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作为女儿、医生、爱国的新加坡人的心路历程 李玮玲 著 人物传记正版畅销书藉

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作为女儿、医生、爱国的新加坡人的心路历程 李玮玲 著 人物传记正版畅销书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加坡] 李玮玲 著,叶宽红 编,陆彩霞 译
图书标签:
  • 客家女性
  • 新加坡
  • 人物传记
  • 医生
  • 爱国
  • 心路历程
  • 李玮玲
  • 自传
  • 社会文化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读好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75873
商品编码:285094946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

具体描述


目录

关于此书

第一部:自我

个人

大熊猫的女儿 1

拥有堂吉诃德的傻劲 6

让人受不了的精英主义 9

“卧薪尝胆” 13

一个遵循佛法的无神论者 17

友情与孤独 21

外在美与内在美 25

我是运动狂 29

我为什么选择单身 33

家庭

欧思礼路的简朴生活 37

温馨而快乐的生日 40

举家出游 44

父母的爱情故事 48

心疼母亲所受的苦 52

当逻辑在爱面前崩溃 56

我的娘惹祖母 60

关于显龙的家书 64

学业和工作

父母从未给我压力 69

虎妈式教育 73

我心目中好的补习老师 77

所谓医者仁心 81

医疗体系助长的歪风陋习 85

“人类伟大的医院”没能教会我的事 89

医生不该走昂贵的捷径 93

与父亲同行

与父亲同行 97

新加坡人到中国 101

蓦然想起沦陷岁月 105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古老国度 108

华府寄简 111

第二部:国家

领导力

建国功臣 116

钱所买不到的 120

无名英雄 124

愿Y世代在逆境中成长 128

莱佛士生为何给人这般印象? 132

无私奉献——我的故友巴拉吉 136

与众不同并非选择 141

国家认同感

我为什么要留在新加坡 144

国庆日庆典 148

为什么怀念北京和伦敦? 152

不是中国人,也不是西化的华人 156

先是新加坡人,后是华人 160

种族与文化

Y世代和新自恋主义 164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取名偏好 168

勿落入过度政治正确的陷阱 172

真正抛开种族偏见 176

事业

选一条更有人情味的艰难道路 180

令人费解的判决 184

有尊严地离去 186

谁来关心看护者? 188

医疗护理不是商品 192

加强管制医生的贪婪行为 196

美颜与医学丑陋的一面 199

我为何反对举办奥运会 203

性别歧视与新航空姐 207

教育

要有优质非精英式学前教育 211

改进小六会考制度 215

毫不奏效的双语政策 219

别执意让孩子补习 223

把品格教育做好 226

外事

新加坡需要外来人才 230

吸引人才的错误方式 234

来自沙巴的卡达山清洁工 239

善良的新西兰人 243

澳大利亚人比从前开明 247

迈克菲助我躲过牢狱之灾 250

自由的另一面 254

后记

怀念母亲…… 258

怀念父亲…… 262

新加坡人的关怀感动了我 267

为全国各界的悲痛而感动 271

延续父亲的精神 276

到托格汉诺克瀑布公园散心 280

在这特别的日子说声谢谢 284

没有爸爸的国庆日庆典 288

鸣谢 293

词汇表 294

索引 298

内容简介

《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为新加坡已故著名政治家李光耀的女儿李玮玲的回忆录。李玮玲在过去十多年间一直为新加坡《海峡时报》和《星期日时报》的专栏撰稿,本书从其约180篇专栏文章中选取75篇,设“自我”与“国家”两大部分,分“个人”“家庭”“学业和工作”“与父亲同行”“领导力”“国家认同感”“种族与文化”“事业”“教育”“外事”十章,组成回忆录,副题“作为女儿、医生、爱国的新加坡人的心路历程”,讲述自己作为客家女子、作为李光耀的女儿、显赫政治家族中一员的成长过程,自己与父母、兄弟的相处,也讲述她作为脑神经科医生、教授,对事业的投入,对国家医疗体系、公共卫生政策、学前儿童教育的思考,更有她作为爱国的新加坡人,对一切关乎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事务的思虑,如国庆日庆典、教育的精英主义、职场的歧视行为等等。

 

