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智慧/易中天品读中国

中国人的智慧/易中天品读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易中天 编
图书标签:
  • 文化
  • 历史
  • 易经
  • 国学
  • 传统文化
  • 易中天
  • 解读
  • 中国文化
  • 哲学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65063
商品编码:26721238119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人的智慧/易中天品读中国
  • 作者:易中天
  • 定价:42
  • 出版社:上海文艺
  • ISBN号:978753216506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1-01
  • 印刷时间:2017-11-14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包装:平装
  • 页数:223
  • 字数:161千字

编辑推荐语

《中国人的智慧》是一个大题目。它的内容,当然不限于本书所言。本书以易懂的语言,阐释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基本包含中国原典精髓。看完本书,中国智慧的精华也便算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

内容提要

畅销百万册,四次再版,二十年经典,2018年全新修订 ☆想了解《周易》,但**看不懂原著。 ☆传统文化避不开老子与庄子;羡慕“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的境界。 ☆知道魏晋的竹林七贤,甚至知道嵇康、孔融这些个人,但魏晋是一个崇尚“美仪容”“真性情”的时代,具体怎么讲?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的觉悟与执,可以几段话讲得明明白白。 ☆中国人的智慧,不是一本书能讲完的。但这本书把其中*为精华的部分讲清楚了。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作者简介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1-12卷)。

目录

周易的启示
金字塔和昆仑山
《易经》与《易传》
周与易
《周易》的方法
《周易》的系统
《周易》与忧患意识
《周易》与理性态度
《周易》与变革精神
《周易》与中庸原则
中庸的原则
中庸不是什么
什么是“中”
什么是“庸”
关于“中庸”的三个结论
中庸与权宜
权宜之法
中庸与和谐
再说几句
兵家的思考
兵家的时代
两个战例
战争与和平
成本与效益
胜与败
怎样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让敌人犯错误
老子的方法
老子与孙子
兵道与人道
言外之意
人往低处走
唱反调与想问题
境界与追求
真无为,还是假无为
魏晋的风度
怪异的风度
真性情
高智商
美仪容
风采与雅量
真真假假
意义所在
禅宗的境界
禅宗传说
六**奇
人间的佛法
简易的佛法
破字当头
自由之路


《古韵今声:东方智慧的流变与新生》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本具体的书籍,而是旨在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东方智慧发展长卷,从古老的哲学思想出发,探寻其如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又如何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塑造了东方文明基石的智慧瑰宝,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社会结构。 第一章:文明之初,思想之源 我们将从中国古代文明的曙光开始,深入探讨诸子百家时代的思想碰撞。孔子的仁爱与礼制,老子的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法家的集权与富强,兵家的孙子十三篇中的战略谋划,以及阴阳家、纵横家等不同流派的独特视角。我们会分析这些思想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及它们各自的核心理念是如何被后人理解和传承的。这一部分将力求还原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其提出的初衷,并初步梳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复杂关系。 第二章:智慧的传承与融合 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华智慧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中发展壮大。我们将考察佛教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的儒、道思想发生深刻的化学反应,孕育出禅宗等独具东方特色的佛教流派。唐宋时期的理学,是如何在继承前代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出更为系统和宏大的哲学体系,对后世的政治、教育、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还将关注民间智慧,那些口耳相传的谚语、俗语、故事,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朴素而深刻的生活哲理。这一章会着重展现智慧的“生命力”,即它如何能够吸纳外来养分,又如何能够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第三章:现代语境下的东方智慧 进入现代社会,传统的东方智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化浪潮、科技革命、社会转型,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并解读古老的智慧。本书将探讨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留东方智慧的独特性,又如何借鉴西方文明的先进之处,实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化转型。我们将分析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性,以及如何在商业、管理、教育、家庭等各个领域,挖掘东方智慧的当代价值。例如,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人文关怀”,如何在个人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创新与发展,智慧的未来 东方智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与发展。我们相信,古老的智慧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可以不断被激活和重塑的宝贵财富。在这一章,我们将展望东方智慧的未来。我们将探讨年轻一代如何以新的视角解读和运用传统智慧,如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来传播和推广东方智慧。同时,我们也关注那些致力于将东方智慧与当代社会问题相结合的实践者,例如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心理健康等领域,东方智慧所能提供的独特解决方案。本书将强调,东方智慧的未来,在于它能否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回应时代的召唤,并在实践中不断证明其持久的生命力。 总结 《古韵今声:东方智慧的流变与新生》是一次关于东方智慧的深度探索之旅。它不局限于某个特定时期或某个特定思想家的观点,而是试图呈现一种更广阔、更具历史纵深和现实关照的智慧图景。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东方文明的智慧精髓,感受到其跨越时空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力量,应对当下的挑战,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本书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场思想的盛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我们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定位自己。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让我能够更深入、更系统地去认识“中国人”这个身份的内涵。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或文化符号,而是试图去解析支撑起这些现象背后的思想根源和价值体系。当我读到书中关于“家国情怀”、“仁爱精神”的论述时,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概念是如何代代相传,并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种认同感,让我觉得作为中国人,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也更加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这本书让我摆脱了一些片面的、甚至带有误解的文化认知,用一种更广阔、更深刻的眼光去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太精美了,拿到手里就爱不释手。封面采用了很有质感的哑光纸,搭配烫金的字体,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文化气息。书脊处的细节处理也十分用心,即便放在书架上,也能一眼被它吸引。打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漂白纸,而是带有淡淡米黄色,印刷清晰,排版疏朗,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插图,水墨画风格的配图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不仅增加了趣味性,更将古老的智慧以一种更具象、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仿佛将人带入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古人的生活与思考。书的整体设计,从封面到内页,都透露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和对内容的敬畏,让人在阅读前就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这种精良的制作,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重要的加分项,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内容读物,更是一件可以细细品味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度”的探讨。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缺乏对“度”的把握,无论是说话、做事,还是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容易走向极端。而书中反复强调的“中庸之道”,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找到那个最恰当的“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它不是教你如何圆滑世故,而是教你如何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衡与清明,既不失原则,又能兼顾各方。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何把握好亲疏远近的“度”,既保持距离以获得尊重,又不至于疏远而失去温情;在面对诱惑时,如何把握好欲望的“度”,既满足基本需求,又不至于沉迷而迷失自我。这种对“度”的深刻洞察,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模式,并尝试去做出调整。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历史可以这么有趣!易中天老师的叙述方式太吸引人了,他不是那种枯燥的、板着面孔讲道理的学者,而是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将那些沉睡在历史深处的道理,用最通俗易懂、最生动形象的语言讲给我们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次对话,都仿佛活了起来,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思考。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比如他讲到某个生活习惯,就能联想到背后蕴含的东方哲学,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方式,让我觉得中国的智慧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就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聊天,他没有强迫我接受什么,只是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却不知不觉地启发了我,让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

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有非常多的真实案例和生活化的场景。易中天老师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但又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观光,而是会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挖掘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背后的深刻含义。他会从一个古人的生活习惯、一个节日习俗,甚至是一句俗语中,提炼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这些例子非常具体,非常接地气,让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身边的人,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文化。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观察人生的全新视角,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