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压敏胶黏剂:制备 配方 应用
定价:78.00元
作者:张玉龙,杨勇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22502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压敏胶黏剂主要用于制造压敏胶黏带、胶黏片和压敏标签等产品,使用十分方便,在需要处可*粘贴,且揭下后一般不影响被粘物表面,用途十分广泛。本书系统介绍了酸酯压敏胶黏剂、聚氨酯压敏胶黏剂、有机硅压敏胶黏剂、橡胶型压敏胶黏剂、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黏剂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压敏胶黏剂的配方设计、典型配方和制备实例,实用性、先进性和参考性强。
内容提要
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压敏胶黏剂及其胶黏带制品。重点讨论了酸酯压敏胶黏剂、聚氨酯压敏胶黏剂、有机硅压敏胶黏剂、橡胶型压敏胶黏剂、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黏剂和其他压敏胶黏剂的配方设计、典型配方和制备实例,是从事胶黏剂研究、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管理和教学等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章压敏胶黏剂概述1
**节简介1
一、基本概念1
二、分类1
三、主要品种与特点2
四、性能与用途3
第二节压敏胶黏剂性能的测试与表征技术4
一、压敏胶黏剂理化性能测试与表征技术4
二、压敏胶黏剂剥离强度的测试与表征技术6
三、压敏胶黏剂初粘性能的测试与表征技术9
四、压敏胶黏剂持粘性能的测试与表征技术11
第二章压敏胶黏带制品13
**节主要种类与特点13
一、包装用胶黏带13
二、文化、办公用胶黏带14
三、医疗用胶黏带14
四、电器绝缘用胶黏带15
五、涂装用胶黏带16
六、胶黏标签17
七、双面胶黏带17
八、特种胶黏带18
第二节压敏胶黏带制品的组成与结构设计20
一、简介20
二、压敏胶黏带的构成22
三、底涂剂27
四、背面处理和隔离剂30
第三节压敏胶黏带的制备技术36
一、压敏胶黏带制备过程36
二、涂布工艺技术特点36
三、涂布方法与设备38
四、压敏胶的干燥工艺42
五、压敏胶黏带的卷取和裁剪技术44
第三章酸酯压敏胶黏剂45
**节简介45
一、基本特点45
二、主要品种与特性45
三、酸酯压敏胶的单体47
四、酸酯的聚合方法48
五、酸酯压敏胶的配方设计与制备55
第二节溶液型酸酯压敏胶63
一、简介63
二、典型配方64
三、溶液型酸酯压敏胶配方与制备实例75
第三节乳液型酸酯压敏胶黏剂84
一、简介84
二、典型配方88
三、乳液型酸酯压敏胶配方与制备实例90
第四节UV固化型高性能酸酯压敏胶111
一、简介111
二、UV固化酸酯压敏胶配方与制备实例117
三、聚氨酯酸酯UV固化压敏胶配方与制备实例120
四、其他UV固化酸酯类压敏胶配方与制备实例126
第五节酸酯功能压敏胶黏剂128
一、阻燃型酸酯压敏胶黏剂128
二、导电酸酯压敏胶黏剂135
第四章聚氨酯压敏胶黏剂143
**节简介143
一、合成原理143
二、合成方法143
三、影响聚氨酯压敏胶黏剂性能的主要因素145
四、聚氨酯压敏胶黏剂的改性147
第二节聚氨酯压敏胶黏剂配方与制备149
一、聚氨酯压敏胶黏剂制备实例149
二、水性聚氨酯压敏胶黏剂150
三、乳液聚氨酯压敏胶黏剂151
四、聚氨酯/酸酯压敏胶黏剂152
第三节用于药物透皮吸收的聚氨酯压敏胶黏剂155
一、皮肤用聚氨酯压敏胶黏剂155
二、经皮给药的聚氨酯压敏胶黏剂156
第五章有机硅压敏胶黏剂160
**节简介160
一、基本概念与特点160
二、有机硅压敏胶黏剂的组成及其各组分作用161
三、有机硅压敏胶黏剂的配方分析164
四、有机硅压敏胶黏剂特点与性能164
第二节有机硅压敏胶黏剂配方与改性167
一、典型配方167
二、改善有机硅压敏胶黏剂性能的方法169
三、有机硅压敏胶黏带使用的相关材料171
第三节有机硅压敏胶黏剂制备实例172
一、过氧化物硫化型有机硅压敏胶黏剂的配制172
二、加成型有机硅压敏胶黏剂的配制174
三、高强度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压敏胶黏剂175
四、聚硅氧烷压敏胶黏剂176
五、有机硅压敏胶176
六、耐高低温有机硅压敏胶黏剂180
第六章橡胶型压敏胶黏剂182
**节简介182
一、基本概念与特点182
二、橡胶型压敏胶黏剂的组成及其各组分作用182
三、配方举例187
四、制备工艺188
五、性能和应用190
第二节天然橡胶压敏胶黏剂191
一、简介191
二、典型配方191
三、天然橡胶压敏胶黏剂制备实例198
第三节 丁苯橡胶压敏胶黏剂199
一、简介199
二、丁苯橡胶压敏胶黏剂类型和丁苯胶乳的生产方法200
三、典型配方204
第四节丁基橡胶压敏胶黏剂207
一、简介207
二、配方举例及制备207
第五节氯丁橡胶压敏胶黏剂208
一、简介208
二、水性氯丁橡胶208
三、主要品种与特点210
四、配料与配制211
五、典型配方212
六、制备实例213
第七章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黏剂216
**节简介216
一、主要品种与特点216
二、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黏剂组成与配方设计217
三、研究进展219
四、新型改性品种的研制222
第二节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黏剂典型配方223
一、SIS热熔压敏胶黏剂223
二、SBS/SEBS热熔压敏胶黏剂225
三、其他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黏剂229
第三节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黏剂配方与制备233
一、SBS压敏胶黏剂配方与制备233
二、SIS热熔压敏胶黏剂配方与制备242
三、SBS/SIS压敏胶黏剂配方与制备247
第八章其他压敏胶黏剂252
**节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共聚物压敏胶黏剂252
一、简介252
二、典型配方252
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压敏胶黏剂制备259
第二节聚乙烯基醚压敏胶黏剂262
一、简介262
二、原材料及其配合262
三、典型配方263
