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中华书局】 诗词格律 王力著 诗词格律 王力 中华书局《诗词格律》文学书籍 诗词格律入门

现货【中华书局】 诗词格律 王力著 诗词格律 王力 中华书局《诗词格律》文学书籍 诗词格律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力 著
图书标签:
  • 诗词格律
  • 王力
  • 中华书局
  • 文学
  • 入门
  • 诗词
  • 古典文学
  • 教材
  • 现货
  • 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神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6418
商品编码:2764936267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诗词常识名家谈
开本:32开
页数:245
字数:1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这本《诗词格律》所讲的诗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见。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话。《诗词格律》着重在讲格律,不是诗词选本,所以对于举例的诗词,不加注释。所引诗词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对于版本是经过选择的,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并避免烦琐,也不打算在每一个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说明了。

  这一本小书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的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

  关于诗,着重在谈律诗,因为从律诗兴起以后,诗才有了严密的格律。唐代以前的古诗是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还没有形成格律,所以不谈。至于唐代以后的古体诗,虽然表面上也是不受格律的限制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讲究,所以不能不谈,只不过可以少谈罢了。

  词和律诗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所以先讲诗,后讲词。有时候,诗和词结合起来讲述。



引言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
第二节 四声
第三节 平仄
第四节 对仗

第二章 诗律
第一节 诗的种类
(一)古体和近体
(二)五言和七言
第二节 律诗的韵
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二)七律的平仄
(三)粘对
(四)孤平的避忌
(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六)拗救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八)古风式的律诗
第四节 律诗的对仗
(一)对仗的种类
(二)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
(三)首联对仗
(四)尾联对仗
(五)少于两联的对仗
(六)长律的对仗
(七)对仗的讲究
第五节 绝句
(一)律绝
(二)古绝
第六节 古体诗
(一)古体诗的韵
(二)柏梁体
(三)换韵
(四)古体诗的平仄
(五)古体诗的对仗
(六)长短句(杂言诗)
(七)入律的古风

第三章 词律
第一节 词的种类
(一)词牌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第二节 词谱
第三节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一)词韵
(二)词的平仄
(三)词的对仗

第四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第一节 诗词的节奏
(一)诗词的一般节奏
(二)词的特殊节奏
第二节 诗词的语法特点
(一)不完全句
(二)语序的变换
(三)对仗上的语法问题
(四)炼句
结语
附录一 诗律馀论
附录二 诗韵举要
附录三 词谱举要



第二节 诗词的语法特点


  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不是完全一样的。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词既以律句为主,它的语法也和律诗差不多。这种语法上的自由,不但不妨碍读者的了解,而且有时候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艺术效果。

  关于诗词的语法特点,这里也不必详细讨论,只拣重要的几点谈一谈。

  (一)不完全句

  本来,散文中也有一些不完全的句子,但那是个别情况。在诗词中,不完全句则是经常出现的。诗词是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同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有四层意思:“晴川历历”是一个句子,“芳草萋萋”是一个句子,“汉阳树”与“鹦鹉洲”则不成为句子。但是。汉阳树和晴川的关系,芳草和鹦鹉洲的关系,却是表达出来了。因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更看得清楚了;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洲更加美丽了。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里也有四层意思:“云鬟湿”是一个句子形式,“玉臂寒”是一个句子形式,“香雾”和“清辉”则不成为句子形式。但是,香雾和云鬟的关系,清辉和玉臂的关系,却是很清楚了。杜甫怀念妻子,想象她在鄢州独自一个人观看中秋的明月,在乱离中怀念丈夫,深夜还不睡觉,云鬟为露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

  有时候,表面上好像有主语,有动词,有宾语,其实仍是不完全句。如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并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像挂上了铜钲。毛主席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月”并不是“叫”的宾语。西风、雁、霜晨月,这是三层意思,这三件事形成了浓重的气氛。长空雁叫,是在霜晨月的景况下叫的。

  有时候,副词不一定要像在散文中那样修饰动词。例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里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恰”字是副词,后面没有紧跟着动词。又如《菩萨蛮》(大柏地)里说:“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复”字是副词,也没有修饰动词。



