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
书名:英汉翻译教程新说
定价:35.00元
作者:武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3012213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翻译方法概述
Unit 1 Stories
Unit 2 History
Unit3 Geography
Unit4 Economy
Unit 5 Culture
Unit 6 Literature (1)
Unit 7 Literature (2)
Unit 8 Popular Science
Unit 10 Speeches
《12天突破英语系列丛书:英汉翻译教程新说》将《英汉翻译教程》中三十篇文章的所有句子的翻译和《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中的方法和技巧联系起来,将其中的一千多个句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12天突破英语系列丛书:英汉翻译教程新说》可以认为是《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的续集,是将前者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付诸于实践,理论与实践并重,结果与过程并存,使读者都能读懂每个句子,了解翻译的过程,并将这些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在自己的实践中。
对于一本以“教程”为名的书籍,其最大的价值当然在于其教学体系的严谨性和实用性。我特别关注它在“翻译方法”这个环节的具体阐述。很多翻译方法,比如增译、减译、转换,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度”才是关键。如果这本书的案例选择非常经典,并且对每种方法的运用场景、适用范围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我会非常满意。我希望看到的是,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对”与“错”的译文,而是深入剖析为什么这种译法是“错”的,其背后的语言学或文化学根源是什么,以及更优解是如何通过思维的跳跃达成的。此外,作为一本带有“武峰”作者标签的书籍,我对其理论的系统性抱有较高的期望。我希望它能构建一个自洽的、可遵循的翻译流程模型,让学习者从理解原文的“信息点”到最终产出合格译文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章可循,而不是让人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怀疑和摸索。这种系统的力量,远胜于零散的技巧分享。
评分阅读一本工具书,最怕的就是它停留在理论的象牙塔里,与实际应用脱节。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体现出浓厚的实战色彩。它是否收录了大量来自真实工作场景中的“硬骨头”句子?特别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常见,但在翻译时却容易掉进“中式英语陷阱”的表达,比如习语、俚语,甚至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有概念。我希望看到它能提供一些“翻译的修正练习”,即先给出一个初级译文(可能带有明显的翻译腔),然后引导读者一步步“提纯”,直到译文自然流畅。这种“迭代优化”的训练方式,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更有助于内化知识。此外,我更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关于“译者心态”的构建。好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搬运工,更是文化的桥梁,需要极强的耐心、细致的校对习惯以及对准确性的偏执追求。如果这本书能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传递出这种专业精神,那么它对我的意义将远远超出一本普通的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内容扎实,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大功夫的。我一直对手头的翻译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面对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的长难句时,总是束手无策。市面上那些翻译教材,要么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枯燥的理论术语,读起来像在啃石头;要么就是流于表面,只教一些皮毛的技巧,实战中根本派不上用场。所以,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它似乎在暗示,这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翻译”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像个翻译家那样思考”的指南。我特别关注它在“新说”这个点上做了哪些创新,是仅仅对旧有理论进行了重新包装,还是真的挖掘出了更贴近当代语言实际的翻译新范式。毕竟,语言是活的,翻译理论也得与时俱进,不能总是抱着几十年前的教条不放。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能立刻应用到我日常工作中的“心法”,而不是一堆只能写在试卷上的“口诀”。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文化背景、语境理解的翻译难题,这本书能否给出独到的见解,这才是衡量一本翻译教程是否真正有价值的关键所在。如果能帮我解决掉那些让我辗转反侧的疑难杂句,那它就是值得我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说实话,我对“12天突破”这种宣传语是持保留态度的,毕竟翻译这门手艺的精进非一日之功,哪能真靠速成秘籍一蹴而就?但转念一想,如果它能在短时间内,系统性地梳理出英汉互译的核心逻辑和常见陷阱,并辅以大量的对比案例,那么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渴望快速查漏补缺的学习者来说,这套“续集”或许能起到一个高效梳理的作用。我更看重的是它在“续集”这个定位上,是否真的弥补了前作的不足,是否针对读者反馈的痛点进行了深度优化。比如,很多教材在处理专业术语或者特定领域(如法律、科技)的翻译时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模块,教我们如何快速进入一个陌生领域的“语境隧道”。翻译的瓶颈往往不在于词汇量,而在于“转换思维”的能力,即如何在大脑中搭建起一个高效的英汉对照模型。如果这套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结构化的训练方法,让我能够有意识地去训练这种转换速度和准确性,那么哪怕不是12天,花一个月时间精读下来,也绝对是物超所值。我最怕的就是那种“看了等于没看”的填充内容,希望它的每一页都饱含干货,而不是废话。
评分我一直认为,优秀的翻译教材不应该仅仅是“翻译技巧的堆砌”,它更应该是一种“思维的重塑过程”。特别是涉及到“英译汉”这个方向,我们面临的挑战往往是如何用最地道、最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方式,去重现原文的意境、语气乃至作者的“个性”。这要求译者对目的语——汉语——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在“方法论”上给出一些颠覆性的见解。比如,它是否探讨了不同文体(文学、新闻、学术)的“可译性”极限?它是否提供了如何避免“翻译腔”,让译文读起来像“原文”的秘诀?我个人在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个问题:直译显得生硬,意译又担心偏离原意,这种两难的境地常常让人进退失据。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决策树,告诉我何时应该大胆舍弃形式,何时又必须坚守结构,那将是极大的福音。毕竟,翻译的最高境界,不是谁的翻译更像英文,而是谁的翻译更像顶级的中文写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