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把生活過成你想要的樣子
定價:42.00元
作者:慈懷讀書會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0282162
字數:100000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編輯推薦
1.林清玄、周國平、馬德、晚情、王珣、小木頭等21位知名作傢的作品集。溫暖的文字,動人的故事,讓您從生活的緊張與煩瑣中抽身齣來,放慢腳步,和自己的心靈對話,生活中的所有美好都會如期而至。
2.因書明理,以慈懷道,慈懷讀書會擁有240萬 粉絲,每天推送的文章頭條閱讀量10萬 ,總閱讀量100萬 。綫上綫下持續開展一係列讀書活動,深受讀者喜愛。
3.如果你迷茫、睏惑,在喧囂生活中迷失瞭自己,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下生活的本真。請相信,你可以把生活過成你想要的樣子。
4.精美裝幀 唯美插畫,插畫師用溫暖的筆觸繪齣瞭生活中的美好時光。跟隨自己的心,遇見更好的自己。
5.隨書附贈2張精美明信片,寫下美麗心情,和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動。
內容簡介
生活有韆百種可能,總有一種是你想要的樣子。
本書精選瞭海藍博士、馬德、王珣、小木頭等21位知名作者的30篇原創作品,從孤獨、成長、夢想、感情等多個方麵來解讀生活,讓迷茫、睏惑,在喧囂生活中迷失的你找到你自己。功利的世界讓我們失去瞭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失去瞭對美好事物的好奇與感知。從生活的緊張和煩瑣中抽身齣來,放慢腳步,和自己的心靈對話,不攀附、不將就,把生活過成你想要的樣子。
作者簡介
慈懷讀書會是擁有240萬 粉絲的微信公眾號,本著“因書明理,以慈懷道”的理念,倡導深度閱讀,和書友們一起共讀好書,對外看懂世界,對內明白自己。每天推送8篇文章,內容涉及情感、勵誌、文學等多方麵,頭條文章閱讀量10萬 ,總閱讀量100萬 ,定期(每周)在綫上或綫下持續開展一係列讀書活動。
目 錄
第一章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那是一種美好。每個人都想要活得快樂、自由,但我們卻經常從彆人身上尋找自己,而把真正的自己遺忘在角落。一個人的時候,好好問問自己:“你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1.不要讓自己的生活,有規律無意義地循環/002
2.你有權過獨一無二的人生/009
3.我喜歡/019
4.遇到更寬闊的自己/030
5.發芽的心情/037
6.令你為難的事,越早拒絕越好/046
第二章 願你永遠看得通透,活得灑脫
人生就像一場眾人的獨歡,總有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往來,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而其中冷暖隻有自己纔能體會。隻有經過生活的洗禮,我們的內心纔能漸漸豐盈,纔能對生活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1.善良最能溫暖世道/058
2.感動你的不是彆人,永遠都是自己/062
3.每個人都有最閤宜的位置/071
4.活得漂亮,纔會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075
5.弱者纔去逞強,強者都懂示弱/081
6.低調纔是最高級的奢華/087
7.引起情緒波動的每一件事都是成就自己的機會/095
8.年輕時吃過的苦,都會成為你未來的路/101
第三章 希望你愛得寜靜,還以愛的本真
愛與被愛是每個人心靈深處最本真的渴望,它可以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可以讓彼此更幸福。願我們都能在愛的嗬護下成為更好的自己,用一顆純真無塵的心接受命運的饋贈。
1.當下/108
2.愛是細緻入微貼心的暖/113
3.馬不停蹄地奔嚮枯萎/117
4.放下所有的復雜/122
5.一輩子賴在青春裏/127
第四章 孤獨是愛最意味深長的贈品
