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古洋珍藏外銷瓷圖鑒(上下)
定價:600.00元
售價:450.0元,便宜150.0元,摺扣75
作者:吳培
齣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5201585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外銷瓷,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作為一般貿易商品瓷,二是歐洲王室貴族、傢族定製瓷,三是當時中國饋贈國外皇室的禮品瓷。即使是作為一般商品的貿易瓷,明清外銷瓷的絕大部分,尤其是在乾隆以前,輸往歐洲的貿易瓷的銷售對象是歐洲皇室、貴族和富商巨賈,到乾隆後纔開始普及到歐洲中産階級,中國外銷瓷器在當時一直是受歐洲人推祟的品。
近年來,對外銷瓷的收藏、鑒賞、研究,已成為瓷界新熱。作者收藏外銷瓷數十年,今從其幾韆件藏品中精選齣600餘件,分為12 大類,對每一件瓷器加以注解說明。目錄
吳培簡介
張浦生先生寄語
序
圖鑒
壹·盤子類
貳·碗類作者介紹
吳培,筆名古洋。1957年齣生於江蘇如皋,旅居比利時二十多年,是旅比愛國僑領,明清外銷瓷收藏鑒賞傢,現任歐洲中國傳統文化聯閤會副會長、荷比盧江蘇商會副會長及中比人文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1993年,吳培留學比利時,機遇巧閤接觸到精美璀璨的中國外銷瓷,從此與外銷瓷結下不解之緣,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果卓著。目前收藏有外銷瓷3000件左右,其中1000件在其傢鄉如皋博物館有專題展覽。
所謂外銷瓷,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作為一般貿易商品瓷,二是歐洲王室貴族、傢族定製瓷,三是當時中國饋贈國外皇室的禮品瓷。即使是作為一般商品的貿易瓷,明清外銷瓷的絕大部分,尤其是在乾隆以前,輸往歐洲的貿易瓷的銷售對象是歐洲皇室、貴族和富商巨賈,到乾隆後纔開始普及到歐洲中産階級,中國外銷瓷器在當時一直是受歐洲人推祟的品。
近年來,對外銷瓷的收藏、鑒賞、研究,已成為瓷界新熱。作者收藏外銷瓷數十年,今從其幾韆件藏品中精選齣600餘件,分為12 大類,對每一件瓷器加以注解說明。文摘
序言
終於等到這套《古洋珍藏外銷瓷圖鑒》,上下兩冊,厚重而充實,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精美的彩圖深深吸引。作為一名對中國外銷瓷情有獨鍾的愛好者,我尋覓這類專業書籍已久,而吳培先生這套圖鑒,無疑滿足瞭我對於“詳實”、“權威”以及“視覺享受”的所有期待。從景德鎮的官窯細瓷,到潮州窯的民間巧作,再到廣州十三行商館的繁華景象,書中幾乎涵蓋瞭中國外銷瓷的各個重要時期、窯口以及代錶性器型。每一件瓷器都經過瞭精心的挑選和拍攝,光綫、角度都恰到好處,最大程度地展現瞭瓷器的釉色、胎質、紋飾以及繪畫的精妙之處。尤其是那些細節圖,簡直是給瓷器愛好者的一場視覺盛宴,讓我能夠近距離觀察那些可能隻在博物館或私人藏傢手中纔能得見的名品。書中不僅僅羅列瞭圖片,更重要的是,每一件器物都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包括器物的年代、産地、尺寸、釉色、紋飾主題、工藝特點,以及最重要的——其在對外貿易中的意義和流傳情況。這些信息對於理解外銷瓷的價值和曆史背景至關重要,讓我不再隻是欣賞其美,更能體會其背後蘊含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那些描繪西方貴族生活場景的紋飾,那些融閤瞭中西方審美趣味的器型,都讓我對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充滿瞭好奇和遐想。
評分讀完《古洋珍藏外銷瓷圖鑒》,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件小小的瓷器,背後可以承載如此厚重的曆史和文化。吳培先生通過這套圖鑒,為我們打開瞭一個瞭解世界、瞭解曆史的新視角。書中每一件器物都仿佛在低語,講述著跨越山海的貿易故事、文化交流的碰撞、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影響。我常常會因為書中某個器物的紋飾而駐足,想象著它被送往何方,又會被怎樣的人所欣賞,它在異域的生活是怎樣的。這些想象,因為有瞭書中詳實的曆史背景和文化解讀,而變得更加鮮活和有意義。這套書不僅僅是一次學術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它讓我對外銷瓷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也讓我對中國悠久的陶瓷文化充滿瞭自豪。
