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浙江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题跋图录
定价:298.00元
作者:曹海花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01361045
字数:
页码:36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浙江图书馆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下简称“名录”)的有题跋(含题记、题诗、观款等,下以“题跋”总言之)的善本七十二部,以国家名录编号先后序次。其中,00001-00007入选*批名录,00008-0001 2入选第二批名录,00013-00031入选第三批名录,00032-00033入选第四批名录,00034-00072入选第五批名录。每部书有卷端、题跋页等,并附有题跋释文,是古籍善本鉴定参考工具书,也可以提供一些稀有的名人题跋,全书彩色印刷,供学界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整体学术品味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文献史的缩影。我尤其欣赏它那种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叙事方式。研究者在呈现这些古籍的图像和题跋时,显然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去考证每一个细节的来龙去脉,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文献信息变得生动可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前人对知识的珍视和传承的艰辛。这种深厚的学术底蕴,让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但同时,它的语言表述又避免了过度晦涩的术语堆砌,使得知识的传播更为有效和广阔。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一点,在于它所体现出的“文献整理的匠人精神”。在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料中,如何精准地选取、系统地编排,并为每一项条目撰写出既有概括性又不失洞察力的解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体现的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而是深度的知识重构。每一次的题跋记录,都被置于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之中,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某个知识点或某种艺术思潮是如何通过这些批注而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的效率和趣味性,让人不得不佩服编纂团队的耐心与智慧。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图录”本身的定义。它更像是一份关于“时间如何刻写在纸张上”的深刻探讨。那些被时间磨损的纸张边角,那些被反复摩挲的题跋文字,无声地诉说着它们承载的历史重量。对于任何一位对中国文化史、书法艺术或版本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精神食粮。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和理解那些构筑了中华文明脊梁的珍贵知识载体,其意义之深远,值得被珍藏和反复研读。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实在令人眼前一亮,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对细节的打磨。封面那种古朴又不失典雅的色调,让人联想到历史长河中的那些尘封往事,仿佛一触碰就能穿越时空。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那种略带纹理的质感,为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文字提供了绝佳的载体。排版布局上,看得出设计者下了不少功夫,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巧妙地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来展示那些珍贵的历史痕迹。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视觉上的盛宴,从装帧到版式,无不透露出对“珍贵”二字的深刻理解和敬畏。特别是那些细节的处理,比如烫金的字体边缘,在光线下若隐若现,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作品的阅读体验,那大概是“沉浸”。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氛围。那些历经风霜的题跋,不仅仅是墨迹的记录,更是不同时代士大夫精神面貌的投射。通过细致入微的图版印刷,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到不同朝代书法风格的演变,笔触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干湿,都清晰可见,极大地满足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好奇心。这种高保真度的复制技术,可以说是对原件最好的致敬,让那些远在深宫或库房的孤本,得以在更广大的世界中“呼吸”,让更多的爱好者能够一窥其堂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