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上下)
定价:298.00元
作者:杨斌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8022799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2.02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套装上下册)》的特点一是“全”。《汇编》收录了我国目前已正式批准颁布的干混砂浆产品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引用的相关原材料、试验方法与应用技术规范(规程)。二是性。《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套装上下册)》的主编人员参与了其中相当部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对标准的制定、修订过程和依据有充分的了解,所工作的单位均是从事建筑材料科研、标准制定、修订、质量检验的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质检机构。三是实用性。使用方便,生产与使用干混砂浆,检验产品质量不再需要寻找相关标准,一册在手,内容全有。
目录
(上册)
部分 干混砂浆产品标准
一、墙体砌筑与饰面砂浆
GB/T 9779-2005 复层建筑涂料
GB/T 25181-2010 预拌砂浆
JC/T 517-2004 粉刷石膏
JC 860-2008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混凝土砖砌筑砂浆
JC 861-2008 混凝土砌块(砖)砌体用灌孔混凝土
JC 890-2001 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
JC/T 1024-2007 墙体饰面砂浆
JC/T 1025-2007 粘结石膏
JG/T 157-2009 建筑外墙用腻子
JG/T 291-2011 建筑用砌筑和抹灰干混砂浆
JG/T 298-2010 建筑室内用腻子
二、地面与地面自流平砂浆
JC/T 906-2002 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
JC/T 985-2005 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JC/T 1015-2006 环氧树脂地面涂层材料
JC/T 1023-2007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
三、粘结与修补类砂浆
JC/T 547-2005 陶瓷墙地砖胶粘剂
JC/T 907-2002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JC/T 986-2005 水泥基灌浆材料
JC/T 1004-2006 陶瓷墙地砖填缝剂
四、外墙外保温用砂浆
GB/T 17371-2008 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
GB/T 20473-2006 建筑保温砂浆
GB/T 26000-2010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
JC/T 992-2006 墙体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胶粘剂
JC/T 993-2006 外墙外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抹面胶浆
JG 149-2003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JG 158-2004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JG/T 229-2007 外墙外保温柔性耐水腻子
五、防水砂浆
GB 18445-2001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GB 23440-2009 无机防水堵漏材料
GB/T 23445-2009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JC/T 984-2011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JC/T 2090-2011 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
第二部分 相关的原材料与试验材料标准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2015-2005 白色硅酸盐水泥
GB/T 4100-2006 陶瓷砖
GB/T 14684-2011 建设用砂
GB/T 1804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JC 209-92 膨胀珍珠岩
JC/T 412.1-2006 纤维水泥平板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JC/T 412.2-2006 纤维水泥平板第2部分:温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JC/T 479-92 建筑生石灰
JC/T 480-92 建筑生石灰粉
JC/T 481-92 建筑消石灰粉
JC/T 841-2007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
JC/T 958-2005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跳桌)
JC/T 1042-2007 膨胀玻化微珠
JG/T 164-2004 砌筑砂浆增塑剂
JGJ 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下册)
第三部分 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
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725-2007/IS03251:2003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28-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 1748-79 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
GB/T 1766-2008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768-2006/IS07784-2:1997 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
GB/T 1865-2009/IS011341:2004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CB/T 2411-2008/IS0868:2003 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GB/T 2419-2005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 2793-1995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
第四部分 其他相关标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建筑材料的科学原理和工程应用抱有极大的兴趣,而干混砂浆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这套《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上下)》的出现,可以说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绝佳机会。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砂浆的防火性能”的章节所吸引。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各种试验方法来评估砂浆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例如不燃性试验、燃烧热值测定等。书中还深入分析了影响砂浆防火性能的因素,如无机结合料的种类、骨料的性质以及阻燃剂的使用。它不仅解释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砂浆的燃烧行为,还提出了提高砂浆防火性能的有效途径。另外,我对于书中关于“砂浆的早期强度增长机理”的论述也十分感兴趣。它详细解释了水泥水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反应过程,以及早期强度的形成机制。书中还探讨了各种外加剂,如早强剂、减水剂等,对早期强度增长的影响,并给出了在实际施工中如何通过调整配合比和养护条件来优化早期强度发展的方法。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深入的科学分析,揭示了砂浆性能背后的奥秘,使我对干混砂浆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套《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上下)》的时候,我原本的期待是它能够提供一些基础的、可供参考的规范性文件。