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梅 王亚娥,程爱华,李杰著 著
图书标签:
  • 污水处理
  • 工程设计
  • 城镇污水处理
  • 工艺设计
  • 设计基础
  • 参考图集
  • 环境工程
  • 给排水工程
  • 实操指南
  • 专业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7570
商品编码:20959841019

具体描述

套装2本:ls145826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9787122297570

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 9787122197382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11月7日)

其他: 259页

ISBN: 9787122297570

条形码: 9787122297570

商品尺寸: 26 x 18.5 x 1.3 cm

编辑推荐

业内专家杭世珺主审,评价该书为"一部难得的来自于实践的好书"

作者郑梅女士是我国较早一批从事环保工程的设计者,本书集25年工作经验之精华,是作者多年工程建设心得记录之提炼

 

作者简介

郑梅 编著

 

目录

第1章工艺设计中的基本概念1

1.1工程设计的特点1

1.2工程设计要求的素养2

1.3制图注意事项4

第2章工程设计前期的信息资料收集8

2.1新建项目8

2.2改扩建项目11

第3章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标书编制12

3.1编制深度12

3.2可研评审的主要内容12

3.3编制中需要协作的内容15

3.3.1协作专业和部门15

3.3.2编制方案、可研和标书文件的工作顺序15

3.4设计提示16

3.5价格估算18

3.5.1投资价格构成18

3.5.2价格估算方法19

3.5.3数据资料积累20

第4章物理和化学处理工艺21

4.1粗格栅及提升泵站21

4.1.1接口数据21

4.1.2粗格栅渠22

4.1.3集水池28

4.1.4污水提升泵站30

4.2调节池36

4.3细格栅39

4.3.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39

4.3.2细格栅的栅隙选择40

4.3.3细格栅设计40

4.4沉砂池45

4.4.1旋流沉砂池45

4.4.2曝气沉砂池47

4.5混凝反应池52

4.5.1核心设计参数52

4.5.2设计提要52

4.6沉淀池54

4.6.1基本设计思路54

4.6.2中进周出辐流式沉淀池57

4.6.3平流式沉淀池61

4.7高密度澄清池65

4.7.1结构图66

4.7.2工作原理66

4.7.3药剂选择67

4.7.4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68

4.7.5设计思路68

4.8V形滤池72

4.8.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72

4.8.2布置型式72

4.8.3工艺过程72

4.8.4设计思路78

4.9滤布滤池81

4.9.1运行方式82

4.9.2设计接口条件82

4.9.3设计思路82

4.10气浮84

4.10.1涡凹气浮85

4.10.2溶气气浮85

4.10.3浅层气浮87

4.11臭氧氧化89

4.11.1工艺设计概述89

4.11.2臭氧设备间91

4.11.3臭氧接触反应池93

4.12巴氏计量槽96

4.13回用水池97

第5章生物处理工艺99

5.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99

5.2生物池设计共性思路100

5.2.1工艺计算100

5.2.2设计思路101

5.2.3生物池的超高103

5.2.4生物池的放空103

5.2.5设备选型104

5.3AAO池104

5.3.1流程设计105

5.3.2进水配水106

5.3.3回流系统107

5.3.4AAO池型108

5.3.5曝气器选择108

5.3.6微孔曝气器109

5.3.7风管设计110

5.3.8电气自控仪表设计113

5.4氧化沟113

5.5带选择区SBR115

5.5.1SBR单体设计思路115

5.5.2各功能区设计117

5.5.3放空和走道板设计118

5.5.4电气自控仪表设计119

5.6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119

5.6.1厌氧反应器的原理119

5.6.2厌氧反应器的结构120

5.6.3易被忽略的碱度问题120

5.6.4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122

5.6.5设计思路122

5.7水解酸化池130

第6章消毒处理工艺133

6.1二氧化氯加氯间133

6.1.1二氧化氯发生器概述133

6.1.2设计接口条件134

6.1.3设计思路134

6.1.4电气自控设计137

6.2液氯加氯间138

6.2.1工作原理138

6.2.2设计接口条件138

6.2.3加氯量的计算139

6.2.4设计要点141

6.3接触消毒及回用水泵站143

6.3.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143

