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政府论上篇+下篇 全2册 世界政治理论书籍 瞿菊农 叶启芳 译 洛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政府论上篇+下篇 全2册 世界政治理论书籍 瞿菊农 叶启芳 译 洛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西方政治思想
  • 洛克
  • 政府论
  • 政治理论
  • 经典著作
  • 译著
  • 瞿菊农
  • 叶启芳
  • 学术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16834
商品编码:26705635551
丛书名: 政府论

具体描述

总定价:32.00元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政府论上篇
作 者:  洛克 著
定价:  14.00
ISBN号:  9787100016834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开本:  32
装帧:  
出版日期:  1982-11-1
印刷日期:  1982-11-1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政府论(上)》的主要内容是驳斥当时英国保皇派菲尔麦维护君权的理论,而主张主权在民。洛克的《政府论两篇》(Two Treatises Of Civil Government)是在1689年和1690年相继写成和出版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对1688年刚刚结束的英国所谓“光荣革命”进行辩护和理论总结。上篇着力于驳斥保皇派菲尔麦鼓吹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的反动论点,下篇则正面阐述洛克本人关于议会制度的政治理论。一般公认下篇更富有理论价值。所以我们于六十年代先行出版了下篇的译本,并附有长篇序言。现再将上篇翻译出版,以竟全书,供学术界参考。
作者介绍
 
