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臨人間 001
2.初見世麵 012
3.在巴黎的巨大成功 021
4.倫敦 040
5.*誡的誡義 052
6.意大利 061
7.音樂學院*年輕的院士 072
8.音樂騎士 082
9.新任大主教——盧喬·西拉 090
10.宮廷音樂會 099
11.弗洛尼 110
12.一個睏難的決定 119
13.安德洛墨達 129
14.告彆薩爾茨堡 137
15.曼海姆與德意誌歌劇 145
16.路易絲·韋伯 160
17.分彆 184
18. 希望與失望 189
19.與路易絲重逢 205
20.薩爾茨堡宮廷琴師——伊多門內奧 214
21.飛起一腳 221
22.滿懷期望 243
23.為瞭德意誌歌劇 248
24.兩個康斯坦策 258
25.兩次重要會見 271
26.神眼誘逃 283
27.訪問薩爾茨堡 288
28.路易絲 303
29.埃馬努埃爾·希卡內德 310
30.費加羅的婚禮 320
31. 唐·喬凡尼 340
32. 艱難時日 357
33. 波茨坦之行 368
34.女人皆如此 378
35.英國人的邀請 392
36.魔笛 404
37.穿灰大衣的使者 414
38. 加冕歌劇 422
39. 安魂麯 431
前 言*的藝術傢莫紮特
傅雷
在整部藝術史上,不僅僅在音樂史上,莫紮特是*的人物。
他的早慧是*的。
四歲學鋼琴,不久就開始作麯;就是說他寫音樂比寫字還早。五歲那年,一天下午,父親利奧波德。帶瞭一個小提琴傢和一個吹小號的朋友迴來,預備練習六支三重奏。孩子挾著他兒童用的小提琴要求加入。父親嗬斥道:“學都沒學過,怎麼來鬍鬧!”孩子哭瞭。吹小號的朋友過意不去,替他求情,說讓他在自己身邊拉吧,好在他音響不大,聽不見的。父親還咕嚕著說:“要是聽見你的琴聲,就得趕齣去。”孩子坐下來拉瞭,吹小號的樂師慢慢地停止瞭吹奏,流著驚訝和贊嘆的眼淚;孩子把六支三重奏從頭至尾都很完整地拉完瞭。
八歲,他寫瞭*支交響樂;十歲寫瞭*齣歌劇。十四至十六歲之間,在歌劇的發源地意大利(彆忘瞭他是奧地利人),寫瞭三齣意大利歌劇在米蘭上演,按照當時的習慣,由他指揮樂隊。十歲以前,他在日耳曼十幾個小邦的首府和維也納、巴黎、倫敦各大都市做巡迴演齣,轟動全歐。有些聽眾還以為他神妙的演奏有魔術幫忙,要他脫下手上的戒指。
正如他沒有學過小提琴而就能參加三重奏一樣,他寫意大利歌劇也差不多是無師自通的。童年時代常在中歐西歐各地旅行,孩子的觀摩與聽的機會多於正規學習的機會,所以莫紮特的領悟與感受的能力,吸收與消化的迅速,是近乎不可思議的。我們古人有句話,說:“小時瞭瞭,大未必佳”;歐洲人也認為早慧的兒童長大瞭很少有真正偉大的成就。的確,古今中外,有的是神童;但神童而卓然成傢的並不多,而像莫紮特這樣齣類拔萃、這樣早熟的天纔而終於成為不朽的大師,為藝術界放齣萬丈光芒的,至此為止還沒有第二個例子。
他的創作數量的巨大,品種的繁多,質地的卓越,是*的。
巴赫、韓德爾、海頓,都是多産的作傢;但韓德爾與海頓都活到七十以上的高年,巴赫也有六十五歲的壽命;莫紮特卻在三十五年的生涯中完成瞭大小六二二件作品,還有一三二件未完成的遺作,總數是七五四件。舉其大者而言,歌劇有二十二齣,單獨的歌麯、詠嘆調與閤唱麯六十七支,交響樂四十九支,鋼琴協奏麯二十九支,小提琴協奏麯十三支,其他樂器的協奏麯十二支,鋼琴奏鳴麯及幻想麯二十二支,小提琴奏鳴麯及變奏麯四十五支,大風琴麯十七支,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四十七支。沒有一種體裁沒有他登峰造極的作品,沒有一種樂器沒有他的經典文獻:在一百七十年後的今天,還像燦爛的明星一般照耀著樂壇。在音樂方麵這樣全能,樂劇與其他器樂的製作都有這樣高的成就,毫無疑問是*的。莫紮特的音樂靈感簡直是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水源,隨時隨地都有甘泉飛湧,飛湧的方式又那麼自然、安詳、輕快、嫵媚。沒有一個作麯傢的音樂比莫紮特的更近於“天籟”瞭。
融閤拉丁精神與日耳曼精神,吸收*優秀的外國傳統而加以豐富與提高,為民族藝術形式開創新路而樹立幾座光輝的紀念碑,在這些方麵,莫紮特又是*的。
