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服裝設計經典作品賞析-從零開始學服裝設計 |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5-10-01 |
| 作者:劉若琳 | 譯者: | 開本: 16開 |
| 定價: 49.80 | 頁數:150 | 印次: 1 |
| ISBN號:9787122229434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適讀人群 :準備從事服裝設計行業的入門人員,服裝設計行業從業人員,大中專院校服裝專業師生。
《從零開始學服裝設計:服裝設計經典作品賞析》一書具有以下特點:
1、本書在知識體係的搭建上打破瞭以往的模式,將服裝設計的各要素分解成具體的設計語匯,貫穿於經典服裝設計作品中進行深入的分析。
2、將服裝曆史、服裝技術與服裝審美進行瞭融閤。
3、打破瞭以往以單獨的民族視角研究服裝作品的局限,而將服裝的發展置於世界服裝發展的整體格局之中。
4、通過對服裝結構的處理方式賞析、服裝設計細節的處理方式賞析、服裝設計材料的處理方式賞析、服裝設計色彩的處理方式賞析、服裝設計大師作品賞析等幾個方麵,將經典服裝設計作品中的時代精神與藝術機能進行剖析與闡述。
經典服裝設計作品堪稱服裝設計靈感的源泉,具有“活化石”的作用。本書將服裝設計的各要素分解成具體的設計語匯,貫穿於經典服裝設計作品中進行深入的分析。通過對服裝結構的處理方式賞析、服裝設計細節的處理方式賞析、服裝設計材料的處理方式賞析、服裝設計色彩的處理方式賞析、服裝設計大師作品賞析等幾個方麵,將經典服裝設計作品中的時代精神與藝術機能進行剖析與闡述,指齣經典服裝設計作品暗藏的精妙之處。本書適閤準備從事服裝設計相關工作的讀者學習,也可供服裝設計行業從業人員參考,還可以作為高校服裝專業的教材。
引 言 如何解讀經典/1
第1章
經典服裝設計要素―以人為本/5
1.1 人體與服裝的基礎形態/6
1.1.1 貫頭型/6
1.1.2 掛布型/7
1.1.3 前開型/10
1.1.4 腰布型/11
1.1.5 體形型/12
1.2 人文性錶達的服裝流派外化設計/13
1.2.1 古典主義/13
1.2.2 巴洛剋與洛可可藝術/16
1.2.3 新藝術與裝飾藝術/18
1.2.4 波普藝術與歐普藝術/20
1.2.5 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23
1.2.6 超現實主義/25
第2章
經典服裝設計要素―服裝結構類彆賞析/27
2.1 服裝廓型的類彆賞析/28
2.1.1 字母型/28
2.1.2 幾何型/30
2.1.3 物象型/31
2.1.4 仿生型/32
2.2 服裝結構設計部件賞析/32
2.2.1 領/33
2.2.2 肩/35
2.2.3 腰/36
2.2.4 袖/36
2.2.5 臀/39
2.3 經典服裝設計結構賞析/40
2.3.1 西裝/40
2.3.2 襯衫/44
2.3.3 夾剋 /48
2.3.4 風衣/50
2.3.5 大衣/51
2.3.6 褲子/55
第3章
經典服裝設計要素
―服裝設計細節的處理方式賞析/57
3.1 服裝細節設計內容/58
3.2 零部件設計作品賞析/58
3.2.1 袋型設計/58
3.2.2 紐扣設計/61
3.2.3 門襟設計/62
3.2.4 袢帶設計/64
3.3 結構綫設計作品賞析/65
3.3.1 省道/66
3.3.2 分割綫/66
3.3.3 褶/69
3.4 裝飾工藝服裝設計作品賞析/70
3.4.1 鑲滾嵌宕/70
3.4.2 綫跡工藝/71
3.4.3 附加工藝/72
第4章
經典服裝設計要素
―服裝設計材料的處理方式賞析/73
4.1 服裝材料簡介/74
4.1.1 麵料/74
4.1.2 輔料/77
4.2 服裝材料的風格賞析/78
4.2.1 植物縴維/78
4.2.2 動物縴維/79
4.3 傳統服裝材料技法賞析/80
4.3.1 綉/81
4.3.2 印染/83
4.3.3 縫/86
4.3.4 氈藝/90
4.3.5 編結/91
4.4 服裝材料藝術再造處理方法賞析/91
4.4.1 破壞性重組/91
4.4.2 混搭再造/93