但实际阅读之后,我的感受远不止于此。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标准,而是将这些标准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类,并且在试验方法的阐述上,做到了极高的细致程度。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砂浆“和易性”的评价部分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概念,而是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试排法”、“流淌度”等多种具体方法来量化和评估砂浆的和易性,并且对于不同方法所测得的数据如何解读,如何与实际施工要求相结合,都有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控制砂浆施工质量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书中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各种环境条件对砂浆性能的影响,例如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养护如何影响砂浆的早期强度和后期耐久性。它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数据来展示这些影响规律,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我记得里面有一段关于砂浆抗裂性能的论述,分析了温度变化、基层变形等因素如何诱发开裂,并且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抗裂构造措施和砂浆配方建议。这些内容,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如此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砂浆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试验方法,比如水泥的细度、含水量,砂的粒径分布、含泥量等,这些都是保证砂浆最终性能的基础。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提供最可靠的指导和最详细的操作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是被它“标准汇编”这几个字吸引的,想着这么厚的一套书,肯定能把市面上关于干混砂浆的各种标准都收罗进去,方便我日后查阅。拿到书后,我才发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标准条文,而是对这些标准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解读和延伸。我特别喜欢它在“砂浆粘结强度”试验方法部分的处理。它不仅仅给出了粘结强度的测试方法,还详细分析了影响粘结强度的各种因素,例如基层表面的处理、砂浆的涂抹厚度、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甚至还提到了不同类型粘结剂对砂浆粘结性能的影响。书中还列举了几个实际工程中由于粘结不当而导致的案例,并分析了原因,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程中工作的人来说,非常有警示意义。另外,它对“砂浆收缩性”的论述也相当精彩。它详细讲解了干缩、塑性收缩等不同类型的收缩,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材料配比、改善养护条件来减小砂浆的收缩率,从而有效预防开裂。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针对不同收缩性能要求的砂浆配方参考,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根据工程要求来选择和设计砂浆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就像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在你遇到问题时,总能提供最权威、最详细的解答。
评分我对建筑材料的世界一直充满好奇,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提升建筑品质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材料。这套《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上下)》的出现,为我打开了一个了解干混砂浆世界的窗口。我被书中关于“砂浆的粘接性能”的章节深深吸引。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的砂浆粘接强度试验方法,如拉拔试验、剪切试验等,更深入地探讨了影响砂浆粘接性能的多种因素,包括基层表面的洁净度、砂浆的渗透性、以及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书中还给出了优化砂浆配方以提高粘接强度的建议,并分析了不同种类砂浆在粘接性能上的差异。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砂浆的施工性”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它不仅解释了砂浆施工性的概念,如保水性、粘聚性、可操作性等,还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调整砂浆的配合比、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以及控制施工工艺来改善砂浆的施工性能。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在实际施工中如何评估和控制砂浆施工性的实用技巧,这对于我这种对工程实际应用方面很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本书的结构清晰,内容详实,论述严谨,让我对干混砂浆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也为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上下)》,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我本来对干混砂浆的研究处于一个比较零散的状态,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砂浆抗渗性”的章节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介绍了标准化的抗渗试验方法,更深入地分析了影响砂浆抗渗性能的各种因素,例如砂浆的密实度、砂浆中孔隙的连通性、以及外加剂(如防水剂)的作用机理。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砂浆配合比、改进施工工艺来提高砂浆的抗渗性能,并给出了不同等级抗渗要求的砂浆配比参考。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关于“砂浆流动性”的详细介绍,它不仅解释了流动性对砂浆和易性的重要性,还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不同的仪器(如流槽法、圆盘法)来测定流动性,并且给出了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根据流动性来判断砂浆质量的经验。此外,这本书还非常全面地覆盖了各种砂浆的类型,比如保温砂浆、自流平等,并针对每种砂浆都详细介绍了其特殊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在不同工程项目中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砂浆的人来说,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各种砂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和全面的理论基础,也为我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作为一名对建筑材料颇感兴趣的读者,这套《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上下)》无疑是近期让我眼前一亮的一部作品。我并非直接从事干混砂浆的生产或应用,但我一直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版,恰好满足了我深入了解干混砂浆的愿望。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砂浆热工性能”的章节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了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更是深入地探讨了影响砂浆导热系数的各种因素,例如骨料的种类和级配、砂浆的孔隙率、以及含水率等。书中通过大量的图表展示了不同因素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优化砂浆配比以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的建议。