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完整收录实践论矛盾论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哲学书籍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完整收录实践论矛盾论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哲学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敬东,张玲玲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实践论
  • 矛盾论
  • 经典著作
  • 导读
  • 增订版
  • 政治理论
  • 红色经典
  • 思想政治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蓉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16216576
商品编码:19502996713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0-01
页数:432
字数:149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定价 36.00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版次 2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开本 16开
作者 刘敬东、张玲玲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432
字数 149
ISBN编码 9787516216576


内容介绍
  《实践论》《矛盾论》是 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作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研究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在附原文的基础上,以经典原著的写作背景、成书过程、结构内容和观点及其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为脉络,对《实践论》《矛盾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同时对其中暗含的哲理给予了充分扩展,突出当代价值与时代特色,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作者介绍

艾四林,1965年生,湖北红安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研究。出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哈贝马斯》《民主、正义与全球化》《艾四林论文选》等著作。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刘敬东,哲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术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曾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张玲玲,法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




关联推荐

1.2017年正值 同志《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0周年。近日中宣部、中*部向全国各级机关党委发出文件通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落实学习“两论”,作为辅导读物配合中宣部、中*部关于开展学哲学用哲学主题学习通知精神,定位精准、创新大胆、恰逢其时、满足需求

2.本书由马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领衔总主编,并作总序推荐,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郭湛作序推荐,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敬东教授执笔撰稿,是国内首部大字版单本经典、小本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精品力作。

3.本书文前附 《实践论》《矛盾论》两篇经典论著,既满足大家阅读原文的渴望,又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两论”的深刻内涵。原文来自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选集》 卷。

4.作为献礼重点党建读物隆重推出,《〈实践论〉〈矛盾论〉导读》重温领袖经典,唱响时代主旋律,学习“两论”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目录

总序 读经典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艾四林  /I

序 ……   /III

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  /1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  /15

一章 引论  /001

一、《实践论》《矛盾论》:现代中国革命的哲学逻辑 /00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秘密:坚持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

   特殊性的统一 /004

三、《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当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 /010