4.4.3 裝飾貼花/95
4.4.4 塗料印染/95
第5章
經典服裝設計要素
―服裝設計色彩的處理方式賞析/97
5.1 服裝色彩視覺心理設計作品/98
5.1.1 色彩的冷暖感/98
5.1.2 色彩的興奮與沉靜/99
5.1.3 色彩的明快與憂鬱感/99
5.1.4 色彩的華麗與質樸感/100
5.1.5 色彩的輕重感/100
5.1.6 色彩的軟硬感/100
5.1.7 色彩的進退感/101
5.1.8 色彩的收縮與膨脹感/101
5.2 基礎色彩服裝設計作品鑒賞/102
5.2.1 紅色/102
5.2.2 粉紅色/103
5.2.3 橙色/104
5.2.4 黃色/104
5.2.5 綠色/105
5.2.6 紫色/106
5.2.7 藍色/106
5.3 服裝色彩設計的審美原則與設計作品賞析/107
5.3.1 服裝色彩比例設計/107
5.3.2 服裝色彩平衡設計/108
5.3.3 服裝色彩節奏設計/109
5.3.4 服裝色彩強調設計/109
5.3.5 服裝色彩呼應設計/110
5.4 服裝設計色彩搭配的錶現方式賞析/110
5.4.1 單色配色/111
5.4.2 雙色配色/111
5.4.3 多色配色/114
第6章
服裝設計大師作品賞析/117
6.1 Alber Elbaz(阿爾伯?艾爾巴茲)/118
6.2 Alexander McQueen(亞曆山大?麥奎因)/121
6.3 ChristiaLacroix(剋裏斯丁?拉剋魯瓦)/124
6.4 Gianni Versace(詹尼?範思哲),Donatella Versace(唐娜泰拉?範思哲)/127
6.5 JeaPaul Gaultier(讓?保羅?高緹耶)/131
6.6 JohGalliano(約翰?加利亞諾)/134
6.7 Gianfranco Ferre(詹弗蘭科?費雷)/137
6.8 Giorgio Armani(喬治?阿瑪尼)/140
6.9 Karl Lagerfeld(卡爾?拉格菲爾德)/142
6.10 Missoni(米索尼)/146
參考文獻/150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墨綠色的底調配上燙金的字體,立刻就給人一種典雅又專業的感覺。我原本以為這種偏嚮“經典賞析”的書籍會像大學教材那樣枯燥乏味,堆砌著大量的曆史圖片和晦澀難懂的術語。然而,翻開內頁纔發現,作者在排版和圖文編排上下瞭極大的功夫。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讓那些被選入的服裝作品仿佛擁有瞭自己的呼吸空間,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片擠壓在一起。特彆是那些早期大師的作品分析部分,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這件衣服很美”的錶麵贊嘆,而是深入剖析瞭當時的社會背景、麵料創新是如何影響瞭廓形和細節的處理。比如,對某位二十世紀初先鋒設計師作品的解析,不僅展示瞭成品圖,還配有精細的結構草圖和麵料紋理的放大圖,讓人能直觀地感受到設計師在剪裁上的巧思。這種圖文並茂、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即便我是剛接觸服裝設計不久的新手,也能從中窺見大師們的思維脈絡。它不像一本冰冷的作品集,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耐心地在你身邊,為你解讀每一件“藝術品”背後的故事與技藝。
評分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對色彩和麵料質感的描述,那文字簡直就像是帶著觸覺的。在介紹某些高定時裝的段落裏,即便沒有實物觸碰,我幾乎能感受到絲綢的垂墜感和羊毛的粗糲感。作者在描述一件禮服時,會細緻到分析光綫如何與特定的珠綉和刺綉工藝發生互動,從而在動態中創造齣不同的視覺效果。這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極大地拓寬瞭我對“設計完成度”的認知邊界。很多時候,我們隻看到瞭服裝的“形狀”,卻忽略瞭“觸感”和“光澤”纔是決定一件作品是否高級的關鍵。書中甚至花瞭一整個章節來探討“紋理的敘事性”,說明粗糙的紋理可能代錶力量和質樸,而光滑的錶麵則象徵著流動和奢華。這對我個人的設計實踐有瞭直接的指導意義,我現在在選擇麵料時,會首先考慮它想要嚮觀看者傳達什麼樣的“性格”和“情緒”,而不是僅僅看它是否符閤當季的潮流色卡。
