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图书 正版认证 中医图书 赠视频教程针灸学书籍3种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 邱雅昌+临床整理(七十二

京东图书 正版认证 中医图书 赠视频教程针灸学书籍3种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 邱雅昌+临床整理(七十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邱雅昌 编,邱雅昌 译
图书标签:
  • 中医
  • 针灸
  • 董氏奇穴
  • 邱雅昌
  • 中医书籍
  • 医学
  • 健康
  • 正版图书
  • 视频教程
  • 临床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曙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
ISBN:9787117162623
商品编码:26579798043
开本:16开

具体描述

9787117162623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 80
9787538177183   中华董氏奇穴临床整理 35
9787513241717   董氏针灸注疏(第2版) 66

本套书籍分三本: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彩色印刷,在针灸圈里是很出名的作品,这本书是很的!

《董氏针灸注疏》是以《董氏奇穴正经奇穴学》为母本进行注解,其中包含倒马针法和放血疗法,书籍后面还赠送了20幅穴位彩图!

《中华董氏奇穴临床整理》赠送有两张穴位图,

促销活动:

现在购买此套装,赠送350g以上针灸视频课程资料,收到货联系即可获取!

书名:董氏奇穴实用手册 邱雅昌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 邱雅昌

定价 80.00

书号 9787117162623

规格 小16开 软精装 227页

出版日期 2012年10月

出版发行 人民卫生出版社

目录

导读

篇 穴位学

章 壹壹部位

大间穴(3)

中间穴(6)

眼黄穴(10)

指驷马穴(14)

二角明穴(18)

火膝穴(21)

心常穴(24)

小间穴(4)

凰巢穴(7)

制污穴(11)

心膝穴(15)

胆穴(19)

木穴(22)

木炎穴(25)

浮间穴(5)

凤巢穴(8)

止涎穴(13)

木火穴(16)

指三重穴(20)

脾肿穴(23)

复原穴(26)

外间穴(6)

妇科穴(8)

指五金穴、指千金穴(13)

肺心穴(17)

指肾穴(20)

三眼穴(24)

五虎穴(27)

第二章 贰贰部位

反后绝穴(30)

上白穴(34)

中白穴(38)

三叉三穴(41)

土水穴(45)

小节穴(30)

大白穴(35)

下白穴(38)

腕顺一穴(42)

骨关穴(46)

重子穴(32)

灵骨穴(35)

三又一穴(40)

腕顺二穴(43)

木关穴(46)

重仙穴(32)

次白穴(37)

三叉二穴(40)

手解穴(44)

第三章 叁叁部位

其门穴(49)

火陵穴(51)

手千金穴(54)

人士穴(58)

其角穴(49)

火山穴(51)

肠门穴(55)

地士穴(58)

其正穴(49)

火腑海穴(53)

肝门穴(56)

天士穴(59)

火串穴(50)

手五金穴(54)

心门穴(56)

曲陵穴(60)

第四章 肆肆部位

正脊一穴(62)

合金穴(64)

后枝穴(66)

地宗穴(69)

上曲穴(72)

水愈穴(74)

正脊二穴(62)

后椎穴(64)

肩中穴(67)

天宗穴(70)

下曲穴(72)

正脊三穴(63)

首英穴(65)

背面穴(68)

云白穴(71)

支通穴(73)

分金穴(63)

富顶穴(65)

人宗穴(69)

李白穴(71)

落通穴(73)

第五章 伍伍部位

火包穴(76)

海豹穴(77)

木妇穴(77)

第六章 陆陆部位

上瘤穴(80)

木斗穴(84)

火连穴(87)

水仙穴(89)

花骨三穴(91)

火硬穴(81)

木留穴(84)

火菊穴(87)

水晶穴(90)

花骨四穴(92)

火主穴(81)

六完穴(85)

火散穴(88)

花骨一穴(90)

门金穴(83)

水曲穴(86)

水相穴(88)

花骨二穴(91)

第七章 柒柒部位

正筋穴(94)

一重穴(97)

四花中穴(102)

四花里穴(104)

足千金穴(106)

消骨穴(109)

肾关穴(112)

上反穴(116)

正宗穴(94)

二重穴(97)

四花副穴(102)

四花外穴(104)

足五金穴(107)

上唇穴(110)

地皇穴(114)

光明穴(117)

正士穴(95)

三重穴(98)

四花下穴(103)

侧三里穴(105)