《诗词格律》:穿越古今的音韵与意境之旅 本书并非仅仅一本关于诗词格律的工具书,它是一次深入中国古典诗歌灵魂的探索之旅。从上古的《诗经》到唐宋的巅峰,再到明清的流变,王力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拨开了层层迷雾,揭示了诗词格律背后所蕴含的东方智慧和审美情趣。翻开此书,你将不仅仅是学习规则,更是与一位学养渊博的长者对话,共同品味文字的韵律,感受诗词的魅力,领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 一、格律的溯源:从先秦的朴素到汉魏的奠基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漫长历史中,格律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自然的演变过程。本书将带领读者回到中国文学的源头,追溯诗歌形式的早期形态。《诗经》中的诗句,虽然尚未形成后世严格的格律,但已然显露出对声音和节奏的自觉运用。作者将细致分析《诗经》中赋、比、兴等手法的运用,以及其四言、五言等句式特点,揭示了这些早期诗歌形式如何为后来的格律诗奠定了朴素的基础。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汉魏时期。乐府诗的兴起,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其形式也更加多样。同时,模仿《诗经》和楚辞的创作,以及当时文人对音韵的初步探索,都在为格律的成熟积蓄力量。本书将深入探讨汉代乐府诗的叙事性和抒情性,以及曹操、曹植父子在诗歌创作上为格律化所做的贡献。我们会看到,在这一时期,声律、对仗等基本要素已经开始显现,为后世的五言、七言诗的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唐诗的辉煌:格律的集大成与艺术的巅峰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而唐诗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格律的成熟与完善。本书将以极大的篇幅,系统地梳理唐诗格律的发展脉络。我们将从近体诗的产生和定型讲起,详细阐述律诗和绝句的基本要求,包括平仄、对仗、粘对等核心概念。作者将通过对大量唐诗名篇的剖析,生动地展示格律如何在诗人手中转化为艺术的翅膀。 例如,在讲解“平仄”时,作者不会仅仅给出枯燥的规则,而是会引导读者去体会“平”的舒缓,“仄”的急促,以及它们组合起来所产生的音乐美。我们会看到,平仄的运用并非僵化刻板,而是与诗歌的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紧密相连。同样,“对仗”也并非简单的词性对应,而是意象的呼应、情感的映衬,甚至是哲思的碰撞。本书将通过对杜甫《登高》、李白《望庐山瀑布》等经典作品的细致解读,让我们深刻理解格律在唐诗艺术中的核心地位。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唐诗格律的演变,以及不同诗人之间在格律运用上的差异和创新。我们将看到,尽管格律已经相对成熟,但像李白这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人,依然能够以其独特的才情,在格律的框架内挥洒自如,甚至突破某些约定俗成的界限,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而像杜甫这样的“诗圣”,则将格律运用得炉火纯青,将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与严谨的格律形式完美结合。 三、宋词的婉约与豪放:格律的拓展与情感的释放 宋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在格律上既继承了诗歌的传统,又发展出了其独特的规律。《诗词格律》一书将带领我们进入宋词的世界,感受其词牌的丰富多样,以及长短句的灵动变化。本书将详细讲解词牌的起源、结构以及在填词时对平仄、押韵的要求。 我们将看到,宋词的格律虽然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但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感却更加强调。词牌的固定格式,如小令、中调、长调,为词人提供了不同的情感抒发空间。作者将通过对苏轼的豪放词、李清照的婉约词等代表作品的分析,展示格律如何在不同的风格流派中发挥作用。 例如,在讲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作者会引导读者体会其雄浑的语调、奔放的情感,以及长短句的错落有致所带来的磅礴气势。而在分析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们会感受到其细腻的情感、委婉的语调,以及反复咏叹所形成的凄美意境。本书将强调,宋词的格律并非束缚,而是为词人提供了更广阔的抒情舞台,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释放出无限的情感。 四、格律的再发展与古今对话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梳理历史,更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格律的内在逻辑,并将其运用到现代的文学创作中。作者将对明清时期的诗词创作进行简要回顾,并探讨格律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新特点。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格律对于现代诗歌创作的意义。在现代诗歌追求自由表达的浪潮中,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格律已经过时。然而,本书将通过其深刻的论述,展现格律所蕴含的东方美学精神,以及其对语言的提炼和对节奏的把握所能带来的艺术魅力。作者将鼓励读者,在理解格律的基础上,探索其与现代诗歌创作相结合的可能性,让古典的韵律在现代的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 五、结语:在格律中感受诗意,在诗意中体会格律 《诗词格律》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掌握诗词格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将带领我们走近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深处,感受文字的温度,体味音韵的美感,领略诗人的情怀。通过本书,读者将学会如何“听”懂诗歌,如何“品”出诗歌,如何真正地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作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敬畏。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格律知识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诗词格律的无穷魅力。无论你是诗词爱好者,还是文学研究者,亦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诗词艺术殿堂的大门,让你在格律的韵律中,发现诗意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中华书局的出品,品质自然没得说。封面采用了比较经典的米白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显得古朴又不失庄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略带一点纹理的纸张,阅读起来既不刺眼,又能很好地承托墨色,即便是长时间研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书脊的装订也十分牢固,一看就是能长久保存的佳作。我特别欣赏的是,在版式设计上,作者和出版社似乎下了不少功夫,无论是正文的排版,还是引用的例句的标注,都清晰明了,层次分明。尤其是那些需要对照音韵的段落,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照顾到了初学者对直观理解的需求。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接下来要进行的诗词格律学习充满了期待,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值得细细品味。翻阅的瞬间,就能感受到那种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非常对我的胃口。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从目录的编排上就能窥见一斑。它显然是为实操者准备的,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探讨。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具体体裁——律诗、绝句、词的格律讲解部分。通常,不同诗体的限制和要求各有侧重,很容易混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对比框架,让我能清楚地区分五言和七言律诗的细微差别,以及词牌中那些看似随机实则铁律的句式变化。如果书中对常见格式和禁忌点能有汇总表格或者清晰的对比图示,那就更完美了。我理解格律学习的难点在于“辨异”,即在基本规则下如何处理特例,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足够丰富的案例来支撑其论点,而不是仅仅给出规则的条文。只有通过大量的范例浸淫,才能真正将格律内化为一种“语感”,而不是机械的公式套用。这本书的结构似乎就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的,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开始动手尝试创作。