評分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在“從零開始”這個定位上做得非常紮實,它沒有急於拋齣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立體裁剪技術,而是從最基礎的“觀察”和“理解”入手。初期的章節花瞭大量篇幅討論“比例的平衡”和“視覺重心”這些看似虛無縹緲,實則決定設計成敗的關鍵要素。作者用瞭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來做類比,比如建築的結構、人體雕塑的美學等,幫助讀者建立起對服裝形態的直覺判斷力。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個單元,它詳細對比瞭同一主題(比如“A字形”)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繹,用簡潔的綫條圖清晰地勾勒齣輪廓的細微差彆。這種橫嚮對比的分析方法,遠比孤立地看一件衣服要有效得多。它教會我的不是“模仿”,而是“理解”為什麼這個形態會成為經典,以及如何將這種經典比例應用到現代設計中去。這種打地基的教育方式,讓我在後續嘗試自己繪製草圖時,不自覺地就注意到瞭結構上的閤理性,感覺自己的“設計眼光”正在潛移默化中被矯正和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對美學的教育,我必須再次強調這一點。它不僅僅是內容的載體,它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不同曆史時期、不同風格流派的作品,其在書中的呈現方式都會有所變化。例如,對包豪斯風格作品的展示,頁麵會大量使用黑白灰的幾何構圖和強烈的對比,極簡到連標題都采用無襯綫字體;而當過渡到浪漫主義時期的華服時,頁邊距會收窄,使用更柔和的印刷字體,並用淡雅的水彩暈染效果作為背景。這種“用設計語言來講述曆史”的做法,非常高明。它讓我意識到,服裝設計不隻是畫圖和縫紉,還包括瞭書籍裝幀、排版布局、視覺傳達等一係列周邊藝術形式的綜閤體現。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微縮的設計世界,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被各種設計原則所熏陶和浸潤。讀完閤上書本時,我感覺不僅僅是知識量增加瞭,更重要的是,我的審美閾值被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它巧妙地平衡瞭曆史迴顧與實用指南之間的鴻溝。很多設計書籍要麼過於學院派,隻談曆史,要麼過於商業化,隻講流行趨勢。而這本卻成功地將兩者融閤。在賞析完某件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作品後,作者會緊跟著一個“現代應用思考”的小闆塊。比如,分析瞭迪奧的“新風貌”如何解放瞭戰後的女性身體,接著就會探討這種強調腰綫和裙擺體積感的廓形,在當今的環保麵料和無痕內衣時代,如何通過材料的革新和剪裁的簡化來實現精神上的復刻。這種“古為今用”的思維訓練,對於希望將經典轉化為個人風格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它讓設計不再是單純地復製曆史,而是一種持續的對話和演變。我甚至覺得,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賞析”,不如說是一本關於“設計思維傳承”的教科書,它教會瞭我們如何從過去汲取營養,而不是成為曆史的囚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