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图书定价:49元
图书作者:[ 日] 户根勤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 0:00:00
ISBN号:9787115441249
开本:16开
页数:360
版次:1-1
第1章 浏览器生成消息 1
| 商品名称: | 计算机是怎样跑起来的 |
| 作 者: | (日)矢泽久雄 |
| 定 价: | 39.00 |
| 重 量: | |
| ISBN 号: | 9787115392275 |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开 本: | 32 |
| 页 数: | 258 |
| 字 数: | 204000 |
| 装 帧: | 平装 |
| 出版时间/版次: | 2015-5-1 |
| 印刷时间/印次: | 2016-1-3 |
由于微型计算机上的CPU是Z80 CPU,所以就要使用适用于Z80 CPU的机器语言。顾名思义,机器语言就是处理器可以直接理解(与生俱来就能理解)的编程语言。机器语言有时也叫作原生代码(Native Code)。 所谓时钟信号的频率,就是由时钟发生器发送给CPU的电信号的频率。表示时钟信号频率的单位是MHz(兆赫兹=100万回/秒)。微型计算机使用的是2.5MHz的时钟信号。时钟信号是在0和1两个数之间反复变换的电信号,就像滴答滴答左右摆动的钟摆一样。通常把发出一次滴答的时间称作一个时钟周期。 在机器语言当中,指令执行时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取决于指令的类型。程序员不但可以通过累加时钟周期数估算程序执行的时间,还可以仅在特定的时间执行点亮LED(发光二极管)等操作。 每个地址都标示着一个内存中的数据存储单元,而这些地址所构成的范围就是内存的地址空间。在我们的微型计算机中,地址空间为0~255,每一个地址中可以存储8比特(1字节)的指令或数据。 连接着的I/O的种类,就是指连接着微型计算机和周边设备的I/O的种类。在微型计算机中,只安装了一个I/O,即上面带有4个8比特寄存器的Z80 PIO。只要用CPU控制I/O的寄存器,就可以设定I/O的功能,与周边设备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 …… 矢泽久雄,YAZAWA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GrapeCity信息技术集团顾问。电脑作家之友会会长。
书名: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
定价:39.00元
作者:[日]矢泽久雄 著,李逢俊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115385130
页码:2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kg
第1章 对程序员来说CPU是什么
这套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系统性”和“融会贯通”。很多时候,我们学习计算机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比如只知道程序是怎么写的,或者只知道硬件是怎么组装的,但很少有人能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打下了扎实的程序执行基础,《计算机是怎样跑起来的》则拓展到了硬件层面,而《网络是怎样连接的》则将我们带入了更加广阔的互联世界。这三本书的衔接非常自然,你会发现,理解了程序在CPU上运行的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硬件设计为何如此,而理解了硬件的通信能力,才能明白网络连接的奥秘。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不同书籍之间进行的知识呼应,比如在讲网络时可能会提到CPU的处理能力如何影响网络传输效率,在讲硬件时可能会提到网络协议对硬件接口的要求。这种“知识联动”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和立体的计算机体系。这套书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评分《网络是怎样连接的》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种对网络世界充满困惑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但对于背后到底是如何实现的,一直是一头雾水。这本书从最基础的IP地址、端口号讲起,然后一步步深入到TCP/IP协议栈的各个层次。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比如“信封”、“邮递员”来解释数据包的封装和传输过程,让我这个完全没有网络基础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HTTP协议的讲解,了解了网页是如何通过HTTP请求和响应来加载的,这让我在浏览网页时多了一份“知其所以然”的乐趣。DNS解析、路由选择、NAT技术……这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在这本书里都变得清晰明了。作者还涉及了一些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比如防火墙的作用,这让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网络服务的用户,而是能够理解网络世界的规则和运作方式,就像拥有了一张探索数字世界的地图。
评分我是一个已经工作了几年的程序员,平时主要从事Web开发,虽然工作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底层的理解不够深入。很多时候遇到一些性能问题或者疑难杂症,都只能凭借经验或者搜索引擎来解决,总觉得少了点“根基”。这套书简直就是给我“打通任督二脉”的神器!《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让我清晰地看到了代码从文本到机器指令,再到CPU执行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关于内存管理和并发的一些讲解,让我对程序运行效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我优化代码提供了理论指导。《计算机是怎样跑起来的》则让我认识到,CPU、内存、I/O设备之间的配合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理解这些硬件的限制和优势,对于我设计系统架构和选择技术栈非常有帮助。《网络是怎样连接的》更是让我彻底告别了“黑盒子”式的网络认知,我明白了TCP如何保证可靠传输,UDP如何实现高效通信,HTTP如何支持Web服务,这些知识对于我排查网络故障、理解分布式系统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套书让我从一个“会用”的开发者,向一个“懂”的开发者迈进了一大步,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计算机领域的“入门宝典”!我一直对计算机底层原理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要么又过于浅显。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书时,简直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发现它的内容安排得极其合理。《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最基础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讲起,层层剥离,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程序在内存中如何被加载、执行,CPU又是如何一步步解析指令、进行运算的。作者的讲解逻辑清晰,配图也非常生动形象,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概念,比如寄存器、指令流水线、内存访问等等。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案例,这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活泼有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计算机发展的脉络。书中的代码示例也非常实用,能够帮助读者动手实践,加深理解。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桥梁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地输入指令,等待输出,而是真正理解了“它”是如何思考和运作的。
评分《计算机是怎样跑起来的》这本书则将视角进一步放大,从更宏观的层面揭示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奥秘。我一直以为计算机就是一堆电路板,但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一块小小的CPU背后蕴含着如此精妙的设计,各种逻辑门、运算器、控制器等等,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作者详细介绍了CPU内部的结构,包括指令集、中断机制、缓存等重要概念,并用大量图示和流程图来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CPU性能提升的探讨印象深刻,了解了超标量、乱序执行等技术是如何让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此外,内存、硬盘、显卡这些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硬件,在这本书里也被拆解分析,让你清楚地知道它们各自承担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配合的。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涉及了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等,这让我明白了硬件和上层应用之间是如何建立联系的。看完这本书,我对“计算机”这个概念不再是模糊的认知,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立体模型,仿佛能看到它内部运转的每一个齿轮和每一个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