6.3.2设计思路143

6.3.3设计要点144

6.4紫外消毒146

6.4.1选型计算146

6.4.2设计要点147

第7章污泥处理工艺149

7.1污泥泵站149

7.2污泥消化150

7.2.1污泥好氧消化150

7.2.2污泥厌氧消化152

7.3污泥脱水系统160

7.3.1设计内容和接口条件161

7.3.2污泥含水率161

7.3.3污泥浓缩方式162

7.3.4污泥浓缩池的主要设计参数162

7.3.5污泥浓缩机和脱水机设计共性思路163

7.3.6污泥贮池167

7.3.7带式压滤机169

7.3.8隔膜式板框压滤机173

7.3.9离心脱水机175

第8章鼓风机房180

8.1设计内容和接口条件180

8.2鼓风机的选型180

8.3鼓风机的布置方式181

8.4几种常用风机简介183

8.5鼓风机房基础及附属设施设计184

第9章加药间186

9.1设计接口条件186

9.2设计思路186

9.3溶药池188

9.4储药池189

9.4.1常规药剂储药189

9.4.2甲醇储药189

9.5常规药剂加药泵190

9.6甲醇加药系统191

第10章除臭系统193

10.1臭气主要成分193

10.2臭气来源193

10.3除臭系统组成和设计接口条件194

10.4设计思路194

10.5臭气收集系统设计194

10.6除臭生物滤池197

第11章附属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200

11.1参考规范200

11.2设计思路201

11.2.1与污水处理工艺相关的建筑设计201

11.2.2给水设计202

11.2.3排水设计204

11.2.4室内消防设计205

11.2.5室外消防设计206

第12章相关专业施工图设计条件209

12.1电气、自控和仪表209

12.2建筑与结构210

12.3暖通211

第13章总图施工图设计212

13.1总平面布置图212

13.1.1总平面布置图设计步骤212

13.1.2总平面布置图设计注意事项214

13.2水力高程图215

13.2.1高程设计基准215

13.2.2设计步骤216

13.3总管线图217

13.3.1工艺管线总图218

13.3.2排水管线总图219

13.3.3道路和雨水管线总图222

13.3.4给水管线图226

13.3.5管道的材质和敷设228

13.3.6电磁流量计井230

13.4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231

13.4.1设计内容231

13.4.2PID图结构232

13.4.3仪表图形符号233

13.4.4仪表功能标志233

13.4.5仪表功能标志以外字母含义236

13.4.6格栅PID239

13.4.7泵站PID240

13.4.8A/O池PID241

13.4.9鼓风机房PID242

第14章校审要点243

附录246

1.工艺设计常用图集资料246

2.工艺设计常用标准、规范及其他资料248

参考文献258




本书介绍了污水处理厂设计文件的组成、各主要设计构筑物的设计要点,并收集了大量实际工程中的典型构筑物设计图纸,可作为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市政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及从事污水处理设计的人员的设计入门参考书。

作者推荐

本书介绍了污水处理厂设计文件的组成、各主要设计构筑物的设计要点,并收集了大量实际工程中的典型构筑物设计图纸,可作为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市政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生及从事污水处理设计的初学人员的设计入门参考书。

图书目录

,章概论 
,节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文本编制格式及要求(参考) 
一、概述 
二、设计内容 
三、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分析 
四、处理方案的确定 
五、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说明 
六、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七、电气设计 
八、自控系统及仪表设计 
九、降噪、安全、环保和节能 
十、主要设备及材料估算 
十一、经济分析 
十二、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和管理 
十三、工程效益评价 
十四、结论和建议 
十五、图纸 
第二节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第三节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一、内容 
二、设计水量 
第四节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图纸绘制 
一、基本要求 
二、单体构筑物的绘制 
三、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图绘制 
四、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五、水处理流程图绘制要求 