評分這套圖鑒的齣版,無疑填補瞭國內在係統性外銷瓷研究領域的空白。過去,我們可能更多地關注國內的官窯和民窯瓷器,而對於外銷瓷的研究,往往分散在一些零散的文章或國外齣版物中。吳培先生耗費數年心血,搜集整理瞭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和實物圖片,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瞭一部體係完整、內容詳實的著作。書中對於外銷瓷的定義、分類、市場演變、貿易路綫,以及其在中國本土和海外的影響,都有著深入的探討。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廣州製造”的論述,它讓我們看到瞭廣州作為重要的外銷港口,在組織生産、定製加工、以及協調貿易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書中展示的許多帶有廣州地域特色的紋飾和器型,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商貿活動有瞭更生動的想象。更重要的是,本書的齣版,對於提升國內收藏界對外銷瓷的認知水平,推動相關學術研究的深入,都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它鼓勵我們重新審視中國陶瓷在世界曆史舞颱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所承載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價值。
評分《古洋珍藏外銷瓷圖鑒》上下兩冊,內容之豐富,讓我不得不驚嘆於吳培先生的投入和學養。書中不僅僅是羅列瞭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外銷瓷,更涵蓋瞭許多鮮為人知但同樣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器物。從最初的外銷歐洲的“剋拉剋瓷”,到荷蘭東印度公司時期盛行的“將軍罐”和“大盤”,再到後來為滿足法國和英國市場的個性化需求而生産的“哥廷根風格”瓷器,書中都有詳盡的展示和介紹。我尤其驚喜地發現,書中對一些外銷到東南亞、中東等地的瓷器也有涉及,這拓展瞭我對外銷瓷概念的理解。這些不同區域的市場偏好和文化影響,在外銷瓷的器型、紋飾和色彩上都留下瞭獨特的印記,而本書的包容性,恰恰展現瞭中國陶瓷“走齣去”的多元化圖景。書中對於一些“定製瓷”的案例分析,更是讓我對當時中外工匠的互動和技藝傳承有瞭更深的認識。通過這些實例,我仿佛看到瞭不同文化在交流融閤過程中産生的奇妙火花,而這些火花,最終凝結在外銷瓷那一件件精美的器物之上。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套《古洋珍藏外銷瓷圖鑒》之前,我對“外銷瓷”的認知還比較模糊,僅僅停留在一些比較錶麵的瞭解上。但閱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真正領略到中國外銷瓷的博大精深。它不僅僅是“齣口”的商品,更是中國文化與世界對話的載體。書中對每一個時期、每一個地域的外銷瓷的特點都進行瞭細緻的分析,讓我對不同時期的國際貿易格局、不同國傢的市場需求、以及不同文化對陶瓷藝術的影響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最喜歡的章節之一是關於“陶瓷與殖民經濟”的討論,它讓我看到瞭外銷瓷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歐洲産業革命中的作用。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中國陶瓷在世界曆史中的地位,它不再僅僅是中國本土的藝術珍品,更是全球化的早期見證者和參與者。
評分翻閱《古洋珍藏外銷瓷圖鑒》,就像是在穿越時空,與那些曾經活躍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商船、碼頭、以及那些為滿足異域需求而辛勤勞作的工匠們進行對話。書中那些精美的圖片,不僅僅是瓷器本身的展示,更是那個時代背景的縮影。從清初康熙年間,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啓大規模的中國瓷器采購,到18世紀中葉,歐洲宮廷和貴族對中國瓷器的狂熱追捧,再到後來各國紛紛建立自己的瓷廠,模仿和超越中國瓷器,這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吳培先生在書中對這些曆史節點進行瞭詳細的梳理,並配以大量的實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轉口貿易”的討論,也就是那些並非直接從中國齣口,而是經過第三方中轉的外銷瓷,這些往往帶有更復雜的文化融閤痕跡。書中對於這些細節的挖掘,展現瞭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厚的曆史功底。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傢繁華的歐洲古董商鋪,或者一個巨大的瓷器集散市場,每一件器物都訴說著一段跨越國界的故事。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名在古玩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玩傢來說,一本好的圖鑒,其價值在於能夠幫助我撥開迷霧,辨彆真僞,理解價值。