者的論證邏輯嚴密,數據翔實,但最打動我的還是他那種“事不宜遲”的緊迫感。他用大量的數據和案例,生動地展示瞭政治秩序的脆弱性,以及一旦秩序瓦解,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他並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現實,比如貧富差距的擴大、社會撕裂的加劇,以及這些因素如何最終侵蝕一個國傢的政治根基。我尤其關注他對於“衰敗”與“秩序”之間相互作用的論述,感覺作者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在為現代社會把脈。他提齣的診斷,雖然有時聽起來令人憂慮,但卻充滿瞭真誠和智慧。他不僅僅是在揭示問題,更是在探索解決之道,盡管這些方法可能並不容易。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維持一個穩定、繁榮的社會,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和不斷的自我革新。我感覺作者在試圖喚醒讀者對當下政治和社會議題的關注,以及對未來的責任感。
評分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參加一場史無前例的學術研討會,而作者就是那位引導我們深入思考的教授。他提齣的許多觀點,都極具啓發性,甚至可以說是“驚世駭俗”。他對於“政治秩序”的定義,以及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錶現形式,都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我特彆贊賞他對“衰敗”過程的細緻描摹,他不是用宏觀的敘事來概括,而是深入到微觀的層麵,分析具體的製度設計、精英的決策以及普通民眾的反應,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終導緻一個國傢走嚮衰落的。我感覺作者對於那些看似微小的細節,都賦予瞭重大的曆史意義。他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的興衰,往往就隱藏在這些日常的運作之中。他對於“民主全球化”的討論,也並非一味地贊美或批評,而是充滿瞭審慎和反思。他讓我們看到,民主的推廣和鞏固,是一個極其復雜和充滿挑戰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調整和適應。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曆史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綫性發展,而是充滿瞭無數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也更加理解瞭當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復雜性。
評分正版
評分很好,姐妹篇,很好
評分好書
評分非常不錯,包裝也很好。
評分非常厚實的一本書,慢慢細看!
評分很好,姐妹篇,很好
評分不錯
評分非常厚實的一本書,慢慢細看!
評分非常厚實的一本書,慢慢細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