第二章一级处理 
,节格栅 
一、格栅形式及分类 
二、格栅的选用 
三、设计参数及要点 
四、常用的格栅设备及特点 
五、栅渣输送设备 
六、人工清渣格栅的设计计算 
第二节沉砂池 
一、概述 
二、平流式沉砂池 
三、曝气沉砂池 
四、旋流式沉砂池 
第三节初沉池 
一、一般规定 
二、平流式初沉池 
三、竖流式初沉池 
四、辐流式初沉池 
五、斜板(管)式初沉池 

第三章二级处理 
,节传统活性污泥法 
一、概述 
二、设计 
第二节生物脱氮除磷 
一、概述 
二、缺氧-好氧(A1O)脱氮工艺 
三、厌氧-好氧(A2/O)除磷工艺 
四、厌氧-缺氧-好氧(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第三节氧化沟 
一、概述 
二、Carrousel氧化沟 
三、Carrousel2000型氧化沟 
四、Carrousel3000型氧化沟 
五、Orbal氧化沟 
第四节SBR及其变形工艺 
一、SBR工艺 
二、CASS工艺 
三、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 
第五节生物膜法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 
二、曝气生物滤池 
三、生物转盘 
四、生物滤池 
五、塔式生物滤池 
第六节化学除磷 
第七节二次沉淀池 
一、概述 
二、设计参数 
三、池型选择 
四、设计要点 

第四章消毒 
,节接触消毒池 
一、一般规定 
二、氯消毒基本原理及特点 
三、氯消毒接触池设计 
第二节加氯间 
一、加氯间的设计 
二、氯气投加设计 
第三节二氧化氯发生器 
一、原理及特点 
二、设备类型及安全措施 
第四节紫外线消毒 

第五章污泥处理 
,节污泥浓缩 
一、重力浓缩 
二、机械浓缩 
第二节污泥脱水 
一、污泥机械脱水的设计规定 
二、脱水前加药 
三、压滤机 
四、离心脱水机 
五、箱式过滤器 
六、土工织物 
七、干化场 
八、污泥池 
第三节污泥输送 

第六章污水泵站 
,节污水泵站 
一、污水提升泵房与流程 
二、设计基本原则 
三、水泵的选择 
第二节干式泵房的设计 
一、污水泵站的构造特点 
二、进水闸井 
三、格栅间 
四、集水间 
五、水泵间设计 
六、污水泵站中的辅助设备 
第三节潜污泵站的工艺设计 
一、潜水泵房的一般规定 
二、设计要点 