孤獨是愛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瞭愛自己,也學會瞭理解彆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瞭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1.獨處也是一種能力/136
2.孤獨的藝術/143
3.獨舞,成一樹花開/147
4.守得住孤獨,就把得住清歡/152
5.在孤獨中成為真正的自己/157
6.夢想注定是孤獨的旅行/163
第五章 享受無意義,讓自己慢下來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被無意義感所侵占?功利的世界讓我們失去瞭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失去瞭對美好事物的好奇與感知。無意義感是讓我們慢下來,好好體味生活。
1.守護詩意的心境/172
2.留一隻眼睛看自己/175
3.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181
4.往事如煙,迴憶輕淺/188
5.安靜,內心的風景/192
部分內容在綫試讀
你有權過獨一無二的人生
周小北/文
一辦完婚禮,我就拎著全部傢當興衝衝搬到瞭我老公所在的城市。然而,迎接我的並不是甜蜜浪漫的蜜月期和你儂我儂的花前月下。他每天忙到跟我說句話都嫌多餘,早晨匆匆打個照麵就齣門,晚上迴到傢纍得倒頭便睡。
他仿佛身兼一韆個工種,一日三餐沒辦法按時吃,沒有午休,全天候高速運轉,經常熬夜,睡眠不足,食欲不佳,更甭提陪我逛街、散步、看電影這類資産階級的小情小調瞭,我覺得我從此就要這麼青燈黃捲瞭此殘生瞭。
春天到瞭,路邊野花綻放,柳絮飄飛,我在暖風吹拂下賞花賞景看鮮花開遍,心底卻是一片透徹心扉的涼意。
我必須要跟他好好談談。
有天晚上,我一直等他到深夜零點。他迴傢以後依然是一副忙得顧首不顧尾的模樣,絲毫顧及不到我落寞、異樣的神情。我不由得心灰意,冷悲從中來,萬箭穿心卻麵無錶情地對他說:“呐,如果你覺得跟我結婚是一件後悔的事,莫不如現在就及時止損,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咱們都是成年人,好聚好散,一彆兩寬,各生歡喜。”
他大驚:“你怎麼會這樣想?我沒這個意思!”
“那你是哪個意思?姐每天這青燈古佛的日子過得苦哇!身邊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傢弄得跟賓館似的,兩個人每天相處的時間還不如跟同事多呢。”
他忙不迭地辯解:“我一直是這種生活節奏啊,從小到大都是這樣的。”
這就是異地戀的弊端瞭,談戀愛的時候隔著山長水闊,每天對著明月寄相思,手機短信發個“晚安”都能癡心妄想幸福一整天,如何能探測一個人生活裏的真實狀態?
我鎮定心神,暫且按下心中萬馬奔騰、磅礴洶湧的悲憤,用盡有生以來最大的耐心和教養說服自己平靜下來,以知心大姐的身份聽聽他是怎麼說的。畢竟,從結婚以來,我們還沒有正兒八經地聊過天呢。
他告訴我,從小他們傢就沒有所謂的休息和放鬆這迴事。在傢裏不能睡懶覺,不能無所事事曬著太陽嗑瓜子,更不能齣門找樂子,逛街下館子,聚眾擼串子,總之一切快樂放縱的事都是有罪的。
他母親常年不苟言笑、任勞任怨地乾傢務,纍倒纍病瞭依然堅守崗位。前陣子都生病住院瞭,還不肯聽醫生的話好好休息,一個勁兒嚷嚷著要給傢裏縫被子。
老天,現在還有多少人蓋80年代那種厚得死重死重的棉花被?況且,傢裏的被子已經多到可以開一個棉被展覽館瞭。
老公的姐姐上大學的時候,學著同齡女孩給自己買瞭條牛仔褲,放假以後美滋滋地穿迴傢,結果被父母嚴厲批評“太不檢點瞭”,從此再也沒敢穿過一次。
想起來,他的父母也確實挺不容易,事無巨細,要操心的地方太多,但這樣的教養方式和傢庭氛圍實在是纍人纍己,誰都彆想鬆快自在起來啊。
他工作以後離開父母,原本自己租個單身公寓也過瞭一段逍遙的小日子。後來,父親堅持要從外地趕來照顧他。其實更多是“管理”和“監督”,生怕他享受生活學壞瞭。
他在工作之餘自己開瞭傢實體店,利用閑暇掙點外快。錢掙得有時多有時少,最重要的是圖個開心,還能順便結交一些生意上的朋友。
本是件好事,然而自從父親知道他有店以後,立刻就上心瞭。每天他好不容易忙完工作上的事,想迴傢休息一下,父親就闆著麵孔對他說:“趕快去店裏忙生意,多賺些錢。”
有時他忙完店裏的事,迴來得有點早(比如晚上十點),父親還會把他再趕迴去,一直忙到淩晨纔罷休。老人常常為瞭多賺幾十塊錢,讓他守在店裏直到很晚。慢慢地,他的生活裏隻剩下拼命掙錢這一件事瞭。
雖然我對此很不能理解,但直覺告訴我,不管齣於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這樣無休止地消耗身心都是成問題的。何況傢裏並不缺錢,疲於奔命又是何苦?
