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2-11-01 |
| 作者:侯幼彬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50.00 | 页数: | 印次: 28 |
| ISBN号:9787112052202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精选墨线图500多幅,史料翔实,图文并茂。文字阐释简炼精要,版面编排紧凑充实,学科信息浓缩密集,是建筑院校学生学习中国建筑史课程的对口参考用书,也是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应试和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1 原始建筑 1.1 原始建筑活动 1.2 文明过渡期的建筑风采 2 夏、商、周建筑 2.1 城市的早期发展 2.2 文明初始期的夏商宫殿 2.3 西周“瓦屋” 2.4 春秋战国台榭建筑 2.5 体系生成期的技术与艺术 3 秦、汉建筑 3.1 都城的演进 3.2 汉代礼制建筑 3.3 汉代宅第、坞壁 3.4 汉代建筑遗存:石阙和石祠 3.5 秦汉陵墓 3.6 体系形成期的技术与艺术 4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4.1 都城:建康与洛阳 4.2 佛教的传入和塔的演化 4.3 建筑小品遗存:墓表和石柱 4.4 体系融合期的技术与艺术 5 隋、唐、五代建筑 5.1 都城;隋唐长安、洛阳 5.2 唐长安大明宫 5.3 隋唐佛寺 5.4 隋唐五代佛塔 5.5 隋唐五代住宅 5.6 唐代陵墓 5.7 随唐园林 5.8 隋代石桥 5.9 体系成熟期的技术与艺术 6 宋、辽、金、元建筑 6.1 都城、府城 6.2 宋金元宫殿 6.3 宋辽金元佛寺 6.4 宋元祠庙道观 6.5 宋辽金元佛塔 6.6 宋元清真寺 6.7 宋陵 6.8 宋元住宅 6.9 宋元园林、景观建筑 6.10 宋代建筑体系的制度化、精致化 7 明、清建筑 7.1 都城与府、县城 7.2 北京宫殿和盛京宫殿 7.3 明清坛庙 7.4 明陵、清陵 7.5 明清宗教建筑 …… 8 传统的延续:近代乡土建筑 选图引用出处
我之前一直对古代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感到困惑,总觉得它们是如何在没有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建造出如此宏伟坚固的建筑的。《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榫卯结构,那些精巧的设计,不仅仅是连接构件,更蕴含着中国古人对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书中通过大量的图解,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榫卯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支撑起整个建筑的重量,抵抗风雨侵蚀。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斗拱的讲解印象深刻,那一层层叠叠、纵横交错的斗拱,不仅是结构上的支撑,更是极具装饰性的艺术品。书中分析了斗拱的不同形制和它们在不同朝代的变化,以及它们如何起到传达等级制度的作用,这让我对古代建筑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古代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甚至是防火防水的措施,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更加惊叹于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一座古代建筑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外观欣赏,而是能够深入到其内部的骨骼和灵魂。
评分我一直认为,历史是多维度的,而建筑是其中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之一。《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这本书,正是通过建筑这一载体,为我打开了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扇窗户。书中不仅仅展示了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将建筑与历史事件、社会制度、生活习俗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书中对都城规划的分析,如何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礼制的森严;对官署建筑的介绍,如何反映了当时的行政管理体系;对民居的描绘,则展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建筑与宗教、哲学思想关系的阐述,例如佛教寺庙的布局如何体现了宗教教义,道教建筑又如何融合了道家思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建筑是如何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历史的认知。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古代建筑总有一种“看山还是山”的感觉,觉得那些古建筑虽然气派,但似乎与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远。《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我与古代建筑的距离。书中对不同类型建筑的介绍,不仅仅局限于宏伟的宫殿,还包括了普通百姓居住的民居、休憩的园林、以及人们日常交往的市集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江南民居的描绘,那些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以及精巧的庭院布置,让我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意的栖居。书中对园林的解读,不仅仅是欣赏其景致,更是体会其中蕴含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古代建筑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了智慧和情趣。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的建筑,也让我对“家”的概念有了更深的思考。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每一个读者,无论身份背景,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和启示。
评分我是一名美术院校的学生,平时对视觉艺术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这本书,在艺术性方面,无疑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发。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无论是写实的建筑复原图,还是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化描绘,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建筑色彩、线条、比例的细致描绘和分析。例如,书中对于宫殿建筑色彩的运用,黄色琉璃瓦的尊贵,红墙的庄重,以及木构件上的彩绘,都展现了古人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高超的运用技巧。而建筑的线条,从飞檐翘角到斗拱的层叠,再到窗棂的疏密,都充满了韵律感和美感。书中还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在艺术风格上的多样性和演变。我能够从中汲取很多关于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的灵感,这对于我的绘画创作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建筑学的著作,更是一本视觉艺术的宝典,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建筑在形式美上的极致追求。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书籍。《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历史画卷。通过书中大量的历史图片、复原图以及精美的插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些曾经辉煌的宫殿、庄严的寺庙、精致的园林。