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101中国美食之旅 |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01 |
| 作者:澳大利亚LonelyPlanet公司 | 译者: | 开本: 其它 |
| 定价: 69.00 | 页数:239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3188183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在2015年全新推出深度旅行读物,用精美的图片、独到的文字、专业的推荐,带你发现、探索、了解这个世界的美,为你的下一次旅行带来更多灵感。在《101中国美食之旅》中,Lonely Planet的资深中文作者精选了吃遍中国每一个角落后的、令他们难忘的美味。从嘉陵江畔令人大汗淋漓的红汤,到查干湖冰面高高跃起的胖头鱼,从台北101下腾起乡愁的牛肉面,到火焰山旁鲜甜的哈密瓜,这片以食为天的土地上,每一趟旅程,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
一个谦虚、好客并驰骋过辽阔幅员的*国胃,在碰上南翔小笼包、喀什茄子肉拌面、顺德鱼生和朝天门火锅店里红汤下的鹅肠时,一定都会发出欣喜而不自觉的颤抖。这便是旅行给人带来的转变,享受截然不同的当地美食,吃懂“在地”的世界观,即是本质的乡土体验。在当今的*国旅行,那些重新“包装后”的景点可能会让慕名已久变成一种失望,但唯有美食永远能牵动人心。吃过才活过,盛宴必散。但美好的旅行总会一步一步往回家的方向走去,只有点点滴滴会长存于回忆的坛子里,让时间发酵,对美食的记忆也一样。无论是风光和美食,还是浓厚的人情和曲折的故事,都是香醇而令人回味的。
Lonely Planet是全球领先的旅游信息供应商,为渴望旅行的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旅游服务信息。Lonely Planet约占全球英文旅行指南销售量四分之一,现属美国NC2传媒公司。Lonely Planet自2006年开始,与中国国内出版商签订合作协议,授权出版中文版的旅行指南。2013年6月图书指南改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发行,截止2015年7月共出版了29本中国指南,55本国际指南,其中国内版图书由中国本地的作者亲身游览访问并按照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的风格撰写,旨在为国内游的读者提供好的服务。中国是Lonely Planet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部分,在中国的目标是:搭建中文图书出版平台,更好地拓展图书市场;与中国公司合作,扩展现有的旅游图书市场,包括:开发更多中国作者自己创作的旅游类图书,翻译Lonely Planet现有的英文旅游图书;将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这个品牌扩展至其他数字平台(如网络、手机设备等)。旅行和美食,生命中不可辜负的两大乐事。《101中国美食之旅》的作者来自Lonely Planet中文作者团队,书中每一个美食体验都是他们旅途中念念不忘的滋味,值得每一个自称吃货的旅行者追随回响。大量精美图片体现了Lonely Planet读者喜爱的纪实风格,以及反映美食生活场景的动人细节。更有特约作者——饮食旅行作家欧阳应霁分享成为“知食份子”的 秘笈。
《101中国美食之旅》这本书,怎么说呢,它让我对“吃”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之前总觉得,吃就是填饱肚子,偶尔追求一下新奇口味,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一道菜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我被书中对“火锅”的介绍深深打动,它不只是简单的一锅煮,而是不同地域火锅的风味差异,从麻辣鲜香的重庆老火锅,到清淡鲜美的潮汕牛肉火锅,再到注重养生的药膳火锅,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书里对食材的运用也让我惊叹,很多我以前从未留意过的野菜、菌菇,在书中被描绘得妙不可言,原来它们可以被烹饪出如此丰富多样的美味。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地域性”的强调,他不仅仅是介绍菜肴,更是将菜肴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沿海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丰富的海产制作出各种鲜美的海鲜料理,山区的人们又如何利用山林中的食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山珍佳肴。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次用餐,都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次与中华大地的美丽邂逅。
评分初读《101中国美食之旅》,我以为这会是一本略显枯燥的食材与菜谱的堆砌,但事实证明,我的预判完全错误。这完全是一场令人心潮澎湃的味蕾探险!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性和地方特色,仿佛将我置身于中国的各个角落,亲眼目睹、亲耳聆听、甚至亲口品尝。我被书中对“北京烤鸭”的描述深深吸引,不仅仅是酥脆的鸭皮和鲜嫩的鸭肉,更是其背后那套繁复而讲究的烤制流程,从选鸭、填料、挂炉到片鸭,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书里还详细介绍了不同季节的食材选择,以及如何根据时令来调整菜肴的口味和烹饪方式,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食是与自然紧密相连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粤菜点心”的章节,那些精致小巧的蒸饺、烧卖,每一款都仿佛一件艺术品,而其背后的制作工艺,更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差异娓娓道来,比如南方人对海鲜的极致追求,北方人对粗犷豪放菜肴的热爱,以及西南地区人民对辛辣与发酵风味的独特偏好。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仿佛能闻到锅中沸腾的汤汁的香气,感受到烧烤时火焰的热度。
