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秦淮八艳

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秦淮八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梓伊 编
图书标签:
  • 秦淮河
  • 李香君
  • 秦淮八艳
  • 明代
  • 文学
  • 历史
  • 传记
  • 风情画卷
  • 女性
  • 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城
ISBN:9787515510842
商品编码:26187521510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4-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秦淮八艳
  • 作者:赵梓伊
  • 定价:29.8
  • 出版社:金城
  • ISBN号:978751551084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9-01
  • 印刷时间:2014-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33
  • 字数:170千字

编辑推荐语

李香君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其父亲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一伙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居住在南京秦淮河畔的媚香楼。 赵梓伊著的《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记录了她坎坷而不同反响的一生,读者可从李香君的一段段遭遇中,体会到追求爱情的崇高境界和刻骨铭心。

内容提要

李香君是秦淮八艳之一,她虽然出身青楼,以名 妓的身份立足于世,但是她有着现代女性的思想和对 爱情的执着,是清末明初一位极其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
     赵梓伊著的《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记录了 她坎坷而不同反响的一生,从她父亲的遇害而被迫送 入青楼活命开始,到她成为了媚香楼的花魁,再到遇 见了侯方域展开了她为其一生的爱情。
     读者可从李香君的一段段遭遇中,体会到追求爱 情的崇高境界和刻骨铭心,从故事中获得来自心灵的 呐喊。
    

作者简介

赵梓伊,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北华大学护理专业。现为自由撰稿人,曾为《南北桥》等杂志撰写多篇文章。