第七章调节池及配水井 
,节调节池 
一、调节池及其类型 
二、调节池的设计 
三、调节池结构设计要点 
第二节配水井与汇水井 
一、配水井 
二、汇水井 

第八章鼓风机房 
,节鼓风机选型 
一、风量风压计算 
二、鼓风机选型 
第二节鼓风机附属系统设计 
一、鼓风机风量调节 
二、进风系统 
三、鼓风机冷却系统 
四、鼓风及曝气系统 
第三节鼓风机喘振、噪声及防止方法 
一、鼓风机喘振及防止 
二、噪声控制及治理 
第四节其他辅助配套设施设计 
一、流量测量 
二、液位测量 
三、辅助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与优化 本书深入探讨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我们将从城市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入手,逐步深入到各个环节的详细设计要点。 第一部分: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基础理论 给排水管网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详细阐述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包括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消防用水以及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功能。 系统组成: 剖析给排水管网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如水源工程、输水管网、配水管网、排水管网(包括雨水、污水、合流水系统)、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雨水收集与利用设施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发展历程与现状: 回顾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发展演变,分析当前国内外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面临的挑战,如老旧管网的更新改造、管网漏损、水质污染、雨污混接、排水不畅等问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相关法规与标准: 梳理国家及地方关于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和地方性规定,为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可靠的依据。 给水管网设计基础: 给水系统类型: 区分不同的给水系统类型,如自流给水系统、加压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等,并分析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用水量预测与定额: 介绍城市各类用水量的预测方法,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并详细阐述相关用水定额的确定方法和参考数据。 水源工程设计要点: 探讨水源的选取原则(水质、水量、经济性、可靠性等),以及水源取水工程(如水库、河流取水、地下水井群)的基本设计要求。 输配水管网规划: 讲解管网布局原则(如网格状、放射状、混合式),以及如何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地形地貌、道路系统等因素进行最优化的管网选线。 水力计算: 深入讲解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包括流量分配、管径选择、水头损失计算(摩擦损失、局部损失)、水泵选型与扬程计算、管网压力分析等,并介绍相应的计算软件应用。 水质保障: 探讨给水管网系统中的水质控制要点,包括管材选择、管网水力条件优化以减少滞留水,以及对管网水质监测的建议。 排水管网设计基础: 排水系统类型: 详细介绍雨水、污水、合流水三种排水体制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分析其在不同城市环境下的选择策略。 降雨量与径流计算: 讲解降雨量统计与分析方法(如暴雨强度公式、频率分析),以及雨水径流系数的确定与雨水流量的计算。 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 概述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及其变化规律,介绍主要工业废水的分类、水质特征及处理要求,并重点阐述污水的设计水量计算方法。 排水管网规划: 探讨排水管网的布局原则,如何与城市规划、地形、建筑布局相协调,并重点讲解雨污分流、合流制改造等策略。 管渠设计: 详细阐述排水管渠的设计要点,包括管材选择(水泥管、塑料管、球墨铸铁管等)、管径确定(确保最小流速、防止堵塞)、坡度设计(保证自流)、埋深确定、构筑物设计(检查井、雨水口、跌水井、倒虹吸等)等。 水力计算: 讲解排水管网的水力计算,包括流量的合成、管径的初步选定、水力坡度计算、淹没分析等。 泵站设计: 阐述排水泵站的设计原则,包括选址、类型(干式、湿式)、泵组选型、进出水构筑物设计、自动化控制等。 第二部分: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优化与管理 管网漏损控制与修复: 漏损原因分析: 深入剖析城市给排水管网漏损的常见原因,如管材老化、接口密封不严、施工质量问题、第三方破坏等。 漏损检测技术: 介绍各种先进的管网漏损检测技术,包括听音法、相关仪法、示踪气体法、红外热成像法、压力监测法等,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漏损修复技术: 探讨有效的管网漏损修复方法,如局部修补、管道内衬修复(CIPP)、管道顶入法、管道置换等,并分析不同修复技术的工艺流程、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漏损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管网漏损管理体系,包括漏损监测、数据分析、修复计划制定、效果评估等,以实现管网漏损的持续降低。 管网水力模型与模拟: 模型介绍: 介绍城市给排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节点、管段、泵、阀门等模型元素的构建。 模型应用: 阐述管网水力模型的具体应用,如流量、压力、水头损失的模拟与预测,管网运行工况分析,新建管网或改造方案的评估,突发事件(如爆管、污染扩散)的应急模拟等。 常用软件介绍: 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给排水管网水力模型软件,如EPANET、SWMM、MIKE URBAN等,并简要说明其功能特点。 模型建立与校核: 详细讲解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模型参数输入、模型参数的校核与优化,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 雨污分流改造与雨水综合利用: 雨污分流的必要性: 阐述雨污分流制在减轻污水处理厂负荷、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雨水溢流污染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改造策略与技术: 探讨不同条件下的雨污分流改造策略,如截流井改造、雨水排放口管理、新建分流管道等,并介绍雨水收集、净化、储存和回用的技术。 