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新闻传播法教程-D15版 |
| 定价 | 39.80 |
| ISBN | 9787300226439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 作者 | 魏永征 |
| 编号 | 1201293625 |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印刷日期 | 2016-05-01 |
| 版次 | 5 |
| 字数 | 490千字 |
| 页数 | 314 |
| 导论 D1一节基本概念 一、法 二、新闻传播法 三、利和义务关系 D1二节世界新闻传播法简介 D1三节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D1四节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和其他行为规范 一、新闻传播法与共产党的政策 二、新闻传播法与纪律 三、新闻传播法与新闻职业道德 D1一章宪法原则 D1一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的方向 D1二节言论、出版自由 一、概念和内涵 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表达 三、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知情 四、新闻记者的利 D1三节批评建议和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 三、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之间的利义务关系 四、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 D1二章维护国j1a安全 D1一节禁止煽动危害国j1a安全的言论 D1二节保守国j1a秘密 一、我国保密制度的中国特色 二、国j1a秘密的概念和确定 三、新闻单位的保密制度 四、法律责任 D1三章保障社会正常秩序 D1一节禁止淫秽、的内容 一、淫秽、内容的认定标准 二、法律制裁 D1二节禁止造谣和其他危害社会的内容 一、严惩造谣犯罪 二、禁止宣扬邪教 三、其他禁止传播的内容 D1三节维护民族平等和团结 D1四章新闻与司法 一、公开及其限制 二、尊重司法独立和人 反对“媒介审判” 三、新闻报道和司法审判的平衡 D1五章特殊信息发布和报道 D1一节突发事件信息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信息发布的规定 二、部分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规定 三、新闻媒介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D1二节商品和服务信息 一、虚假宣传及其法律责任 二、商业诋毁及其法律责任 三、其他限制发布规定 D1三节证券信息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证券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三、对刊播证券信息的传媒和投资咨询文章作者的规范 四、违反信息披露规则行为的法律责任 D1四节气象预报 D1五节地图 D1六章新闻传播活动与公民、法人的人格 D1一节侵法源和侵构成 一、我国法律对人格的保护 二、新闻侵责任的构成 D1二节新闻传播与名誉 一、侵害名誉的对象 二、侵害名誉的方式 三、侵害名誉的抗辩 四、新闻传播活动中侵害名誉的犯罪 D1三节新闻传播与隐私 一、隐私和隐私 二、我国法律对隐私的保护 三、新闻侵害隐私的方式 四、侵害隐私的抗辩 D1四节新闻传播与肖像 一、肖像和肖像 二、新闻媒介使用肖像分析 三、肖像和其他利的竞合 D1五节侵责任和救济 一、责任主体 二、责任形态 三、责任方式 D1七章新闻传播活动与著作 D1一节著作的基本内容 一、著作客体 二、著作主体 三、著作的各项利 D1二节著作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一、不适用著作法保护 二、合理使用 三、法定许可使用 D1三节传播者的利 一、出版者 二、表演者 三、录音录像制作者 四、广播组织-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 五、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利 D1四节侵犯著作的法律责任 一、违约责任 二、侵责任 三、行政责任 四、刑事责任 D1八章新闻业的行政管理 D1一节报纸、期刊 一、报刊的创办和登记 二、对报刊的监督管理 三、禁止非法出版 D1二节广播、电视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和布局 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播管理 三、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管理和广播电视设施保护 D1三节互联网新闻传播 一、基本管理规范 二、新闻信息服务管理 三、网终视听节目服务管理 四、网络出版服务管理 D1四节新闻记者 一、新闻记者的定义 二、新闻记者证的核发和监管 三、报刊记者站设置和监管 四、其他相关管理制度 D1九章新闻产业 D1一节事业和企业的制度变迁 D1二节“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下的变革 D1三节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新闻业改革 D1四节相关经营业务 一、广告 二、印刷 三、发行 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经营 五、广播电视网络 D1十章涉外活动管理 一、外来新闻机构和记者 二、中外合资、合作 三、境外传媒内容入境 附录 |
| 本书将我国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法律部门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加以集纳并予以体系化 论证了中国特色的“公民有自由、媒体归国j1a”的新闻体制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利和义务 并涉及维护国j1a安全和社会秩序、信息公开和特殊信息发布以及新闻与司法、“新闻侵”、新闻行业管理、著作、新闻产业和涉外新闻活动等诸多方面 引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靠前公约、条约等共约300件。 本书自靠前版问世以来 即成为新闻传播法教学的教材。新版增补了自2013年D1四版出版至2016年3月我国法制建设发展涉及新闻传播的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靠前 我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媒体融合不断深入 极大影响了新闻传播的格局 在净化网络空间、人格和著作保护、行政管理等各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国j1a调整了主管机关职能分工 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条、司法解释和其他规则 并采取了若干有力措施 取得明显成效。D1二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入 媒介产业面临新的组合 国j1a继续提出各项文化政策并制定、修改了一些行政法规、规章 媒介主管部门也因应形势 出台了一些专业规范。D1三 一些新的专门法也将对新闻传播产生影响 重要的有2015年修订的'广告法'、重新制定的'国j1a安全法'和新制定的'反恐怖主义法'等。新版同时增录了一批近年发生的有影响的司法和行政案例。 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和培训新闻从业人员的教材 也可以为在岗的新闻工作者、新闻行业管理者和媒介法研究者提供参考。 |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的“体系化”。