目录

第1章 秦淮十里扬媚香
浮萍身世
媚楼香影
风月名班
亦庄亦重
第2章 吟咏梦萦情初生
幕者如云
有友牵情
初见候生
诗画定情
桃花一绽
第3章 珍重梳拢意慌张
心底情殇
梳拢难成
有贵人助
枕醉眠香
秋风吹荡
第4章 浮影重重相扶将
裙布钗荆
红颜难酬
重金不受
守住名节
第5章 如何可得两全法
时局如棋
却奁成恨
恍然不知
一朝拾起
第6章 离愁难褪亦难尝
岂肯负卿
山崩花谢
夜投史公
良人两隔
第7章 从来弱水两傍徨
铅华洗尽
有中山狼
愤然一跃
桃花扇香
第8章 倦怠桃花恨宫墙
摧折又起
纳入宫墙
一夕城破
宿命难张
第9章 病榻咳血缘难继
伊人憔悴
桃花衰萧
相见栖霞
欢成眷属
**0章 花销玉陨化青灰
安宁难享
薄命如霜
含恨而去
白骨青灰
**1章 扑朔迷离身后事
亲手毁扇
古佛相伴
终未谋面
名垂千古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著,高鹗(程伟元、高鹗整理续写) 一、内容概述:一部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史诗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位列“四大名著”之首。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贵族阶层的生活图景、人情世故以及无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全书不仅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画卷,更是一曲对青春生命与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情挽歌。 二、时代背景与结构布局:盛世下的危机暗流 小说从“太虚幻境”的仙界引入,以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下凡历劫为引子,奠定了全书“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的基调。故事主要围绕钟鸣鼎食的贾府展开,尤其聚焦于宁国府与荣国府的日常生活、祭祀庆典、人际往来。 作者曹雪芹以非凡的洞察力,揭示了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表象之下,封建大家族内部的腐朽与矛盾。从管理体系的混乱、经济来源的枯竭,到子孙后代的道德沦丧,无不预示着“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必然结局。小说结构宏大,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而严密,结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三、核心人物群像:金陵十二钗与宝玉的“情悟” 《红楼梦》成功塑造了四百多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以“金陵十二钗”为核心的女性群像最为光彩夺目。 1. 贾宝玉: 衔玉而生的贵公子,是作者的理想投射。他厌恶功名利禄,反感“文死谏,武死战”的传统价值观,渴望在女儿堆中寻求精神的纯净与自由。他的一生是探索生命意义、最终走向幻灭与出世的过程。 2. 林黛玉: 才情卓绝、敏感多思的“绛珠仙草”。她的性格纯真、孤傲,与宝玉有着心灵上的高度契合,是封建礼教下追求真挚爱情的悲剧象征。她以诗为魂,以泪还债,最终泪尽而逝。 3. 薛宝钗: 容貌丰美,举止娴雅,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规范。她深谙世故,处事圆融,代表着封建社会对理想女性的规范要求。她与宝玉的“金玉良缘”是个人情感被家族利益牺牲的典型写照。 4. 王熙凤: 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精明强干,泼辣狠毒,具有极高的管理才能,但最终因弄权敛财、草菅人命而败亡。她将封建大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管理黑幕展现得淋漓尽致。 5. 其他重要人物: 史湘云的豪爽、探春的改革锐气、妙玉的清高孤僻、迎春的懦弱、惜春的冷漠,构成了复杂而立体的女性群像,共同谱写了一曲青春的挽歌。 四、主题思想的深度探析: 《红楼梦》的主题是多层次的,它绝非仅仅是一部言情小说: 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小说通过对贾府由盛转衰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贵族阶层在道德、经济、政治上的全面危机,预示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旧制度必将崩溃的命运。 “情”与“悟”的哲学思考: 宝玉在与众女儿的交往中,体悟到世间万物皆有情,但情到极致,终归是“情不情”。他最终大彻大悟,看破红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虚妄、万事皆空的佛道思想的探讨。 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 曹雪芹以极大的同情心和赞美,塑造了众多才华横溢却被命运压迫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腐朽观念最强有力的控诉。 五、艺术特色:百科全书式的文学成就 《红楼梦》在艺术上集中国古典小说之大成: 1. 细节描写的精妙: 无论是服饰的色彩搭配、饮食的烹饪细节(如茄鲞的做法)、居室的陈设布置,还是贵族生活的礼仪规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细致程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 语言艺术的巅峰: 小说的语言典雅、准确而富有表现力。每个人物的对话语态、语气、用词都与其身份、性格高度吻合,展现了极高的语言驾驭能力。 3. 诗词曲赋的融汇: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诗词、灯谜、酒令、判词,这些文学形式不仅增添了小说的文化底蕴,更巧妙地预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 六、影响与价值: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引发了无数的解读与研究,形成了专门的学问——“红学”。它超越了时代限制,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阅读《红楼梦》,不仅是欣赏一部文学杰作,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和人性复杂性的深度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真是绝了,读起来就像是走进了那个繁华又带着点凄凉的秦淮河畔。作者对于场景的描绘细致入微,那种脂粉堆里的风情万种,还有隐藏在华丽背后的无奈与挣扎,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闻到那空气里混合着脂粉、香料和水汽的味道,看到那些穿着华美衣裳的女子,她们的眼波流转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事。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在命运的洪流中,如何努力地抓住一丝希望,又如何在现实的残酷面前步步后退。那种细腻的情感描摹,让我数次停下来回味,简直是声色犬马中的一曲挽歌,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到位,张弛有度,让人欲罢不能。它不像那种平铺直叙的历史小说,而是像一幅层层展开的画卷,既有大时代的背景,又不乏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关键情节设置的悬念和转折,总能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读到高潮部分的时候,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简直是手不释卷。而且,作者对历史背景的考据也相当扎实,虽然是文学创作,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感扑面而来,让人在阅读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浸润。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有些“疼痛”的,但这种疼痛却是极其迷人的。作者毫不避讳地展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生存环境的残酷与不公,那些身不由己的无奈,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都让人读来唏嘘不已。它没有给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没有进行廉价的道德审判,而是将一切留给了历史和读者的判断。这种真实到近乎残忍的描摹,反而更具震撼力。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人性深处的复杂与无奈,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看完之后,心里久久无法平静,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份沉甸甸的情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读者的接受度。有些段落的遣词造句,简直是精雕细琢,像诗歌一样优美典雅,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画面感。尤其是一些对话,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氛围,功力可见一斑。不过,作者偶尔也会用一些非常口语化、甚至带点戏谑的表达方式来调剂气氛,这种古典与现代的碰撞,反而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有趣,避免了过于沉闷的风格。可以说,这本书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作者高超文学素养的体现。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时,还担心它会过于侧重风月描写,流于表面,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的内核其实非常深刻。它不仅仅是关于那些女子的命运,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思。作者的笔触是带着批判性的,但又充满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同情。那些看似柔弱的女子,她们的坚韧和智慧,在特定环境下展现出的光芒,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她们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鲜活个体。这种对人性的洞察力和复杂性的展现,让整本书的立意拔高了不少,不再是简单的风月故事,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