第三节降解聚酯与氟碳压敏胶黏剂264
一、可生物降解聚酯压敏胶黏剂264
二、氟碳压敏胶黏剂267
作者介绍
张玉龙,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塑料、橡胶、胶黏剂等研究及大量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文摘
序言
在“应用”方面,我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PSA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与电池技术相关的方面。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的飞速发展,高性能的PSA在电池组的组装、密封、热管理以及电芯之间的绝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书中是否会介绍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芯固定、隔热片粘贴、电池模块密封以及电池包外壳粘接的PSA?这些PSA需要具备哪些特殊的性能,例如良好的导热性、绝缘性、耐高温和低温性能,以及抵抗电解液侵蚀的能力? 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和设计适用于电池应用的PSA的指导。例如,在电池包密封方面,PSA是否需要具备优异的防水、防尘和耐候性能,以确保电池组的长期稳定运行?在热管理方面,是否需要使用导热PSA来帮助散发电池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电池的效率和寿命?此外,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在固态电池、软包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中PSA的应用前景?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更全面地认识PSA在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我想深入了解书中在“制备”方面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单体。比如,丙烯酸酯类PSA的制备,是否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自由基聚合来合成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核心单体?书中会否提及引发剂的选择、链转移剂的作用,以及如何控制聚合反应的速率和分子量分布?对于硅橡胶类PSA,其制备过程与丙烯酸酯类有何显著区别?是否涉及硅氧烷的缩合聚合,以及如何引入交联点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阐述这些基础的聚合反应机理,并辅以相关的实验数据和分析图表,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聚合物基材的制备工艺。 我还对书中关于“制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感兴趣。例如,聚合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副产物?如何有效地去除这些副产物以保证PSA的纯度和性能?在乳液聚合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对胶乳的稳定性以及最终PSA的性能有何影响?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率,降低能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绿色制备技术?我希望书中能够兼顾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可行性,为我提供扎实的PSA制备知识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压敏胶黏剂:制备、配方、应用》,让我对压敏胶黏剂(PSA)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我对胶黏剂的专业知识并不深厚,但我深知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从我们每天使用的创可贴、胶带,到更复杂的工业应用,PSA都扮演着关键角色。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书名清晰地指明了其核心内容——“制备”、“配方”和“应用”。这三个关键词暗示着这本书将从材料的根本源头,到如何巧妙地组合这些材料形成高性能的胶黏剂,再到这些胶黏剂如何在各种实际场景中发挥作用,进行全方位的解析。 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制备”的部分。究竟是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能够将基础的聚合物原料转化为具有如此神奇粘附能力的物质?书中是否会介绍不同聚合物基材(如丙烯酸酯、硅橡胶、聚氨酯等)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我会仔细研读关于聚合方式(如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等)的详细论述,以及在制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例如分子量控制、交联度调控、单体选择等。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罗列枯燥的化学方程式,而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示,解释这些化学原理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工艺的。比如,是否会提到连续流制备技术、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等不同方法的工艺细节和适用范围?我对那些能够影响PSA最终性能的关键工艺参数,例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引发剂浓度等,如何通过精确控制来达到期望的粘度、弹性、内聚强度和剥离强度,感到无比好奇。
