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俄羅斯院士迴憶航空半世紀 |
| 作者: | (俄羅斯)費多索夫 |
| 定價: | 78.0 |
| 齣版社: | 航空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
| ISBN: | 9787516512104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內容簡介 | |
內容簡介: 俄羅斯國傢科學中心航空係統研究院原院長E.A.費多索夫在俄羅斯航空係統研究院工作瞭半個多世紀。費多索夫以迴憶錄的形式,每10年作為一個主要發展階段,描述瞭蘇聯和俄羅斯作戰飛機和機載武器研製思想的演變過程、取得的技術成就,以及在各國的使用情況。在此期間,他嚮讀者展示瞭其本人,各設計局總設計師、型號總師、試飛員、航空工業及國防領域領導的鮮明個性。他展示的這幅長長的畫捲中各人物光彩照人,精彩紛呈,令人賞心悅目。 |
| 目錄 | |
| 目錄: 第1章 50年代…………………………………………………………………(1) 莫斯科高等技術學院的大學生………………………………………………(1) 在第2研究所步…………………………………………………(14) K-8導彈流派…………………………………………………………………(21) 美國“響尾蛇”式導彈的仿製經驗 機動空戰導彈………………………(30) 反導係統研究工作……………………………………………………………(35) 我被任命為研究所副所長……………………………………………………(44) ? 第2章 60年代…………………………………………………………………(53) 60年代研究所的科學研究方嚮………………………………………………(53) 雅剋-28 飛機轟炸技術研究………………………………………………(59) 米格-25 飛機係統的研製…………………………………………………(65) 博士論文答辯…………………………………………………………………(70) ? 第3章 70年代…………………………………………………………………(78) 任命我為院長 我國的防空學說 圖-22M飛機…………………………(78) 弗拉基米爾·尼古拉耶維奇·切洛梅依……………………………………(84) 蘇-24飛機和米格-23飛機的研製和試驗調試……………………………(90) 第二代總設計師彆利亞科夫…………………………………………………(105) 激光製導空麵導彈武器的研製和試驗………………………………………(113) 航空係統科學研究院的結構調整 新的科學研究方嚮……………………(123) 遠程戰略航空係統及其武器———戰略巡航導彈研製工作的開始…………(134) 在70年代航空係統研究院的進一步發展……………………………………(141) ? 第4章 80年代…………………………………………………………………(146) 米格-31的研製………………………………………………………………(146) 航空係統研究院年輕乾部的培養……………………………………………(154) 我如何成為真正的科學院院士………………………………………………(158) 再一次投身於戰略航空領域 戰略轟炸機圖-160………………………(163) 米格-29和蘇-27飛機的研製………………………………………………(173) 米格-29和蘇-27飛機的齣口………………………………………………(191) 我們對裏根“星球大戰”計劃的反應………………………………………(196) 直升機米-24和卡-50………………………………………………………(197) 垂直起降飛機的研製…………………………………………………………(205) 削減戰略核武器和常規武器談判……………………………………………(207) ? 第5章 90年代……………………………………………………………… |
| 編輯 | |
編輯: 本書作者E.A.費多索夫院士曾任國傢科學中心航空係統研究院院長,並在這所航空武器研究院工作瞭半個多世紀。費多索夫以迴憶錄的形式,每10年作為一個主要發展階段,描述瞭蘇聯和俄羅斯作戰飛機和機載武器研製思想的演變過程、取得的技術成就,以及在各國的使用情況。在此期間,他嚮讀者展示瞭其本人,各設計局總設計師、型號總師、試飛員、航空工業及國防領域領導的鮮明個性。他展示的這幅長長的畫捲中各人物光彩照人,精彩紛呈,令人賞心悅目。 |
不得不說,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多方麵的。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航空技術的編年史,更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史詩。作者在迴憶那些崢嶸歲月時,並沒有迴避其中的艱辛與犧牲。我看到瞭那些默默無聞的科研人員,他們可能沒有獲得過聚光燈的青睞,但他們的付齣卻是航空發展的基石。書中對一些關鍵人物的刻畫尤為生動,他們的性格、他們的決策、他們的睏境,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眼前。我常常在想,如果沒有他們的堅持和創新,我們今天可能還在仰望天空,而無法自由翱翔。讓我特彆觸動的是,作者在描述一些重大科研項目時,那種團隊協作的精神被展現得淋灕盡緻。不同部門、不同專業的人們,為瞭同一個目標,擰成一股繩,攻剋一個又一個難題,這種集體智慧的光芒,比任何個體英雄主義都更加耀眼。書中也坦率地提到瞭當時體製下的一些弊端和挑戰,這使得整個敘述更加真實可信,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理解。讀完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任何一項偉大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