女儿

“你母亲和我或许出于私心,乐意看到你不嫁人,继续留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终老。但你会感到孤独。”

——李光耀对自己的女儿的忠告

“我知道你会更想看到我结婚生子,但我没有遗憾。能在你和妈妈的晚年照顾你们,我没有遗憾。”

——李玮玲

 

医生

“我行医已有三十年。在这段时间里,医学技术已取得巨大的进步与突破,但医者的价值观却似乎大不如前。医生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了解病人感受的疼痛与苦楚,我们就会尽力帮助他们,并把他们的福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爱国的新加坡人

“我选择以新加坡为家,因为新加坡是我效忠的国家。我们要勇于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不要盲目跟随殖民地统治者或祖先家乡的脚步。

我是一个新加坡华人,先是新加坡人,后是华人。”

 

作者简介

李玮玲Lee Wei Ling(1955- )

出生于新加坡,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之女。

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和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接受小儿神经科培训,2004至2014年间担任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院长,目前是该医学院的小儿神经科高级顾问医生。


《狮城风华:一位客家女子的人生轨迹与家国情怀》 这是一部关于生命、成长与时代交织的感人篇章。它描绘了一位客家女性,在新加坡这片多元文化交融的土地上,如何从一个女儿家的身份,蜕变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最终升华为一位深怀爱国情怀的新加坡公民,其内心世界丰富而深刻的转变历程。这不仅仅是一位女性的个人故事,更是新加坡社会发展变迁中,无数普通人奋斗与奉献的缩影。 故事的开端,我们将跟随主人公,回到那个对许多人而言,既熟悉又带着一丝陌生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新加坡尚在积极建设之中,社会经济格局初具雏形,而她的童年,便是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展开。作为客家人的后裔,她身上自然流淌着客家勤劳、坚韧、注重家庭的血液。童年的记忆,定然是那温暖的家族聚会,长辈们的叮咛教诲,以及在那个年代特有的生活方式中,对世界最初的认知。客家文化,以其独特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种子,塑造了她朴实而又坚韧的品格。她的家庭,可能是新一代移民,也可能是已经在新加坡扎根多年的客家社群中的一员,无论如何,家庭的支持和影响,必定是她人生道路上最初的基石。 随着年龄的增长,主人公的视野逐渐开阔。她开始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命和医学产生了好奇。选择成为一名医生,这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在那个时期,医疗资源可能相对有限,医生肩负着守护生命健康的重任。她投身医学领域,不仅是出于对科学的追求,更是因为内心深处那份救死扶伤的渴望。医学院的学习,必然是严谨而充满挑战的。她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掌握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医者仁心。那些无数个深夜挑灯夜读的场景,在手术台上的专注与冷静,以及面对病患时的耐心与关怀,都将成为她成长道路上闪闪发光的印记。 成为一名医生,意味着她将直接面对生老病死,体验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每一次成功的抢救,每一次病患康复后的笑容,都将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也是她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她可能经历过医疗体系的改革,也可能遇到过职业生涯中的瓶颈和挑战,但她始终坚守着医生的誓言,将病人的健康放在首位。这份对职业的敬畏与执着,是她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 然而,主人公的人生并非仅仅局限于职业领域。作为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公民,她对新加坡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发深厚。从最初作为一名新移民的观察者,到后来融入新加坡社会的建设者,她的身份认同也在不断深化。她可能亲历了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各个阶段,见证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也感受到了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她的爱国情怀,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这里人民的关怀,以及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实际行动中。 这种爱国情怀,可能体现在她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可能体现在她对新加坡历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可能体现在她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以及在国家面临挑战时,所展现出的责任感与担当。她或许也曾经历过社会变革的阵痛,但她始终相信新加坡未来的光明前景,并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狮城风华》不仅仅是记录一个女性的个人经历,它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新加坡社会发展的轨迹。主人公的故事,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与奋斗,也展现了新加坡独特的包容与活力。她作为一名客家女子,在新加坡这片沃土上,汲取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又融入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精髓,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追求。 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真实性与人情味。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丰富的情感世界。她可能会有作为女儿的孝顺,作为女性的细腻,作为医生的专业,以及作为公民的责任。她的内心独白,将带领读者一同感受她的喜怒哀乐,她的困惑与坚持,她的成长与蜕变。