七虎穴(108)

下唇穴(110)

人皇穴(114)

搏球穴(96)

四花上穴(100)

腑肠穴(103)

侧下三里穴(106)

外三关穴(108)

天皇穴(111)

四肢穴(115)

第八章 捌捌部位

通关穴(119)

内通山穴(121)

姐妹三穴(124)

通胃穴(126)

其黄穴(129)

驷马中穴(132)

上泉穴(136)

上九里穴(138)

通山穴(119)

内通天穴(121)

一穴(124)

通背穴(126)

火枝穴(131)

驷马下穴(133)

金前下穴(136)

下九里穴(138)

通天穴(120)

姐妹一穴(123)

二穴(125)

明黄穴(128)

火全穴(131)

下泉穴(135)

金前上穴(137)

解穴(139)

内通关穴(120)

姐妹二穴(123)

通肾穴(125)

天黄穴(128)

驷马上穴(132)

中泉穴(135)

中九里穴(137)

失音穴(140)

第九章 玖玖部位

耳环穴(143)

金耳穴(145)

木耳穴(143)

水耳穴(145)

火耳穴(144)

耳背穴(146)

土耳穴(144)

耳三穴(147)

第十章 拾拾部位

正会穴(149)

前会穴(152)

上里穴(155)

马金水穴(157)

州圆穴(151)

后会穴(153)

四腑二穴(155)

马快水穴(157)

州昆穴(151)

总枢穴(153)

四腑一穴(156)

腑快穴(158)

州仑穴(152)

镇静穴(154)

正本穴(156)

六快穴(158)

七快穴(159)

玉火穴(162)

州水穴(164)

木枝穴(159)

鼻翼穴(162)

水通穴(160)

州火穴(163)

水金穴(160)

州金穴(164)

第十一章 后背部位

分枝上穴(165)

双凤穴(168)

金林穴(170)

水中穴(172)

冲霄穴(174)

分枝下穴(165)

九猴穴(169)

顶柱穴(171)

水腑穴(172)

七星穴(166)

三金穴(169)

后心穴(171)

三江穴(173)

五岭穴(167)

精枝穴(170)

三穴(172)

双河穴(173)

第十二章 前胸部位

喉蛾九穴(176)

十二猴穴(177)

金五穴(177)

胃毛七穴(178)

腑巢二十三穴(178)

第二篇 董氏奇穴治疗学释义

章 头部、颈项部、颜面部疾病

第二章 五官科疾病

第三章 脏腑疾病

第四章 四肢及躯干部位疾病

第五章 妇科疾病

第六章 杂病

附录一 放血疗法举隅

附录二 董氏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之修订

穴位索引

参考书目

内容提要: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由邱雅昌编著,《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详细介绍董景昌先生“嫡传正统董氏奇穴”的所有穴位,利用清晰的真人摄影图显示寻找穴位扎针的正确方法。对于董氏奇穴的机理,则采用与传统十四经结合的方法来阐释,使已经了解十四经的医师可以很容易地由十四经的基础来了解董氏奇穴,很快能利用董氏奇穴。书中提出“针证相对论”、“穴位空间论”、“奇正接轨论”,来揭秘穴位的使用机理,并介绍了作者本人及其师友运用董氏奇穴的宝贵经验,对中医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董氏奇穴临床整理

定价:35.00元

作者:王敏 编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38177183

字数:2000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王敏先生积多年所学,临床实践,以弘扬董针为目的再次出版《中华董氏奇穴临床整理》,以中医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子午流注、二十四节气、星宿与经络穴位等,相通互用,辨证施治,平阴阳,通三焦,固五脏,养六腑,畅经络,针奇穴,解患者疾痛之苦、久病之忧。以寸针数穴加以施治,缓病痛,起沉疴,于疑难杂症,沉疴痼疾,屡见奇功异效。

内容提要

董氏奇穴既源于传统的经络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且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法中的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笔 者王敏以弘扬董氏奇穴为目的,经多年搜集,精选了前辈及各位老师对董针理论和观点的应用,整理了大量的董针资料,编写了《中华董氏奇穴临床整 理》。本书不仅对董针穴位的定位、取穴方法、主治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还提出了董针指压按摩法。为了便于读者记忆和临床应用,笔者还 把董针重要的穴位编成了歌诀,并列举了大量的临床和方法。《中华董氏奇穴临床整理》内容实用,可作为广大针灸医师、中医院校学生、外国留 学生、针灸爱好者及亚健康群体自我的参考用书。

