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房地产周期 |
| 作者: | 任泽平 |
| 市场价: | 68.00 |
| ISBN号: | 9787010179896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房地产是如此的重要,而又如此的广受争议。它是财富的象征、经济周期之母、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同时它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实体经济竞争力。对于如此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房价、泡沫风险、人口流动、城市规划、大城市病、长效机制等存在广泛的争论、分歧乃至误解。 本书是作者过去十年研究的一个总结,对关于房地产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长期认真的研究、推敲和琢磨,以期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检验。书中采用广泛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历史资料、扎实的数据逻辑,试图寻找那些争论和误解背后的真相以及事实,并建立分析房地产周期的逻辑框架,以期既能很好地解释过去,又能可靠地推演未来。 |
| 目录 | |
| 导论 第一篇 房地产周期的基本规律与国际经验:一线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 第一章 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 第一节 房地产周期的决定因素: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第二节 房地产长周期的阶段性特点:理论逻辑与国际经验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周期: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四节 房地产政策工具的影响机制分析与国际比较 第五节 增速换挡期德日台韩的房市走势及启示 第二章 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与中国展望:城市的胜利 第一节 人口迁移的主要理论逻辑 第二节 国际上人口迁移规律:城市的胜利 第三节 中国人口迁移趋势:步入第二阶段,向大都市圈集聚 第四节 中国人口迁移展望:集聚与分化 第三章 从国际经验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人口控制VS城市规划 第一节 城市人口集聚的基本逻辑与国际经验 第二节 北京、上海人口增长仍有较大潜力 第三节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约束与人口规模 第四节 北京、上海人口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五节 完善北京、上海人口调控政策和城市规划 第二篇 房地产市场风险: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第四章 全球历次房地产大泡沫:催生、疯狂、崩溃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1923—1926年佛罗里达州房地产泡沫 第二节 日本1986—1991年房地产泡沫 第三节 中国1992—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 第四节 东南亚1991—1996年房地产泡沫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第五节 美国2001—2007年房地产泡沫与2008年次贷危机 第六节 历次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泡沫风险有多大? 第一节 什么造就了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只涨不跌的不败神话:城镇化、居民收入和货币超发 第二节 绝对房价:居于世界前列 第三节 房价收入比:一二线城市偏高,三四线城市基本合理 第四节 库存:去化压力比较大的是三四线中小城市 第五节 租金回报率:整体偏低 第六节 空置率:三四线城市高于一二线城市 第七节 房地产杠杆:居民杠杆快速上升但总体不高,开发商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 第六章 这次不一样? 2015m2016年中国房市泡沫与1991年日本、2015年中国股市比较 第一节 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程度很高:与日本和香港比较 第二节 与过去比:此轮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新特点 第三节 与日本1986一1991年房地产大泡沫比 第四节 与2015年中国股市大泡沫比 第五节 一线城市房价泡沫的影响与风险 第七章 保汇率还是保房价:来自俄罗斯、东南亚和日本的启示 第一节 房价和汇率的理论关系 第二节 “俄罗斯模式”:弃汇率、保房价 第三节 “日本模式”:保汇率、弃房价 第四节 “东南亚模式”:弃汇率、弃房价 第五节 来自三种模式的启示 第三篇 房地产政策与制度:短期调控和长效机制 第八章 德国房价为什么长期稳定、在全球独善其身? 第一节 德国房价长期稳定、在全球独善其身 第二节 德国住房供给:居住导向的制度设计,总量充足、市场多元 第三节 德国住房需求:货币政策盯住通胀,住厉金融政策长期保持中性,城市体系均衡第四节 启示 第九章 中国房地产调控二十年:问题、反思和抉择 第一节 1998—2001年:房改启动市场 第二节 2002—2004年: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 第三节 2005—2007年:稳定住房价格 第四节 2008—2009年:刺激住房消费 第五节 2010—2013年:遏制房价上涨 第六节 2014—2016年9月:借稳增长和去库存,再度刺激 第七节 2016年9月至今:长短结合,促进健康发展 第八节 历次房地产调控的反思 第十章 谁是房地产盛宴的最大受益者:房价构成分析 第一节 从宏观来看,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占房价的八成 第二节 从中观城市来看,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占房价的六成左右 第三节 从微观企业来看,土地出让金和税收约占房价的六成左右 第十一章 地王之谜:来自地方土地财政视角的解释 第一节 地王频出和高房价背后的制度因素:土地财政 第二节 土地财政的历史和成因 第三节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核心 第四节 客观认识土地财政的积极作用 第五节 正视土地财政带来的待解问题 第六节 改革完善土地财政 第十二章 供需错配、人地分离:一线城市高房价、三四线城市高库存的根源 第一节 人口迁移趋势:大都市圈化 第二节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背离 第三节 解决之道:从短期调控到长效机制,从限制需求转向供给侧改革 第十三章 房产税会推出吗:从历史和国际视角推断 第一节 房地产税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必要性 第二节 个人住房房产税推出需要具备六大前提条件 第三节 房产税的历史和效果 第四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房产税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后记 |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干巴巴地堆砌理论,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周期概念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剖析之中。你读起来会感觉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行家进行深度访谈,他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接下来可能怎样”。特别是一些关于历史拐点的描述,那种娓娓道来却又洞察人心的叙述方式,让人欲罢不能。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某个关键的转折点分析而停下来,反复揣摩作者的逻辑推演。这种流畅性使得即使面对高深的经济学原理,也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实属不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嗯,乍一看就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印象。封面的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非常考究,透露出一种对内容严肃性的尊重。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阅读体验提升了不少。而且,排版布局很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专业书籍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重点。作者在版式设计上显然花了不少心思,使得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数据在视觉上不那么令人望而生畏。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充满了期待。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实体书能做到如此用心的呈现,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诚意。我甚至觉得,光是把这本书摆在书架上,都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知性的气息。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克制但又极具力量感的类型。它没有使用太多华丽的辞藻来渲染气氛,而是用精准、凝练的专业术语,配合严密的逻辑链条来支撑观点。这种“惜墨如金”的写作方式,反而带来了一种强大的说服力。你不会觉得作者是在推销某种观点,而是被他提供的证据链和推理过程所折服。对于那些真正追求深度和实证的读者而言,这种坦诚和严谨是比任何煽动性语言都更具价值的。它更像是一份严谨的科研报告,而不是一本流行读物,这一点,我非常欣赏。
评分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强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它没有沉溺于对既往历史的回顾,而是将分析的焦点牢牢锁定在当前环境的复杂性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变化上。作者似乎总能比我们早一步察觉到那些潜在的、尚未被大众充分认识的风险点和机遇点。这种“先知先觉”的能力,无疑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研究和敏锐的现实洞察之上的。它促使读者跳出眼前的得失,去思考更长远的时间维度和更广阔的政策空间,真正实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思考模式。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理论框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观视野与微观洞察的完美结合。它不是空泛地谈论“大势”,而是能精准地切入到微小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模式中去,解释这些微观决策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驱动整个宏观周期的起伏。这种“由小见大”的处理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市场波动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有了一个完整的、可以自洽的分析体系。这对于任何希望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做出理性判断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思维工具的馈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