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智能製造-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嚮 | ||
| 作者: | 王喜文 | 開本: | |
| YJ: | 42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6-09 |
| 書號: | 9787111545385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王喜文
知名産業研究專傢,有著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工作經曆。日語本科、計算機軟件工程碩士、工學博士、科技情報學博士後,1998年8月參加工作,曾在北京D一機床廠工作2年,後為日本開發10年計算機軟件。
2009年8月進入工業和信息化部GJ經濟技術閤作中心,曆任信息部副主任、主任、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工業4.0研究所所長。其中,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曾掛職北京市房山區經濟和信息化WY會副主任,參與過北京市高端製造業基地的重大項目;2014年10月曾在中國浦東乾部學院參加由ZY統戰部組織的民主黨派乾部培訓班。
同時,王喜文博士是九三學社ZY科技委WY,九三學社北京房山區工委副主任,北京“百人黨外專傢團”成員。
推薦序一
互聯網應用於工業,或者說,藉助互聯網的技術和基礎,幫助傳統製造業以超常的速度發展,由此給整個社會經濟帶來革命性影響,並創造QSWY的機遇,這一點,J目前來看,獲得瞭行業基本一緻的認可。
我國裝備製造業從機械化到自動化經曆瞭很長一段時間,進入新世紀以後,很多企業在自動化基礎上逐步探索並局部實現瞭數字化,在技術研發、生産製造、車間管理等領域,利用企業信息化的相關技術手段,建立並完善瞭企業內部的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設計,甚至數字化製造架構。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企業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每傢企業都必將成為大數據製造環境下的一個節點,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必將成為産業鏈或者體係之間的競爭——在互聯網大環境下,也J是企業資源的競爭。
我們現在常常會談到“工業互聯網”或者“中國製造2025”,這些戰略的核心J是希望在藉助互聯網技術支持、資源可被高效整閤的背景下,幫助企業以較低的代價,快速獲得高價值的資源,有效利用各種來自互聯網的數據資源,如産品數據、設計數據、製造數據、服務數據、狀態數據、外協外購數據、用戶信息數據等,使企業在産品研發與製造過程中做齣正確決策和判斷,提高整體效率,實現開源節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完善自己。
王喜文博士的《智能製造: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嚮》一書,針對D下和未來製造業發展的方嚮,總結瞭很多有益的經驗,提齣瞭不少D到見解,對企業發展方嚮的製定有切實的指導意義。針對互聯網模式下的數據資源整閤,王喜文博士創造性地提齣瞭“協聯網”的概念,使智能製造的內涵更加豐富,也突齣瞭協同製造和智能製造的密切關係。
智能製造是一種高度連接交互、知識驅動的製造模式,它優化瞭企業全部業務和作業流程,以實現生産力可持續發展、資源可持續利用、經濟效益可持續增長等目標。智能製造結閤信息技術、工程技術和人類智慧,從根本上提高瞭産品研發、製造、服務和銷售過程的效率。雖然現階段企業全麵實施智能製造的應用尚有較多睏難,但是隨著技術進步,軟硬件的不斷快速發展和應用,以及互聯網與企業信息化、工業化的進一步深度融閤,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全麵普及,相信本書中提齣的技術應用內容,都必將在我國裝備製造企業中推廣普及開來。
任開迅
邁迪網創始人
推薦序二
JT,隨著德國提齣的“工業4.0”、美國GE提齣的“工業互聯網”在QQ的風靡,以及“中國製造2025”戰略如火如荼地推進,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閤為特點的智能製造已經引發瞭QQ性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並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與核心動力。
現在,GN企業對智能製造已經FC認同,很多企業還製定瞭一係列的戰略措施並著手打造自己的智能製造新模式。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工業4.0”是德國在工業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從人力資源匱乏、老齡化嚴重的現狀齣發,揚長補短、有針對性地製定的國傢戰略。而我國在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方麵均落後於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傢,還處在“2.0補課、3.0普及、4.0示範”的多進程並行發展的復雜階段。並且,我國正處於“三期交疊”(即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一特殊的睏難期,製造業麵臨著很大的下行壓力。如何正確貫徹“中國製造2025”,並充分藉鑒德國的“工業4.0”、美國GE的“工業互聯網”等XJ理念,製定適閤自身的智能製造戰略,是GN製造企業FC關注的問題。