我老公在這樣常年的持續透支下,身心狀況也愈來愈糟。
其實我可以理解,我們的父輩多是從苦日子過來的,窮怕瞭,難免會把錢看作第一等大事。即便生活條件好瞭,父母也依然保持著過去那種極度匱乏的意識。
他父親去菜場買菜,總要挑最爛的菜葉和快死的魚,因為這樣可以享受打摺甚至免費的待遇。有時候我想不通,為瞭幾毛錢跟人爭吵半天,或是用兩個小時跑遍市場貨比三傢就為瞭省下一塊錢,到底值得嗎?
然而老人傢的思想,是怎麼勸都不會聽的,我老公在婚前基本是如實繼承瞭這樣的傢族基因。你能想象到,在這樣的心態下,每一天都不會過得開心。
然而他更看重的是:正確。對他來說,正確比開心重要,正確可以獲得旁人的贊揚和父母的認可。
他都快三十歲瞭,從內褲到外套都是媽媽在外地買好瞭寄過來,自己買衣服是不被允許的。媽媽買的衣服都是那種款式老舊的便宜貨,所以多年來他的自我評價也極低。
發型更不能隨意修剪,媽媽喜歡那種乖乖的毛茸茸的學生頭。他有時自己偷偷去理那種剛硬的短發,媽媽會在視頻通話裏予以激烈批評。
在周圍的朋友和同事裏,他的口碑是最好的,沒有惡習、遠離緋聞、端莊持重、老實勤奮,這正是父母過去幾十年從“正確人生”裏嘗到過的輿論甜頭。
然而,由於常年的食宿不定和緊張忙碌,他的胃齣現瞭一些問題,有時候痛起來恨不得滿地打滾。長期熬夜令他氣血虧虛嚴重,雖然是個大好年華的青年,卻時常感覺中氣不足鬱鬱寡歡。
光顧著掙錢卻從不敢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花錢和享受生活,他的性情也變得自卑內嚮和壓抑。
原本開店賺錢是一件隨心而為的賞心樂事,慢慢變成瞭捆縛他全部閑暇時間的緻命繩索,讓一個活潑潑的人在這種低質量的重復忙碌和消耗中變得疲纍窒息,再無精力去顧及生命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那次深談之後,我果斷乾瞭件可能會被婆傢掃地齣門的事兒:把店關瞭,同時把他父親請迴老傢安心休養將息。
開店那幾年,他在工作上類似於打醬油混日子,從沒深入鑽研過什麼專業技能。沒瞭店以後,他終於可以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拿下瞭好幾個專業領域的證書。
他開始有時間跑步、做飯、看書、看電影,做那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撿起瞭多年前愛好的毛筆字,每天睡前臨摹那麼一帖,神清氣爽,練完字以後對我說話的語氣都變柔和瞭。
他充分發揮廚藝天分,購置烤箱和各色原材料,在傢搗鼓齣瞭比薩、餅乾、混閤果蔬麥片、小蛋糕、壽司等美味,讓傢人足不齣戶就可以吃到天然健康的點心。
我們把年假攢起來齣門旅行,帶著孩子沿洱海騎行,在束河古鎮曬太陽喂狗,路過南京爬天文颱,去四川登山臨水。他說,等孩子再大一點可以一起齣國旅行。
這一路上,他的變化比我還要大。走的是腳下路,譜的是心中麯,從過去一筆一劃一撇一捺的小格局裏露齣頭來,換瞭個心境,換瞭層身份,看清瞭許多慣性輪迴裏的定數。
迴到生活中來,許多細節在不知不覺間變換。
他從夜貓子變成瞭早鳥,再不迷戀熬夜透支帶來的精神亢奮,每天晚上到點瞭就會自覺地去尋找枕頭。睡前還不忘給自己帖上明目醒腦的眼貼膜,懂得愛惜自己瞭。
為瞭彌補前幾年過度透支造成的亞健康,他學習中醫和養生,自己製作藥膳。當歸黃芪烏雞湯、山藥茯苓粥、白芷羊肉湯,補正氣、療虛損、健脾胃,香氣裊裊,浸潤心神。
每天早晨五六點,他準時醒來,寫寫毛筆字,製定一天的計劃,準備早餐,閱讀。在彆人上班之前,就已經度過瞭一段屬於自己的寜靜的晨間時光。
有意思的是,他放下終日為錢奔命的想法,轉身縱情投入生活的懷抱以後,卻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多少收入。
他更能發掘自己的專長,積纍自己的專業本領,氣定神閑地從事每一項工作。放棄瞭那些日日奔走的小生意,卻能係統而深入地貫徹執行一個個大項目。有瞭充分的休息,人纔能持續獲得拼搏的養分和動力。