评分这本《101中国美食之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还记得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封面那诱人的菜肴图片吸引住了,仿佛能闻到扑鼻而来的香气。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中国菜多少有些了解,至少家常菜、粤菜、川菜这些还是吃过的,但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菜肴,而是带我踏上了一场文化和历史的探索之旅。比如,它会详细介绍一道菜的起源,可能与某个朝代的宫廷御膳有关,或是某个民族的独特习俗。我读到关于“叫花鸡”的章节时,简直惊呆了,原来这道看似粗犷的菜肴背后,竟然隐藏着一段与乾隆皇帝相关的传奇故事。书中对不同地区的烹饪技法也有很生动的描绘,例如北方菜的“炖”和“蒸”带来的醇厚口感,南方菜的“炒”和“焖”体现的精致细腻,甚至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烹饪小窍门,读来让人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食材的考究,不仅仅是点到为止,而是深入挖掘某种食材的生长环境、最佳采摘时节,以及它如何被当地人巧妙地运用到日常饮食中。这让我觉得,每一道菜都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地方风土人情和智慧的结晶。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书中的指引,去探寻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美味,去体验那些鲜为人知的美食文化。
评分我必须说,《101中国美食之旅》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中国菜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所了解,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世界。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部生动的美食史诗,带领我穿越时空,领略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书中对“淮扬菜”的描写尤其让我着迷,那细腻的刀工、精致的摆盘,以及对食材原味的极致追求,简直是一种艺术。我读到关于“狮子头”的章节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道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菜肴,原来它背后还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渊源和制作秘诀。作者在书中巧妙地穿插了许多美食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让冰冷的菜肴变得有温度,有灵魂。我特别喜欢关于“腊味”的介绍,那些经过风干、腌制而成的美味,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对时间、对季节的沉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国的美食文化是如此多元和包容,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风味特点,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华美食的璀璨星河。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寻这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味道,去感受那份来自中国大地最真挚的味蕾问候。
评分这本《101中国美食之旅》简直就是一本活色生香的美食百科全书,让我看得欲罢不能。我本来是想找一些简单的家常菜谱,没想到这本书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它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老朋友,娓娓道来中国各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故事。我发现,那些平日里在餐桌上司空见惯的菜肴,在书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比如,一道普通的“鱼香肉丝”,在书中被追溯到川菜的起源,讲解了为什么叫“鱼香”,以及背后调味的精妙之处。我一直以为“臭豆腐”就是那么一股子味道,看完书才明白,不同地区的臭豆腐,无论是发酵方法还是配料,都有着天壤之别,各有千秋。书中对一些“冷门”菜系的介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比如我从未听过的“贵州酸汤鱼”,它那独特的发酵酸味,以及所用的多种香料,都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作者在描述这些菜肴时,不仅仅是写“有什么”,更是写“为什么这样”,比如某种食材的搭配如何能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风味,某种烹饪手法如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和原味。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走遍了大江南北,品尝了无数道地美食,即使身在家中,也能通过文字的描绘,感受到舌尖上的那份震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