作者介绍

王敏,中国健康促进协会健康教育专家, “5维全息疗法”研发人,“董氏奇穴弘扬人”,“中华业功勋人物”,“中华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医针灸指导师”。祖籍河北省保定市,1969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自幼随家族学医。从医近20年,先后在赤峰市医集团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医院骨伤科、科、针灸科;朝阳县中医院中医科、北京玉林医院针灸科、北京维多利亚医院中医疑难病科做中医临床工作;曾多次受邀到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行医。发明的“5维全息疗法”于2007年8月被“全国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医养生康复委员会”认证为“继承创新项目成果”,并被授予“中华名医”及“中华名针”荣誉称号,并且被该委员会聘为终生客座教授。20年1月,“5维全息疗法”被中国中医发展论坛授予“中医特色疗法”。

书名:董氏针灸注疏第2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定价:66.00元

版次:2017年6月版

出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刘毅编著  李红叶、王雄程 、易聚虎  整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  9787513241717

    本书以1968年版《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油印讲义为底本,为董氏针灸作注疏,深入剖析穴位命名、渊源及董氏针灸针道、穴道。选取董景昌先生跨越十年的38则医案和语录进行分析、讲解,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本次修订,删繁就简,新增了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董门弟子的百余则临证验案和经验体会,如“医案86则”“针灸穴位及医案(陈渡人原著,王全民重编)”和“脉法与针灸的不传之秘”等章节,进一步提高本书的实用性。