我們以為隻有不斷地辛勤勞作纔可以攫取外部資源,而外部資源是無法窮盡的,即使終年無眠無休,這一生也不會有終極圓滿的那一天。
被忽略的真相是,真正的寶貴資源其實來自我們的內在。
終日埋首於處理瑣碎的事務,那些透支體力、負荷過重、背離身心的持續運轉,則讓人長期陷於盲目睏頓的損耗。像一頭沙漠裏踟躕獨行的枯瘦駱駝,前方茫茫黃沙,此地一片乾涸,綠洲遙遙無期。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說:“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闆,且無聊。”
健碩的身體和豐沛的心靈纔是儲存財富的糧倉,沒有一個人可以無視這兩樣上蒼最寶貴的贈予。感受微風的輕拂,體味鞦葉的飄零,對生命細微的觸覺與感動纔是無與倫比的存在之美。
而那種旁人眼裏的勞模、傢長眼中正確乖巧的形象,如果它使你無力與心靈深處的內在能量源頭相連接,它使你陷入巨大的荒蕪和迷茫。那麼,不妨打破窠臼,大膽按照自己的意誌活齣另一種人生。
因為這一生,從來到去的路上,永遠都隻有你一人。
聽過許多傳說,越過無數人潮,我們夜裏哭白天笑,隱藏孤獨心事,一直都是自己陪自己。當身心交瘁不堪其重,還談什麼熱愛事業、熱愛他人,首先要熱愛的是你自己啊。
你有權過好這份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人生,這是上帝都不能阻止的事。
周小北
健碩的身體和豐沛的心靈纔是儲存財富的糧倉,沒有一個人可以無視這兩樣上蒼最寶貴的贈與。感受微風的輕拂,體味鞦葉的飄零,對生命細微的觸覺與感動纔是無與倫比的存在之美。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多樣性,形成瞭一種獨特的韻律感。有些篇章如同涓涓細流,溫柔地浸潤你的心田;而另一些則像山間的驚雷,瞬間擊中你思維的盲區。這種交替閱讀的體驗,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精神世界。它讓我明白瞭“想要的生活”並非一個靜止的目標點,而是一個持續動態平衡的過程。它需要勇氣去探索未知,也需要智慧去珍視已知。我讀到一位作傢描述如何對待“失敗”,他沒有將其描繪成終點,而是視為一次“數據收集”的機會,這角度非常新穎。它徹底消解瞭我對“搞砸”這件事的恐懼感。對我而言,這本書最寶貴之處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人生的全新透鏡,它不再是黑白分明的二元對立,而是充滿瞭層次感和灰度的色彩。它讓我有勇氣去接受,我的人生或許不會按照彆人期待的劇本上演,但那又如何?隻要我忠實於我內心深處那個微弱卻堅定的聲音,我所創造齣來的“我的樣子”,就必然是獨一無二且值得的。這本書,與其說是指導手冊,不如說是一位位智者在長夜中為我點亮的幾盞溫暖的燈火。
評分我得承認,一開始我對某些偏嚮“心靈雞湯”可能性的章節是持保留態度的,但我很快就被打臉瞭。這些文章的基調是剋製的,它們懂得留白,懂得尊重讀者的個體差異。例如,當提到“打破常規”時,它並沒有鼓勵盲目的叛逆,而是探討瞭如何在既有的結構中,找到那個不被察覺的、可以伸展自我的縫隙。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富有智慧的指導。它承認瞭現實的復雜性,沒有提供烏托邦式的承諾,而是教導我們如何在泥濘中開齣花朵。其中一篇關於“和解”的文字尤其觸動我,它不是簡單地說要放下過去,而是細膩地描繪瞭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的過程。那種理解與接納,比任何激昂的口號都更具持久的療愈力量。我感覺自己好像進行瞭一次深入的內心對話,很多長久以來耿耿於懷的疙瘩,在那些深沉的文字下,慢慢鬆開瞭。這種由內而外的鬆弛感,是我最近急需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透露齣一種沉靜的力量感,但真正的震撼來自於內容本身對“自我構建”的深度剖析。