評分剛拿到《俄羅斯院士迴憶航空半世紀》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然而,事實證明我錯瞭,而且錯得離譜!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航空曆史的認知。作者的文筆十分細膩,他將那些宏大的技術革新,用極其個人的視角娓娓道來。讀到書中關於早期飛機設計的片段,我仿佛能聞到實驗室裏飄齣的機油味,看到工程師們在圖紙前爭論不休的身影。他筆下的那些飛行器,不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承載著夢想與希望的生命。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試飛過程的描述,那些驚心動魄的瞬間,那種生死一綫間的考驗,被他寫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我甚至在閱讀過程中,多次屏住呼吸,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書中的一些軼事也十分有趣,它讓我們看到瞭那些偉大科學傢和工程師們在工作之外的另一麵,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也有生活中的點滴趣事,這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更加有溫度。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航空,更是關於人,關於堅持,關於夢想,關於永不放棄的精神。
評分這本《俄羅斯院士迴憶航空半世紀》讀起來,真是讓人心潮澎湃。翻開書頁,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隧道,直接置身於那個充滿挑戰與輝煌的航空發展時代。作者以一位親曆者的視角,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從早期簡陋的飛行器到後來劃時代的噴氣式飛機的誕生,每一個進步都凝聚著無數智慧與汗水。我尤其被書中對於技術攻關的細節描寫所吸引,那些在資料室裏埋頭苦乾的工程師,在試驗場上冒著風險試飛的試飛員,他們身上所體現齣的那種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對祖國的熱愛,真的讓人感動不已。書中的許多技術術語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作者巧妙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解釋,讓我能夠理解那些復雜的原理和創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迴憶那些高難度飛行試驗時,那種冷靜中帶著一絲緊張的敘述方式,仿佛我也身臨其境,感受到瞭那種驚心動魄的時刻。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當時社會背景的描寫,讓我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航空事業發展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航空科技的發展有瞭更深的認識,更對那些為航空事業做齣貢獻的科學傢和工程師們産生瞭由衷的敬意。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重新審視“偉大”這個詞的書。在閱讀《俄羅斯院士迴憶航空半世紀》的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思考,那些被載入史冊的成就背後,究竟有多少不為人知的付齣和犧牲。作者用一種非常樸實卻又充滿力量的語言,講述瞭他在航空領域五十年的耕耘。他沒有過分渲染個人的功績,而是將筆墨更多地放在瞭團隊的閤作和集體的智慧上。我看到瞭在極端睏難的條件下,科學傢們如何憑藉著頑強的毅力,一步步突破技術瓶頸。書中對一些關鍵技術的論述,雖然我不是技術專傢,但作者的解釋邏輯清晰,循序漸進,讓我能夠大緻理解其中的奧秘。我特彆佩服的是,作者在迴憶那些“失之毫厘,謬以韆裏”的時刻,那種反思和總結的態度,這纔是真正科學精神的體現。書中的一些故事,例如某個項目在關鍵時刻遇到瞭意想不到的睏難,但全體科研人員並沒有氣餒,而是齊心協力,最終化險為夷,這樣的情節,讀來令人熱血沸騰。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偉大,往往蘊藏在平凡的崗位上,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
評分《俄羅斯院士迴憶航空半世紀》帶給我的,遠不止於對航空技術的瞭解。它更像是一扇窗口,讓我得以窺探那個特殊時代的精神風貌。作者以極其深厚的感情,迴顧瞭他親身經曆的航空發展曆程。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飛行夢想,在他們的手中,一步步變成瞭現實。書中的敘述,時而激昂,時而沉靜,仿佛一位老者在娓娓道來他一生的摯愛。我被書中對於不同時代背景下,航空科研所麵臨的獨特挑戰的描繪所吸引。從戰爭年代的緊迫需求,到和平時期的科技競賽,每一個時期都充滿瞭戲劇性的轉摺。作者在迴憶那些關鍵性突破時,並沒有使用過於華麗的辭藻,而是用一種真誠的態度,講述瞭其中蘊含的智慧和汗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那些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的贊美,這種謙遜和感恩的態度,在當今社會尤為可貴。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到,任何一項宏大的事業,都需要無數人的共同努力,而其中,那些樸實無華的奉獻者,纔是最值得我們銘記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