雨水综合利用: 介绍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如屋面雨水收集、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以及雨水回用(如绿化灌溉、冲厕)的途径与技术要求。 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技术: 诊断与评估: 讲解如何对老旧管网进行系统诊断和评估,包括管网状况评估、材质分析、结构强度检测、漏损率评估等。 更新改造技术选择: 详细介绍各种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技术,如局部修补、内衬修复(CIPP)、紫外光固化、热固化、翻转法、顶入法、更换法等,并分析各自的适用性、经济性和技术要求。 施工组织与管理: 强调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工程的施工组织、交通疏导、环境影响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管网运行与维护管理: 日常运行管理: 讲解给排水管网系统的日常运行调度、流量与压力监测、泵站运行管理等。 巡查与养护: 制定科学的管网巡查计划,包括对管线、检查井、雨水口、泵站等设备的定期检查,以及管道清淤、除垢等养护措施。 应急管理: 建立完善的给排水管网系统应急预案,包括爆管、堵塞、污染事故等情况的应急处置流程、人员分工和物资准备。 信息化管理: 介绍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SCADA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在管网管理中的应用,以实现管网数据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典型城市给排水管网设计案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各个环节,详细分析其给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理念、技术路线、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分析不同规模、不同地理环境(平原、山区、沿海)的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差异。 管网改造与升级改造工程案例: 选取成功的雨污分流改造、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管网漏损控制等工程案例,深入剖析其改造前后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运行管理与应急响应案例: 分享城市给排水管网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如突发性污染物进入、大范围停水、排水不畅等,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理。 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希望能为城市规划师、给排水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相关院校师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共同推动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的科学规划、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是一门融合了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学科,而《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这本书,则将这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教材,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设计灵感的“艺术品”。 从最初接触这本书,我就被它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所吸引。它从最基础的污水处理原理讲起,将各种复杂的工艺流程,如混凝、沉淀、曝气、消毒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解和阐释。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种工艺时,都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化学反应的机理等等。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从而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局限。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参考图集”。这部分内容简直是设计师的“宝库”。它包含了各种规模、不同工艺配置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典型设计图纸,从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到构筑物的详细剖面图,再到设备选型和管线布置,都应有尽有。我可以通过对照这些图纸,学习到各种设计细节的处理方法,例如,沉淀池的进水和出水结构设计、曝气系统的布置方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尺寸等等。这些都是在书本上难以获得的宝贵经验。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值得称赞。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采用了更加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避免了冗长晦涩的学术术语。作者善于运用大量的图示、表格和实例分析,将复杂的工程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关键的设计问题时,会附带“设计要点”或“注意事项”,这能够帮助我迅速抓住核心,避免走弯路。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在悉心指导。它不仅传授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设计中。我相信,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巨大的收获,并在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评分