书中从原始社会的简单构筑,到夏商周的早期建筑,再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风格演变,一直到隋唐的盛世气象,宋元的精巧细腻,明清的成熟规制,每一个时期都配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并且对其历史背景、社会功能、技术特点都做了详尽的介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故宫、长城、天坛等著名建筑群的解读,不仅仅是它们的宏观结构,还包括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这让我对这些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情感连接。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能够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极其敏感的人,往往最打动我的,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匠心和智慧。《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这本书,在细节的呈现上,真的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宏观地介绍建筑的整体,更深入到每一个构件、每一个装饰的细微之处。书中对木雕、石雕、砖雕的精美图案的解读,对屋脊上那些形态各异的脊兽的意义的阐释,对门窗上花纹的考究,都让我惊叹于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技艺水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建筑材料的质地、颜色、纹理的细致描述,以及它们如何被巧妙地运用在建筑之中,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书中还介绍了古代的建筑工艺,比如斗拱的层层叠叠是如何精Calculate, 瓦片的铺设是如何严丝合缝,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看到了古人对建筑精益求精的态度。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的建筑,往往蕴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之中,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它不朽的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海外华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文化。书中生动形象的插图和深入浅出的文字,跨越了语言和地域的障碍,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建筑风格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当我看到书中描绘的那些雄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古朴的民居时,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故土与海外的桥梁。它让我能够与祖先的智慧对话,也让我能够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任何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人来说,都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建筑行业工作的专业人士,《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系统性的梳理和启发。虽然我日常接触的都是现代建筑,但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敬意。这本书在技术层面的分析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介绍,而是深入到结构、施工、材料等诸多方面。书中对木结构体系的讲解,尤其是榫卯的精巧设计,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木材选择的考量,都让我对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关于抗震结构的分析,以及古代建筑在防水、防潮方面的措施,都展现了古人对建筑耐久性和实用性的考量。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古代的测量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为我理解古代大型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宏观、更专业的角度去审视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并从中获得跨越时代的灵感。
评分我一直认为,建筑是人类文明最直接的载体之一,而中国古代建筑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深入探索这一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而是深刻地挖掘了建筑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念和等级制度。例如,书中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分析,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宫殿建筑的轴线对称和等级森严,宗教建筑的庄重肃穆,都让我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书中对于风水学说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影响的论述,让我对一些建筑选址、朝向、布局的考量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觉得它们只是迷信,而是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智慧。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古代的建筑材料、建造技术、装饰艺术等方方面面,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观,又兼顾了细节,让我能够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
评分终于等到这本书的出版,我可是期盼了很久!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建筑情有独钟的爱好者,市面上能找到的资料我几乎都翻了个遍,但总觉得缺少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图文并茂,并且深入浅出的著作。《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扑面而来的就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文字,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辉煌的时代。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那么到位,无论是宫殿的宏伟气势,还是寺庙的庄严肃穆,亦或是园林的精致雅趣,都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准确的标注,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建筑风格演变的分析,比如从秦汉的粗犷雄浑,到唐代的雄浑开放,再到宋代的精巧典雅,以及明清的规整严谨,每一种风格的变化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想、科技水平息息相关,这一点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而且,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建筑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即使是对建筑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这本书真的是集学术性、艺术性和普及性于一身的优秀作品,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古代建筑感兴趣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