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9
正版现货 阅读日本(增订版)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是陈平原自上世纪9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版 次:1
页 数:287
字 数:178000
印刷时间:2017年02月01日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57822
所属分类:
图书>文化>世界各国文化>东方文化
内容简介
《阅读日本》是陈平原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走访日本的观察和记录,用作者的话说,这册谈论日本的小书,既非学术著作,也不是旅游指南,只是个好奇的读书人“行万里路”时的随笔札记。他抱持对“爱国的自大”的警惕,希望日渐富裕的中国人,自信之余,也需自省,方才能做到“不卑不亢”。这本旅行笔记,正可谓做到了这点。此次增订,对两辑文章全部更新,更有“新鲜出炉”的四国之行。作者“越来越怀念那种个体的、可辨认的、有温度且有感情的学术交流,以及那种剑及履及的低调的学术合作与教诲”,也借此“向多年前启迪过我的日本文化或帮助过我的日本学者致意”。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二、三、五、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大学何为》《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等著作三十余种。
目 录
增订版序
初版序(夏晓虹)
辑 东游小记
窗外的风景
东京的古寺
木屐
“初诣”
烟雨佛寺
踏雪访梅
新年音乐会
东京之“行”
伊豆行
辑二 阅读日本
扪碑记
招魂
汤岛梅花
神舆竞演
历史文化散步
从东京到江户
文学碑
西乡铜像
开国纪念
“教育”
“厕所文化”
辑三 东京读书记
小引
文库文化
教养新书
讲座学术
神田书肆街
丸山“福泽”
大学百年
日本论名著
东洋学系谱
作为“乐谱”的丸山真男
辑四 结缘小集
今夜料睹月华明
书卷多情似故人
春花秋月杜鹃夏
共同研究是否可能
附录:共同研究的基础(中岛碧)
丸尾教授的“年头诗”
附录二:年头诗(丸尾常喜)
次会议和本新书——追怀丸山昇先生
附录三: 与鲁迅进行精神对话——答《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燕山柳色太凄迷——读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
从鲁迅出发
“失败的英雄”
辑五 四国行
城市与大学
古迹与名胜
文学碑与纪念馆
阿波舞与巡礼路
初版后记
前 言
东京的古寺
对于考古学家来说,东京没有“古寺”。东京的寺庙本来不少,可经历江户时代的三大火事,再加上本世纪的关东大地震和美军大轰炸,难得见百年以上的建筑。即便不计较多次的翻修与迁移,江户开府至今不到四百年,东京的寺庙能“古”到哪里去(《浅草寺史略年表》溯源到七世纪中叶,可屡建屡烧,目前的本堂是1958年落成的)?难怪许多到过京都、奈良的游客,对东京的寺庙不屑顾。半个多世纪前和 哲郎记录游览奈良附近古寺印象的《古寺巡礼》,至今仍是不可多得的名著;淡交社正在印行的大型系列图录《古寺巡礼》,也以京都、奈良两地为主。手中有册角川书店编的《图录日本美术》,收录并简介被定为国宝或重要文化财的雕刻、绘画、工艺、建筑,是我游览古寺或博物馆时必带的“指南”;其中十六世纪以前部分基本与东京无缘。
谈论考古和艺术,“时间”具有绝对的价值。千多年前的佛像,不管多么粗糙,只要能流传至今,便有惊心动魄的魅力。“文物”之所以显得“古雅”,小半赖人力,大靠半天工。不必“嗜古之士”,般人都会对此类能引发思古之悠情的“文物”感兴趣。在这点上,东京是贫乏的──博物馆自然除外。对于曾经在长安城根拣过秦砖汉瓦、或者在西域路上遭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中国人来说,这种感觉尤其突出。
但如果换个角度,不从“考古”而从“历史”、不从“艺术”而从“人情”来品读,东京其实不乏值得游的“古寺”。叹息东京“古寺不古”者,大概忘了历史时间的相对性。倘若东京的古寺能帮助我进入历史,阅读我所希望了解的江户文化,那又何必过分计较其年龄?今日的东京,到处是高楼大厦,想追寻江户时代的面影,还真的只能借助这些不太古老的寺庙。“江户东京博物馆”固然让我动心,也给了我许多有关“江户”的知识;可我更愿意在香烟缭绕的寺庙边,抚摸长满青苔的石碑,似乎只有那样才能真正感觉到“历史”的存在。
当初不大满足于“博物馆文化”,主要是考虑到其中凝聚了太多的专家的理性思考,切都解释得清清楚楚,限制了自家想象力的发挥。野外作业有惊险,有失败,也有意料不到的“发现”──在专家或许不算什么,在我却可以陶醉好几天。精鹜八极,神游四海,尚友古人……觉醒来,眼前依然是东京的高楼大厦。既不感伤,也无惊喜,对自己笑笑,上图书馆去也。
很快地我就明白这里的陷阱:东京的“野外”其实点也不“野”,我的作业对象并非“原初状态”。寺是重建的,墓是重修的,碑也有不少是重刻的。除了地震和战争的破坏,还有重建时整理者有意无意的“歪曲”。常会诧异江户人为何不讲礼节乱搁石碑,事后想想,可笑的其实不是整理者,而是我之“信以为真”──呈现在我面前的并非“真正的历史”。明白了这点,“古寺巡礼”时便有了双重的考据任务:既考古人,也考今人对古人的理解。带上册“江户古地图”(此类图书甚多),还有安藤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在东京街头散步,不时会有莫名其妙的叹息或微笑。
相对于观赏文物时的“焚香顶礼”,摩挲路边饱经沧桑的石灯笼或者街角略为残缺的地藏菩萨,心情轻松自由多了。没那么多谦恭,也没那么多虔诚,用种通达而又略带感伤的眼光来看待古人和今人,思维自然活跃些。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古今对话中,“艺术美”逐渐为“人情美”所取代。所谓“线条”、“结构”、“韵律”等的思虑,实在抵挡不住佛家的“大慈悲”──起码在东京的寺庙里是如此。比如,位于目黑的大圆寺里,有尊很不起眼的道祖神像,在墙角的大树底下“乘凉”。此乃中国的行路神,在日本则专管儿童和爱情,故刻成男女合体“勾肩搭背”的浮雕。我不知道这对矮敦敦、胖乎乎、笑嘻嘻的小儿女组成的道祖神是否真有法力,瞬间竟把我“镇住了”。无暇借问作者是谁,也不想考据创作年代,只是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充满稚气的神像里,蕴含着对世俗人生的热爱、以及周作人所再三赞叹的日本之“人情美”。
东京寺庙之所以让我流连忘返,很大程度正是这种充溢其间的“人情”。不管是大名鼎鼎的浅草寺、增上寺,还是我居住的白金台附近的若干“无名”小寺,都是有信徒、有香火、有佛事、因而有生命的“活寺”。我很看重这点,这正是收藏丰富的博物馆所不具备的。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佛事,也见识了真真假假的信徒,自认对日本人有了进步的了解。这大概是我逛寺庙的大收获吧?
(初刊《中华散文》1995年1期)
正版现货 阅读日本(增订版)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是陈平原自上世纪9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