评分关于“应用”的部分,这无疑是将抽象的化学理论与生动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关键。PSA的应用范围之广,令人惊叹。从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胶带、标签、不干胶贴纸,到医疗领域的医用胶带、伤口敷料,再到汽车、电子、建筑、包装等工业领域,PSA的身影无处不在。我希望书中能够对不同领域的PSA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深入剖析在特定应用中,PSA需要具备的关键性能要求。例如,用于电子产品组装的PSA,是否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热性或绝缘性?用于户外广告牌的PSA,是否需要具备极强的耐候性和抗紫外线能力?用于医疗器械的PSA,又是否需要满足严格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和低过敏性标准? 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展示PSA是如何克服技术难题,满足甚至超越行业标准的。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PSA是否被用于制造轻质、高强度的连接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PSA在电池组装、密封和隔热方面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非常想了解,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例如高温、低温、潮湿、腐蚀性介质等,PSA的配方和制备工艺需要做出哪些相应的调整。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新兴的应用领域,例如智能穿戴设备、柔性电子产品、生物传感器等,以及PSA在这些前沿科技中的潜在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的灵感,让我看到PSA在未来更多创新应用的可能性。
评分我对书中“应用”部分的期待,还包含了对不同PSA类型在特定领域表现的深入解析。例如,压敏性(tack)在即时粘接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配方设计来优化初粘力,让物体能够快速牢固地粘合。同时,我也明白,单纯的高初粘力可能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因此,对内聚强度(cohesion)的讨论也至关重要。内聚强度决定了胶层在高负载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尤其是在需要承受长期应力或高温环境的应用中。书中是否会举例说明,在某些高要求的工业粘接中,如何通过特定的交联技术或添加剂来显著提高PSA的内聚强度,使其能够替代传统的机械紧固件? 此外,我还会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剥离强度”(peel strength)的讨论。剥离强度是指将粘接在一起的两个表面分开时所需的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SA的粘附持久性和易移除性。不同应用对剥离强度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例如,易移除标签需要较低的剥离强度,以方便撕下而不留残胶;而某些永久性粘接应用则需要极高的剥离强度。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调整聚合物分子结构、增粘剂的类型和用量,以及其他工艺参数来精确控制PSA的剥离强度,使其能够满足从低剥离到高剥离的各种需求?我希望书中不仅能提供理论知识,更能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现PSA在各个行业中的实际应用魅力。
评分书中关于“配方”的内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知道,一个成功的PSA配方,绝不仅仅是将聚合物基材简单地混合在一起。它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艺术,需要巧妙地添加各种助剂,以优化其性能。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各种助剂的作用,例如增粘剂、交联剂、增塑剂、抗氧化剂、填料、溶剂或分散介质等等。增粘剂是如何通过改变聚合物链的运动能力来提高粘性的?交联剂又如何在聚合物网络中形成化学键,从而显著提升胶层的内聚强度和耐高温性?增塑剂又是如何通过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来改善胶层的柔韧性和初粘性?书中是否会提供不同应用场景下,针对特定性能需求(如高粘性、高内聚、耐候性、耐溶剂性、生物相容性等)的典型配方示例?我渴望学习如何通过调整不同组分的比例,来精细地调控PSA的剥离强度、剪切强度、压敏性(tack)、弹性和耐老化性能。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配方”部分对于不同聚合物体系的阐述。例如,丙烯酸酯类PSA的配方有哪些经典组合?而硅橡胶类PSA的配方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天然橡胶类PSA的配方又如何进行优化以应对现代工业的需求?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各种添加剂与聚合物基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最终PSA性能产生的协同效应或拮抗效应?我希望能够理解,为何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大量的增粘剂,而在另一些应用中则侧重于交联网络的构建。对于那些对PSA的长期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有要求的应用,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以及其他防护性添加剂的指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配方设计思路,让我能够举一反三,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自行开发出更优化的PSA配方。
