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肉身》一书收录了作者刘小枫随笔8篇。本书所谓现代性伦理,指的是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时下人们正身不由己地从人民伦理脱身出来,转向个体自由伦理。本书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作为一个学者,刘小枫的每一部著作似乎总能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这部著作中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沉重的肉身》自1999年初问世以来,即引起学界关注,上市未及一个月即再版,至今已印六版,一时成为热门书籍。本次再版,订正了个别词句,使用了新版式,从而不同于以往的绿色封面,变为红色封面。
##表面上看来,那时的小枫老师似乎很矛盾,纠结于个人自由与抽象的民主自由,个人叙事和集体叙事。但是后面还是很清晰地表明了近代以来的个人,作为自我代言人的降格后的个人,是偶在的不幸。
评分##伦理学,很难懂的
评分##向他人要求自己的存在就是恶的体现吗?这只能算是无法追究的个人性情之一。爱情向我展现着个人生命的断裂,这些断裂的体验构成了我关于爱情的全部意义。 我要如何消融掉这些本不该存在的陌生感呢。
评分##[018]
评分##像朱丽叶,正好成熟到了懂得何为生命时刻的年龄。拒绝一切经验,固执用肉身与情感的内在感知,伤害与破碎得来的成熟,恰好在此时同步了。有人从外向内,有人由内而外,正好行到了交汇处。很遗憾他后来越走越远,但至少这一本里亚撒西的柔软,给了理论以血肉,读起来不会干巴巴的难以下咽,时不时还会心生共鸣。
评分##拥有一切可能性的人忘却了自身的有限,所有结果仅维系于不可把握的偶然。一个选择的背后又隐藏着无数选择的沉默,而选择什么都面临无法逃脱的恶。生存的可能性不断将我刺伤、令我感到恶心。走在街上的某个时刻,周围的一切存在不断向我压来,教人止不住地想逃……可我不能逃。
评分##名不虚传,大学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时已知的书,而今终于读完了,理清了不少问题,伦理学优秀写手。
评分##[018]
评分##第一次读伦理学的书,值得标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