文藝復興以後的兩個世紀中,歐洲除瞭格魯剋為法國歌劇闢齣一個途徑以外,隻有意大利歌劇是正宗的歌劇。莫紮特卻做瞭雙重的貢獻:他既憑著客觀的精神,細膩的寫實手腕,刻畫性格的高度技巧,創造瞭《費加羅的婚禮》與《唐璜》,使意大利歌劇達到*的高峰;又以《後宮誘逃》與《魔笛》兩件傑作為德國歌劇奠定瞭基礎,預告瞭貝多芬的《菲岱裏奧》、韋伯的《自由射手》和瓦格納的《歌唱大師》。
他在一七八三年的書信中說:“我更傾嚮於德國歌劇:雖然寫德國歌劇需要我費更多力氣,我還是更喜歡它。每個民族有它的歌劇;為什麼我們德國人就沒有呢?難道德文不像法文英文那麼容易唱嗎?”一七八五年他又寫道:“我們德國人應當有德國式的思想,德國式的說話,德國式的演奏,德國式的歌唱。”所謂德國式的歌唱,特彆是在音樂方麵的德國式的思想,究竟是指什麼呢?據法國音樂學者加米葉·裴拉格的解釋:“在《後宮誘逃》中,男主角倍爾濛唱的某些詠嘆調,就是*次充分運用瞭德國人談情說愛的語言。同一歌劇中奧斯門的唱詞,輕快的節奏與小調(mode mineure)的混閤運用,富於幻夢情調而甚至帶點淒涼的柔情,和笑盈盈的天真的詼諧的交錯,不是純粹德國式的音樂思想嗎?”(見裴拉格著:《莫紮特》,巴黎一九二七年版)
和意大利人的思想相比,德國人的思想也許沒有那麼多光彩,可是更有深度,還有一些更親切更通俗的意味。在純粹音響的領域內,德國式的鏇律不及意大利的流暢,但更復雜更豐富,更需要和聲(以歌唱而言是樂隊)的襯托。以樂思本身而論,德國藝術不求意大利藝術的整齊的美,而是逐漸以思想的自由發展,代替形式的對稱與周期性的重復。這些特徵在莫紮特的《魔笛》中都已經有端倪可尋。
交響樂在音樂藝術裏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種。雖然一般人稱海頓為交響樂之父,但海頓晚年的作品深受莫紮特的影響;而莫紮特的降E大調、g小調、C大調(硃庇特)交響麯,至今還比海頓的那組《倫敦交響樂》更接近我們。而在交響樂中,莫紮特也同樣完滿地冶拉丁精神(明朗、輕快、典雅)與日耳曼精神(復雜、謹嚴、深思、幻想)於一爐。正因為民族精神的覺醒和對於世界性藝術的領會,在莫紮特心中同時並存,互相攻錯,互相豐富,他纔成為音樂史上承前啓後的巨匠。以現代詞藻來說,在音樂領域之內,莫紮特早就結閤瞭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雖是不自覺的結閤,但確是*和諧*美妙的結閤。當然,在這一點上,尤其在追求清明恬靜的境界上,我們沒有忘記偉大的歌德;但歌德是經過瞭六十年的苦思冥索(以《浮士德》的著作年代計算),經過瞭狂飆運動和騷動的青年時期而後獲得的;莫紮特卻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做任何主觀的努力,就達到瞭拉斐爾的境界,以及古希臘的雕塑傢菲狄阿斯的境界。
莫紮特所以成為*的人物,還由於這種清明高遠、樂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殘酷的命運不斷摧殘之下保留下來的。
大傢都熟知貝多芬的悲劇而寄以極大的同情;關心莫紮特的苦難的,便是音樂界中也為數不多。因為貝多芬的音樂幾乎每頁都是與命運肉搏的曆史,他的英勇與頑強對每個人都是直接的鼓勵;莫紮特卻是不聲不響地忍受鞭撻,隻憑著堅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著溫馨甘美的樂句安慰自己,安慰彆人。雖然他的書信中常有怨嘆,也不比普通人對生活的怨嘆有什麼更尖銳更沉痛的口吻。可是他的一生,除瞭童年時期飽受寵愛,像個美麗的花炮以外,比貝多芬的隻有更艱苦。《費加羅的婚禮》與《唐璜》在布拉格所博得的榮名,並沒給他任何物質的保障。兩次受雇於薩爾茨堡原譯為“薩爾斯堡”。的兩任大主教,結果受瞭一頓辱罵,被人連推帶踢地逐齣宮廷。從二十五到三十一歲,六年中間沒有固定的收入。他熱愛維也納,維也納隻報以冷淡、輕視、嫉妒;音樂界還用種種卑鄙手段打擊他幾齣*優秀的歌劇的演齣。一七八七年,奧皇約瑟夫終於任命他為宮廷作麯傢,年俸還不夠他付房租和僕役的工資。
為瞭婚姻,他和*敬愛的父親幾乎決裂,至死沒有完全恢復感情。而婚後的生活又是無窮無盡的煩惱:九年之中搬瞭十二次傢;生瞭六個孩子,夭殤瞭四個。康斯坦策·韋伯原譯為“公斯當斯·韋柏”。産前産後老是鬧病,需要名貴的藥品,需要到巴登溫泉去療養。分娩以前要準備迎接嬰兒,接著又往往要準備埋葬。當鋪是莫紮特常去的地方,放高利貸的債主成為他唯一的救星。
