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書名: | 梁鼕說莊子 人間世 |
| 作者: | 梁鼕 |
| 齣版社: | 江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
| 版次: | 1 |
| ISBN: | 9787539060309 |
| 市場價: | 49.9 |
媒體評論 知識關乎夢想,我們隻賣有品質、有營養的書! ??????我們打開門走齣去,是知道要去哪裏!我們開車上高速公路,是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人生這麼大的旅程更應該如此。吠陀經說:“一個人活到四十歲還沒有覺悟,如同死亡。”每個人自齣生以來需要想通兩件事:1.我們有幸來這輩子,要使自己成為什麼?2.在這瞬時萬變的時空中,一個人該如何自處?《梁鼕說莊子?人間世》充滿人生智慧、言簡易賅,寫得很莊子,看完梁鼕的書再聽他的笑聲,你會發現梁鼕早已找到明確的人生目標,走在自己的人生之道。
????
——國學、漫畫雙料大師蔡誌忠
???讀到這麼直指人心的文章,很想痛快地哭。
?????——大隱於試
?????我很想說,看梁鼕的文章,就是在潛移默化地讓你變得輕鬆,變得自在,獲得內心的自由。內心自在不被牽絆,外在的狀態就會看起來很舒服。
?????——Endless
?????讀梁老師講的《莊子》,就像是在吸氧!感謝梁鼕老師以他對世界理解的方式,令我們精神上獲得自在!
?????——紅霞
?????很有感觸。對他人確實應該有一個基本的預期和判斷,人心惟危,你不能總以自己天真善良為藉口,一次又一次地被彆人欺騙傷害。對自己也要看清,隨時保持覺察的狀態,發現問題不要緊,這是人之常情,要緊的是及時想齣辦法對付自己,把問題解決掉。
?????——洪豐
?????人生在世,分寸很重要,卻很難拿捏。梁老師給我們一個新的角度,遇事可以用心的鬆還是緊來衡量來處置。
?????——曉義
?????每次聽完梁老師的莊子,總想說些什麼,想瞭想又覺得已經無話可說,梁老師的莊子已經說瞭。
?????——A郭小姐的店
?????不要很多錢,可自給自足,傢人安康,有花有草,好再有隻老貓,每天讀書習字,即可乘興而來,也可隨時興盡而歸然,可自拈花笑,唯待清風徐徐來……那就美哉快哉。
?????——Anne
★蔡誌忠老師:《梁鼕說莊子?人間世》充滿人生智慧、言簡易賅,寫得很莊子,看完梁鼕的書再聽他的笑聲,你會發現梁鼕早已找到明確的人生目標,走在自己的人生之道。
★每本隻講一個篇目,隻求講好講透!梁鼕繼《黃帝內經說什麼》之後,延續逐字逐句解讀經典的風格,為您還原將智慧化為繞指柔,圓滑得可愛至極、接當代地氣的莊子。深度解讀《莊子·內篇·人間世》中你未必知道卻又必須知道的與人相處之道!
★至今為止,眾多講述《莊子》的書籍中甚少提及當下都市白領在生活、職場、學習提升等方麵所麵臨的種種巨大壓力以及解決心法,而《梁鼕說莊子·人間世》這一次為你揭曉。比如,莊子認為:任何世道都很艱難,人性都有險惡的一麵,因為這就是“人間世”。所以,人心的險惡沒有問題,你對人心的險惡不瞭解纔是大問題。
★這是一本幫你認清人性的弱點的自我強大經典之書,迅速讓你找到並享受人生的自在——讓自己舒服,也讓彆人舒服,做事讓自己睡得著覺,做人讓彆人睡得著覺。於是,可以很輕鬆地與這個世界舒服地相處。
★本係列內容在喜馬拉雅FM上的付費欄目於2016年11月份上綫,長期位居精品付費*榜前列,播放次數即將突破1000萬次,訂閱數64000。書中全新收錄梁鼕老師補充講解的精彩內容!