评分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主要是冲着王力先生在音韵学和诗词研究领域的泰山北斗地位去的。毕竟,要学习诗词格律这门“硬核”的学问,找权威的教材是第一位的,而王力先生的这部作品,在学界的影响力几乎是毋庸置疑的。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市面上零散的入门资料,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格律的整体框架和内在逻辑总是抓不住要领。这部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且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平仄和对仗的规则,而是深入到音韵变化的肌理之中,让你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读了几页导言,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治学态度是何等严谨,每一个论断都有据可查,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词范例进行佐证,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真正掌握格律而非死记硬背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我期待能通过这本书,彻底理清那些令人困惑的拗救、平仄相替的复杂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谱,下笔不乱。

评分

对于一个对古典诗词心怀敬畏,但又时常感到无从下手的爱好者来说,选择一本“友善”的入门书至关重要。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比较碎片化的,很难像学生时代那样一头扎进理论的海洋。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一点是,它在处理复杂理论时,展现出了一种难得清晰度。虽然理论基础深厚,但讲解的语言并不晦涩难懂,王力先生似乎有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能将那些看似玄奥的音韵规则,用相对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比如,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分明”的解释,书中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让抽象的口诀立刻变得生动起来。而且,教材中似乎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和作者个人的理解感悟,这使得学习过程不那么枯燥,而是变成了一场与古代文人对话的旅程。这种寓教于乐(尽管它本质上是学术著作)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让我即使在通勤的路上也能有所收获,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音韵符号劝退。

评分

从拿到书到现在,虽然只是粗略地翻阅了开篇和部分章节的标题,但心中涌起了一种踏实的感觉,这是一种对“权威”的信任。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关于诗词学习的APP、网络课程层出不穷,但它们往往为了追求速度和流量而牺牲了准确性和深度。而中华书局的这本《诗词格律》,代表了一种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它不是市面上那种“快速学会作诗”的速成指南,而是一部严谨的学术工具书和教科书的完美结合体。我相信,它所提供的知识体系是坚实可靠的基石,能够支撑起未来我对诗词学习的任何深入探索。我购买它,是抱着一种“一步到位,打好基础”的心态,希望未来在吟诗作对时,不再需要频繁查阅资料,而是能依靠这本书沉淀下来的扎实功底,自然而然地把握住音律的美感与规范。这是一种对经典知识的投资,其价值远超书籍本身的标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