《现代医学基础》 内容概述 《现代医学基础》是一部系统性、权威性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以及诊断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的综合性教材。本书旨在为医学生、医学从业者以及对人体生命科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平台,理解人体结构、功能、疾病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原则。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涵盖了从微观细胞到宏观器官系统的各个层面,并融入了现代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详细内容解析 第一部分:人体结构与发育 第一章:人体解剖学总论 1.1 人体基本概念 体位与方向:详细阐述标准解剖体位,以及前后、上下、内外、左右、内侧、外侧、近侧、远侧等基本方向术语,为后续学习提供准确的定位语言。 基本分部:区分头、颈、躯干、四肢等主要部位,并进一步细分胸腔、腹腔、盆腔等重要腔隙,介绍其构成和容纳的器官。 骨骼系统:系统介绍人体的骨骼系统,包括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骨的构造(骨膜、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骨的连接(纤维连接、软骨连接、骨性连接)以及骨的生长与改建。重点介绍全身主要骨骼的名称、位置、形态及重要结构标志,如颅骨、脊柱、胸廓、四肢骨骼等。 1.2 运动系统 骨骼:详述构成运动系统的骨骼,包括其在维持体态、保护内脏、参与运动等方面的功能。 关节:深入剖析关节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的分类(按形态和功能),以及常见关节的活动方式,如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的解剖学特点和运动功能。 肌肉:介绍肌肉的形态、结构(肌腹、肌腱),肌肉的收缩机制,以及全身主要肌肉群的分布、起止点、功能和作用,如头面部肌肉、躯干肌肉、四肢肌肉等。 1.3 呼吸系统 组成:详尽描述呼吸系统的构成,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结构:重点讲解鼻腔的结构和功能(过滤、加温、湿润空气),喉的结构和发声功能,气管和支气管的通气作用,以及肺的肺泡、肺小叶等微观结构,介绍肺的换气功能。 1.4 消化系统 组成: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胆囊)。 结构与功能:详细阐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中的功能。重点介绍胃的蠕动和分泌、小肠绒毛的吸收功能、肝脏的代谢和解毒作用、胰腺的消化酶分泌等。 1.5 泌尿系统 组成: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结构与功能:重点讲解肾的结构(皮质、髓质、肾单位),尿液的生成过程(滤过、重吸收、分泌),以及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功能。 1.6 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介绍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精子的生成和发育。 女性生殖系统:介绍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生殖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卵子的生成、排卵、月经周期等。 1.7 神经系统 组成: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结构:详细描述脑(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结构,包括脑的各叶、沟、回,脑干的各部,脊髓的灰质和白质。 功能:阐述神经系统的感知、传导、整合和调节功能,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突触传递等。 1.8 心血管系统 心脏:介绍心脏的四腔(心房、心室)、瓣膜、心肌的结构,以及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和心脏的泵血功能。 血管:讲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路径(体循环、肺循环)。 1.9 淋巴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淋巴系统:介绍淋巴器官(胸腺、脾、淋巴结)和淋巴管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淋巴在免疫和体液平衡中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介绍主要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的位置、结构和分泌的激素,以及激素对机体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的调节。 1.10 感觉器官 眼:介绍眼球的结构(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耳:介绍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以及听觉和前庭功能的形成。 皮肤:介绍皮肤的层次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以及皮肤的保护、感觉、体温调节等功能。 1.11 胚胎学 生殖细胞与受精:讲解配子形成、受精过程,受精卵的发育。 早期胚胎发育:阐述卵裂、囊胚形成、着床过程。 胚层分化与器官形成:介绍三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的形成,以及各胚层分化形成的组织和器官。重点介绍神经管、心管、脊索等早期重要结构的发育。 胎儿发育:描述胎儿在妊娠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胎盘的作用。 第二章:组织学 2.1 细胞 细胞膜:介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组成成分(脂质、蛋白质、糖类)及其功能,如物质运输、信息传递。 细胞质:详述细胞质的基本构成(细胞质基质、细胞器),以及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线粒体的能量产生、内质网的蛋白质和脂质合成、高尔基体的物质加工和转运、溶酶体的消化作用、过氧化物酶体的代谢作用、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 细胞核:介绍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结构,以及细胞核在遗传物质存储和传递中的作用。 2.2 上皮组织 分类:根据细胞形态和层数,将上皮分为简单上皮(单层柱状、单层立方、单层扁平)和复上皮(复层扁平、复层柱状、复层立方、假复层柱状)。 特点与功能:讲解上皮组织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细胞间连接(紧密连接、桥粒、桥小带、间隙连接),以及其在覆盖、保护、吸收、分泌、感觉等方面的功能。 2.3 结缔组织 组成:介绍结缔组织的基本成分,包括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白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 分类:根据细胞密度、纤维类型和排列方式,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规则和不规则)、脂肪组织、网状组织、弹性组织等。 功能:阐述结缔组织在连接、支持、营养、保护、免疫等方面的作用。 2.4 肌肉组织 骨骼肌:介绍骨骼肌纤维的结构(肌原纤维、肌小节、横管、肌浆网)、收缩机制(滑动肌丝学说),以及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功能。 平滑肌:讲解平滑肌纤维的结构特点,以及其在内脏器官蠕动等方面的无意识运动功能。 心肌:介绍心肌纤维的结构(闰盘),以及其高效、不疲劳的收缩特性。 2.5 神经组织 神经元:介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轴突、树突),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胶质细胞:讲解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卫星细胞和雪旺细胞,阐述它们在支持、营养、绝缘、防御等方面的作用。 2.6 器官的组织结构 结合解剖学内容,介绍主要器官(如胃、肠、肝、肾、肺、心脏、脑、皮肤等)的组织学结构,分析其组织构成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小肠黏膜的绒毛和微绒毛如何增大吸收面积,肺泡壁的薄层结构如何利于气体交换。 第二部分:人体功能与代谢 第三章:生理学 3.1 细胞生理学 跨膜运输:详细讲解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机制,以及物质进出细胞的调控。 细胞膜电位:阐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以及它们的形成与传导。 细胞信号传导:介绍细胞如何接收和响应外界信号,以及信号转导的常用机制(如受体-酶偶联、G蛋白偶联受体)。 3.2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深入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传播,以及突触的结构与功能,神经递质的释放与作用。 感觉生理:讲解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温觉)的感受器、传导通路和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 运动生理:阐述骨骼肌收缩的调控,运动的产生、协调与控制,以及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定位。 自主神经系统:介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内脏器官的调节作用。 大脑皮层功能:讲解大脑皮层在高级神经活动中的作用,如意识、学习、记忆、语言等。 3.3 肌肉的生理功能 骨骼肌收缩:详细描述骨骼肌收缩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单收缩、强直收缩,以及肌肉的募集和频率效应。 平滑肌收缩:介绍平滑肌的收缩特点和调控方式。 心肌生理:讲解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以及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3.4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 心脏泵血功能:分析心动周期的各个阶段,心音的形成,以及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测定。 血压的形成与调节:讲解血压的构成(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血液循环: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生理意义,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介绍心脏和血管的自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反射调节。 3.5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通气:分析呼吸运动的动力学,肺泡通气量,以及影响通气的因素。 气体交换: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之间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呼吸的调节:阐述呼吸中枢的定位,以及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对呼吸的调节。 