目錄 知識關乎夢想,我們隻賣有品質、有營養的書! 目錄
當你的人際關係陷入睏境時,《人間世》可以幫你?003
幫人要“先正己”005
對人心的難測不瞭解就會齣問題?008
第二章?如何做一個智慧的好人
用某種方式定義自己的好,就等於在定義彆人的壞?015
好人在強者麵前刷存在感,不僅可怕,還很可悲?019
很多好人,內心通常都有一種叫“我慢”的東西?021
第三章?對彆人的詆毀不憤恨,其實是對自己的保護
好人的潛意識裏,往往覺得自己不是“平常人”028
把心放空,生命纔沒有危險?031
你會用心“聽”嗎?036
?“我是為你好”,實際上是一種“我執”041
人性本“惡”,不認同你是常態?043
我們的所有痛苦,源自沒有把自己放空?046
每件東西都有它自己的頻率和節奏,我們要做的是順應?049
第四章?與其關注十年之後的變化,不如關注十年之後有什麼是不變的
做人做事,不要老想著去證明“我是誰”?057
努力做點兒什麼並不難,難的是不做什麼?060
做讓自己睡得著覺的事,做讓彆人睡得著覺的人?063
以“無可奈何”的心態去做事?066
進入任何一個新環境,一定要心存敬畏?069
第五章?你現在正在做的事,三十年以後還想做嗎
瞭解瞭天命和人為,就不會患得患失?077
對於不能控製的事情,韆萬彆做?082
理解人心的多變和險惡,不抱怨?086
不求創造奇跡,但求不造成巨大的損失?091
盡量讓孩子體驗電腦、手機以外的真實世界?093
什麼樣的人應該學習《心經》?095
你的笑點和淚點,決定你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097
不僅僅是為瞭快樂?101
第六章?如何與看不見自己過失的人相處
如果你不理解“人心惟危”,就會經常活在危險之中?107
兒童的教育問題,就是如何去處理其天性的問題?113
一切交流的本質都是“先迎閤,後引導”117
一個有價值的人,可能僅僅是因為他沒有習慣性對抗的心智模式?122
如果你沒有體驗過動物的感覺,就很難理解什麼叫“活該”“應該”126
絕大部分人活得不好,主要是一些“天性”沒有釋放完?129
第七章“有用”和“無用”都是達成目標的手段
看上去一無所用的樹木,其真正有用之處在哪?138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不小心把手段當作目標?142
第八章?對於擁有的保持敬畏,對於想要的保持淡定
一個肢體不全、誌大纔疏的人,也能活得好好的?149
未來,你的實際收入與不努力的人差不太多?152
擁有那些大傢都希望擁有的東西,將來會成為一個很大的負擔?155
第九章?自在的人會讓自己舒服,也讓彆人舒服
長得醜有長得醜的美德,兒女笨有笨的好處?161
真正的好事兒哪裏是努力來的?163
什麼是“自在”讓自己舒服,也讓彆人舒服?168
第十章?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留下來
大部分人都很想“有用”,這種想法對嗎?174
在一切的事情上,人注定都會輸給機器?177
人價值就是退步為消費者?180
現在,到底什麼是我們共同相信的東西—價值觀?186
你是錢的一部分,抑或錢是你的一部分?189
當一個人連錢都不相信的時候,他還相信什麼?192
世界能夠確定的東西就是“不確定”?194
附錄《莊子?內篇?人間世》197
探尋心靈深處的寜靜:一部關於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的指南 捲首語:在喧囂中錨定自我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每個人都在追求“效率”和“成功”,卻常常感到內心的空虛與迷茫。我們忙於應付外界的期待,卻忘記瞭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本書並非一部說教式的哲學解讀,而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對話與精神漫遊。它旨在提供一套工具和視角,幫助讀者在紛繁復雜的人世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穩定基石與內在秩序。 第一輯:探源——萬物一體的宇宙觀 1. 混沌初開的意境與生命的原初律動 本書伊始,我們將追溯一種更為宏大的視野——宇宙的生成觀。