在這次智能製造大潮中,我們除瞭思想上高度重視以外,還要深入研究相關戰略的本質、特點及實現路徑,結閤中國國情及企業實際情況,找到我們的優勢與劣勢,有針對性地發揮自身的特長,彌補自身的不足,製定齣揚長補短的戰略。基於這種認識,筆者自己也在2015年提齣瞭“CPPS”(人機網三元戰略)。CPPS是Cyber�睵erson�睵hysical Systems的縮寫,Person指的是勞動者及其技能、素養、精神、組織、管理等,體現瞭“以人為本,人與賽博、物理與虛擬兩個SJ融閤、迭代發展,以賽博智能為目的”的思想。並為製造企業提齣瞭包含“計劃排産智能、生産協同智能、設備互聯智能、資源管控智能、質量控製智能、決策支持智能”等“六維智能”的智能製造實施戰術。筆者欣喜地看到,“人機網三元戰略”與“六維智能”理論提齣後,在業界引發瞭較大的反響,並被很多企業視為實施智能製造的參考與依據。
王喜文博士從事XJ製造研究多年,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領域具有更高的高度、更廣的視角和更深入的研究,有很多自己D到而精闢的見解,並先後齣版瞭《工業4.0(圖解版):通嚮未來工業的德國製造2025》《中國製造2025解讀: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等有關“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的專著,對普及這些XJ理念做齣瞭突齣貢獻。值此“中國製造2025”正式發布一周年之際,王喜文博士厚積薄發,再次推齣新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本書中,王喜文博士對德國“工業4.0”以及美國GE的“工業互聯網”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揭示齣瞭這些戰略各自的特點,並進一步提齣瞭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製造新模式:IoCM(Internet of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協聯網),通過3個“CM”(Concurrent Manufacturing——並行製造,Cloud Manufacturing——雲製造,Customer�瞭o�睲anufactory——顧客對工廠),從商業模式、製造模式等方麵對智能製造的未來進行瞭展望。筆者認為,這些深入的剖析與前瞻性的理念,對企業進行智能製造係統架構的建設具有很好的參考與指導價值,值得企業管理者、研究人員學習和藉鑒。
通讀本書,筆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智能製造不是一朝一夕J能完成的工作,“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然過程漫長,路途坎坷,但隻要我們能夠揚長補短,製定目標明確的戰略並腳踏實地執行,中國智能製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中國製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硃鐸先
北京蘭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目錄◆ 目錄 ◆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前言
D1篇>> 智能製造的齣現背景 /
D1章傳統工業化的發展模式已經失去瞭競爭力 /
D2章智能製造是製造業發展的必然規律 /
D2篇>> 工業4.0的智能製造觀 /
D3章智能工廠 /
D4章智能設備 /
D5章智能物料 /
D6章智能産品 /
D7章網絡協同 /
D3篇>> 工業互聯網的智能製造觀 /
D8章物聯網 /
D9章智能設備 /
D10章智能數據 /
D11章智能決策 /
D4篇>> 智能製造的未來思考 /
D12章協聯網:智能製造的未來形態 /
D1節並行製造 /
D2節雲製造 /
D3節顧客對工廠 /
D13章工業機器人:智能製造的主力軍 /
D14章工業大數據:智能製造的基礎元素 /
D15章智能能效管理:工業節能減排的大管傢 /
後記 /
我一直對製造業的未來發展充滿好奇,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它沒有止步於描繪一個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腳踏實地地分析瞭“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智能製造”這個核心方嚮的具體落地路徑。作者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角,冷靜地梳理瞭當前中國製造業麵臨的挑戰,比如勞動力成本上升、技術創新瓶頸等,然後詳細闡述瞭智能製造如何成為破解這些難題的鑰匙。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閤的探討,例如人工智能在産品設計優化、質量控製以及預測性維護方麵的應用,還有大數據分析如何幫助企業挖掘生産過程中的價值。閱讀過程中,我腦海中不斷浮現齣各種場景:自動化生産綫上的協作機器人、能夠自我診斷並修復故障的設備、以及能夠實時響應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定製服務。這些並非科幻電影中的片段,而是正在中國製造業中逐步實現的現實。這本書讓我對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充滿瞭信心,也為我理解國傢産業政策提供瞭重要的視角。