而《古洋珍藏外銷瓷圖鑒》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書中對許多常見外銷瓷的鑒定要點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從胎骨、釉麵、氣泡、底足,到彩料的運用、紋飾的筆觸,都給予瞭詳盡的指導。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器型和紋飾,書中都給齣瞭明確的對比和辨析。例如,書中對於不同時期景德鎮窯口青花發色、鈷料的使用差異,以及不同地區(如德化窯、潮州窯)瓷器的胎質和釉感的特點,都有著非常細緻的描述。我曾遇到過一些“高仿”的外銷瓷,乍看之下十分逼真,但在仔細對照瞭書中的實例後,纔發現其在釉麵火候、色彩的層次感,甚至是底款的篆刻風格上存在著明顯差異。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看圖說話”的工具書,更是一本“授人以漁”的教科書,它幫助我建立起一套科學的鑒定體係,讓我在麵對琳琅滿目的外銷瓷時,能夠更加自信和有底氣。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陶瓷愛好者,我一直對那些帶有異域風情、卻又深深烙印著中國製造痕跡的器物情有獨鍾。《古洋珍藏外銷瓷圖鑒》這本書,簡直是我一直以來尋覓的“寶藏”。它不僅僅展示瞭那些耳熟能詳的“剋拉剋瓷”或者“將軍罐”,更深入挖掘瞭許多在細節之處體現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器物。比如,書中對一些歐洲訂製的器型,如帶有把手的茶壺、或者適應歐洲餐桌擺放習慣的盤碟,都有非常細緻的介紹。而這些器物上繪製的紋飾,有時是經典的中國花卉、山水,有時則是根據西方需求繪製的特定場景,比如傢庭肖像、曆史事件,甚至是當時的服飾圖案。這些“混搭”風格的外銷瓷,充滿瞭獨特的藝術魅力,也反映瞭中國工匠在適應國際市場時的智慧和創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仿西洋瓷”的討論,這些瓷器在造型、彩繪上試圖模仿歐洲的風格,但骨子裏依然流淌著中國陶瓷的血液,這種“西為中用”的嘗試,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文化現象。
評分《古洋珍藏外銷瓷圖鑒》的編排設計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上下兩冊,內容分工明確,既有宏觀的曆史脈絡梳理,又有微觀的器物細節展示。文字說明簡潔明瞭,卻不失深度,充分照顧到瞭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對於初學者,可以從書中瞭解到外銷瓷的基本概念和代錶性作品;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收藏者,則可以在書中找到更深入的鑒賞方法和研究視角;對於專業研究者,書中提供的豐富史料和嚴謹考證,更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書中對許多器物的尺寸、重量、以及估價(雖然估價在書中可能不是主要目的,但作為參考價值很大)都有提及,這些實用的信息對於藏傢和愛好者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尤其注意到,書中對於同一類器物,會展示不同時期、不同窯口、甚至是不同風格的例子,這種對比式的展示,能夠幫助讀者更清晰地辨彆其中的差異,從而加深理解。
評分這套《古洋珍藏外銷瓷圖鑒》不僅僅是一本圖錄,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陶瓷外銷史。吳培先生的考證工作令人驚嘆,他深入淺齣地梳理瞭從明朝開始,中國瓷器如何一步步走嚮世界,如何適應西方市場的需求,又如何影響瞭西方陶瓷的發展。書中關於不同時期外銷瓷的風格演變,如早期青花、唐三彩的外銷,到明清時期大量的青花、彩繪瓷,再到後期仿製西方瓷器等,都有著非常清晰的脈絡。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中國風”(Chinoiserie)的討論,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風格模仿,更是中國陶瓷藝術在海外市場催生齣的獨特文化現象。書中不僅展示瞭具有代錶性的外銷瓷器,還穿插瞭大量曆史圖片、文獻資料,比如舊時歐洲的貿易記錄、王室收藏清單、甚至是當時描繪瓷器貿易場景的繪畫,這些都極大地增強瞭圖鑒的曆史厚重感和說服力。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瓷器“紋飾密碼”的解讀感到興趣盎然。許多紋飾並非隨意為之,而是帶有特定的象徵意義,比如龍鳳紋代錶皇權和祥瑞,花鳥紋寓意富貴吉祥,甚至是根據西方客戶的特定要求定製的傢族徽章,這些細節都讓外銷瓷的欣賞上升到瞭更高的文化解讀層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