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只是游戏之作,我的主要精力一直都是在创作“馆系列”上面。
——绫辻行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绫辻行人馆系列 (全套9弹)共10册
图书定价:332元/十册
丛 书 名 午夜文库
作 者 (日)绫辻行人 著
出 版 社 新星出版社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东西推理BEST100!”票选史上~强日本推理小说第8位。日本新本格的起点,绫辻行人的**。 特别有料:**收录绫辻行人中文版序言
请柬及书中插图均为绫辻行人妻子、《十二国记》作者、“主上”小野不由美绘制。
目录及单本定价
1.《十角馆事件》29.00
2.《水车馆事件》29.00
3.《迷宫馆事件》29.00
4.《人偶馆事件》30.00
5.《钟表馆事件》35.00
6.《黑猫馆事件》28.00
7.《暗黑馆事件 全2册》88.00
8.《惊吓馆事件》26.00
9.《奇面馆事件》36.00
内容介绍
大学推理社团一行七人来到了角岛,天才设计师中村青司建造的“十角馆”就坐落在这里。若干年前,中村青司一家离奇丧命;现在,一幕幕谋杀在这群大学生之间接连上演!谁能阻止“无人生还”的悲剧重演?也许,只有那个名叫“岛田洁”的男人才能破解“十角馆”中的迷局。
1939年 天才建筑师、“馆”系列的创造者中村青司出生于大分县宇佐市。
1949年 名侦探岛田洁出生,“馆”系列的所有故事将在他和中村青司间展开。
1985年1月 中村青司的女儿在K大学推理研究会新年酒会上意外死亡。
1985年9月20日 中村青司隐居的角岛发生大火,主馆蓝屋被毁,仅存别馆“十角馆”。中村青司夫妇在大火中丧生。
1986年3月25日 某人以“中村青司”之名发出恐吓信,K大学推理研究会的江南孝明在第二天收到这封信。
1986年3月26日 江南孝明在调查恐吓信的过程中偶遇岛田洁,这是两人~一次见面。
同日,K大学推理研究会骨干成员入驻“十角馆”,“十角馆事件”拉开序幕……
《暗黑馆事件》为其中~新一辑,是馆系列第七弹,篇幅陡然提升,1200多页的篇幅,却没有过分出现冗长拖沓的感觉,对推理小说来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绫辻行人老师依旧文笔流畅,对环境氛围的营造还是一如继往的高水准,虽然对人物心理颠狂状态的描写容易让人血压升高,但总体处理还是比较到位的,那份渗透在馆系列作品中的明快节奏和诡异气氛,在这部《暗黑馆事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体现。诡计方面依然是绫辻行人擅长的类型,以隐秘的家族历史与奇妙的家庭建筑为背景,将凶案穿插在多视角、多时空不断转换的犯罪舞台上,让读者难以辨清繁杂线索的同时,自己又牢牢掌控故事发展的主线,渐渐收紧悬念之网,在谜底揭晓时,才把一切看似不合理的东西变为合理的解释。绫辻行人老师的叙述技巧可谓是棋高一招,各类铺陈与暗线总是让读者防不胜防,往往在真相慢慢浮出水面的时候,读者们才会真正明了文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著笔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日本推理文学标志性人物,新本格派掌门和旗手。
绫辻行人一九六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日本京都,毕业于名校京都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加入了推理小说研究会社团,社团的其他成员还包括法月纶太郎、我孙子武丸、小野不由美等。而创作了《十二国记》的小野不由美在后来成为了绫辻行人的妻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日本推理文学的大变革年代。极力主张“复兴本格”的大师岛田庄司曾多次来到京都大学进行演讲和指导,传播自己的创作理念。绫辻行人作为当时推理社团的骨干,深深收到岛田庄司的影响和启发,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新派本格小说的创作当中。
一九八七年,经过岛田庄司的修订和引荐,绫辻行人发表了处女作《十角馆事件》。他的笔名“绫辻行人”是与岛田庄司商讨过后确定下来的,而作品中的侦探“岛田洁”的原型也来自岛田庄司和他笔下的名侦探“御手洗洁”。以这部作品的发表为标志,日本推理文学进入了全新的“新本格时代”,而一九八七年也被称为“新本格元年”。
其后,绫辻行人陆续发表“馆系列”作品,截止到二〇一二年已经出版了九部。其中,《钟表馆事件》获得了第四十五届推理作家协会奖,《暗黑馆事件》则被誉为“新五大奇书”之一。“馆系列”奠定了绫辻行人宗师级地位,使其成为可以比肩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和岛田庄司的划时代推理作家。
精彩试读
深夜的大海,万籁俱寂。
一成不变的波浪声从漫无边际的夜色中传来,又消失在夜色中。
他独自一人坐在冰冷的水泥防波堤上,和巨大的黑夜对峙,嘴里不断呼出白气。
好几个月以来一直痛不欲生,好几个星期以来一直苦苦思索,好几天以来一直思考同一件事。如今,他的想法逐渐成形。
他已经制订好了计划。
万事俱备。
接下来,等待他们上钩即可。
然而,他压根不认为自己制订的计划万无一失。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这个计划缜密,不如说太过草率。然而,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打算制订出详细周密的计划。
无论怎样自寻烦恼,人就是人,不可能成为神。
幻想成为神并不难,但只要是人,无论是怎样一个天才,也不能十全十美。
既然不是神,要怎样才能把未来的现实——造成未来现实的人心、行动,或者偶然——计算得一清二楚呢?
