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称:党务工作1000问 ISBN:9787511545138 出版日期:2017年3月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张建喜 主编 版次印次:2017年3月第1版 2017年3月第1次印刷 开本:16开 字数:363千字 定价:4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问答的方式,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应知应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工作制度规范和方法、工作实务和事例等串连起来,按照国有企业党群工作部门的职能和业务范围进行编写。问答简明生动,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指导性、知识性、针对性、实用性。可作为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工作、学习、培训、考试的参考工具书。
作者简介:
张建喜,从事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三十多年,先后在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所属单位担任过团委书记、党办主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现任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北京市党的建设建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国企党的建设建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国企业党的建设建研究会央企分会会长,北京市企业党委书记联谊会副会长。
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索引和目录设计也值得点赞。在这么海量的知识点中,如何确保用户能够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那“一问”,是衡量一本工具书价值的关键。我注意到它的分类非常细致,不仅有主分类,在很多具体问题下方还有交叉引用或关联链接的提示,这使得知识点的关联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当我在查询关于“发展党员公示期”的问题时,它还会提示我参考“党员信息公开保密原则”的相关条目,这种互联互通的设计,促使读者在解决单一问题的同时,能够对相关联的党建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更全面的认知结构。这种系统性的设计思维,将原本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让读者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整个党建工作框架的学习和理解,而非仅仅停留在对某一条规定的死记硬背上。
评分我最近正在负责一个新成立的国有企业党支部筹建工作,手头需要一份能够快速上手、覆盖面广的基础指南,市面上的资料大多过于宏观或者过于陈旧。然而,当我接触到这本《党务工作1000问》后,我发现它简直就是为我们这类处于转型期、急需规范化操作的基层单位量身定做的“操作手册”。它没有过多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直接聚焦于“怎么做”和“遇到问题怎么办”。比如,关于党员发展流程中的特殊情况处理、组织生活会记录的具体格式要求,甚至是年度述职报告的侧重点把控,这些都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反复查阅的“疑难杂症”。这本书的问答形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我不需要通读整本书,只需要直奔主题,就能找到精准的答案,这对于时间紧张的基层管理者来说,是莫大的便利。它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组织程序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和执行的步骤,确保了我们在推进党建工作时不走弯路,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和规范性。
评分说实话,最初我对“1000问”这类标题的书抱有一丝怀疑,总觉得内容难免拼凑,深度不够。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的内容组织逻辑非常严谨,绝非简单的知识点堆砌。它明显是按照党建工作的核心脉络来构建的——从基础的党员教育、组织建设,到具体的制度执行、活动开展,再到考核与监督,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尤其令人赞赏的是,它对于一些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解答方向,这说明编纂团队紧跟时代步伐,对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的党建新挑战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书中对于国有企业特有的“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探讨,提供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案例和思路,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两张皮”问题上寻求突破的单位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它不是一本孤立的党务书,更像是一本结合了企业管理实践的党建工作优化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红色调,搭配着简洁有力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纸张的质感厚实而不失韧性,翻阅起来手感极佳,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书脊的烫金工艺处理得非常精致,即便放在书架上,也透着一股庄重和专业的气息,很符合它主题的严肃性。内页的排版布局也体现了编辑的专业水准,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疏密得当,使得复杂的党务知识在视觉上得以很好的梳理和呈现,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快捷,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让人眼花缭乱。这本“1000问”系列图书,从我这个基层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它的实用性是建立在扎实的设计基础上的,让人愿意去拿起、去翻阅、去学习,而不是束之高阁。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本身就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也是它区别于市面上很多普通学习材料的关键所在。 每次拿到它,都感觉像拿到了一件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不是一本冰冷的教条汇编,这种触感和视觉的舒适度,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党建知识的积极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我认为它最成功的地方之一。许多官方文件或学习材料,语言晦涩,充满了教条式的表达,初学者望而却步。而这本《1000问》的叙述方式,则非常贴近一线工作者的语言习惯。它用一种相对平和、直接、甚至带着点生活化的口吻来解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规定。比如,在解释“三会一课”制度时,它会结合实际场景说明不同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简单地复述文件条文。这种“翻译”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它成功地架起了理论政策与基层实践之间的鸿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教材,而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这种亲切感大大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让即便是刚接触党务工作的新手也能迅速建立起信心,开始着手处理实际事务,而不是被晦涩的术语困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