我一直认为,对于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最好的学习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这本书,恰恰完美地实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在污水处理领域摸索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对于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令人满意的书籍之一。 从“入门”到“精通”这个标题,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读者经历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而它的内容也确实如此。它并没有急于介绍复杂的工艺,而是从最基础的污水来源、水质水量分析开始,为读者构建起一个扎实的知识框架。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对于新手来说非常友好,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让我尤为赞赏的是,书中对每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的讲解都非常深入透彻。它不仅阐述了工艺的基本原理,更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工艺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及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例如,在讲解生物处理时,它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营养需求,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曝气强度、污泥浓度、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来优化处理效果。这些细致的分析,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工艺背后的逻辑。 更不用说那厚重的“参考图集”了!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为实际工程设计量身定制的。它提供了大量不同规模、不同工艺配置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典型设计图纸,这些图纸非常详尽,涵盖了厂区总平面布置、构筑物设计、设备选型、管道布置等各个方面。我可以通过对照图集,学习到各种设计细节的处理方法,例如,沉淀池的导流板设计、曝气器的安装方式、污泥泵的选型等等。这些都是在书本上难以获得的宝贵经验。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值得称道。它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采用了更加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避免了冗长晦涩的学术术语。作者善于运用大量图示、表格和案例分析,将复杂的工程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关键的设计问题时,会附带“设计要点”或“注意事项”,这能够帮助我迅速抓住核心,避免走弯路。 总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的“良师益友”。它不仅传授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设计中。我感觉自己通过阅读这本书,在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道路上,已经能够独立思考,并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能力。这对于我的职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精髓的书籍,既要理论扎实,又要注重实践应用。《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这本书,完美地契合了我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它打开了我认识污水处理设计新的一扇窗。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清晰,它从最基础的污水性质、水质水量分析入手,层层递进,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到各种复杂的污水处理工艺。我非常喜欢它在介绍每一个工艺时,都会详细阐述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化学反应的机理等等。这种深入的原理讲解,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仅仅是知道“怎么做”。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参考图集”。这部分内容简直是实战工程师的“宝典”。它包含了各种规模、不同工艺配置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典型设计图纸,从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到构筑物的详细剖面图,再到设备选型和管线布置,都应有尽有。我可以通过对照这些图纸,学习到各种设计细节的处理方法,例如,沉淀池的进水和出水结构设计、曝气系统的布置方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尺寸等等。这些都是在书本上难以获得的宝贵经验。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值得称赞。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采用了更加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避免了冗长晦涩的学术术语。作者善于运用大量的图示、表格和实例分析,将复杂的工程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关键的设计问题时,会附带“设计要点”或“注意事项”,这能够帮助我迅速抓住核心,避免走弯路。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在悉心指导。它不仅传授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设计中。我相信,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巨大的收获,并在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评分