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都将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书中可能还会涉及主人公在家庭、事业、社会责任之间如何平衡的故事。她或许也曾面对过艰难的选择,但最终都以其坚韧的意志和智慧,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对人生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狮城风华》也可能折射出新加坡社会对于女性角色认知的变迁。主人公从传统的女儿家身份,一步步走向独立自主,并在社会各个领域展现出女性的力量与价值。她的故事,是对所有追求自我价值、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女性的一种致敬。 总而言之,《狮城风华:一位客家女子的人生轨迹与家国情怀》是一部充满力量与温情的作品。它以一位普通客家女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不普通的人生故事。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读者将深入了解新加坡的社会变迁,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与力量。这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找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励志篇章。它适合所有渴望了解新加坡社会、关注女性成长、感悟人生真谛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化冲击和身份认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研究样本。作者不仅记录了个人在跨越地域文化界限时所经历的困惑与适应,更深刻地探讨了“家园”的本质。她笔下的“家”,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地理坐标,而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定义的概念,是记忆、责任和期许的集合体。这种对身份多重性的坦诚剖析,尤其能引起那些身处全球化背景下的读者的强烈共鸣。她似乎毫不畏惧地撕开那些关于“归属感”的温情面纱,直面那种“两边都不是”的漂浮感,并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立足点——那份立足点并非建立在遗忘过去之上,而是建立在勇敢地拥抱所有过往经验之上。这种内心的整合过程,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哲学深度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魅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生命中的每一个细微瞬间都打磨得熠熠生辉。我尤其欣赏她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那种在娓娓道来中,不动声色地将复杂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的情感纠葛编织在一起的能力。读着读着,我仿佛被拽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那种身处变迁洪流中的无力感和个体奋力求存的坚韧,都清晰可辨。她对细节的捕捉极其敏锐,无论是对故乡山峦的描摹,还是对异乡都市脉搏的感知,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精准的观察。这种对“在路上”状态的深刻体悟,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回忆录所能达到的深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漂泊者在寻找“根”与“立足之地”时所经历的心路挣扎与最终的和解。整本书读下来,留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仿佛自己也跟随主人公一同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意义非凡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精妙,它没有采用那种线性、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反而像是一张由无数光影交织而成的网。作者巧妙地利用不同人生阶段的片段进行跳跃和穿插,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可读性。每一次时间的跳跃,都伴随着心境的微妙转变,读者需要在不同的时空碎片中自己去拼凑出完整的意义。这种阅读体验是主动的、充满探索欲的,而非被动的接受信息。此外,她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文字时而如清泉般涓涓细流,温润人心;时而又如同利剑般直指核心,毫不留情。这种风格上的巨大跨度,完美地契合了人物在不同身份切换时所面临的内在冲突与外在压力,让人不得不为作者文字驾驭能力喝彩。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苛刻的自省精神。作者的笔触冷静而客观,即便是回顾那些可能令人感到难堪或遗憾的时刻,她也保持着一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确度去解剖自己的动机和选择。这种不回避、不粉饰的勇气,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重量感和真实性。它不是那种一味歌颂成功的励志文本,而是一部关于如何在重压之下保持清醒、如何与自己的局限性共存的诚实记录。每一次重大的抉择背后,都隐藏着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权衡和取舍,这些细微的心理斗争被她捕捉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钦佩其成就的同时,更能理解其背后的艰辛付出与挣扎,从而建立起一种更深层次的共情连接。

评分

抛开内容和主题不谈,单就其叙事节奏的掌控力而言,这本书也是一本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作者深知何时该加速,何时该放慢脚步,以便让情感在高潮处充分酝酿。例如,在描述关键的转折点时,她的笔触会变得异常凝练,寥寥数语便能营造出山雨欲来的紧张氛围;而在描绘那些宁静的、内省的时刻,文字则会变得舒展而悠长,充满画面感。这种对节奏的精准控制,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张弛有度,丝毫不会让人感到疲沓或拖沓。它成功地将个人史诗的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琐碎的细腻描摹完美地结合起来,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阅读体验,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久久不能平复心中的波澜,回味无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