3.6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消化液的分泌:介绍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的分泌调控及其主要成分和功能。 消化与吸收:分析食物在消化道各段的消化过程(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以及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的吸收部位和机制。 胃肠运动:讲解咀嚼、吞咽、胃的排空、小肠的蠕动、分节运动,以及大肠的运动。 3.7 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肾的结构与功能:重点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管,以及尿液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分析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肾小管对水、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的重吸收机制,以及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肾脏的其他功能:介绍肾脏在内分泌(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3.8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 激素的作用机制:讲解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结合,以及激素引起的细胞反应。 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详细阐述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甲状腺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髓质激素)、胰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腺等分泌的激素及其在调节机体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方面的作用。 3.9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与酸碱平衡 体温调节:介绍体温的正常范围,体温的产生和散热机制,以及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核心作用。 水盐平衡:分析体内水分和钠、钾等主要电解质的来源、去向和平衡机制,以及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激素的作用。 酸碱平衡:讲解内源性酸的来源,以及血液缓冲系统、呼吸调节、肾脏调节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第四章:生物化学 4.1 构成人体的基本分子 糖类:介绍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和功能,如葡萄糖的代谢、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脂质:讲解脂肪、磷脂、固醇的结构和功能,如脂肪的储存和能量利用、磷脂在细胞膜中的作用。 蛋白质:分析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以及蛋白质的功能(酶、结构蛋白、运输蛋白、免疫蛋白等)。 核酸:介绍DNA和RNA的结构,核苷酸的组成,以及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4.2 酶 酶的性质:讲解酶的催化作用、专一性、高效性,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促反应物浓度、抑制剂)。 酶的作用机制:介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以及催化反应的具体步骤。 4.3 代谢 糖代谢:详细阐述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产能过程,以及糖异生、糖原合成与分解等糖的储存与释放过程。 脂质代谢:分析脂肪的氧化分解(β-氧化)、脂肪的合成,以及酮体的形成和利用。 蛋白质代谢:介绍氨基酸的脱氨基、转氨基反应,以及尿素循环。 核酸代谢:讲解核酸的合成与分解。 4.4 维生素与矿物质 维生素:介绍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C)的来源、功能和缺乏症。 矿物质:分析常量元素(如钙、磷、钠、钾、氯)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碘)在体内的作用和生理功能。 4.5 遗传物质与基因表达 DNA复制:讲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复制过程,DNA聚合酶的作用。 转录:阐述DNA转录为mRNA的过程,RNA聚合酶的作用。 翻译:介绍mRNA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核糖体、tRNA的作用。 基因调控:简述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第三部分:疾病与诊断 第五章:病理学 5.1 细胞损伤与适应 细胞损伤的原因:分析缺氧、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因素等引起的细胞损伤。 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详细描述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等可逆性损伤,以及细胞坏死(固缩、液化、凝固、酪酪样坏死)和细胞凋亡的特征。 细胞的适应性改变:讲解细胞的萎缩、增生、肥大、化生等适应性反应。 5.2 炎症 炎症的定义与基本特征:介绍炎症的发生、过程和基本病理变化(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炎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析炎症的常见病因,以及炎性介质(如细胞因子、缓激肽)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炎症的病理过程:讲解急性炎症(血管反应、渗出、细胞浸润)和慢性炎症(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组织增生)。 炎症的结局:阐述炎症的愈合(修复、再生、纤维化)、迁延和发展为慢性炎症。 5.3 循环障碍 充血与淤血:分析主动充血(动脉扩张)和被动充血(静脉回流受阻)的原因和后果。 水肿:讲解水肿的定义、分类(漏出液、渗出液)、原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回流受阻、钠水潴留)及其临床意义。 血栓形成:介绍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血管壁损伤、血流改变、血液成分改变),以及血栓的成分、类型和结局。 栓塞:讲解各种栓子的形成、来源和栓塞的部位、后果。 出血:分类介绍各种出血(如外伤性出血、溃疡性出血、血管畸形出血),以及出血的后果。 缺血与梗死:分析缺血的原因、梗死的定义、类型(贫血性、出血性)和器官特异性。 5.4 肿瘤 肿瘤的定义与基本特征:介绍肿瘤的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特点,如生长方式、分化程度、侵袭性、转移性。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析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基因突变、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致癌因素(化学致癌物、病毒致癌物、放射线)。 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讲解肿瘤的局部浸润和淋巴、血行转移。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命名:介绍常见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方法。 5.5 遗传性疾病 单基因遗传病:讲解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显性、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方式。 多基因遗传病:介绍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染色体病:分析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唐氏综合征)和染色体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5.6 免疫病理学 免疫功能亢进:介绍过敏反应(I-IV型)、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免疫功能低下:分析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5.7 常见疾病的病理学基础 感染性疾病:简述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病理变化。 心血管疾病:介绍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的病理学基础。 呼吸系统疾病:分析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的病理学特点。 消化系统疾病:讲解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的病理学改变。 神经系统疾病:介绍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 第六章:诊断学 6.1 诊断学基本原则 病史采集:详细讲解采集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婚育史的技巧和要点。 体格检查:系统介绍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以及全身各系统(心、肺、腹、神经、皮肤、淋巴结等)的检查要领和阳性体征的意义。 辅助检查:介绍各类辅助检查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和结果判读,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6.2 实验室诊断 血液学检查:讲解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与分类)、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免疫学检查(抗体、抗原检测)、肿瘤标志物等的意义。 尿液检查:分析尿常规(蛋白、糖、酮体、红细胞、白细胞)的意义,以及尿沉渣的检查。 粪便检查:讲解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的意义。 体液检查:介绍脑脊液、胸腹腔积液、关节腔积液的常规及生化检查。 6.3 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讲解普通X线、CT、MRI在诊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介绍超声在腹部器官(肝、胆、胰、脾、肾)、心脏、妇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 核医学检查:讲解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功能诊断中的应用。 