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觀看之道

我的觀看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大衛·霍剋尼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8 序言和緻謝
一 彩排之新
9 復製與再現
16 巴黎:1973-1975年
20 《浪子生涯》—突破透視法則
31 與自然主義決裂
36 埃及時光
39 《魔笛》
44 瓦格納的魔法
二布景之新
45 《紙泳池》
47 變換風格
53 第一颱三聯劇
62 《遊行》之後的油畫
71 第二颱三聯劇
78 在中國
三 觀看之新
84 反思攝影
89 用相機畫畫
100 反轉透視
101 畢加索的寫實主義
103 反抗邊界
104 時間和空間的維度
105 照片拼貼
111 印刷復製品
115 畢加索的範例
117 復印機
124 攝影的局限
四 迴憶與創新
127 更廣闊的視角
128 再現什麼和怎麼再現
130 繪畫對理論
132 藝術的快樂
134 死亡的探險
136 痛苦的終結
138 畫舞颱
146 英國的不快
148 藝術對藝術界
150 藝術的力量
五 多元之新
152 刺激的空間
154 觀眾成瞭演員
155 寂靜的世界
158 距離的消除
161 新錯覺
164 看見和感到
165 絕望的觀點?
168 實證主義的終結
六 重新捕獲美
169 新的開始
171 《特裏斯坦》中的光和空間
173 畫齣角色
180 迴顧展之後
187 新平麵上的臉孔
191 繪畫、復印和傳真
206 平麵上的圖像
215 畫更多布景
220 摩西在紀念榖發話瞭
224 描繪新空間和新舞颱
229 內在風景中的漫遊者:新秩序
239 描繪=抽象
240 探索空間
242 圖版目錄和緻謝
246 索引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從1978年起,自然主義式的再現藝術越來越讓霍剋尼感到束手束腳,其限製性和諸多缺陷越來越讓他不耐煩。霍剋尼總是抵製把藝術分為具象和抽象這種愚蠢的二分法,他認為“一切藝術都是抽象藝術”,再現從來就不是對外部世界的復製,一切再現,盡管風格有差異,都以感知和概念的假設與慣例為基礎。與此同時,霍剋尼痛恨自己的風格被模式化,雖然他的風格大受歡迎,他卻不願意重復可預測的霍剋尼式圖像。他挑戰瞭過去被誤以為真實的攝影(攝影雖然是機械記錄,但它也不能擺脫對空間感知的特定預設,而且其

含義並非絕對客觀中立),並對各種不同的空間再現方式,對采用新技術“復製”藝術的豐富可能性,都興趣盎然,為之興奮。他對空間再現具有莫大的好奇心,對之反復實驗,因為空間是一切再現形式的精髓。作為這種好奇心的補充,霍剋尼越來越頻繁地從事舞颱設計,舞颱設計本身就是一門將製造錯覺與三維性結閤在一起的藝術。

霍剋尼的脾氣是完全不在乎彆人說他天真。作為一名藝術傢,他相信任何事都不能想當然,任何事他都必須親自探索。他對空間再現的研究和實驗,包括其涉及到的更廣泛的意義,以及他對復製的含義等問題的關注,都不是哲學傢會思考的問題,而是一位工作中的藝術傢思考的問題。他的探索具有兒童般純真的好奇。他對藝術界狹隘、多變、時髦的風氣毫無興趣,隻顧走自己的路,這倒不是因為他刻意要擺齣一副原創性的姿態,而是因為他總是站在藝術傢的立場上,對“更廣闊的視角”,對未知的宇宙,滿懷真摯的興趣和熱愛。因為這個原因,本書不僅按年代編排瞭霍剋尼的作品,同時也追溯瞭他創作中的道德和智性思考,它們當然和作品分不開。

用戶評價

評分

##“你需要一段時間纔能意識到你到底乾瞭什麼,它怎麼起效果,接著我會把思考結果用於其他方麵。盡管靠理論畫不齣畫,但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畫傢都必須在畫完後分析自己的畫作。…畫的時候你讓半有半無的意識帶著你走,要不是這樣作畫就成瞭有意而為瞭,畫畫是不可能有意而為的。”

評分

##292 8.9

評分

##292 8.9

評分

##藝術最低限度意味著你在努力把自己的感受傳遞給他人,而能夠交流本身就帶走瞭一小部分絕望。

評分

##前幾年在南圖藉過,這次重讀卻好像又讀齣一些內容。

評分

##圖片精美,大衛的觀點很獨特,即便不畫畫,也能受到很大的啓發。

評分

##藝術最低限度意味著你在努力把自己的感受傳遞給他人,而能夠交流本身就帶走瞭一小部分絕望。

評分

##反透視

評分

##“新思想一般都是突破常識的”“我信任自己的直覺,有時直覺會帶錯路,但沒關係”“人的任何活動可能都需要遊戲感”希望能早日體會到,大衛霍剋尼說的隨著年歲的增長,生活越來越有意思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