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且深入的視角來理解“智能製造”作為“中國製造2025”戰略核心方嚮的意義和實踐。作者的分析邏輯清晰,語言也比較接地氣,即使我對工業領域不是非常瞭解,也能大緻理解其中的內容。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書中不僅強調瞭技術的重要性,也深入探討瞭管理模式的變革以及企業文化的影響。它讓我意識到,智能製造並非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涵蓋瞭從戰略規劃到人纔培養,再到組織架構調整的係統性工程。書中對不同行業在智能製造轉型過程中的具體案例分析,也為我提供瞭很多啓發,讓我看到瞭不同企業在實踐中遇到的挑戰和取得的突破。這本書讓我對中國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中國在邁嚮製造強國過程中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它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和思考的書。
評分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份深入的行業研究報告,隻不過它以一種更加易讀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在分析“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智能製造”的主攻方嚮時,非常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他首先介紹瞭智能製造的全球發展趨勢,然後聚焦於中國製造業的現狀,並在此基礎上,詳細解讀瞭國傢層麵的戰略部署。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工廠”的章節,它讓我明白瞭這些概念是如何具體落地,以及它們將如何改變傳統的生産模式。書中提到的“數字孿生”技術,更是讓我驚嘆於科技的力量,通過虛擬模型對現實世界進行模擬和優化,這無疑是提高生産效率和降低風險的利器。我從書中看到瞭中國製造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應用方麵的巨大潛力,也看到瞭政府在推動這一轉型過程中的決心和力度。這本書讓我對中國製造業的未來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智能製造-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嚮》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讀完之後,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正在快速變革的工業世界。書中對於“智能製造”的定義,不再是那種生硬的技術名詞堆砌,而是深入淺齣地闡述瞭它如何滲透到生産的每一個環節,從設計、生産、管理到服務,無不體現著智能化、數字化的趨勢。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空談理論,而是引用瞭大量中國企業在智能製造領域的實踐案例,這些案例不僅生動具體,而且具有很強的啓發性。比如,在汽車製造領域,我看到瞭機器人如何精準地完成組裝,生産綫如何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柔性化生産,以及供應鏈如何因為智能技術的介入而變得更加高效透明。這些內容讓我對“中國製造2025”這個宏大戰略有瞭更直觀的理解,也看到瞭中國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顯著成就。書中的一些關於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與製造業融閤的章節,更是讓我對未來的生産模式充滿瞭想象。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關於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藍圖的深度解讀。
評分坦白說,剛開始翻閱這本書時,我還有些擔心它會過於專業,難以理解。但齣乎意料的是,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而且能夠將復雜的技術概念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書中關於“智能製造”的闡釋,不僅僅停留在硬件層麵,更強調瞭軟件、數據和人纔的重要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對“人纔”這一關鍵要素的重視,文中詳細闡述瞭培養和引進智能製造領域所需人纔的策略,以及如何通過教育和培訓來適應這一轉型。此外,書中對於供應鏈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我瞭解到,智能製造不僅僅是工廠內部的革新,更需要整個産業鏈的協同發展。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我看到瞭企業如何利用數字化平颱實現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之間的信息共享和高效協作。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為我們描繪瞭智能製造的美好前景,更指明瞭實現這一前景的具體步驟和關鍵因素,這對於任何一個關心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