评分在“配方”的部分,我对增粘剂的分类和选择尤为好奇。我知道,增粘剂是PSA配方中至关重要的组分,它们能够显著提升胶层的初粘性和粘附力。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增粘剂,例如松香树脂衍生物、石油树脂、萜烯树脂、聚氧化烯烃等?它们各自的化学结构、增粘机理、与聚合物基材的相容性以及对PSA性能的影响又有何不同?我希望能够理解,为何在某些高温应用中,选择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增粘剂更为合适;而在需要高初粘力的场合,则需要选择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增粘剂。 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如何通过选择和调整增粘剂的用量,来精确控制PSA的粘度、初粘力和剪切强度?例如,当需要一个易于涂布的PSA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增粘剂来降低其粘度?当需要一个能够快速建立高粘附力的PSA时,又该如何选择?此外,我还会关注书中关于增粘剂与其他助剂(如交联剂、抗氧化剂等)之间的协同效应或潜在的拮抗效应。是否会提供一些实际配方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巧妙地组合不同的增粘剂,以及与其他组分搭配,来获得满足特定性能需求的PSA?
评分关于“配方”,我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增粘剂和聚合物基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我知道,增粘剂与基材的相容性是决定PSA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两者相容性不好,可能会导致分层、脱粘等问题。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极性,或者选择特定类型的增粘剂,来改善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例如,对于极性较强的聚合物基材,是否需要选择极性相近的增粘剂? 我还会关注书中关于共聚或接枝改性等技术在PSA配方设计中的应用。是否可以通过共聚引入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单体,来提高PSA的粘附力或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或者通过接枝聚合物,来改善PSA的耐候性或耐化学性?此外,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智能响应型PSA的配方设计?例如,能够根据温度、湿度或pH值改变粘附性能的PSA。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配方理念和技术,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PSA配方的无限可能。
评分在“制备”方面,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对PSA微观结构的调控。我了解到,PSA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分子链的缠结程度、交联网络的密度和分布,以及填料或助剂在胶层中的分散状态密切相关。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表征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如何被用于分析PSA的微观形貌和内部结构?理解这些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联,对于优化PSA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是否会讨论如何通过改变聚合工艺参数,来控制聚合物链的规整度或无定形程度,从而影响PS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弹性?在引入交联剂时,如何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的程度和均匀性,来获得具有理想力学性能的PSA?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纳米技术在PSA制备中的应用,例如引入纳米填料以增强PSA的力学性能或导电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PSA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的深入分析,从而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控制PSA的性能。
评分关于“应用”的部分,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PSA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医疗用PSA的要求极为苛刻,不仅需要具备优良的粘附性能,还必须满足生物相容性、无菌性、低致敏性,并且在长时间接触皮肤时不能引起刺激或损伤。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用于制造创可贴、医用胶带、伤口敷料、药物透皮贴剂等的PSA配方?这些配方在聚合物基材、增粘剂、交联剂等方面与工业用PSA有何不同? 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为何某些特定的丙烯酸酯或硅橡胶被广泛用于医疗PSA,以及如何通过精细的配方设计,实现优异的皮肤附着力,同时又保证易于无痛移除。关于生物相容性,书中是否会提及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例如,对于药物透皮贴剂,PSA的渗透性是否会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对于伤口敷料,PSA是否需要具备透气性,以促进伤口愈合?我渴望了解,在医疗应用中,PSA的研发是如何将化学性能、生物学特性和用户体验完美结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