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精华录集释(上中下)/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渔洋精华录集释(上中下)/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毓芙牟通李茂肃...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古典文学
  • 渔洋四记
  • 宋代文献
  • 笔记小说
  • 地方志
  • 文化史
  • 历史地理
  • 文学研究
  • 古籍整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
ISBN:9787532525454
商品编码:27350981724
开本:32
出版时间:1999-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渔洋精华录集释(上中下)/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 作者:(清)王士禛|整理:李毓芙//牟通//李茂肃
  • 定价:148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ISBN号:978753252545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1999-12-01
  • 印刷时间:2009-01-01
  • 版次:1
  • 印次:2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057
  • 字数:1576千字

内容提要

暂无

作者简介

暂无

目录

暂无


《渔洋精华录集释》是一部汇集明代文学家王渔洋诗文精华,并附有详细集释的古典文学作品。该书的编纂旨在深入解读王渔洋的创作理念、艺术手法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理解这位重要诗人的窗口。 一、 王渔洋及其文学成就概览 王渔洋(1619—1697),字滨州,号渔洋山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身居高位,历经明清两朝,其人生经历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王渔洋在诗歌创作上,尤其以“神韵说”著称,强调诗歌的意境、气韵和内在精神,反对江西诗派的雕琢和刻画。他继承和发展了唐宋诗歌的优良传统,将六朝诗的清雅与唐宋诗的雄浑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对山水风光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咏叹,也有对时事的评论。其作品格调高雅,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深受当时及后世文人的推崇。除了诗歌,王渔洋在散文、词、曲等方面也有涉猎,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二、 《渔洋精华录集释》的编纂体例与价值 《渔洋精华录集释》的“集释”二字,是理解本书的关键。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王渔洋的作品,而是通过精心的编选,将他最具代表性的诗、文、词等作品汇集起来,并在每一篇作品之下,由集释者进行详细的考证、注释和解读。这种编纂体例具有以下显著价值: 1. 作品的精选性:本书选取的“精华录”,意味着它收录的是王渔洋创作生涯中那些最能体现其文学思想、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作品。通过精选,读者能够快速把握王渔洋文学创作的核心与精髓,避免在浩瀚的著作中迷失方向。 2. 注释的系统性与深刻性:集释部分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它不仅对作品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历史背景进行解释,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王渔洋的用词用意、炼字炼句的匠心、意境的营造方式、以及其“神韵说”等文学理论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集释者可能参考了大量明清时期的文献资料,力求做到考证严谨,解读准确。 3. 文学史地位的彰显:通过对王渔洋作品及其思想的深入解读,本书有助于读者理解王渔洋在清初诗坛的领导地位,以及他对当时文学思潮的影响。他承接明代晚期文学的余绪,又开创了清代诗歌的新局面,其文学主张和实践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的集释,正是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4. 研究的便捷性:对于文学研究者和对王渔洋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便捷的研究平台。读者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各种古籍、零散的注释,即可在一个集中的平台上,获得对王渔洋作品的全面、深入的理解。这种集成化的处理,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深度。 三、 集释内容可能涵盖的方面 根据“集释”的体例,本书的集释部分很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文字训诂:对作品中出现的古字、异体字、通假字、以及一些特殊含义的词语进行解释。 典故溯源:对作品中引用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前人诗句进行考证,说明其出处和在作品中的作用。 语境分析:结合王渔洋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分析作品创作的具体语境,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解析:深入分析王渔洋在遣词造句、意象选择、结构安排、韵律运用等方面的艺术技巧,揭示其风格特征。 思想内涵阐发:解读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生哲理、政治观点,以及“神韵说”等文学理论的体现。 版本考订:可能对所选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比对,指出其差异,并说明选择某个版本的理由。 与其他作品的关联:分析王渔洋的作品与其他作家作品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或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的呼应。 四、 《渔洋精华录集释》对读者的意义 阅读《渔洋精华录集释》,对于不同层次的读者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普通读者:本书提供了一条进入王渔洋文学世界的便捷通道。通过翔实的集释,读者可以克服阅读古文的障碍,欣赏到王渔洋诗文的艺术魅力,感受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对于文学爱好者:本书不仅提供了优质的阅读文本,更是一本学习文学评论与鉴赏的范本。通过集释者的解读,读者可以学习如何去分析一首诗、一篇文的妙处,如何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 对于文学研究者:本书是研究王渔洋及其文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书。集释的严谨性与深度,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和独到的见解,激发新的研究思路。它有助于学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王渔洋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五、 总结 《渔洋精华录集释》是一部集作品选编、考证、注释、解读于一体的古典文学研究类书籍。它以王渔洋的诗文精华为主体,辅以深入细致的集释,旨在系统地呈现王渔洋的文学风貌、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本书的出现,对于推动王渔洋文学的研究,普及其文学作品,提升读者对明清文学的认识,都将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汇编,更是一部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的学术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我发现这本书在做学术引用和资料检索时效率极高。我最近需要撰写一篇关于某个特定文人群体如何处理官场失意与个人抱负冲突的论文,手头其他资料零散且难以互相印证。但有了这套集释,很多原本需要花上几天时间在不同古籍库里搜寻比对的资料,在这里就已经被系统地整理和对照好了,标注得清清楚楚。这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让我的研究可以更聚焦于核心的论点阐述,而不是耗费在基础资料的搜集上。对于研究生或者需要大量阅读一手文献的学者而言,这套书的“工具书”属性的价值,绝对是物超所值。它不只是一个“读物”,更是一个高效的“工作台”,是文史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利器。

