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画笔下的鸟类学 | 作者 | 乔纳森·埃尔菲克,许辉辉 |
| 定价 | 135.00元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ISBN | 9787100137324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画笔下的鸟类学》中包含了从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所选出的精彩图片,书中以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将鸟类学、艺术史、传记结合在一起,这些历史文献讲述了鸟类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的令人惊叹的故事,鸟的形象不但具有灵活的身手但又美丽动人,通过在不同历史不同地区对这些美丽生物的图说,使读者深深地被鸟类的世界所吸引。 本书编写特点: 虽然本书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编排,不过所有参与者都认为,按年代划分内容能*好地展示这个领域的发展。 对艺术家的选择当然不是任意随性的,但也远远说不上是兼容并包,因为这个领域实在是过于广袤深邃:伦敦自然博物馆的藏品(本书大量插画都出自其中)包括约五十万张的博物插图,以及一百万本书籍。 向人们展现鸟类艺术涵盖面之广博:从早期更奇异梦幻的异域鸟类插画,到近现代精确详细的科学绘图。它们还包含了各种不同的风格以及类群繁多的鸟类,从玲珑的蜂鸟到巨大的鹈鹕,这些物种令人目不暇接。 希望本书不仅能让人增长见闻、娱乐身心,还能促使人们更加欣赏多姿多彩的鸟类生活,更加乐意保护这些美妙的生物,使未来的艺术家与子孙后代能继续赞赏它们的美。 |
| 作者简介 | |
| 乔纳森?埃尔菲克,伦敦动物学会研究员,一位研究鸟类学的作家、编辑、顾问、讲师及传播者。他所参与撰写的一本备受赞誉的野外指南:内容与英国及爱尔兰鸟类相关的《观鸟手册》,赢得过《赏鸟》杂志1997年该地区鸟类佳野外指南大奖。 译者简介: 许辉辉,自由译者。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曾翻译《亨利·亚当斯的教育》、《美国婚礼圣经》、《脉轮饮食》等多部著作。 |
| 目录 | |
| 目录: 序/1 引言/3 绪章/5 章 雕版师与探险家 1650-1800 /25 第二章从奥杜邦到初代平版印刷匠 1800-1850 /125 第三章 平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1850-1890 /223 第四章 过渡时期 1890-至今 /283 插图清单 /345 参考文献 /361 索引 /367 致谢 /389 |
| 编辑推荐 |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得说,简直是文学与科学的完美联姻。它没有那种刻板的、缺乏感情的教科书腔调,反而充满了观察者对对象发自内心的敬畏与热爱。作者在描述那些细微的形态变化时,所使用的词汇是如此的精准和富有画面感,仿佛能通过文字直接“看到”那些生物的飞翔轨迹和栖息姿态。它成功地将冰冷的科学数据包裹在了一层富有温度和情感的外衣之下。这种文字魅力,使得阅读过程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任务。我甚至多次因为某一段描述的精妙而不得不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个措辞,那种将严谨的观察转化为优美表达的能力,实在令人叹服。它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探讨,变得生动立体,充满了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它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特定主题书籍的预期。它不仅在核心领域进行了扎实的探讨,更令人惊喜的是,它巧妙地引入了大量跨学科的视角,比如历史地理学、气候变化模型,甚至是某些文化人类学中的象征意义。这使得全书的视野变得异常开阔,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壁垒。通过这些巧妙的关联,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所研究对象在更宏大自然图景中所处的位置。这种不设限的探索精神,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让我意识到一个主题可以从如此多维度进行审视和解读。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深度思考的兴趣,这种启发性的价值是无法用篇幅来衡量的。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逻辑构建上的严密性,它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建筑学般的结构美感。每一章节的设置都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像乐高积木一样,紧密咬合,层层递进。你会清晰地看到,前一章铺垫的理论基础,如何被无缝地应用于下一章的具体分析中,形成一个自洽且难以攻破的知识体系。这种体系感不仅体现在宏观的章节划分上,更渗透在段落之间的衔接处,转折过渡自然得令人拍案叫绝。读到后面,我常常会停下来,回顾一下前面的某个小论点是如何被巧妙地运用到现在的讨论中,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是阅读深度知识时最令人满足的体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地图,而非一堆零散的知识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细腻的纹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那种微哑的光泽度,使得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的选择既兼顾了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阅读的舒适度,行距和页边距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在翻阅时有一种非常舒展和愉悦的体验。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载体的尊重。随便翻开其中任何一页,都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质感,仿佛触摸到了知识本身。对于我这种喜欢将书本带在身边,时常摩挲把玩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甚至在它还未被细读之前,就已经成功地俘获了我的心。这本书拿在手上,就知道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它注定是要陪伴我度过一段充实时光的伙伴,那种沉稳和厚重感,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精妙,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一开始就用密集的专业术语将读者拒之门外。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引导一个纯粹的门外汉进入一个宏大的世界。它从一个非常生活化、甚至略带诗意的观察点切入,缓缓展开,每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都会先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或者一个精心挑选的故事来作为铺垫。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我发现自己不是在“啃”书,而是在随着作者的思路进行一场探险。尤其是一些涉及复杂生态系统联系的论述,作者的处理方式极为高明,他懂得在哪里停下来,让读者消化吸收,而不是一股脑地将信息倾泻而出。这种对阅读体验的体察入微,是真正的大师手笔,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的人,也能保持持久的兴趣和专注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