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李鸿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鸿福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平步青云
自 序 我写李鸿章……………………………………………………001
第 一 章 李秀成横扫苏常 曾国藩受任两江…………………………001
第 二 章 李鸿章妙计解困 恭亲王留京议和…………………………017
第 三 章 祁门县愤而辞幕 南昌城儿女情长…………………………033
第 四 章 重入幕三言退敌 克安庆纵论朝局…………………………051
第 五 章 叔嫂合谋擒肃顺 一湖三山募豪杰…………………………064
第 六 章 仿湘营创立淮军 救上海千里轮运…………………………080
第 七 章 结交洋将受冷遇 大战将至筹饷难…………………………095
第 八 章 虹桥大捷扬威名 整顿贪墨去政敌…………………………111
第 九 章 收逃将不拘小节 洋枪队走马换将…………………………124
第 十 章 定大计以沪平吴 围苏州纳王请降…………………………139
第 十一 章 弃信义鸿章杀降 受愚弄戈登反目…………………………154
第 十二 章 费苦心自圆其说 巧斡旋赫德劝和…………………………170
第 十三 章 图自强鸿章上书 重礼义倭仁空谈…………………………184
第 十四 章 遇危机学启托梦 出洋相戈登请辞…………………………199
第 十五 章 报师恩不掠人功 克金陵纵火屠城…………………………214
第 十六 章 曾国藩临渊履冰 安德海搬弄口舌…………………………229
第 十七 章 忧馋畏讥剪羽翼 裁湘留淮谋长远…………………………247
第 十八 章 监临乡试惜人才 鸟尽弓藏受弹劾…………………………262
第 十九 章 巧辩驳有惊无险 受重用署理两江…………………………279
第 二十 章 李鸿章上驷奉师 曾国藩重兵剿捻…………………………295
第二十一章 兴洋务创办沪局 督湖广曾李以代…………………………308
第二十二章 刘铭传以怨报德 李鸿章倒守运河…………………………324
第二十三章 过莱芜凭吊长勺 游岱庙邂逅妙玉…………………………340
第二十四章 李鸿章坚韧求胜 赖文光慷慨赴死…………………………357
第二十五章 济宁危机受处分 张秋城内险丧命…………………………375
第二十六章 张宗禹投河就义 李鸿章晋升协揆…………………………391
洋务巨擘
第 一 章 大清国委曲求全 法兰西虎视眈眈…………………………001
第 二 章 曾国藩回任两江 李鸿章总督直隶…………………………021
第 三 章 幼童出洋多曲折 薪火相传报师恩…………………………038
第 四 章 船政存废起争执 求富求强倡轮运…………………………056
第 五 章 疆臣力争存船政 宣怀招商多曲折…………………………074
第 六 章 轮船招商举步艰 官督商办成大业…………………………092
第 七 章 敢冒险日本侵台 太荒唐皇上微行…………………………111
第 八 章 太大意遗患琉球 无远略请停西征…………………………131
第 九 章 权欲重再度垂帘 筹洋务进京疏通…………………………148
第 十 章 文祥哭谏保新疆 鸿章购舰办海防…………………………166
第 十一 章 马嘉礼云南丧命 李鸿章烟台签约…………………………184
第 十二 章 郭嵩焘出使挨骂 盛宣怀购买铁路…………………………202
第 十三 章 自建铁路成泡影 购并旗昌波折多…………………………220
第 十四 章 日本人得寸进尺 张佩纶出谋献策…………………………238
第 十五 章 总司海防成泡影 借势创办电报局…………………………256
第 十六 章 刘铭传请修铁路 没奈何马拉火车…………………………273
第 十七 章 太软弱力求和局 真果决快刀斩麻…………………………292
第 十八 章 慈禧贪权易中枢 宣怀借势倒财神…………………………312
第 十九 章 无主见和战不定 书生气马尾丧师…………………………331
第 二十 章 袁世凯再平政变 李鸿章连签两约…………………………352
第二十一章 西太后大兴园工 李中堂望洋兴叹…………………………372
第二十二章 天皇节款造军舰 慈禧一心建园林…………………………392
帝国烽烟
第 一 章 醇亲王巡阅北洋 李莲英循规蹈矩…………………………001
第 二 章 多尔齐大闹威海 西太后巡视园工…………………………020
第 三 章 痴情郎跪求醇王 李鸿章进献火车…………………………041
第 四 章 光绪帝违心立后 顽固派谏阻铁路…………………………060
第 五 章 光绪大婚宠珍嫔 鸿章嫁女固靠山…………………………079
第 六 章 失援手友朋频逝 扩园林停购舰船…………………………099
第 七 章 日本增兵谋决战 大清避战失先机…………………………118
第 八 章 赖调停一误再误 敢冒险不宣而战…………………………137
第 九 章 箭在弦中日宣战 士气低株守待敌…………………………155
第 十 章 谋换将交章弹劾 无战志弃守平壤…………………………174
第 十一 章 海战失利丢主权 万寿将至生和心…………………………193
第 十二 章 恭王复出无雄心 辽东溃败多逃将…………………………212
第 十三 章 乏良将旅顺失守 无决断和战分歧…………………………231
第 十四 章 断后路威海危急 赴广岛求和被逐…………………………251
第 十五 章 丁汝昌自杀殉国 李鸿章赴日议和…………………………271
第 十六 章 马关签约留骂名 三国还辽埋祸根…………………………292
第 十七 章 义和团迷信神功 太子党别有用心…………………………312
第 十八 章 行废立列国反对 怀私欲利用神团…………………………332
第 十九 章 太激愤火烧教堂 受怂恿轻率宣战…………………………352
第 二十 章 拒矫诏东南互保 起内讧天津失守…………………………372
第二十一章 假神功难抵洋炮 真凶残联军屠城…………………………393
第二十二章 辛丑签约国权丧 屈辱忧愤鸿章殁…………………………414
后 记 …………………………………………………………………434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第一册内容简介:

本册主要记叙李鸿章为保卫上海,千里运兵赴沪;在上海三战三捷,出任江苏巡抚;创办近代军工企业,以洋枪洋炮装备淮军,收复江苏失地,封肃毅伯、太子少保。后因曾国藩剿捻无功,李鸿章代师平定捻军,晋升协办大学士。由此,淮军崛起。

李鸿章通过镇压内乱而平步青云,勇于任事、不惧困苦、不畏人言、坚持已见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用人不究细故,只重其长,不重其德,使他帐下很快聚集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通达实用人才,但这也埋下了文官多贪墨之辈、武将多怕死之徒的隐患。

本书是迄今为止写李鸿章最好的小说,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熊召政的《张居正》、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唐浩明的《曾国藩》并称为“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五大名作”。

第二册内容简介:

本册主要记叙李鸿章出任天下督抚之首——直隶总督二十五年,长期影响着大清的军事、外交和洋务。他痛感大清积弱不振,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他千方百计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缩短了与列强的差距。在经历了日本侵台、俄罗斯强占伊犁、法国进攻越南等战事后,他深感海洋武备的重要,以敏锐的目光,强烈的责任感创办了大清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舰队。

此一时期,李鸿章堪称晚清洋务运动的巨擘,他的见识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可在朝堂上,他依然要与顽固派争斗,又要与疑心重重、善耍手腕的慈禧周旋,才能克服重重阻力推进洋务大业。可以说,没有李鸿章,就没有晚清的近代化。

本书是迄今为止写李鸿章最好的小说,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熊召政的《张居正》、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唐浩明的《曾国藩》并称为“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五大名作”。

第三册内容简介:

历经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大清国力、军力大增,拥有了号称东亚第一的北洋舰队。可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大清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列强完全认清了大清的不可救药,侵吞中国的野心疯长。随后李鸿章出使俄国,为制衡日本签订中俄密约,并游历欧美、开阔眼界。长期的民教相仇、华洋积怨,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进京,李鸿章为国家计,谋求东南互保。两宫仓惶西逃,推出李鸿章收拾残局,因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忧愤而死。

这一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明显降低,帝党与后党的斗争进入白热化,国家力量更加分散,国策不定,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李鸿章深深感叹,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一个可做砥柱的中枢来领导,自强难求,保国也难。

本书是迄今为止写李鸿章最好的小说,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熊召政的《张居正》、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唐浩明的《曾国藩》并称为“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五大名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流水账

评分

##文章中,作者引用许多奏折,很真实,读着也累。文字描述简练,三部合起来也还是有100多万字。在他那个时代,李鸿章算是很开明的领导人了。不过,我认为他还算不得伟人。他只是比朝廷中其他人多了一份学习西洋技术的思想。骨子里还是在支持帝王统治,而没有执行像日本那样包括政治体制在内的各种变法。至于不去执行,就不知道是他主观上不想,还是客观上无法做到。当然放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社会已经很开明,但是正直体质改革仍旧是个忌讳的话题。有时间可以再读一次。

评分

##一般吧,感觉不如唐浩明的曾国藩

评分

##一般吧,感觉不如唐浩明的曾国藩

评分

##年轻是赴试时写的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评分

##读完《曾国藩》,再读这本,感觉越来越不一样,尤其是后面部分。很大原因是李鸿章与屈辱的近代史关系更为紧密。 作者对义和团的态度,可以说几乎完全是否定的。这与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学到的、词典中记载的并不一致。 对是和是战的观点,也很明确。仿佛是说实力不行就不要出手了。 但果真总要这样吗? 像这种或战或和截然相反的观点,直到现在仍然俯拾即是。

评分

##这本书也太长了,太啰嗦,都没兴趣看完。

评分

##读完《曾国藩》,再读这本,感觉越来越不一样,尤其是后面部分。很大原因是李鸿章与屈辱的近代史关系更为紧密。 作者对义和团的态度,可以说几乎完全是否定的。这与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学到的、词典中记载的并不一致。 对是和是战的观点,也很明确。仿佛是说实力不行就不要出手了。 但果真总要这样吗? 像这种或战或和截然相反的观点,直到现在仍然俯拾即是。

评分

##李鸿章,号少荃。 生于微时,少壮起志,垂暮不忘国,终其一生,可惜可叹可悲可敬! 也可谓一代英豪也。 敢为人先,解放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恨生于耄耋大清末,无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安危全系于某一短浅目光之妇人手里! 守国之安有功,人人趋利;丧国之权有罪,唯恐避之不及。 可怜李少荃,徒有一腔报国情,苦于年时不济,岁月不饶人,一生功过为谁辛苦为谁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