评分

我个人对古代士人的精神世界非常感兴趣,想了解他们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情趣的。阅读这套书时,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作者那个时代的思想气候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那些被收录进来的篇章,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特定时期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投射。通过对比不同篇章之间的思想交锋和相互影响,我仿佛能“听见”古人之间的对话,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与升华。特别是那些涉及边塞、隐逸、怀古的作品,结合集释中的背景介绍,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让人完全代入到他们的处境中去,体会那种“家国情怀”和“个体孤寂”的复杂情感。这种阅读体验,超越了单纯的文本分析,上升到了一种文化精神的共鸣层面,非常震撼。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这个主题时,我其实有点胆怯,因为涉及到大量的古代文献和文人典故,生怕自己理解不到位,变成囫囵吞枣。但是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巧妙,它没有一股脑地把所有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做了非常清晰的层级划分。上、中、下三册的侧重点明显不同,像是为不同阶段的学习者量身定制的阶梯。初读时可以先关注核心的选文和白话导读部分,建立起整体的认知框架,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深入到那些繁复的考证和旁注中去,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而不是被那些晦涩的词汇吓退。这种“导学”的思路,非常值得推崇,它让知识的传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艺术,而是可以触手可及的日常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没得挑,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字迹清晰,排版舒服,读起来眼睛一点都不累。我这种老学究,对实体书的质感要求比较高,很多新出的书为了成本考虑,纸张一薄再薄,装订也马虎了事,但这一套显然是下了真功夫的。特别是那些古籍的影印部分,能看出出版社在扫描和校对上是下了血本的,尽可能地还原了原作的风貌,这对于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帧设计上,虽然古典,但又不失现代阅读的便利性,拿到手就知道这不是一套应付差事的出版物,而是真正用心对待传统文化的结晶。我特地放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每次看到都觉得心里踏实,觉得拥有了一份值得珍藏的宝物。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件艺术品,体现了出版业对学术经典应有的敬意。我平时阅读习惯比较慢,喜欢反复揣摩字里行间,好的阅读体验能极大地提升这种沉浸感,这套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沉浸在那个古朴典雅的氛围里了。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一种考据学的方法,就是通过对比不同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来推断文本流传的历史脉络,这本集释版本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弹药库”。它的注释和校勘部分做得极其细致,很多我原本疑惑不解的字词句法,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详尽的解释和出处引用。我记得有几处地方,其他通行本的解释都比较笼统,但这里却能清晰地指出是采自哪一家的哪一卷哪一页,这种严谨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让我对编纂者的学术功底肃然起敬。每一次查阅,都像是进行一场微型的考古发掘,每一点新的发现都让人兴奋不已。对于真正想深入文本底层逻辑的人来说,这种详尽的、有理有据的“集释”价值,是任何通俗读物无法比拟的。它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探究精神,才是学术的魅力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