四、《实践论》和《矛盾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主要贡献 /027

第二章 《实践论》解读  /039

一、《实践论》概说 /040

二、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043

三、关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048

四、关于真理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056

五、《实践论》:作为实践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059

第三章 《矛盾论》解读  /069

一、《矛盾论》概说 /071

二、两种宇宙观 /084

三、矛盾的普遍性 /093

四、矛盾的特殊性 /099

五、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117

六、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21

七、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136

八、《矛盾论》:作为实践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139

参考文献  /153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实践论》《矛盾论》的权威导读,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清晰的逻辑阐述和深入的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次系统学习和深刻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的宝贵机会。本书在保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详实、透彻的导读内容,并根据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增订,使其更具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导读内容详尽,层层递进,引领读者深入理解: 本书的导读部分,并非简单的原文复述或概念堆砌,而是遵循了科学的学习规律,旨在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 基础性阐释: 导读开篇,对《实践论》和《矛盾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梳理。清晰地交代了这两篇著作是在何种历史条件下,为了解决何种哲学问题而诞生的,使读者在宏观层面理解其重要性。 原文精讲: 针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每一章节、每一重要论断,导读都进行了逐一的、细致的解读。 《实践论》导读: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导读详细阐释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核心观点,深入分析了实践的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了实践是如何成为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标准的。 认识的能动作用: 导读着重分析了认识的能动作用,包括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书中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认识的深化来指导实践,并进一步发展认识。 认识的目的: 导读强调了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改造客观世界,论述了认识的深化过程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指出科学认识的形成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认识论的唯物辩证法: 导读系统地阐释了《实践论》如何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辩证法相结合,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反对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 《矛盾论》导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导读对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进行了极为深入的分析。在阐述矛盾的普遍性时,详细分析了矛盾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它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的性质。在阐述矛盾的特殊性时,导读则通过丰富的例证,讲解了每一矛盾的独特性,并强调了分析矛盾特殊性的重要意义,即“要恰当地采取方法去解决它”。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导读深入剖析了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关系,并阐明了其在事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导读也深刻论述了矛盾的斗争性,即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的性质,以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导读尤其强调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要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又要通过对特殊性的具体分析来丰富和发展普遍性。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导读详细阐释了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发展。并警示读者,不能脱离斗争性谈同一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谈斗争性。 矛盾的四种基本关系: 导读对“不同事物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事物中不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这四种基本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阐释,帮助读者构建起完整的矛盾观。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书导读部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导读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科学发展等实例,来印证《实践论》和《矛盾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这使得理论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武器。 方法论指导: 导读不仅讲解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核心观点,更重要的是,它阐释了这两篇著作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方法论。读者可以通过导读,学习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 增订部分的价值: 本增订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研究。增订内容可能涵盖了: 新的研究视角: 引入当代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原著进行新的解读和阐释。 案例的更新与拓展: 选取更多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科技进步等,作为案例来论证原著的生命力。 对现实问题的回应: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运用《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术史梳理: 对《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研究历程和重要成果进行梳理,展现其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本书特色: 权威性与严谨性: 作为一本导读,本书的编写团队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深入的研究,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学术的严谨性。 系统性与完整性: 本书完整收录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原文,并提供了贯穿全文的系统性导读,力求让读者全面掌握这两篇著作的思想精髓。 可读性与启发性: 导读语言清晰流畅,避免了过多的哲学术语堆砌,力求通俗易懂。同时,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深刻的理论阐释,激发读者的思考,提高其理论素养。 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注重将抽象的哲学理论与具体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书适合读者: 本书是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研究者、哲学爱好者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的理想读物。它不仅能帮助读者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更能提升读者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结语: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精辟的论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本书《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增订版),便是我们走进这两座思想宝库的向导,它将带领我们穿越纷繁复杂的现象,直抵事物的本质,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从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道路,做出自己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至于《矛盾论》的导读部分,情况似乎更糟一些。这部经典本身就以其深刻和抽象著称,需要极其清晰和富有洞察力的导引。我原本寄望于这本书能帮助我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些复杂概念之间的错综关系。然而,书中的导读部分,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在做概念的堆砌。作者似乎更倾向于罗列定义,而非展示矛盾是如何在实际斗争中相互转化和起伏的。例如,在阐述对立统一规律时,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运用这一规律来分析当前社会现象的实例,但导读中提供的例子显得陈旧且缺乏新意,未能成功地将哲学原理与现代读者的经验世界连接起来。结果就是,读者依然需要自己去啃读原文,才能真正体会到矛盾分析法的强大力量,导读本身似乎并未起到应有的桥梁作用。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号称囊括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导读本,但坦白说,我对这本书的实际内容感到有些困惑和失望。首先,关于《实践论》的导读部分,我期待能看到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深入剖析,特别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然而,书中的论述显得有些平铺直叙,缺乏对关键概念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辩证关系的生动阐释。比如,在讨论认识的飞跃时,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结合历史案例的细致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引用原文。那种如同教科书式的讲解,让我觉得作者只是在重复已有的结论,未能提供读者真正需要的“导读”——即启发性的、能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的视角。整体来说,导读部分虽然结构完整,但深度不足,未能真正触及这两部经典的核心精髓,读起来让人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仿佛只是在阅读一份大纲式的摘要,而非导读。

评分

关于书中是否“完整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部分内容,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虽然书名中提到了这些“哲学书籍”,但实际在导读和正文的穿插中,相关内容的引用显得非常零碎和跳跃。如果一个读者是希望通过这本导读来系统性地了解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脉络,那么这种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显然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它更像是一个包含了很多不同著作引言的“大杂烩”,而非一个有条理的哲学入门读物。尤其是在涉及《资本论》等宏大著作时,如果仅仅是摘录一些片断的哲学论述,而缺乏对其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有效导引,那么对读者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真正的导读,应当是引导读者理解作者构建理论的逻辑路径,而非仅仅展示结论的片段。

评分

总而言之,以一个寻求系统深入学习的读者的视角来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意味稍浓。书名许诺了一个详尽的、包含多部重量级经典的导读和汇编,但实际交付的内容却显得力不从心。它似乎试图用数量上的庞杂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将几部重要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经典的作品精髓稀释在了并不出彩的“导读”之中。对于想要真正掌握《实践论》和《矛盾论》精髓,并将其与更广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关联起来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我希望看到的是更专注、更精炼、更具启发性的哲学解读,而不是这种略显敷衍的拼盘式整合。最终,我发现自己还是需要回归到更专业的、对特定文本进行深度挖掘的读物上去。

评分

更令人费解的是,既然这本书的标题强调“完整收录”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原文,那么原文的呈现方式也应当是高质量的。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原文的排版和注释似乎也存在一些问题。清晰易读的排版是阅读经典的基础,然而,我阅读时发现某些章节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处理得并不理想,使得长时间阅读后眼睛非常容易疲劳。此外,对于一些历史背景或哲学术语的注释,如果能做得更详尽、更具参考价值,无疑会大大提升阅读体验。目前的注释水准,只能算是勉强及格,对于初次接触这些经典理论的读者来说,可能依旧会因为缺乏必要的语境解释而感到吃力。高质量的原文呈现,是导读成功的前提,而在这方面,这本书的表现只能说是平庸,未能体现出“增订版”应有的精良制作水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