6.4 内镜检查 消化内镜:介绍胃镜、肠镜在诊断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 呼吸内镜:讲解支气管镜在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腔镜检查:介绍腹腔镜、胸腔镜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6.5 病理学诊断 细胞学检查:讲解脱落细胞学(如宫颈涂片)、细针穿刺细胞学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组织活检:介绍活检在确诊肿瘤、炎症等疾病中的重要性。 6.6 心电图与脑电图 心电图(ECG):讲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肥厚的诊断。 脑电图(EEG):介绍脑电图在诊断癫痫、脑血管病、脑肿瘤等疾病中的应用。 6.7 综合诊断分析 强调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制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方案。 《现代医学基础》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扎实而广博的医学知识体系,是理解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有效进行临床实践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最近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点进去一看,就被它的介绍吸引了。收到货后,它的包装就非常用心,拆开后,书本的整体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散发着淡淡的纸张香气,翻开来,字迹清晰,排版合理,读起来非常顺畅。 我特别喜欢它对中医历史的梳理。从古至今,中医的发展历程,哪些是重要的里程碑,哪些是关键的人物,这本书都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我感觉自己就像穿越了一样,看到了中医这门古老医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并流传至今的。这种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对中医的敬畏之心又增添了几分。 书中关于中医的哲学思想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关于治疗疾病的技艺,更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身体与心灵和谐统一的智慧。我尤其喜欢它对“天人合一”理念的阐释,这让我看到了中医与现代科学在某些层面上的共通之处,也让我对生命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 而且,它还赠送了视频教程,这个绝对是惊喜中的惊喜!视频讲解的声音温和有力,画面清晰,老师的示范非常到位,我跟着视频学习,感觉自己就像有了一个私人中医老师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视频中对一些复杂概念的讲解,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加直观易懂,我感觉自己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了。 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它让我看到了中医背后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人文关怀,也让我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一定会把它当作一本珍藏的书籍,反复阅读,慢慢领悟。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医、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这是一本我找了好久的中医经典著作,虽然我不是学医的,但一直对中医文化充满好奇。收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封面设计朴素却不失雅致,一看就感觉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阅读起来非常舒服。 我尤其欣赏它里面对于中医理论的阐述。没有生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层层剥开,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中医的智慧。书中对阴阳五行、经络穴位、脏腑功能等基础知识的讲解,循序渐进,逻辑清晰,读完之后,感觉我对中医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听过”的层面,而是有了一些具象的认识。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搭配了视频教程。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视觉化学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视频教程里,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详细介绍了书中的理论,还对一些重要的穴位进行了演示,手把手的教学,让我仿佛置身于课堂之中,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视频画质清晰,声音洪亮,学习体验非常棒。 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董氏奇穴”的部分。这个概念对我来说非常新颖。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穴位的定位、主治、配穴方法,甚至还有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每一个穴位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清晰地标示出了穴位的位置,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在家里的模拟人体模型上寻找这些穴位,感觉自己离中医又近了一步。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和学习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集理论、实践、辅助教学于一体的“中医学习平台”。我还会继续深入研读,并且非常有信心,通过这本书的指引,我能够对中医的认识更上一层楼,甚至在某些方面能够学以致用。我向所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强烈推荐这本书,相信你们一定会和我一样,收获满满。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医的针灸疗法非常着迷,但是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资料。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尤其是提到“针灸学书籍3种”和“赠视频教程”,我就毫不犹豫地下单了。拿到书之后,我的惊喜程度简直爆表!首先,书的装帧设计就非常有专业感,封面上清晰地标注了书名和作者,一看就知道是正规出版物。 打开书,里面内容丰富,章节划分清晰。我对针灸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尤为感兴趣,书里详细解释了经络、穴位、取穴方法、针刺手法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非常到位。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学徒,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一步步地走进针灸的世界。 最让我兴奋的是,这本书竟然还赠送了视频教程!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视频教程里,老师的演示非常专业,每一个穴位的定位都清晰可见,甚至连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都有详细的说明。我跟着视频反复观看,学习了好多重要的穴位,感觉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书中还介绍了“董氏奇穴”的理论和应用。这个部分对我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我之前对董氏奇穴了解不多,但这本书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书中详细列举了董氏奇穴的各种组合和治疗范围,并配有大量的临床实例,让我对这些穴位的神奇疗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给了我扎实的针灸理论知识,还通过视频教程提供了实践指导。我一定会认真学习,争取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针灸技能,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提供帮助。如果你也对针灸感兴趣,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医的神奇疗效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能够快速缓解病痛的针灸技术。当我在京东图书上看到这本书时,就被它的标题深深吸引了:《京东图书 正版认证 中医图书 赠视频教程 针灸学书籍3种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 邱雅昌+临床整理(七十二》。这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 收到书的那一天,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装。书的整体感觉非常厚实,纸张质量也很好,印刷清晰,字迹工整,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我尤其喜欢它在针灸学基础理论方面的讲解,从经络的循行到穴位的定位,再到各种针刺手法,都描述得非常详细,而且图文并茂,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本书竟然还赠送了视频教程!这真是太棒了!视频教程里的老师讲解生动形象,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穴位定位和操作手法,通过视频演示,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个私人中医导师,随时随地都可以跟着学习。 其中关于“董氏奇穴”的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书中对董氏奇穴的介绍非常系统,不仅有详细的穴位定位图,还有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案。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描述,在自己身上寻找一些穴位,感觉非常有趣。书中的“邱雅昌+临床整理(七十二”这一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医大家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发展的。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个中医学习的宝库。它涵盖了理论、实践、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让我对针灸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一定会好好研究这本书,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实用的中医知识,为自己的健康乃至他人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如果你也对中医,特别是针灸感兴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评分