在這樣悲慘的生活中,莫紮特還是終身不斷地創作。貧窮、疾病、妒忌、傾軋,日常生活中一切瑣瑣碎碎的睏擾都不能使他消沉;樂天的心情一絲一毫都沒受到損害。所以他的作品從來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沒有憤怒與反抗的呼號,連掙紮的氣息都找不到。後世的人單聽他的音樂,萬萬想象不齣他的遭遇而隻能認識他的心靈——多麼明智、多麼高貴、多麼純潔的心靈!音樂史傢都說莫紮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靈魂。是的,他從來不把藝術作為反抗的工具,作為受難的證人,而隻藉來錶現他的忍耐與天使般的溫柔。他自己得不到撫慰,卻永遠在撫慰彆人。但*可欣幸的是他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他能在精神上創造齣來,甚至可以說他先天就獲得瞭這幸福,所以他反復不已地傳達給我們。精神的健康,理智與感情的平衡,不是幸福的先決條件嗎?不是每個時代的人都渴望的嗎?以不斷的創造徵服不斷的苦難,以永遠樂觀的心情應付殘酷的現實,不就是以光明消滅黑暗的具體實踐嗎?有瞭視患難如無物,超臨於一切考驗之上的積極的人生觀,就有希望把藝術中美好的天地變為美好的現實。假如貝多芬給我們的是戰鬥的勇氣,那麼莫紮特給我們的是無限的信心。把他清明寜靜的藝術和侘傺一世的生涯對比之下,我們更確信隻有熱愛生命纔能剋服憂患。莫紮特幾次說過:“人生多美啊!”這句話就是瞭解他藝術的鑰匙,也是他所以成為這樣偉大的主要因素。
雖然根據史實,莫紮特在言行與作品中並沒錶現齣法國大革命以前的民主精神(他的反抗薩爾茨堡大主教隻能證明他藝術傢的傲骨),也談不到人類大團結的理想,像貝多芬的閤唱交響麯所錶現的那樣;但一切大藝術傢都受時代的限製,同時也有不受時代限製的普遍性——人間性。莫紮特以他樸素天真的語調和溫婉蘊藉的風格,所歌頌的和平、友愛、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類自始至終嚮往的*高目標,尤其是生在今日的我們所熱烈爭取、努力奮鬥的目標。
因此,我們紀念莫紮特二百周年誕辰的意義決不止一個:不但他的絕世的纔華與崇高的成就使我們景仰不止,他對德國歌劇的貢獻值得我們創造民族音樂的人揣摩學習,他的樸實而又典雅的藝術值得我們深深的體會;而且他的永遠樂觀,始終積極的精神,對我們是個極大的鼓勵;而他追求人類*高理想的人間性,更使我們和以後無數代的人民把他當作一個忠實的、親愛的、永遠給人安慰的朋友。
一九五六年七月十八
坦白說,初讀時我有些擔心這本書會過於學術化,變成枯燥的音樂史羅列。然而,這本書齣乎意料地擁有極強的可讀性和情感穿透力。它最成功之處在於,它沒有將這位偉大的音樂傢置於一個遙不可及的聖壇上,而是把他還原為一個在經濟壓力下掙紮、在情感世界裏跌跌撞撞的普通人。作者對他的婚姻生活、與傢人的通信往來的分析尤其到位,那些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藝術的執著與對世俗生活的不安,讓人産生強烈的共鳴。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晚期作品時的筆法,那種對創作巔峰與生命走嚮終點的交織的描繪,充滿瞭宿命的悲劇美感。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能想象齣他當時創作時的那種心境波動,仿佛能聽到音樂中隱藏的嘆息。這本書的敘事邏輯極其清晰,像一條精心鋪設的軌道,載著讀者平穩而又激動地駛嚮最終的結局。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程度,它展現齣一種近乎詩意的精確性。閱讀時,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不是因為內容晦澀難懂,而是因為那些精妙的措辭和富有畫麵感的描述,值得反復咀嚼。作者似乎對曆史細節有著近乎偏執的考據,比如對十八世紀維也納歌劇院的舞颱布景、樂器製造工藝的詳盡描述,都極大地豐富瞭讀者的感官體驗。相比於許多傳記中那種平鋪直敘的流水賬,這裏的敘事充滿瞭戲劇張力。它不避諱對這位作麯傢性格中那些復雜、甚至有些乖張一麵的展現,成功塑造瞭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藝術形象,而不是一個被神化的符號。每一次對樂麯創作背景的深入挖掘,都像是解開瞭一個曆史謎團,讓我對那些耳熟能詳的鏇律有瞭全新的、更加深層的理解。這不僅僅是傳記,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創造力如何在特定社會土壤中萌發與綻放”的深度論文,文筆華美而不失力量。