就算把世界看成一个棋盘,把人比喻为棋盘上的棋子,也难免当局者迷。不管事先如何反复斟酌制订精密的计划,也不能预知什么时候在哪个细节上会发生怎样的偏差。这个世界上充满太多偶然,人心更是善变,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根本不可能行得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计划不是制约自己的行动,而是极具“柔软性”的随机应变——这是他得出的结论。
必须摒弃固定的思维模式。
重要的不是情节,而是架构,见机行事的柔软架构。
接下来,成功与否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手法,而重要的还是运气。
(我知道——人不可能成为神。)
然而在另外一种意义上,他却打算把自己置身于神的地位上。
审判——对,审判。
他要在复仇的名义下,对他们——对所有人进行审判。
~法律的审判。
他非常清楚自己并不是神,因此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社会上把这种行为称为“犯罪”,事情败露后,被法律制裁的人是他自己。
虽然这是个常识,他却仍然无法压抑自己的感情——感情?不,不是那么草率的东西。绝对不是。
这种感觉不是单纯冲动的激情。
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呼喊,是他赖以为生的精神支柱,乃至生存的理由。
深夜的大海,万籁俱寂。
这套书绝对是推理迷的福音,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十角馆杀人预告》。绫辻行人这位作者,真不愧是新本格派的代表人物,他构建的那些诡谲离奇的密室和不在场证明,简直让人拍案叫绝。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完全被代入到那个封闭的环境中,跟着主角一起抽丝剥茧,试图找出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下的真相。特别是《钟表馆事件》,那种古典的、哥特式的氛围营造得太到位了,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带着时代的厚重感,让人联想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黄金时代,但同时又融入了东亚特有的细腻和对逻辑的极致推敲。我特别喜欢他笔下那种看似不经意的线索,等你看到最后揭秘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和场景,早就为最后的真相埋下了伏笔。一口气读完,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比吃了顿丰盛的大餐还要满足,完全值得反复品味,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我很少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阅读体验,但《迷宫馆杀人事件》着实让我体会了一把什么叫“结构精妙”。这本书的叙事结构本身就像一个迷宫,你以为自己已经走到了出口,结果发现只是进入了更深层的循环。对我来说,推理小说的终极乐趣就在于“被骗”——被作者设计得天衣无缝的诡计所欺骗,然后在真相揭晓时,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懊恼,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华。这套全集中的每一本都提供了不同的“被骗”体验。尤其是他对心理侧写的运用,让那些冰冷的逻辑推理多了几分人性的温度,或者说,是人性的复杂性。它不仅仅是在问“谁是凶手”,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会发生”。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套全集抱有些许观望的态度,毕竟“全集”往往意味着分量很重,担心后面几本会有些疲软。然而,《暗黑馆杀人事件》的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那种宿命般的诅咒和家族秘辛交织在一起,读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美感。作者在处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错综复杂的动机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控制力,所有的线索都像精密咬合的齿轮,最终汇聚到那个令人心寒的终点。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馆”这一特定场景的运用,每一个馆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历史背景,它们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舞台,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读这套书,就像是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探险,你不仅要解开眼前的谜团,还要去理解那些隐藏在人性幽暗角落里的恐惧与欲望。相比一些只注重诡计的推理小说,绫辻行者的叙事节奏和氛围渲染,更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一口气读完这套书的感受,更像是一次深入日本现代推理文坛的深度游学之旅。这些馆,对我来说,仿佛一个个被精心设计的思维陷阱。我特别喜欢《人偶馆杀人事件》中那种略带超现实的恐怖感,虽然是推理小说,但其中融入的都市传说和心理暗示,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毛骨悚然的快感。与一些注重社会派批判或硬汉风格的作品不同,绫辻行人更专注于纯粹的智力游戏,但这种游戏本身,却能折射出人性的多面和世界的复杂。这种纯粹的“解谜”体验,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要求你集中全部注意力,去捕捉那些最细微的矛盾点,读完后,有一种完成了高难度智力挑战的满足感,让人忍不住想推荐给所有热爱逻辑和谜团的朋友们。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外国文学爱好者,我平时涉猎的推理作品种类不少,但绫辻行者的“馆系列”在我心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这种系列作品能够保持稳定的高水准,实属难得。《水车馆杀人事件》那段关于建筑结构和机关设计的描写,简直是一场力与美的展示。我甚至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对照理解书中的描述,足见其设定的精巧程度。它的魅力不在于那种血腥暴力的冲击,而在于智力上的较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心照不宣的博弈。每一次主角提出一个假设,我都在心里迅速进行反驳和推演,那种思维上的高强度运转,让我觉得自己的脑子都变得灵敏了不少。它巧妙地将传统本格推理的严谨与现代读者对于故事性的需求结合起来,既有老派解谜的韵味,又不失新潮的叙事手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