我們不直接探討某一位特定先哲的語錄,而是側重於中國古代哲學中關於“氣”與“道”的根本論述。 1.1 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闡述“無名之始”的概念,即在一切具體事物和名稱齣現之前,存在著一種不可言說、卻又孕育萬物的本源力量。這並非宗教上的神創論,而是對自然規律最深層結構的一種形而上學描述。我們將探討這種“本源”如何體現在自然界的周期性變化中,例如四季的更迭、潮汐的起伏,以及生命從無序到有序的微妙過渡。 1.2 陰陽流轉中的平衡之道: 深入解析陰陽這一對基本範疇,著重於它們之間的動態關係,而非僵硬的二元對立。重點在於理解“對立統一”的原理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如何看待工作與休息、進取與退守之間的張弛有度。我們會用具體的自然現象,而非抽象的哲學定義,來闡釋這種流轉如何塑造瞭我們的日常體驗。 1.3 氣化流行與個體生命的聯結: 探討“氣”作為構成世界和生命的物質基礎,如何影響我們的精神狀態和身體健康。這部分將側重於闡述個體生命是如何被視為宇宙整體中的一個微觀係統,與宏觀環境息息相關,而非孤立存在的實體。 第二輯:處世——在“關係場”中安頓身心 現代人的焦慮很大程度上源於對“人際關係”的過度在意與無力感。本篇旨在提供一套觀察人與人之間互動、以及個體在群體中定位的全新視角。 2.1 關係之網的結構與韌性: 我們將不討論具體的社交技巧或圓滑世故,而是從“場域”的角度來理解人際關係。每個人都處於一個由多重關係構成的場域中,這個場域具有自身的張力和引力。理解場的運作規律,比強行改變他人更為有效。 2.2 “適宜”的力量:超越“好壞”的判斷: 討論事物和行為的價值判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所處的環境與時機(即“宜”)。在處理復雜的人事時,我們應培養一種“審時度勢”的能力,理解沒有絕對的對錯,隻有相對的閤適與不閤適。例如,在麵對批評時,如何分辨其是來自外界的誤解,還是對自身狀態的一種有效反饋。 2.3 拒絕“被定義”的自由: 現代社會傾嚮於用標簽和角色來固化個體。本章節探討如何保持心靈的開放性,不被外部強加的身份所束縛。重點在於強調“流動性”和“變化性”是生命常態,堅持在每一個當下重新定義自己,活齣超越標簽的真實狀態。 第三輯:修身——內在秩序的重建工程 真正的安寜並非外界環境的平息,而是內在世界的穩定。本部分著重於通過“體察”而非“思辨”,來重建個體的精神坐標。 3.1 “正見”的培養:如何看待苦難與無常: 苦難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書將引導讀者轉嚮對“無常”這一生命基本法則的深刻接納。無常並非消極的宿命論,而是對事物變化規律的清醒認識。接納無常,能使我們在得意時不忘警醒,在失意時不緻崩潰。 3.2 覺察的藝術:從“思慮過重”到“靜觀自照”: 現代人常被念頭裹挾,陷入無休止的內在對話。我們探討如何運用呼吸與身體感受作為錨點,將意識從紛亂的思緒中暫時抽離齣來,進入一種“靜觀”的狀態。這種靜觀不是放空,而是清晰地觀察念頭的生起與消逝,而不對其做齣即時反應。 3.3 “知足”的實踐:豐盈感的來源探索: 探討真正的滿足感並非來自於物質的纍積,而是來自於對“現有”的珍視。我們不會倡導放棄追求,而是提倡將目標從“擁有更多”轉嚮“體驗當下”。通過細緻入微地感受日常經驗中的美好瞬間,構建一種內在的豐饒感。 結語:迴歸生命的本真狀態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引導讀者在瞭解瞭宇宙的宏大規律和人際的復雜場域之後,能夠帶著更從容、更具智慧的眼光,重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它鼓勵讀者去實踐一種“以自然為師,以當下為境”的生活方式,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行走、每一次與他人的互動中,體會生命本身蘊含的無限可能與深厚安寜。這不是一套教人如何成功或如何應對挑戰的“技巧手冊”,而是一份幫助心靈找到其天然棲息地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