評分我必須承認,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它沒有使用任何煽情或誇張的手法去渲染人物的偉大,而是通過大量翔實的文獻資料和嚴謹的邏輯推演,讓事實本身說話。作者在處理那些流傳已久的軼事和爭議時,錶現齣令人信服的客觀性與批判性。他帶領我們探究瞭那些被曆史煙塵掩蓋的細節,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和可信。全書的語言風格如同那個時代的精細工藝品——結構嚴謹,裝飾得體,且經久耐看。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天纔”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那不是一種天賦的饋贈,而是永不停歇的內心驅動力與外部世界激烈碰撞後淬煉齣的火花。這本書不僅是一部人物傳記,它更像是一部關於藝術信仰如何支撐一個人穿越苦難、實現永恒的哲學思辨。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體現瞭作者高超的宏觀視野。它並非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鋪陳,而是巧妙地穿插瞭時代背景的分析和社會風貌的速寫。這種“立體式”的敘事手法,讓讀者不僅看到瞭一個人的成長,更看到瞭他所處的那個歐洲文化中心的脈搏。書中對“啓濛思想”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創作理念,以及他如何反過來推動瞭古典主義音樂美學的確立,都有非常獨到且富有洞察力的見解。作者似乎擁有多重視角,既能從一位樂評人的專業角度剖析和弦的進行與配器的創新,又能從一位曆史學傢的審慎態度來評判事件的真實性。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極大地提升瞭傳記的厚度和深度,讓即便是對古典音樂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被其中蘊含的時代精神和藝術革命所深深吸引。它提供瞭一張認識那個時代思想碰撞的絕佳地圖。
評分翻開這本關於音樂巨匠生平的厚重之作,我仿佛被無形的力量牽引,瞬間穿越迴那個充滿巴洛剋遺韻與古典主義曙光的時代。作者的筆觸細膩得像是描繪一幅精美的油畫,每一個音符、每一次宮廷的交際、甚至那些轉瞬即逝的情緒波動,都被捕捉得入木三分。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瞭解一個人的曆史,不如說是一場沉浸式的體驗。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早年作為“神童”在歐洲巡演時,那種既驕傲又略帶稚氣的風采,麵對王公貴族的審視時,他如何巧妙地運用音樂作為盾牌與武器。尤其對那些他與薩爾茨堡大主教之間復雜而緊張的關係的刻畫,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心理分析。每一次的衝突與和解,都不僅僅是簡單的敘事,而是揭示瞭那個時代藝術傢在權力結構下生存的艱難與抗爭的勇氣。全書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時而如清泉般流淌,時而因重大事件的爆發而驟然緊張,讓人手不釋捲,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轉摺點。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一個天纔的生命軌跡,編織成瞭一張宏大而又充滿人性光輝的時代畫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