这对于我理解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理念非常有帮助。此外,我对于书中关于“砂浆早期强度发展规律”的论述也印象深刻。它不仅详细介绍了早期强度测试的方法,还深入分析了水泥的水化过程、外加剂的作用机理,以及温度对早期强度发展的影响。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在施工现场快速评估砂浆早期强度的实用技巧,这对于我这种对施工技术同样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启发性。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并且在科学原理的讲解上,做到了深入浅出,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精妙之处。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得好好说说。当初买它,其实是冲着“标准汇编”这几个字去的,想着能把市面上关于干混砂浆的各种标准都集中在一起,省得我东奔西跑去查阅,而且加上“上下”两册,感觉内容量肯定十足,足够我深入研究一番。拿到手后,沉甸甸的两大本,触感也挺扎实,封面设计虽然朴素,但那种专业感扑面而来。翻开目录,嗯,果然是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层层递进,结构清晰。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砂浆性能检测的部分,比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粘结强度、耐久性等等,每一个条目下面都有详细的试验方法描述,图文并茂,甚至连一些关键的仪器设备型号和操作细节都有提及。这点我非常欣赏,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细节的偏差就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例如,在讲到抗压强度试验时,它不仅给出了试块的尺寸、养护条件,还细致地说明了加载速率、读数方法,甚至还给出了几个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建议。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对各种砂浆的适用范围、配制要求也做了详尽的阐述,比如不同用途的砂浆(保温砂浆、抹灰砂浆、砌筑砂浆等)在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上的差异。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面对实际工程问题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对不同类型的干混砂浆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不再是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而且,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非常高,术语准确,表达流畅,读起来不会感到生涩。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达到了我预期的非常高的水平,可以说是为我解决了不少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评分坦白讲,我当初买这套书,主要是因为工作的需要,需要查阅一些关于干混砂浆的最新标准和试验方法。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我大概是在一个行业论坛上看到的,说它汇集了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标准,我当时就觉得这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拿到书后,我首先翻阅了目录,发现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基础的材料分类、性能指标,到各种应用场景下的砂浆配制,再到详细的试验流程和数据分析,几乎无所不包。我特别关注了它关于“砂浆耐久性”部分的阐述。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吸水率试验、碱集料反应试验等多种方法来评估砂浆的长期使用性能。而且,它不仅仅是列出了试验步骤,还深入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耐久性的影响,例如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骨料的性质、养护条件等等。它还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砂浆的耐久性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并给出了一些延长砂浆使用寿命的建议。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砂浆早期强度”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影响早期强度发展的因素,比如水泥的早期活性、早强剂的使用、以及早期水化热的控制。并且,它还给出了如何在施工现场快速检测早期强度的可行方法,这对于赶工期或者需要快速通行的工程项目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既有宏观的体系构建,也有微观的细节指导,非常适合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评分初次翻阅这套《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上下)》,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希望能从中汲取关于干混砂浆的最新知识和实践经验。拿到书后,它的专业性和详实性立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砂浆的抗裂性能”的章节。它不仅仅列出了几种常用的抗裂试验方法,如干湿循环试验、温度应力试验等,更深入地剖析了砂浆开裂的各种原因,包括材料自身的收缩、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以及基层变形等。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砂浆的配合比、掺加纤维增强材料、以及改善施工和养护工艺来提高砂浆的抗裂性能。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砂浆的抗碳化性能”的论述。它详细说明了混凝土碳化现象的发生机理,以及砂浆的抗碳化性能对于保护钢筋、延长结构寿命的重要性。书中还介绍了如何通过提高砂浆的密实度、降低其孔隙率以及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来增强砂浆的抗碳化能力,并且给出了检测砂浆抗碳化能力的实用方法。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将科学原理、试验方法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干混砂浆知识体系,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从业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坦白说,我当初之所以会购买这套《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上下)》,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收藏”和“备查”的心态。我对干混砂浆的研究并非日常工作所需,但一直关注着建筑材料领域的发展动态。这本书以“标准汇编”为名,意味着它汇集了行业内的权威规范,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拿到书后,我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震撼。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砂浆的抗冻融性能”的阐述。它不仅仅列出了标准的抗冻融试验方法,还深入分析了造成砂浆冻融损害的微观机制,例如冰的结晶压力、孔隙水的迁移等。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砂浆的孔隙结构、掺加抗冻剂等手段来提高砂浆的抗冻融耐久性,并且给出了不同寒冷地区对砂浆抗冻融性能的特殊要求。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砂浆的耐磨性”部分的介绍。它详细说明了砂浆表面耐磨性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多种试验方法来评定砂浆的耐磨性,例如马丁代尔耐磨试验等。同时,书中还分析了影响砂浆耐磨性的因素,如骨料的硬度、砂浆的密实度以及表面处理工艺,并提出了提高砂浆耐磨性的建议。这本书的内容之详实、分析之透彻,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让我深刻认识到干混砂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