我一直对水处理这个行业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市面上的书籍大多要么过于偏重理论,难以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要么就是一些零散的设计手册,缺乏系统的梳理。《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 从书名就能看出,它旨在提供一个从基础到高级的全面学习路径。一开始,它非常清晰地梳理了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污水的分类、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含义和检测方法,以及污水处理的基本目标。这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污水处理,以及我们要处理的是什么。 接下来,这本书便开始系统地介绍各种主要的污水处理工艺。它并没有采取“罗列式”的介绍,而是将工艺按照处理流程进行组织,例如,从预处理(格栅、沉砂)到一级处理(沉淀),再到二级处理(生物处理),最后到深度处理(消毒、脱氮除磷)和污泥处理。这种结构化的讲解,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运作逻辑。 让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介绍每一种工艺时,都会详细解释其工作原理、影响因素、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解生物处理时,它不仅介绍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主流工艺,还详细阐述了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影响曝气效率的因素、污泥龄的概念等等。这些深入的讲解,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每一种工艺的“精髓”。 更不用说那厚实的“参考图集”了!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提供的图纸非常详尽,包含了各种规模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图、剖面图、设备详图、管线布置图等等。我可以通过对照图集,直观地理解书本上抽象的工艺流程是如何在现实中被实现的,各种构筑物的尺寸、形状、连接方式,以及设备之间的配合关系,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友好,尽管内容专业,但作者用了大量易于理解的比喻和实例,将复杂的概念阐释得明白易懂。我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关键的设计参数时,会附带说明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数值。这让我能够学会“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的“传家宝”。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传递了设计思维和实践经验。我感觉自己通过阅读这本书,已经能够对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并且开始具备一些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学习体验。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厚重的体积和扎实的封面所吸引。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书,它承载的是沉甸甸的专业知识和数十年的行业积累。我一直觉得,污水处理这个领域,虽然看似枯燥,实则蕴含着深奥的科学原理和精妙的设计智慧,而我过去接触到的资料,总感觉缺少一些“灵魂”。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这本书的标题就点明了它的定位:它要带你从零开始,一步步走向精通,并且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参考资料。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章,它从最基础的污水来源、水质水量分析入手,非常系统地讲解了进行工程设计的前提条件。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初学者往往会忽略了前期的基础工作,直接去看工艺图纸,结果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没有回避任何一个关键环节。它将各种复杂的污水处理工艺,比如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好氧、缺氧、厌氧)、消毒、污泥处理等,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对于每一个工艺,它都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原理,解释了为什么这种方法有效,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效果最好。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绍不同工艺的选择时,会列举出多种方案,并详细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包括投资成本、运行费用、占地面积、处理效果、抗冲击能力等等。这种对比分析,对于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高效可行。 更不用说那附带的“参考图集”了!这简直是设计的“瑞士军刀”。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图纸,而是根据不同的处理规模和工艺特点,提供了多种风格的典型设计案例。我可以通过对照图集,将书本上的原理和计算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构筑物形状、尺寸、管线布置,以及设备型号。这极大地缩短了我的学习曲线,让我能够更快地理解设计图的逻辑和细节。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清晰,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将复杂的概念用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它避免了许多工程文献中常见的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表格和案例分析,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某些关键设计点时,会用“注意”或“建议”等字样进行强调,这让我能够快速抓住重点,避免走弯路。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工程技术参考书。它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对于我这样的工程师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份宝贵的职业指南,指引我如何在污水处理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不断进步。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真正优秀的工程技术书籍,应该能够清晰地解答“为什么”和“怎么做”这两个问题。《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堪称我近年来在污水处理领域遇到的最系统、最实用的著作。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讲解,更是要带领读者完成从“入门”到“精通”的蜕变,并且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图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工艺流程,而是从污水处理的根本出发,讲解了污水的来源、性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污水处理的基本目标。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介绍各种污水处理工艺时,都会对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比如,对于活性污泥法,它会详细讲解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解释为什么需要曝气,污泥龄的概念是如何影响处理效果的。这种对原理的深入挖掘,让我能够摆脱死记硬背,真正理解工艺的内在逻辑。 更不用说那厚实的“参考图集”了!这部分内容简直是实战工程师的“福音”。它提供了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典型设计图纸,从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到构筑物的详细剖面图,再到管网布置和设备选型,都应有尽有。我可以通过对照图集,直观地学习到各种设计细节的处理方式,例如,沉淀池的进水结构设计、曝气系统的布置方式、污泥池的容积计算等等。这些都是课堂上难以获得的宝贵经验。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它避免了许多工程文献中常见的枯燥和晦涩,而是采用了更加清晰、生动的表述方式。作者善于运用大量的图示、表格和实例分析,将复杂的工程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关键的设计原则时,会用“设计要点”或“经验之谈”等方式进行强调,这能够帮助我快速抓住重点,避免走弯路。 总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在悉心指导。它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无论是初入污水处理行业的新手,还是希望提升专业技能的工程师,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巨大的收获。