目录
第一章 论奴隶制与自然的自由
第二章 论父权和王权
第三章 论亚当由于为神所创造而享有主权
第四章 论亚当由于神的赐予而享有主权(《创世纪》第一章第二十八节)
第五章 论亚当由于夏娃对他的从属而享有主权
第六章 论亚当由于父亲的身份而享有主权
第七章 论父权与财产权作为统治权的共同根源
第八章 论亚当的高君主统治权的转移
第九章 论从亚当承袭下来的君主制
第十章 论亚当的君权的继承者
第十一章 谁是这个继承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论奴隶制与自然的自由:
1.奴隶制是一种可恶而悲惨的人类状态,它同我们民族的宽宏性格与英勇气概那样直接相反,以致难以想象,一个“英国人”——更不用说一个“绅士”——竟会替它辩护。要不是由于罗伯特爵士的书的题名和献词的严肃、他的书的封面上的图画和出版后各方的称赞,使我不得不相信作者和出版者全都是认真的话,那么,我对这一篇论文也会象对任何企图使人们相信自己是奴隶而且应该是奴隶的其他论文一样,真的会把它看作是为尼罗撰写颂词的那个人在又一次炫耀聪明,而不会把它看作是严肃的、郑重其事的论著。因此,我把罗伯特菲尔麦爵士的《先祖论》一书拿到手里,怀着对一篇出版后轰动一时的论文所应有的期望,并全神贯注地把它从头到尾阅读了一遍。我不得不承认我非常惊异,因为在一本企图要为全人类设置锁链的书中,我所发现的只不过是一根用沙粒做成的绳子,它对于专门以谣言惑众为能事的人也许有用,可以蒙蔽人们的眼睛,更易于他们走入迷途,但是对于那些明眼人和具有充分见识、懂得锁链这个东西,不管经过多么精心的锉磨,仍不过是一种恶劣的披戴物的人们,却不具有任何力量使他们束手就缚。
2.如果有人以为我这样随便议论一个著名的绝对权力的拥护者和绝对权力的崇拜者们的偶像人物,未免太放肆,那我便请求他这回对我这样一个人稍加宽恕,因为象我这样一个人,即使在读过罗伯特爵士的书之后,也不能不自视为是一个法律所容许的自由人;而且我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对,除非有什么比我更熟悉这本书的命运的人能向我这样的人表明:这篇埋没了很久的论文一经问世,其它的论据的力量,就能剥夺人世间的一切自由,并且从今以后,我们这位作者的简略模式就要成为基督登山训众那样的典范和作为尽善尽美的政治标准而永垂后世。他的体系建立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不外是说: 一切政府都是绝对君主制;他所根据的理由是:没有人是生而自由的。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政府论 下 
作 者:  洛克 
定价:  18.00
ISBN号:  9787100016841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开本:  32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9-10-1
印刷日期:  2009-10-1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是英国1688年政变和资产阶级与贵族联盟的理论家和辩护人。《政府论(下)》是洛克的《政府论两篇》(1690)的第二篇,也是洛克的政治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其第一篇,即《政府论上篇》(1680)主要批判君权神授学说。《政府论(下)》系统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其内容较第一篇为重要,故先译出,供政法理论工作者研究参考。
洛克在《政府论(下)》中,试图以自然法学说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他从自然状态出发,批判封建极权制度,主张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国家基于契约、国家权力分立和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洛克的这一著作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上曾发生很大的影响。
作者介绍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是英国1688年政变和资产阶级与贵族联盟的理论家和辩护人。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论自然状态
第三章 论战争状态
第四章 论奴役
第五章 论财产
第六章 论父权
第七章 论政治的或公民的社会
第八章 论政治社会的起源
第九章 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第十章 论国家的形式
第十一章 论立法权的范围
第十二章 论国家的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第十三章 论国家权力的统属
第十四章 论特权
第十五章 综论父权、政治权力和专制权力
第十六章 论征服
第十七章 论篡夺
第十八章 论暴政
第十九章 论政府的解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政府论》:自由、权力和人类社会的基石 约翰·洛克,这位17世纪的杰出思想家,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革命性的理论,重塑了我们对政府、权利和人类社会的理解。《政府论》上下两篇,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此书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对人类自然状态、社会起源、政府的目的及其合法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为现代自由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篇:驳斥君权神授,确立自然法的普适性 《政府论》上篇,洛克以犀利的笔触,系统地驳斥了罗伯特·菲尔默爵士在《父权论》中提出的君权神授、王位世袭等观点。菲尔默认为,亚当作为上帝的创造物,拥有对整个世界的绝对统治权,这种权力通过父子相传,最终落到了国王手中。洛克认为,这种理论不仅逻辑混乱,而且与现实社会运行的证据相悖。 洛克首先质疑了亚当是否真的拥有上帝赋予的绝对统治权。即便有,这种权力是否能够通过世袭的方式完整无损地传递给后代?历史的演变充满了权力的转移、继承的复杂性,以及无数的僭越者,使得追溯权力源头并建立一条清晰的世袭链条变得几乎不可能。更重要的是,洛克强调,即使存在这样一条理论上的权力链,它也无法成为现代政治权力合法性的依据。 洛克所倡导的,是一种基于理性与经验的政治哲学。他认为,人类在进入政治社会之前,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这种状态并非无政府的混乱,而是一种自由、平等,并且受自然法约束的状态。自然法,在洛克看来,是理性之声,它教导所有人,既然大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都不应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这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全人类的道德法则,即使在没有政府的情况下,也能指导人们的行为。 洛克详细阐述了自然状态下的基本权利,特别是财产权。他认为,劳动是创造财产的根源。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劳动与自然界中的某种资源相结合时,他就拥有了对该资源的财产权。这种财产权,如同生命权和自由权一样,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因此,政府的产生,绝非为了剥夺或侵犯这些自然权利,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 通过对君权神授的有力批判,洛克为政治权力的世俗化和理性化打开了大门。他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根源从神圣的领域转移到了人类的理性与社会契约之上,为日后强调人民主权和代议制政府的思想埋下了伏笔。 下篇:社会契约,政府的起源、目的与局限 《政府论》下篇,洛克将目光聚焦于政治社会的起源、政府的本质及其正当性。他认为,自然状态虽然有其优势,但其主要缺陷在于缺乏一个明确的、公正的裁判者来解决争端,以及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来保障法律和权利。人们为了更安全、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自愿地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 洛克强调,社会契约并非是将所有权利拱手让给政府,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权利而进行的有限授权。人们放弃的是在自然状态下自行执法和惩罚的权利,并将这些权力转交给社会,由社会通过法律和政府来行使。因此,政府的权力是派生的,是有限的,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自然权利。 洛克明确提出了“分权”的思想,虽然其分权模式与后来的孟德斯鸠有所不同,但他已经区分了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他认为,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意愿,但即便如此,立法权也不能是绝对的。法律必须是为了全体人民的福祉而制定,必须尊重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并且不能随意改变财产的归属。 洛克认为,政府的合法性建立在人民的同意之上。这种同意可以是明确的(如通过投票参与建立政府),也可以是默示的(如居住在某个国家并享有其提供的保护)。一旦政府背离了其保护人民权利的根本宗旨,或者滥用权力,人民就有权反抗,甚至推翻它。这是一种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的革命权,是人民保留的最高权利,也是对暴政最强有力的警告。 洛克还深入探讨了财产的本质和政府在财产保护中的作用。他认为,财产不仅包括土地和物品,还包括人的身体和劳动的成果。政府的职责是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保障个人的劳动能够转化为有保障的财产。他认为,税收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否则就是对人民财产的侵犯。 《政府论》的深远影响 《政府论》的问世,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并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奠定自由主义根基: 洛克的自然权利、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有限政府、人民主权和革命权等思想,直接启发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并深刻影响了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制定。自由主义的诸多核心理念,如个人自由至上、政府权力受限、法治精神、代议制民主,都可以在洛克的《政府论》中找到清晰的源头。 影响现代政治制度: 洛克的政府论不仅为推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武器,也为建立合法的、有限的政府提供了蓝图。他关于分权制衡的思想,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精神与后来的三权分立原则不谋而合,对现代宪政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人权观念的普及: 洛克对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的强调,将人权从哲学思辨提升到了政治实践的高度,并成为现代人权保障的基石。他的思想提醒着我们,政府存在的意义在于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 对后世学者的启迪: 从卢梭到康德,从杰斐逊到密尔,无数的政治哲学家和思想家都曾在洛克的思想花园中汲取养分。《政府论》至今仍是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脉络,以及探讨自由、民主、权利等普世价值的必读书籍。 《政府论》上下两篇,不仅仅是关于政府的论述,更是关于人类自由、理性与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任何政府的权力都源于人民的授权,其存在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利,而人民保留着对政府的最终监督和反抗的权利。阅读《政府论》,就是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对话,探讨那些塑造我们世界,并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根本性问题。