最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了解到“董氏奇穴”的神奇之处后,更是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相关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直接击中了我:“董氏奇穴实用手册”,再加上“中医图书 赠视频教程”,简直是量身定做!收到书的那一刻,我被它的严谨所震撼。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字体清晰,一看就知道是认真做学问的书。 翻开书页,我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它不仅仅是对董氏奇穴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到穴位的来龙去脉、主治病症、临床应用等方方面面。书中对每一个穴位都有详细的图文解析,穴位的定位非常精准,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准确找到穴位。而且,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医案,让我看到了董氏奇穴在实际临床中的威力。 惊喜的是,这本书还附赠了视频教程!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视频中,老师的讲解非常清晰,不仅演示了穴位的定位,还讲解了手法和注意事项。跟着视频学习,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名师的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以前看书上对穴位定位的描述,有时会觉得模糊,但视频演示一下,一切都豁然开朗。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邱雅昌+临床整理(七十二”的这部分内容。这让我看到了这些经典的穴位是如何被一代代中医名家所传承和发展的。书中的案例分析,充满了智慧和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技术,更是在学习一种传承。 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实践、传承于一体的宝贵中医经典。我一定会把它作为我的学习宝典,反复研读,不断提升自己对董氏奇穴的认识和理解。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董氏奇穴感兴趣的中医爱好者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