评分

我一直深陷于污水处理技术的迷雾之中,感到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特别是涉及到实际工程设计时,更是感到力不从心。《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其内容的全面性所震撼。它并非只是简单介绍几种主流工艺,而是将整个污水处理工程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完整的梳理。从污水的基本性质、水质水量预测,到各种一级、二级、三级处理工艺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再到污泥的处理处置,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污水处理设计的所有关键环节。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讲解每一项工艺时,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工程设计的细节。例如,在介绍曝气沉淀池的设计时,它详细阐述了沉淀池的类型选择、容积计算、进出水方式、刮泥方式等,并且提供了详细的设计公式和计算示例。这些具体的指导,让我能够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方案。 更不用说那海量的“参考图集”了!这部分内容简直是设计师的“宝库”。它提供了不同规模、不同工艺特点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典型设计图纸,这些图纸清晰、规范,包含了厂区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图、构筑物平面及剖面图、设备布置图、管道系统图等。我可以通过对照这些图纸,学习到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构筑物设计和设备选型。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值得称赞。它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采用了更加易于理解的表述方式,避免了冗长晦涩的学术术语。作者善于运用图表、流程图和实例分析,将复杂的工程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关键的设计原则时,会用“要点提示”或“设计经验”等方式进行强调,这让我能够快速掌握核心内容。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系统性的知识重塑。它让我从一个对污水处理设计感到模糊不清的“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理解设计逻辑、掌握基本设计方法、并能借鉴优秀设计案例的“准工程师”。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设计殿堂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一直认为,工程设计最关键的不是掌握多少死板的公式,而是理解背后的原理和灵活运用。然而,在污水处理这个领域,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资料要么是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直接给出参数,缺乏对“为什么”的深入解释。《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个痛点。 这本书的“从入门到精通”绝非虚言。它从最基础的污水来源、水质特点分析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认识污水处理的必要性。接着,它对各种主要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无论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还是生物处理,作者都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影响沉淀效率的关键因素、消毒机理的化学反应等等。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绍每一种工艺时,都会非常详细地讨论影响工艺效果的关键参数,以及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在讲解生物处理的曝气系统时,它会详细分析溶解氧、污泥浓度、水温、pH值等因素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并且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优化建议。这让我能够理解,设计不仅仅是套用公式,更是对复杂系统进行优化和平衡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附带了丰富的“参考图集”。这部分内容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它提供了大量不同规模、不同工艺配置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典型设计图纸,从厂区总平面布置到构筑物的详细尺寸、设备选型,甚至是管道的坡度、阀门的类型,都有清晰的展示。通过对照图集,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到各种“经验性”的设计技巧。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也极具吸引力。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非常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术语堆砌。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大量的图示和表格,将复杂的工程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我尤其喜欢它在一些章节末尾设置的“设计要点总结”或“常见问题解答”,这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前预想到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设计指南”。它不仅教授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工程设计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感觉自己通过阅读这本书,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对未来的设计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在污水处理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却总觉得自己原地踏步的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打通任督二脉的教材。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零散的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琐碎,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而《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 从“入门”到“精通”,这个标题就足够吸引人,但真正让我惊喜的是它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它并没有停留在对某个单一工艺的浅显介绍,而是从污水处理的整体流程出发,层层深入。一开始,它清晰地阐述了污水的主要成分、来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为后续工艺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它开始逐一剖析各种主要的污水处理工艺,比如格栅、沉砂、初沉、曝气沉淀、厌氧/好氧处理、消毒等等。 最让我赞赏的是,这本书在介绍每一个工艺时,不仅仅是停留在原理描述,而是深入到了工艺的选择依据、设计参数的确定、设备的选择与布置,甚至是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例如,在讲解曝气沉淀工艺时,它详细列举了影响沉淀效果的各种因素,如污泥浓度、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流速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图表,让我能够快速理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更不用说那丰富的“参考图集”了!这部分内容简直是实战宝典。它提供了大量不同规模、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厂的典型设计图纸,涵盖了主体工艺构筑物、辅助设施、管网布置等方方面面。我可以通过这些图纸,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实际工程的,学习到各种细节的处理方法,比如管道的坡度、阀门的设置、设备的防腐等等。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或者普通教材中难以获得的宝贵经验。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恰到好处,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不乏易于理解的通俗性。它避免了冗长晦涩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示例,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疑难点时,会设置一些“知识拓展”或“设计提示”的栏目,能够帮助我加深理解,并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初步进行工艺设计的从业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学习热情、提升我专业素养的启蒙之作。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在污水处理领域奋斗的同仁,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在污水处理领域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我所学知识,并且能够指导我进行实际工程设计的书籍。《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基础及参考图集》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 这本书的体量不小,内容也相当扎实。它从污水处理的宏观层面入手,详细阐述了污水的主要来源、污染物的种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污水处理的总体目标。这为后续深入学习各种工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尤为赞赏的是,书中对每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的讲解都极为详尽。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原理的描述,更是深入到工艺的选择依据、设计参数的确定、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例如,在讲解活性污泥法时,它不仅阐述了其基本原理,还详细介绍了不同运行方式(如SBR法、A/O法、AAO法等)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更不用说那厚重的“参考图集”了!这部分内容绝对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它提供了大量不同规模、不同工艺组合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典型设计图纸,这些图纸非常详尽,包含了厂区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图、构筑物平面及剖面图、设备安装图、管道系统图等。我可以通过对照图集,直观地学习到各种设计细节的处理方法,例如,沉淀池的污泥刮集方式、曝气器的布置密度、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尺寸等等。这些都是在书本上难以获得的宝贵经验。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值得称赞。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采用了更加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避免了冗长晦涩的学术术语。作者善于运用大量的图示、表格和实例分析,将复杂的工程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关键的设计问题时,会附带“设计要点”或“注意事项”,这能够帮助我迅速抓住核心,避免走弯路。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优秀工程技术参考书。它不仅为我提供了系统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在污水处理领域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