用户评价

评分

掩卷沉思,这套《政府论》在我心中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洛克在上篇对于“君权神授”的批判,与其说是思想的理论探讨,不如说是一次大胆的“思想实验”。他通过对历史和逻辑的梳理,巧妙地瓦解了当时为君主专制张目的种种说辞,揭示了其根基的虚无。而下篇则更为积极地构建起一套政治秩序的理论框架,其中“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等核心概念,犹如三块基石,支撑起了整个理论大厦。洛克对于政府目的的阐释——即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民革命权”,都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发展。他并非倡导无政府主义,而是追求一种“有限政府”的理想,这种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并受制于法律和人民的监督。瞿菊农、叶启芳先生的译本,文字朴实而不失力量,很好地传递了洛克的严谨思辨和深邃见解,让这部西方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再次焕发了生命力。

评分

这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府论(上下篇)》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梳理。当我翻开这泛黄的书页,洛克那严谨而富有洞察力的论述便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着我心中对国家、权力、自由的陈旧认知。上篇对于君权神授理论的有力驳斥,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剖析了其逻辑的脆弱与现实的荒谬。洛克没有止步于批判,而是循序渐进地构建起一套以自然权利为基石的政治哲学,其核心在于强调个体生命、自由和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他对于“社会契约”的阐释,更是拨开了笼罩在君主身上的神秘面纱,将国家存在的合法性根源追溯到人民的同意。这种从个体出发、回归到个体福祉的思考方式,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闪耀着启蒙的光辉。叶启芳和瞿菊农先生的译本,在保持原著思想精髓的同时,也力求语言的流畅与准确,读来毫不费力,仿佛洛克先生正站在我面前,娓娓道来他的政治哲学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政治学著作,更是一次关于人类尊严和政治正义的深刻对话,它促使我不断反思,我们为何而生,国家又该如何服务于人民。

评分

初次接触这套《政府论(上下篇)》,便被其深邃的思想和清晰的逻辑所吸引。洛克在上篇中对“绝对君权”的批判,与其说是学术辩论,不如说是一场思想的解放运动。他敏锐地捕捉到当时欧洲政治的症结所在,即君主权力的无限制扩张,并从哲学和法理的层面,对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祛魅”。他并非否定国家存在,而是强调国家权力的边界,这种边界的划定,正是基于对个体自由与财产的尊重。下篇则进一步将这种对自由的捍卫延伸到对国家体制的建构上。洛克对于“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的分权论述,为后世的政治制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他认为,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而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读完这本书,我深切体会到,现代政治制度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对古老政治权力进行深刻反思和不断革新的基础上。瞿菊农、叶启芳先生的译本,在忠实原文的同时,也兼顾了可读性,让洛克那跨越几个世纪的思想,依旧能够激荡人心。

评分

这套《政府论》如同一本古老的地图,为我指引了理解现代政治秩序的来龙去脉。洛克在上篇对于“君权神授”理论的解构,让我得以窥见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次深刻的观念革命。他循循善诱地指出,君主的权力并非来自上帝的恩赐,而是源于人间的约定。这种对权力合法性来源的根本性追问,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下篇则进一步阐述了“社会契约”的精髓,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权利”和“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性。洛克对“自然状态”的描绘,以及对政府存在的目的——即保护个体权利的界定,是整本书的核心。他并没有将人民视为被动的臣民,而是强调人民的权利与自由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理由。这种以个体为中心的政治哲学,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实践。瞿菊农、叶启芳先生的译本,语言精练,准确传达了洛克的思想精义,读来如同与一位睿智的长者交流,受益匪浅。

评分

阅读《政府论(上下篇)》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理论,不如说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体验。洛克在上篇中对“父权”与“君权”的区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将当时盛行的君权神授论打得体无完肤。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论证,揭示了父权并非是绝对的、永恒的国家权力的来源,而是基于血缘和养育关系的特定范畴。这种对权力来源的质疑和解构,无疑是为后来的政治革命播下了思想的种子。而下篇则进一步将这一思想推向了更广阔的领域,提出了“自然状态”、“自然法”以及“社会契约”等核心概念。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并非是霍布斯式的“所有人反对所有人”,而是充满了理性与和平的可能性,但由于缺乏一个公正的裁判者,自然权利的保障仍存在缺陷,这便促成了社会契约的必要性。这本书最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它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完全建立在人民的同意之上,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有限政府的蓝图。瞿菊农、叶启芳二位译者的精心翻译,使得洛克的思想穿越时空,依然能清晰地呈现在当代读者面前,对于理解西方政治文明的根基,我以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