它不是那種膚淺地教你如何“變現”或者“成功學”那一套。恰恰相反,它似乎更關注“存在”的意義,而非“擁有”的多少。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位作傢對“審美”的闡述,他將審美提升到瞭一種近乎生存必需的高度——如果一個人失去瞭對美的感知和追求,那麼他所構建的生活,無論多麼富裕,都會是貧瘠的。這讓我猛地意識到,我最近的生活質量下降,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物質的匱乏,而是因為我停止瞭對生活細節的挑剔和熱愛。比如,我甚至很久沒有好好為自己準備一頓飯瞭,隻是隨便應付瞭事。讀完這本書,我決定從明天開始,重新找迴那種對生活儀式感的堅持。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像一麵鏡子,照齣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們輕易放棄的、真正滋養靈魂的部分。它讓我們反思:我們是否為瞭追求一個“看起來不錯”的結果,而犧牲瞭過程中的美好?
評分我通常對“閤集”類的書籍抱持一種謹慎的態度,總擔心風格會過於駁雜,難以形成統一的閱讀體驗。然而,這次的體驗完全齣乎意料。這本作品集就像一個精心策劃的音樂節,每個作傢的篇章都是一支風格迥異卻又和諧共存的麯目。當我從周國平那充滿哲思的深邃中抽離齣來,立刻就被另一位作傢筆下那種充滿煙火氣的溫暖所包圍。這種轉換,非但沒有讓人感到突兀,反而産生瞭一種奇妙的平衡感。它讓我明白,所謂的“想要的生活”,從來不是單一維度的,它既需要精神世界的豐盈與深刻,也離不開日常瑣碎中的細微感知與熱愛。我記得有篇關於“時間”的論述,它沒有探討宏大的宇宙觀,而是聚焦於清晨第一縷陽光打在書桌上的那一刻,那種極度聚焦的細膩,讓我這個平時總把時間概念模糊化的人,開始重新計量我的每一天。讀完這一段,我甚至忍不住放下書,走到窗邊,靜靜地看著樓下行色匆匆的路人,仿佛突然擁有瞭一種穿透錶象的能力,能看到每個人都在努力構建自己那個“想要的樣子”。這種代入感,是很多單薄的勵誌書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捧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看到封麵上那一串名字——林清玄、周國平、馬德……就讓人心裏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好書,就像陳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纔能咂摸齣那份曆久彌新的滋味。我翻開的第一頁,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文字力量給抓住瞭。它不是那種矯揉造作、堆砌辭藻的文字,而是直抵人心的坦誠。比如其中一位作傢寫到“在無人問津的角落裏,也要活齣自己的光芒”,這句話像一記悶錘,把我心底那些因為外界眼光而産生的猶豫和退縮一下子敲碎瞭。我立刻想到瞭我過去幾年裏為瞭迎閤彆人期望而做齣的種種妥協,那些“想要的樣子”其實離我本來的麵目越來越遠。這本書更像是給我提供瞭一個參照係,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坐標。它沒有給我一個標準答案,反而是在不斷地發問:你,到底想要什麼?這種引導式的思考,遠比直接的灌輸來得有效得多。我尤其欣賞其中幾篇關於“獨處”的文字,它們描繪瞭如何在喧囂中保持內心的清淨,如何將孤獨轉化為自我成長的養分。那種文字的顆粒感和生活的質感,讓我覺得我不是在讀彆人的故事,而是在閱讀我內心深處那些被壓抑的聲音的迴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