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广州话俗语词典
定价:19.80元
作者:欧阳觉亚 周无忌 饶秉才 编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218065663
页码:284
开本:32开
目 录
前言
凡例
条目语音索引
条目笔画索引
正文
附录
1.广州话拼音方案
2.粤方言特殊字表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约2500条粤语口语里比较常用的熟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也包括少量方言色彩浓厚的复合词,词汇量丰富;对每一词条出现方言字、方言词的,先解释该方言字、词的意义,然后用普通话详细解释整个词条,并举例说明,精炼实用;条目按广州话语音次序排列,附广州音索引与条目笔画索引,查检方便。
作者介绍
欧阳觉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现为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南方民族语言的调研工作,编著有《黎语调查研究》、《黎语简志》、《京语简志》、《珞巴语简志》、《壮语方言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等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著作和有关粤语词典的著作多种。
初次接触这本词典,我最想知道的就是它收录的“广度”如何。坦白说,我之前也看过几本类似的粤语学习资料,但总觉得总有那么一些最常用的、脱口而出的“黑话”或者特定的生活用语没被囊括进去,让人觉得不够“接地气”。然而,这本词典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涵盖了日常交流中高频出现的俗语,连一些已经开始淡出年轻人视野,但老人家还在用的那些老派表达,也都被细致地记录了下来。我随便挑了几个我印象中比较生僻的词去查,比如形容人很固执的某个词,或者形容天气变化快的某个短语,它都能准确无误地给出解释,并且附带了非常生动的例句。这些例句的编写非常贴合生活场景,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读完就能立刻想象出在什么情境下使用这个词会更自然。这本词典真正做到了“收录齐全”,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书面上、学院派的语言汇编,而是活生生的、充满烟火气的广州话宝典。
评分与其他工具书相比,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文化注释”上的用心程度。很多时候,一个俗语的背后,藏着一个过去的故事、一个典故,或者是一种对生活哲学的独特理解。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它没有将这些文化背景束之高阁,而是以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穿插在词条解释中。举个例子,某个词语的释义后面,会简短地提及这个俗语可能源自哪个历史事件或者哪种民间传说,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我常常是看着看着,就从查一个词语,演变成了一段对广州历史风俗的探索。这种寓教于乐的编撰手法,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完全没有传统工具书那种板着脸孔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语载文,以文悟语”,它提供给读者的,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而不仅仅是冰冷的语言定义。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粤语环境中生活,但又深知自身语言体系存在盲点的学习者,我尤其看重工具书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这本书在处理音调和用词的细微差别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们都知道,广州话的声调和字的发音,对于非母语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它不像普通话有标准的普通音标作为参考。但这本书里对每个词语的发音标注,都力求做到准确还原本地人的发音习惯,这对于正在努力模仿地道发音的我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回避那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甚至在普通话语境下可能带有贬义,但在广州语境下却是中性甚至略带亲昵的表达。它没有回避这种复杂性,而是坦然地将其呈现出来,并通过注释清晰地界定其使用场合和情感倾向,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它的内容深信不疑,感觉自己手里握着的不是一本简单的词典,而是一份细致入微的文化解码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心思,封面那种淡淡的米黄色,配上那个仿古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种老广州的韵味里。我拿到手的时候,特地翻了翻内页的纸张质感,摸起来挺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白纸,而是略带纹理的纸张,让人在阅读的时候感觉很舒服,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累。而且,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良,每一个词条的结构都划分得非常清晰,不管是词语、拼音标注,还是释义,都有明确的层级区分,索引部分做得更是细致入微,找起某个特定的俗语来简直是快得不得了,比很多电子词典都要直观方便得多。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特别“地道”的俚语时,没有简单地给出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它背后的文化语境和社会背景,让你不仅知道“怎么说”,更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这对于想要真正融入广州本土文化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但它的文化传承价值同样值得称赞,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老一辈的口语智慧和我们这些后学者。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更在于它对“口语文化”的抢救性记录。语言是活的,而俗语和俚语往往是生命力最旺盛,但也最容易被时代洪流冲刷掉的部分。我发现书里收录了很多我小时候听过,但现在几乎听不见的俏皮话,比如描述某人手脚慢吞吞的,或者形容某件事情办得漂亮透顶的那些特定说法。当我翻到这些词条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怀旧感。这说明编纂者在收集资料时,肯定花了很多时间去“走访”和“聆听”不同的群体,而不是仅仅依赖现有的书面资料。这本书不仅仅是字典,它更像是一份口述历史的精选集,它把那些分散在街头巷尾、茶楼酒肆里的“声音”和“智慧”系统地整理并保存了下来。对于研究广东社会变迁和民间思想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让那些转瞬即逝的语言片段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