它就像是一张思维导图,将新闻传播法的各个要点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之前对新闻传播法的了解非常零散,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能够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法律概念时,都会追溯其渊源,解释其背后的逻辑,这让我不仅仅是“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法律原则的阐释,比如“公共利益”的界定,“知情权”的内涵等等,这些概念的清晰理解,对于我们理解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至关重要。而且,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法律制度也进行了一些比较,这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不同的法律视角。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严谨的学者,以其渊博的学识,为我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新闻传播法知识框架,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这个领域的挑战。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新闻传播领域法律的入门书籍,最近终于找到了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接地气”,它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来吓退读者,而是用一种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和媒体实践的语言来阐述。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做得非常出色,通过一个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向我们展示了新闻报道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讲到了著作权问题,结合了图片、文字等多种媒介,讲解得非常细致,让我对如何合法引用他人作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新闻自由的边界、言论的限制等话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都是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法律条文,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新闻传播者。它教会我如何在追求新闻价值的同时,不越过法律和道德的红线。
评分最近在读一本关于新闻传播法的书,虽然书名和作者都挺专业,但读起来却意外地不枯燥。这本书的视角很独特,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法律条文,而是着重于将这些条文置于新闻实践的真实场景中去解读。比如,书中会结合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们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法律边界,以及如何在这种复杂环境中做出既符合新闻伦理又合法合规的选择。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会时不时地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们读者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在积极地参与到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中来。而且,书中对一些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比如网络谣言的传播、个人信息保护等,都有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信息时代的人来说,非常有现实意义。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探索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奥秘,让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我一直对新闻传播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其背后所涉及的法律规范。近期接触的一本相关书籍,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枯燥的法律条文堆砌上,而是巧妙地将法律原理与新闻行业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得原本可能显得遥不可及的法律概念变得生动而富有启发性。例如,书中对媒体伦理与法律边界的探讨,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清晰地勾勒出了新闻工作者在履行职责时可能面临的法律挑战,以及如何在恪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进行合法、合规的新闻传播活动。这种方式让我觉得,法律并非是束缚创意的枷锁,而是保障新闻自由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此外,该书对于数字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新问题,如网络侵权、个人隐私保护等,也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和探讨,这对于我们这些在信息浪潮中搏浪的个体而言,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闻传播法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以更审慎、更专业的态度去理解和实践新闻传播。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新闻传播法的书籍,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厚重的学术著作,但翻开之后,发现它更像是一部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操作指南”。作者在内容编排上花了很多心思,将抽象的法律概念,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贴切的例子,变得具体可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比如诽谤、名誉权侵害等,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剖析。它不仅列举了相关的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法律条文在实际案例中是如何被法院判决和应用的,这对于我理解法律的实际效力非常有帮助。书中还涉及了媒体的责任,包括信息真实性、隐私保护等多个方面,让我对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操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另外,这本书在结构上也设计得十分合理,每一章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层层递进,让我能够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法的基本框架。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作者为我点亮了一盏盏明灯,指引我一步步走向清晰的出口,让我对新闻传播的法律规范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